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應用學習共同體於課程與教學,可觸動其他教師做改變,成為教師的學習共 同體。

為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可以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經 由討論與觀摩,促成教師的學習共同體,讓教師也能經由協同合作的方式,進行 課程探究、分享與傳播,促進各領域的統整與銜接,達到教師的學習共同體。

二、應用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可以適時加入家長與社區人士,形成課堂外的學習 共同體。

實施學習共同體,不能單是學校中的教師與學生,學生平日所能接觸到的家 庭、社區、社團、活動等,所接觸到的家長、社區人士、團體中成員等,都可以 透過探究、合作、表達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或任務,把溝通、討論、協調的能 力,帶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上。

三、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只規劃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文領域之前四課的課程,建議後續 研究

可將此課程發展成六冊的課程設計與研究,做不同年段間課程縱的聯繫,並延伸 規畫出其他領域之相關課程,做課程上的統整,擴大學習上橫向的連結,如此一 來,便可使學習共同體的應用更臻於完善,也能讓學生在更多層面的學習上更能 向上提昇。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志華(2012)。參訪日本「學習共同體」中小學之述評。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

20-27。

方志華(2014)。如何在學習共同體課堂研究中「看見學生」。教師天地,188,17-23。

王旭彤(2009)。建立互惠的語文學習共同體。教研天地,5,5-6。

王長杰(2010)。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12,46-47。

王建軍,趙本華,夏慶賓(2009)。基於學習共同體的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策 略研究。宜春學院學報,31,4,129-133。

王紅豔,何泰伯(2009)。學習共同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渭南師範學院學 報,24,66-68。

伏荣超(2010)。學習共同體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探索,229,6-8。

李金杰(2008)。基於學習共同體的校長專業發展。美中教育評論,5,1-4。

李季湄(譯)(2000)。靜悄悄的革命(原作者:佐藤學)。長春:長春出版社。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

親子天下雜誌,33。

辛源,冒榮(2008)。大學學習共同體:創新學習視角下的解讀。社會教育學刊。

2,72-74。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原作者:Jean NcNiff,Pamela Lomas,Jack Whitehead)。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清山(2008)。解讀台灣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沈春花(2006)。互動式教學。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8,92-95。

林天佑(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金黛萊(2010)。高中英語新課改校本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37,6,76-80。

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校行 政雙月刊,85,156-172。

姚麗吉(2009))。探索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馬志芳(2011)。大班額班級課外作業管理學習共同體構建。教學月刊,9,28- 30。

徐武軍(2010)。台灣教育六十年(1949-2008):是誰的教育 是什麼樣的教育。

台北市:海峽學術。

凌性傑(2012)。綜合參訪觀察記錄。載於 101 學年度台北市國高中試辦學習共同 體及授業研究跨國參訪日本第 2 團成果報告,55-56。

翁敏慧,黃純真,賴逸超(2013)。學習共同體試辦之體驗。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2,91-92。

高丹丹,陳向東,張際平(2008)。基於課程的在線學習共同體研究。遠程教育 雜誌。4,12-15。

高松景(2012)。教師的挑戰--「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革命。網址:

http://cte.tku.edu.tw/files/archive/249_5a8ec7c3.pdf,搜尋日期:2014 年 8 月 1 日。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連俊智,林明地(2013)。教育領導的學習共同體ー學校領導動力剖析。學校行政 雙月刊,85,137-155。

教育部 (1999)。教育基本法。網址: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46.html。

搜尋日期:2013 年 7 月 18 日。

教育部 (2008)。 97 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網址:

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搜尋日期:2013 年 7 月 18 日。

教育部(2013)。教育部十二年國民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2basic.edu.tw/。搜 尋日期:2013 年 7 月 18 日。

郭海月(2009)。構建學習共同體,加強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山東商業職業技 術學院學報,9,1,93-94。

許芳菊(2010)。搶救國中生。親子天下雜誌,15。

2013,2(2),52-57。

陳亦中(2013)。「學習共同體」改變課堂上的風景。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

159-160。

陳炳亨(2012)。國中題庫手冊—國文二上。台南市:翰林出版。

陳勇祥(2013)。學習共同體對班級教學的啟發。師友月刊,1,56-58。

陳琨玲(2013)。十二年國教盲目取經日本?新新聞週刊,2013 年 1 月 10 日出 版,1349,94-99。

陳雅慧(2012)。學習,動起來.1,英國:創造力的學習。台北市:天下雜誌。

陳瑤(2010)。課堂:一種有限的學習共同體。教育探索,224,31-33。

張杰(2008)。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共同體構建的探究。福州大學學報,5,101- 104。

張奕華,吳權威,吳宗哲,王緒溢,許正妹(2012)。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 實踐與超越:以智慧教室為例。網奕資訊電子報。

張堯卿(2013)。一位高中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省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3,2(3),63-64。

張嘉華(2010)。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福建基礎教育研究,6,

24-25。

黃政傑(2013)。學習共同體風起雲湧。師友月刊,552,1-5。

黃郁倫(2011a)。借鏡日本:十二年國教的下一步 學習共同體的使命。親子天下 雜誌,24。

黃郁倫(2011b)。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ー「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 導入與實行。教師天地,171,39-42。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原作者:佐藤 學)。台北市:天下雜誌。

黃郁倫譯(2013)。學習共同體ー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天 下雜誌。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金萍 (2009)。遠程教育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33-35。

閭志俊(2010)。任務導向的高職課程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學報,15,4,46-49。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際與反省。台北:心理。

潘慧玲(2013a)。學習領導下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 計畫台東縣增能工作坊手冊。

潘慧玲,李麗君,黃淑馨,余霖,薛雅慈(2013b)。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手 冊 1.0 版。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潘慧玲(2013c)。學習共同體ー台灣初體驗。台北市:天下雜誌。

劉忠華(200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重建。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6,

21-24。

蔡美華(譯)(2008)。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原作者:Geoffrey E. Mills)。

台北市:學富文化。

鄭淑惠(2013)。實踐學習共同體的關鍵:教師領導之論析。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6,150-152。

鄭曉薇,任豔波(2008)。基於學習共同體的網絡交互學習系統設計。現代遠程 教育研究,1,31-34。

鄭龍(2010)。信息技術課堂情境下學習共同體環境的創設。中國信息技術教 育,10,16-17。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薛煥玉(2007)。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7,110。

謝勝隆(2012)。學習共同體在台灣的可能實踐。網址:

http://www.lcjh.ntpc.edu.tw/mediafile/491/news/19/2013-1/2013-1-3--11-33-15-nf 1.pdf,搜尋日期:2014 年 7 月 31 日。

蕭平(2006)。淺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2,

13-15。

蕭富元等(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台北市:天下雜誌。

羅鸝,何萍(2007)。學習共同體與大學教師發展。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7,1,12-14。

鐘啟泉譯(2006)。學校的挑戰(原作者:佐藤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鐘啟泉譯(2003)。教師的挑戰(原作者:佐藤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二、外文部分

Carr,W.,& Kemmis,S.(1986).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and action research. Philadelphia,PA:The Falmer Press,Taylor & Francis Inc.

Elliot,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Bristol,PA:Open University Press.

Jean McNiff,Pamela Lomas,Jack Whitehead.(1996).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Mckernan,J.(1991).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Y:St.Martin’s Press Inc.

UNESCO(2000). The 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 Education for All:Meeting Our Collective Commitments.web:http://zh.scribd.com/doc/50041922/The-Dakar- Framework-for-Action-Education-for-All-Meeting-Our-Collective-Commitments-April-2000.web search date:18th Jul.2013

附錄一 教學活動設計

小組分享

第四節課

第一單元 生活情味之第二課 聲音鐘

2.蒐集、整理哪些成語形容「聲音」,

第四節課

延伸跳躍 以趙雲<鄉居>一文感受作者之心情。 8 小組間不會的,全班

有哪些?

第四節課

第二單元 理想人格之第四課 麥帥為子祈禱文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

2.找出「虛懷若谷」的同義句。

3.作者在本文中說要「認清自己」,

是說明其道理。

8 8

鼓勵或讚賞

鼓勵學生發言,接受 學生犯錯

延伸跳躍 以李家同<祈禱詞>一文探求其主旨。 8 教師應注意學生有 無發生「學習」

總結 串連今日上課重點ー教師統整 5 第五節課

步驟 學習活動 時間

(分)

教學注意事項 導入 找出各段重點,畫出本文結構圖。 8 教師課間走動,避免

學生閒聊 開展 1.討論本文的主旨。

2.討論生活中哪一種人是作者眼中 的「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

3.探討課前預習單中的題目。

8 8

8

教師可適時傾聽小 組間之討論

鼓勵學生發言,接受 學生犯錯

延伸跳躍 以諸葛亮<戒子書>及吳晟<阿爸確 信>兩文比較其主旨意涵。

8 鼓勵不會的同學主 動問同學

總結 串連今日上課重點ー教師統整 5

附錄二 教學前訪談大綱(前訪)

教學前訪談 對象:學生

1、請問你知不知道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方式?

2、在過去,你會主動請教他人問題嗎?為什麼?

3、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樣的國文學習活動是你比較喜歡的?喜歡的原因為何?

4、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樣的國文學習活動是對你有幫助的?有哪些幫助?

5、在過去的學習裡,你曾經遭遇什麼困難?你又如何解決?

6、在你獨自回答[課前預習題目單]的題目,你是否曾經遭遇到困難?你如何解 決呢?

附錄三 認知選擇題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單一選擇題

( )01.0下列含有「雨」字的詞語,何者是「新事物大量湧現」的意思?

(A)雨後春筍 (B)滿城風雨 (C)風雨同舟 (D)風雨如晦。

( )02.0下列成語,何者屬於誇飾修辭法?

(A)瞵視昂藏 (B)抑揚頓挫 (C)天崩地裂 (D)一成不變。

( )03.0「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由此可見雨勢如何?

(A)大而慢 (B)急而細 (C)快而小 (D)大而猛。

( )04.0「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這段話在文章中主 要是描繪何種景象?

(A)世界末日 (B)烏雲密布 (C)妖魔出世 (D)雷電交加。

( )05.0「這些聲音鐘不但告訴你時刻,也告訴你星期、季節。」下列何者「沒 有」呼應以上文句的意旨?

( )05.0「這些聲音鐘不但告訴你時刻,也告訴你星期、季節。」下列何者「沒 有」呼應以上文句的意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