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行政運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行政運作

Ely(1995)發現國小使用資訊科技的成功關鍵因素為:教室電腦、資源的 共享及支援、教育行政單位及校長的支持、優秀的資訊組長、及早提供教師教 育訓練以及易用的系統等六項。因此實際上國小課程在使用資訊科技的過程 中,除了有必要的設備、資源和老師的實施外,必須有學校行政單位充分的支 援和使用者高度使用意願等種種條件配合,預期的效益才能展現(蔡馥嬪,

2004)。本節擬以學校行政支援、學校行政運作、實施資訊融入教學學校相關 人員的角色等三個層面來說明計畫的推行與學校行政運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係。

壹、學校行政支援

學校行政系統扮演著學校這個大機器的中樞系統,一個新的教育政策要實 施,首先都得經過行政系統的接收、消化後才能擬定實施策略。而要推展資訊 教育政策,行政層面的人員對資訊需有基本的認識與概念,如果觀念與態度稍 有偏差都將影響計畫執行的成效。又因為資訊教育的推展需要運用到學校大量 的資訊軟硬體設備,這一方面因為要消耗學校大量的經費與資源,能否得到行 政的支持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為了資訊教育的有效推展與整體學校效能的提升,需要教學與行政支援的 密切合作;學者將教學與行政支援統稱學校事務。在探討行政支援的研究裡,

所謂「學校行政」係指對學校教學以外的事務做系統化的管理,以求有效且經 濟地達成教育的目標(謝文全,1993)。相關研究學校行政的學者將學校行政 細分為七大類,凡是支援教學活動的各項事務均是學校行政的範疇,一般可分 為:教務、訓導、總務、輔導、人事、財務及公共關係等七大類。就學校行政 支援的內容而言,係指學校在經費、設備、人員組織及編制、方案規劃、督 導、評鑑、社區資源、相關團隊之運用,以及教師專業知能研習、資訊等之提 供(陳清溪,2000)。換言之,學校行政支援包括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材 設備、行政運作程序、進修機會、學生問題的協助處理等(蔡實,2002)。

學校行政支援必須憑藉、運用及處理下列之基本資源,讓學校整體運作步 上軌道,發揮學校教育之核心目標—教學的最大功用(何進雄,1998;吳清 山,2000;秦夢群,2000)。

一、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指描述組織的架構,是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之間,所建立的一 種相互關係的模式,是人們為達成組織目標所運用的技術或工具。因此,組織 結構是安排及運用其他資源的架構,並且提供組織成員運用其他資源的規範和 程序。

二、人員

學校經營管理的最基本要素是「人力」,無論是行政事務或教學活動的完 成,必須仰賴學校中各組織成員能夠發揮有效的人力資源,才能創發學校的效 能。計畫與組織著重學校目標與職責任務的簡化與設計,人事則著重「人盡其 才」的觀點,務期使每個組織成員能適才適所,並發揮最大的潛能(蔡培村,

1996)。人員是組織中最寶貴的資源,學校系統中的人員,包括系統內的學 生、教師及行政人員,及系統外的上級機關、民意代表、社會團體、社區及家 長會等,這些人都直接或問接地影響學校行政的運作。

三、財物

財力、物力、科技及資訊是使人能發揮組織功能與達成效果的基礎。就

「財」而言,包括公務預算、各界捐款及社區資源等。就「物」而言,包括校 舍、庭園、設備、設施、實習工場及運動場等。

四、科技

科技是知識的組合與運用,不僅指工具和機械等的實體物(如硬體科技),

同時也是包含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所使用的智慧、技術和程序(軟體科技)。

五、資訊

資訊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將原始資料作有系統整理出來的資料。在資訊

社會裡,知識及資訊將是權力的基礎,也是學校行政人員執行管理功能的基 礎。資訊化社會的加速來臨,已對學校行政運作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資訊 的獲得、吸收及消化已成為現代學校行政人員持續學習的泉源(謝文全,

1993;何進雄,1998;秦夢群,2000;吳清山,2000)。

綜而言之,學校行政的主體是指推動及執行學校整體運作的單位及人員,

其係依據教育政策、學校條件及社會的期望,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學校行政支 援的內容包括行政及教學兩大領域的人、事、財和物,其範圍很廣、舉凡有助 學校教育實施各項資源皆屬之,包括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材設備、行政運 作程序、專業知能進修、學生問題的協助處理和親職教育等都屬於學校行政支 援之範疇(蔡馥嬪,2004)。

貳、學校行政運作

行政乃是指政府或公眾團體的組織與人員,透過政策運作的過程,採取各 種管理方法,處理與公眾有關的事務,完成政府機關的任務與使命的所有活動。

而「行政運作」則是行政的動態現象,也稱為行政行為。

一、 行政行為

它包括了下列五項(張潤書,1995)

(一) 行政領導與行政監督

一個健全的組織,不僅要有合理的權責分配關係,同時還要有正確的領導 與監督。

(二) 行政計畫與行政決定

行政計畫與決定,乃是一個組織於事前決定應作何事及如何去做的一套學 問。凡有完善周詳的計畫者,其組織的使命必易於達成,但是如何作計畫卻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了許多的因素。

(三) 行政授權

整個組織的事務不可能由首長一人來完全處理,必須要授予各級人員一定

的事權與責任,它包含了授權的原則、時機、障礙及技巧等。

(四) 行政溝通與協調

溝通與協調實為一體之兩面,溝通在求思想、意見的交流與一致;協調則 在求行動的配合,唯有在人員思想一致的情況下,才能消除本位主義,彼此互 助合作、共赴事功,完成組織的任務。

(五) 人群關係

研究人員的行為與工作效果之關係的同時,也要瞭解人員的需求而在管理 上設法加以滿足,此即為人群關係的管理。此外,尚須注意人際關係的改善以 增進人際和諧,促進團結。

二、 行政運作特徵與學校行政運作有關的要件

學校行政運作主要涵蓋行政團體成員間的合作及溝通,透過學校環境與設 備及對共同的工作目標所引起的認同感,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過程。研究發 現有四項特徵與學校行政運作有關的要件(林佩錦,2006):

(一) 學校目標:具有明確的教育願景及有系統的發展計畫,即為對學校工作 目標的認同感。

(二) 行政效能:行政方面,行政效率良好、溝通協調管道良好、明確的目標 及及行政支援教學等特徵。

(三) 學校氣氛:在校園中重視價值與意義的共享、團隊合作、溝通協調,且 教職員公生彼此間相互關懷與支持,即團體的合作與溝通。

(四) 學校環境與設備:包括校園內學習環境的規劃,以及軟硬體設備的充實 與改善。

參、實施資訊融入教學學校相關人員的角色

達成教育目標的兩大基石,分別是(1)提高行政效率及效能,(2)有效 運用有限的資源。就總體學校效能提升之觀點,資訊的獲得、吸收及消化,已 成為現代學校行政人員的基本能力(蔡馥嬪,2004)。然而,在資訊科技教育

的教學應用上,學校行政人員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充分的學校行政支援,例如 建構校園網路化的學習環境、舒適化的學習空間、多元化的學習內容、人性化 的學習界面等(溫嘉榮、吳明隆,1999),此外,尚包括與教師溝通討論適宜的 教學策略、資訊媒體的特性、課程的教學重點,及提供他們教學所需的軟體 等,以提升教師教學專業和資訊應用素養,促使教師發揮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活 動的實施達到最好的品質 (王曉璿,2000)。

有鑑於「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提供重新檢視校長、行政人員與教師的 角色與責任。對於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學校行政人員的角色與任務的見 解,學術研究對於學校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的研究結果,提出國 民小學在進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所有參與的成員都有其個別的角色 與任務,需要的專業發展模式有所不同(徐新逸,2003)。分述如下:

一、 校長

校長的角色是推廣正確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觀念;發展主題特色;釋放權 力;促成非正式的老師社群組織;提供行政的支持;建立跨校合作的關係,以 及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以及執行面的督導、評鑑工作。

二、 行政人員

行政人員的角色是行政與教學的支援者,依據教學需求,有系統規劃校內 專業發展的課程與活動,例如依據教師教學需求,採購符合教學環境需求的設 備,規劃設計適當的管理機制、評鑑模式。

三、 資訊科技專業人員

國內國中小人員編制中「資訊組長」與「系統管理師」的角色,是屬於資 訊科技專業技術支援者。例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規劃於國中小增設資訊組長 統籌管理資訊業務,各校資訊組長及系統管理師的職責在於推動學校資訊教育 的相關事項,機器維修由廠商負責執行,資訊技術及主機管理等工作,將集中 由教育網路中心負責。

實施九年一貫教學之後,資訊教育課程融入各科教學,學校資訊組長的業 務需重新定位在教學需求與資訊科技支援的溝通橋樑。換言之,資訊人員執行

的工作:協助學校進行知識管理的能力、資訊專業技能、資訊教育訓練能力、

資訊設備專業知識、歸劃提升教師資訊素養的方案。

資訊設備專業知識、歸劃提升教師資訊素養的方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