•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學習共同體之階段與省思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三節 實施學習共同體之階段與省思

課堂的學習共同體,一路走來,有順遂,也有困境,彷彿人生的高低起伏,

唯有不斷的省思、修正、再循環,才能在教與學的嘗試中找到師生最好的角度與 位置,為未來的教學做更好的準備。

一、學生學習歷程與教學省思

(一)嘗鮮期(102.09.01-102.09.07):期待新的學習方式

抽籤分組就座之後,學生對於一反過去一排一排的固定位置,改變為現在比 鄰且併桌面對面、肩並肩的小組座位,覺得這樣的組合方式很新鮮。

當我在學生面前抽籤完後,學生便一一就座,沒有什麼抗議的聲音,只見大 家興高采烈的搬動桌椅,在竊竊私語著誰和誰同組這一類的話,看在老師眼裡,

有的好友在同一組,有的則是有不常說到話的同學在同一組,一則以喜,一則以 憂,喜的是異質分組可以聆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憂的是怕他們因彼此感情太好而 常在課堂中聊天,或因不夠熟稔而引不起話題,不過目前狀況大致良好。(省 1020830)

1.學生學習情形:

(1)興致勃勃:檢視學生第一週上課的回饋單,學生願意嘗試應用學習共同 體的學習方式學習,期待且情緒高昂:

「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上課很好,可以和同學一起討論。」(訪 1020905-S18)

「這樣的上課方式一點也不無聊,也不會想睡覺。」(訪 1020905-S1)

「別科的老師都不讓我們上課說話,現在國文科上課可以小聲討論,不會的 馬上問人,才不會回家也不會。」(訪 1020905-S24)

「 老師一直鼓 勵 我們上 課 發表, 我 就自然 而然的變比 較專心 了。」( 訪 1020905-S11)

(2)初試啼聲:由學生第一週上課所填寫的學習單及課堂互動來看,學生填寫 課前學習單以及每一節課的學習單時,先行填寫「自己的答案」, 這兩部分都遠不如「小組討論後的答案」,例如:

學習單中請學生「分享一件平凡中見驚奇的事」:

①學生自己的答案是:「突然地震,很害怕。」(學 1-1-S11)

②小組討論後的答案:「有一天晚上打雷聲很大,全家在睡午覺都被吵醒了,

感覺好像閃電打進家裡一樣。」(學 1-1-S11)

2.教師教學省思與修正

(1)提早排座位:班級學生往往在上課鐘響後才排桌椅,且發出極大聲響,

需要求小老師提醒全班學生於上課前一節下課時間即將 座位排好,以免課室紊亂,影響上課心情。

(2)掌控秩序:在小組討論中,常見學生大聲言談,影響他組討論,教學 者應給予委婉制止,一方面不至於抹煞發言的興致,另一 方面也能兼顧學習與討論順暢進行

(3)避免明星學生有過度的表達機會:「有些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後頻頻 舉手,對學習的熱情始終不減,這

是老師應該要高興的地方;但是如 果不經由舉手就發言,或是舉了手 不經老師點名就自行回答的學生,

應該予以『消弱』,以免助長課堂 過度吵鬧的氣氛。(省 1020905)

部分學生個人主義色彩較濃,有時不經討論即舉手發表,授課教師應做適當 觀察,並予以修正;同時授課教師亦需檢討該題目是否偏易。

(4)更多元的教學方式:

在小組討論後的答案,大部分都比自己的答案更豐富,例如:學習單中「找 出有關雨的成語。」(學 1-3)

自己的答案:「驟雨狂下。」(學 1-3- S4)只有一個,但是小組討論後便收穫 了:「傾盆大雨、雷雨交加、暴風疾雨、行潦川流、霹靂環起、大雨滂沱……等」

六個以上的成語,並請各小組將收集到的成語寫在黑板上,大家一起來看看哪些 成語重複性較高,哪些小組提供的成語比較是其他組想不到的,大家集思廣益,

又同時收穫了「淒風苦雨、狂風暴雨、風雨淒淒、大雨如瀉、雨過天青、大雨如 注……等」六個以上的成語,足見同儕學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二)瓶頸期(102.09.08-102.09.14):認為成績好就是一切

應用學習共同體學習方式已邁入第二週,學生已較習慣於如此的課堂模式,

依研究者觀察,有下列情形,茲分述如下:

1.學生學習情形:

(1)馬首是瞻:在同儕教師與授課教師的觀察下,有些組別呈現一種現象,

就是以小組中成績最好的同學的意見為意見,他所說的答 案就是小組的答案,其他同學也自然而然的沒什麼其他的 意見,這在小組自行發表時表現明顯:

學習單中「找出本文中有『轉化』修辭法的句子。」(學 2-4-S23)

小組討論後的答案竟然只有:「叫賣聲正好穿過你推開的窗戶,不客氣的進來。」

且小組成員填答幾乎相同,事實上,本課的轉化修辭法的句子應該更多,甚至應 囊括自己的答案才是。

(2)睥睨他人:「有些學生露出不屑與他人同組的表情,認為跟同組其他 的這些人在一起也討論不出什麼東西,這真是價值觀的偏 差。」(省 1020913)

有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會在小組討論時留一手,故意不太發表意見,等到寫 上學習單時才寫得更完整、豐富一些,此乃個人中心主義作祟,認為自己要在學 習單上贏過別人,實是學習呈現迷思。

2.教師教學省思與修正:

(1)大力稱讚有鼓勵之功:如學習單中:「請你模擬或製造一則小販的叫 賣聲(必須讓人清楚知道販賣的內容為何物?)

「冰、涼、甜的飲料喔!」「來買各式各樣的雞排喔,有海苔的、梅粉的、辣

味的、九層塔的,任你選喔!」「燒肉粽喔燒肉粽,香噴噴的燒肉粽喔!」「吊飾 喔!『水』又『俗』的吊飾喔!晚來就買沒喔!」(教觀 1020910)

對於盡心盡力進行學習共同體的小組,老師多次走到旁邊關切,並公開讚揚 該組小組間和諧討論的氣氛,提供其他各組效法。

(2)配合課室觀察評量提起學習興趣:以授課教師及同儕教師的課室觀察,

實施小組討論情形的態度評量,針對 討論的熱衷程度、傾聽與否、是否願 意請益他人、願意分享或教導他人,

列入成績考察;上台發表者,給予評 分,小組間願意補充說明者,或自發 性說出意見不同者,予以加分,使學 習的熱衷不減,學習的效率也能持續 進行。

(三) 探索學習期(102.09.15-102.09.21):加強討論技巧 1.學生學習情形

(1)怯於表達:研究者發現某些學生怯於表達心中想法:如學習單中有:

「寫出課文結構表(各段主旨大意)。」

學生只有寫到:「認識周敦頤理想中的君子特質、學習藉 物抒懷的的文章作法、培養高尚的人格。」(學 3-5-S4)

小組中有部分學生,既不熱衷討論,又不積極詢問他人,老師加強在這些學 生附近關注,給予拍拍肩膀,鼓勵發言,即使小聲說也無妨,即使說錯也沒關係;

若學生願意在課堂上開口,即給予社會性讚賞,並要求每堂課每一學生儘量要說 到話,發言學生儘量不重複發表,讓小組間每一位成員都能發揮其功能。

(2)主動詢問:小組中的每一人,均需輪流詢問小組間成員的意見,務使 達成學習單的紀錄豐富且完整,如此一來,學生便不會因 為某一問題或成員卡住,而無法繼續進行討論。

(3)增進感情:小組成員間藉由學習單記錄的達成,會互相問不會的字怎 麼寫、會叫對方說慢一點來等待寫字的速度、會激動的不

自覺站起來問或教斜對角的同組同學(教觀 1020916),其 實同儕間的情誼已不在話下。

2.教師教學省思與修正

「只要老師要求、並在意學生發言與否,學生便會警惕自己不要分心,課堂 學習就能成立。」(省 1020920)

「教師應引導學生傾聽的技巧,不管是小組討論,或是大班分享,學生都應 拿出紙、筆做紀錄,以訓練學生反思及記憶的能力。」(省 1020920)

(1)不斷提醒:研究者提醒在這一堂課中已發表過的學生,適度舉手即可,

留一些機會給鮮少發言的學生,並對較沈默的學生做邀請,

最起碼達到簡單的覆述老師或同學的話,檢視其傾聽能力,

或從他人話語當中擷取到什麼訊息?如此一來,學生便不 至於成為「課堂中的客人」,做學習的旁觀者。

(2)引導傾聽:有時學生實作發表,某些同學趁機竊竊私語,一副事不關 己的樣子;授課教師應提醒學生尊重他人發言,並可以拿 出紙、筆作簡單摘錄,以提起重點,或再做進一步的思辨。

(四) 正軌期(102.09.22-102.09.27):重拾學習樂趣 1.學生學習情形

(1)學習單的填寫豐富

學習單中:「老子:『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矜,故長。』」此句甚難。(學 4-2)

當討論到「不自伐」時,學生以為是「不自己攻打自己」(錄 1020924-S17),

也有學生認為是「不自己踩著步伐」(錄 1020924-S10),依上、下文解釋不順時,

大家哈哈大笑,其實最起碼他們已在運思,並且知道對方的答案荒謬、不可能;

便開始去猜(省 1020924)「前面是不顯現自己,所以清楚;不自以為是,所以彰顯;

不誇耀自己,因此更有功勞;所以『伐』可能是『誇耀』」(錄 1020924-S18)猜到 接近正確時,就將答案導入正軌(教觀-1020924)。

經由學生填寫課前學習單,教師可在上課前便清楚知道學生預習的成效如何?

在哪些關鍵處遇到困難?經由同儕討論,還有哪些不清楚之處可用大班討論?大 班討論時便可以多位學生逐步修正,最後教師再提供鷹架,並特別關切學習單中 遇到困境的學生;如此層層遞進,師生問答、互動融洽。

(2)安全的學習環境

學習單中:「你對安逸舒適的道路或是充滿困難和挑戰的磨練有何想法?與作 者相同嗎?」(作者希望兒子不要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學 4-2)

「我比較喜歡安逸舒適的道路,因為我希望未來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而不要 去當消防隊員或警察,出生入死,充滿挑戰性。」(錄 10209244-S9)

「因為我爸爸是公務員,我覺得這樣的工作很好,比較安全,不用擔心害怕。」

(錄 1020924-S2)

「充滿困難和挑戰的磨練我可以接受,比方說……業務好了,可以激勵自己 不斷上進。」(錄 1020924-S19)

「我個人覺得在安逸舒適中也要努力求進步,如果真的必須在困難和挑戰的 環境,也必須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錄 1020924-S23)

「看來班級中比較能接受困境的學生,抗壓性普遍較好。」(省 1020924)

「看來班級中比較能接受困境的學生,抗壓性普遍較好。」(省 102092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