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融入教學之成效評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資訊融入教學之成效評估

為了解資訊融入教學及執行「資訊種子學校計畫」之成效,本節擬以資訊 融入教學所遭遇的困難、影響資訊教育發展的因素及影響「資訊種子學校計畫」

推動的因素三方面來說明:

壹、資訊融入教學所遭遇的困難

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展已經歷時多年,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施資訊 融入教學的情形並不普及,老師們在從事教學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需正視 這些問題的存在,並尋求解決之道,才能讓教師樂於實施資訊融入教學。

一、教學時間不足,排擠資訊融入教學時間

蔡俊男(2000)在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指出,「時 間」與「設備資源」是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的全面性問 題。王嘉德(2002)在影響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室電腦意願暨相關因素之探 討指出,台北市國小教師在運用教室電腦上有資訊素養、行政支援、電腦環 境、時間四個困難因素。陳桂津(2002)研究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 礙因素之調查發現,「時間」是影響國小教師使用網路教學意願的最大因素:

由於國小屬包班制,國小教師除了教學之外,尚須負責學校行政工作,在原有 課程緊湊、工作繁重的情形下,在學校空閒時間已相當少,再加上過去少有使 用網路教學的經驗,以及學校可供教師使用的資訊設備不足等種種不利因素,

教師們擔心必須花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課程教材及進行課程活動。因 此,時間不足的問題,應是使用網路教學的全面性問題。

時間不足,往往會迫使教師需投入更多的課外時間與精力以備課、搜尋資 源或規劃活動,進而影響教師個人的實施意願;甚至有些資訊融入教學活動無 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而需用到休息時間或課後時間(陳恩賞,2005)。

二、資訊軟、硬體設備老舊,增加經費添購困難

邱志忠(2002)研究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提到,

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資訊教學環境的滿意度偏低,主管單位應持續加強對資訊科 技軟硬體設備的投資,以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陳恩賞(2005)研究國小初級 資訊種子學校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推展成效指出,硬體設備不足,往往會迫使教 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在硬體上需投入更多的課外時間與精力去維 修器材。至於電腦軟體的部分,各國小普遍存在著盗版軟體的隱憂,教師們常 擔心是否會違反著作權法觸犯智慧財產權。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師個人的實施 意願;甚至有些資訊融入教學活動受限於軟體及硬體設備不足, 也將直接或間 接影響資訊融入教學推展的成效。

三、行政支援態度直接影響資訊融入教學成效

施吉安(2002)在資訊融入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桃園縣 新路國小為例發現在行政方面有三大問題:(1)資訊科技設備和經費的問題(2)

教學資源的問題(3)行政人員的問題。其中在行政人員方面提到,學校行政人 員的工作職務繁重,學校人力稍嫌不足,配合意願不高,遲滯了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的發展。邱廣興(2003)在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建議,

學校行政方面大力的支持,一直都是老師教學的最佳後盾。學校電腦的妥善率、

網路的順暢、軟體的購置等、圖書室的相關書籍的購置、圖書的整理分類、借 閱及電腦化等行政配合,都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果。因此學校的行政部門是否 充分支援教學,也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資訊融入教學推展的成效(陳恩賞,2005)。

貳、影響資訊教育發展的因素

影響資訊教育發展的因素相當多,茲將國內外學者提出影響資訊教育發展 的因素,整理如下:

一、教師的資訊素養

有關資訊素養的意涵與內容已在第二節中提及,新世代的教師資訊素養,

就是要懂得如何有效應用電腦與網路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提昇教學成 效,藉由批判性的思考去評估資訊,知道問題發生的原因並且將此能力發揮出 來用於了解如何獲得資訊、如何解決問題。資訊素養的培養應融入我們生活當 中,讓大家感受其所帶來的樂趣。九年一貫課程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將是每 位老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資訊能力 的好壞,也將影響學生是否具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楊秀全,2004)。

二、教師的訓練與推廣

教師的資訊能力將是影響資訊教育推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要加強培訓中 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訓練課程的重點就要放在如何與領域課程整 合,而不是只教會教師們如何使用電腦,更要讓有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來教導 他們如何將資訊與課程相結合,形成多媒體教材。Fisher與Dwyer(1996)研究 發現,學校研習多著重教師資訊基本素養的研習,卻忽略融入各科教學的策 略,使教師未能獲得運用資訊於教學所需的素養。相關文獻指出目前教學現場 老師的訓練成效不盡理想,教師在培訓課程後並未能將資訊與網路科技融入教 學中,其主要原因為課程缺乏整體規劃以及內容不符教師實際教學之需求(陳 欣舜、徐新逸,2000)。

三、教師接受資訊融入教學的程度

楊叔卿(1999)認為欲推廣電腦網路學習進入中小學校園,校園的教師與 行政人員是實現理想主要的執行者,所以,教師與行政人員對電腦網路科技的 接受程度是這些科技被採用成功與否的關鍵。

王千倖(1998)指出,教師位於資訊教育推展的第一線上,是學生在資訊 社會中使用資訊科技的典範,倘若教師不瞭解資訊科技的內涵,對資訊科技抱 持恐懼或排斥的心態,不具備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必定無法利用資訊科技指 導學生學習,也不可能引導、啟發學生靈活運用資訊科技以解決問題,更遑論 培養學生正確的資訊教育觀念與態度。鐘樹椽(1999)也提出相同的看法,認 為要在教室內引進高科技的教學設備,首先要建立的是教師具有願意使用這些 教學科技的新觀念,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教師足夠的在職科技訓練,提供 教師具體使用的方法,具體給予將科技與學習活動結合的設計方法,進而提昇 其使用科技於教學之意願。

四、時間的因素

時間是影響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意願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會因為準備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時間較長、操作資訊軟硬體的技巧不熟練等,造成教師必須花 費大量時間在準備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因此時間是影響教師應用電腦的 重要因素之一(Harris,1999)。

五、教學軟硬體的提供與技術的支援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足的設備資源是維持教學品質的基 本要求,建置完善的軟硬體資訊教學環境,才能有效支援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 教學之所需。溫明正(2000)指出,為鼓勵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中,學校 應該優先提供教師從事資訊融入教學時所需的資訊設備與相關之教學資源。

Speck(1996)認為教師技術層面的支援是必要的。教師應專注於教學流程 的設計、教材準備與實施教學方面,而非將時間花費在資訊軟硬體的故障排除 問題上。學校如有具專長之專人適時的提供技術支援,將有效的讓課程繼續執 行,而非因器材的無法執行而帶來挫折感。

參、影響「資訊種子學校計畫」推動的因素

楊秀全(2004)在桃園縣國民小學「資訊種子學校計畫」實施現況之研究,

歸納出影響學校推動「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的因素共有九 項:

一、對計劃的瞭解:政策執行成功的條件,部份在於執行機關與人員對政策支 持的程度,而這往往是根據其對政策目標與內涵的認知了解、解釋、以及 接受政策的方式而定。

二、資源的獲得: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特別需要相關軟硬體設備來支援,無論 在經費與人力上都比傳統課堂教學要耗費資源,包括了教學設備、電腦、

投影機、資金以及維修等。

三、執行人員能力與意願:能力的部分包括了資訊素養、教材設計等,應用資 訊科技於教學需要教師之電腦能力及資訊素養來加以配合。教師的素質是 決定教育品質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教師的資訊專業素養,將影響到應 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品質及教學模式的發展。

四、計劃執行措施:每一種新的教育政策或教學方法的實施與應用都必須有學 校行政的支持或配套措施,方可順利推行。部份學校因為行政人員觀念的 偏差或其他行政配合的因素不甚理想,影響了資訊教育的成效。

五、組織運作:雖然國內學校設有資訊小組,但是各校資訊小組的職權各有差 異,與教學、行政工作的配合程度也有不同。若要成功推動資訊融入教 學,必須強化資訊小組的編制,整合校內的「各領域教學人員」與「資訊 推動小組」,納入詳細的教學需求,並且明確定義該團隊的分工與執掌。

六、領導者:校長是資訊融入教學成敗的重大關鍵因素。許多資訊融入教學的 相關配套政策與措施,必需有校長的支持與推動,才能提供適合進行資訊 融入教學的環境包括了校長特質、計劃管理、行政支援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