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實施過程

本節針對研究流程、使用工具者的訓練、實施日期與地點、實驗器材以及實驗控制 逐一說明。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6,研究者根據第一章所述的研究動機及背景,形成研究目的及 問題,進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擬定研究計畫,同時諮詢學者(教授)專家(教學經驗 豐富者)意見以獲得寶貴的意見與修正,如附錄十八。在全部的測量工具均準備齊全後,

便進行情意評量和技能主客觀之前測,接著進行 8 週 16 節,每節 40 分鐘的互惠式應用 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如表 16。教學時依照各節課的教學設計,使用教師自編之互惠式 C-1~C-16 節課教案、時敘教案以及標準卡(如附錄十九)。本研究在教學中全程錄影、並 以教師日誌、協同觀察教師觀察記錄、學生課後學習單以及師生訪談蒐集質性資料,

而教學結束後再次進行情意評量和技能主客觀之後測以得到量化數據,最後將所得到的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量化與質性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比較,以對於本研究問題得以解答,並提出建議。

研究動機、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蒐集文獻、擬定研究計畫 ↓ ↑修正

諮詢專家意見

↓ 前測

1.國小高年級體育課情意量表 2.羽球技能主客觀測驗

↓ 課程教學

教學觀察與記錄 1.教學過程錄影

2.教師日誌

3.協同觀察教師觀察記錄表 4.學生課後學習單

5.師生訪談記錄表

↓ 反省修正教學

↓ 後測

(測驗工具與前測相同)

質與量資料分析

教學後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 學習效果的差異

↓ 結論與建議

圖 6 研究流程圖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表 16 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進度表

日期 原訂教學內容 教學

形式

修正後教學內容 10/24 羽球低手輕擊短球 互惠式 c-1 羽球低手輕擊短球 10/28 羽球低手挑長球 互惠式 c-2 羽球低手挑長球 10/31 羽球低手拋球 互惠式 c-3 羽球低手拋球

11/04 羽球低手正拍發高遠球 互惠式 c-4 羽球低手正拍發高遠球 11/07 羽球高手擲遠、原地擊球 互惠式 c-5 羽球高手擲遠、原地擊球 11/14 羽球高手正拍擊高遠球 互惠式 c-6 羽球高手正拍擊高遠球 11/18 9 分制羽球單打比賽

(半場)

互惠式 c-7 複習-羽球高手正拍擊高遠 11/21 羽球高手正拍吊球 互惠式 c-8 球 9 分制羽球單打比賽

(半場)

11/25 羽球步伐 互惠式 c-9 羽球高手正拍吊球 11/28 羽球放網前球 互惠式 c-10 羽球步伐(1)

12/02 羽球發短球 互惠式 c-11 羽球步伐(2)

12/05 羽球低手反拍挑長球 互惠式 c-12 羽球正拍發球 12/09 羽球高手正拍殺球 互惠式 c-13 羽球反拍發球 12/12 9 分制羽球雙打比賽 互惠式 c-14 羽球反拍挑長球 12/17 羽球撲球 互惠式 c-15 羽球正拍挑長球 12/19 羽球組合動作練習與應用 互惠式 c-16 羽球高手正拍殺球

原訂 8 週 16 節的教學計畫,正式教學開始後便發現諸多困難及問題,在第 6 節羽 球高手正拍擊高遠球後,教學者發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訂得太高、教學進度太快,又不得 教學要領讓學生學得很辛苦(請參考 p97),此時便開始思考要如何調整後半段的課程。

此時心裡會有一個衝突,原定的教學計畫內容全面,能讓學生接觸到全方位的羽球技 術,所以是要少部分微調讓學生學得廣呢?還是少掉一些困難技術讓學生學得扎實呢?

在第 8 節教完正手吊球有了答案-如果學生跟不上會做出更多錯誤的動作,學習會變成 只是在補破網,其意義就不大了,因此教學者決定將較困難的項目如羽球放網前球、羽 球撲球、羽球組合動作刪除掉,並將羽球步伐、發短球分成兩節課上,如此以穩固學生 的基礎動作,學生學習時也會比較有成就感而維持高度興趣。

二、使用工具者的訓練 (一)協同觀察教師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者聘請能全程參與八週實驗教學的教師兩位,一位為國小羽球教練,利用其專業 能力,觀察與紀錄本研究在教學內容、活動設計、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表現等各方面的情 形;另一位為具有特教背景的教師,利用其專業能力觀察與紀錄班上男女學生、高低能力 學生的學習情形,兩位協同觀察教師的簡歷已敘述在 p44 表 10。

(二)技能主、客觀測驗的評分員

研究者聘請兩位具有羽球專長及豐富教學經驗之教師作為評分員,客觀測驗為 評分者現場觀看立即登錄成績;而主觀測驗則是評分者需依據本研究評分標準,觀看客 觀測驗所拍攝的 DVD 評分,最後考驗兩位評分教師在評分上的一致性。關於技能主觀測 驗評分標準,研究者必須與評分員多次溝通釋疑,直到完全明白瞭解評分的標準。兩位評 分員的簡歷已敘述在 p49 表 13。

(三)教師行為檢核員之訓練

教師行為檢核員之訓練:在實驗教學前須先訓練檢核員,使其明瞭檢核表之使用方 式,首先請檢核員詳細閱讀檢核表,並對教學形式及檢核表之類目詳加說明,進一步經過 多次討論溝通,務必對所有的疑問解釋清楚直至完全明白為止,最後再次確定觀察與記錄 方式。兩位聘請的檢核員皆為體研所畢業(其簡歷已敘述在 p51 表 14),亦做過體育教 學法之研究,在觀察與記錄的能力上是沒問題的,其中 B 教師因為曾做過互惠式教學 研究,在檢核表的類目溝通上完全沒有問題,而 A 教師方面則對於檢核表上教師為何 只能跟觀察者溝通有疑慮,經過多次的討論與解釋,A 教師終能完全明白互惠教學中教 學者、動作者與觀察者擔任的角色與任務 。

(四)情意評量表

本研究為研究者所教的班級,故自行擔任情意評量之前後測驗施測教師。

(五)控制攝影機部分

實驗教學的 8 週 16 節課和技能客觀評量前後測驗的過程都要錄影,以作為檢核員檢 核教師教學行為和技能主觀評分員評分的依據。本研究使用 SONY 攝影機,以固定式腳 架的方式來拍攝師生整個上課的情形。架設方式如圖 7:

圖 7 攝影機架設圖 羽球網

5 公尺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二)電腦:具 KMPLAYER 影音播放軟體。

(三)東元手提音響、音樂 CD。

(四)國小高年級體育課情意評量表 (五)技能主客觀測驗紀錄表。

(六)教師行為檢核表。

(七)互惠式(C)標準卡 C1~C16。

(八)勝利羽球練習級。

五、實驗控制

(一)實驗過程中之教學內容與情境,皆由研究者親自處理、控制,以防止誤差產生。

(二)進行各項測驗時,每個場地均會有一、二位教師協助進行,以減少人為誤差。

(三)進行客觀技能評量前後測驗時,每位參與學生別上號碼牌,減少評分員對學生 不熟的困擾。

(四)學生除了實驗教學能從事羽球技能之練習外,規定不能在課後參與任何羽球相關 活動,例如羽球社團或校隊等。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針對所蒐集的資料性質,分為量化與質性兩部分,茲將內容分述如下:

一、量化資料部分

將學生「情意評量表」與「技能主客觀」所得之量化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中 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如下:

(一)相依樣本 t 考驗:

1.考驗全班實驗教學前後在情意評量、技能主客觀評量的差異情形。

2.分別考驗男女學生實驗教學前後在情意評量、技能主客觀評量之差異情形。

3.分別考驗高低能力學生實驗教學前後在情意評量、技能主客觀評量之差異情 形。

(二)獨立樣本 t 考驗:

1.考驗實驗教學後,男女學生之間在情意、技能主客觀後測成績之差異情形。

2.考驗實驗教學後,高低能力學生之間在情意、技能主客觀後測成績之差異情 形。

(三)共變數分析:如果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在情意、技能主客觀前測的成績 差異未達顯著水準,逕以上述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差異情形。若前測成績差異達顯著 水準,則先進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homogeneity of within regression ),若迴歸 斜率相同,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四)上述之統計分析中,所有的差異性考驗之顯著水準均定為 α=.05,p <.05。

二、質性資料部份

本研究採用錄影、觀察、訪談與文字記錄等不同方式,針對參與研究的對象蒐集 研究的資料,例如:教學者(教學錄影、教學日誌);協同觀察員(觀察記錄、訪談記 錄);學生(課後學習單、訪談記錄),並以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檢核法針對質性資料進 行分析、歸納與整理。持續比較法係指透過質性文本的分析(包括文件的閱覽、資料 的歸納與比較、發覺出共性與差異),以組織整合呈現主題,最後提出歸納與結論(Glaser and Strauss, 1967);三角檢核則是研究者如果能針對某種現象,使用不同的方式、蒐集 不同來源和型態的資料以進行分析比較,將可降低或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見及增加研 究的正確性(黃瑞琴,1991)。

本研究所用的兩種三角檢核的形式如下:

(一)研究成員的三角檢核

本研究針對三位參與研究對象的觀點,進行資料的分析與信效度的考驗,透過學 生、研究者(即教學者)與協同觀察教師間不同意見的回饋,能了解學生知識探索與 學習的情形,能發現教學的問題及找到解決的方法。研究成員的三角檢核圖如圖 8 所 示。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圖 8 研究成員的三角檢核圖

(二)研究資料的三角檢核

本研究的資料以五種不同形式呈現,包括教學錄影、教師日誌、課後學習單、訪談 記錄及觀察記錄,反覆的對照與比較這些研究資料對於某相同情境所產生的說法,將說 法相同處採信處理,而不同處加以反省與思考,如此經由不同資料的歸納與分析較能完

本研究的資料以五種不同形式呈現,包括教學錄影、教師日誌、課後學習單、訪談 記錄及觀察記錄,反覆的對照與比較這些研究資料對於某相同情境所產生的說法,將說 法相同處採信處理,而不同處加以反省與思考,如此經由不同資料的歸納與分析較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