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圖 3)係以 Mosston 教學光譜裡的互惠式理論為基礎,並參考羽球 教學相關書籍進行樂趣化羽球實驗教學設計。在教學的前、後會各有一次情意與技能的 評量以蒐集量化資料,並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如錄影、觀察、訪談與文字記錄蒐集質性資 料,最後透過質性與量化資料的整合分析,探討學生在情意、技能方面的學習效果與對 上課情形的觀點,並瞭解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覺情形以及教學歷程的省思。

學生

1.全體學生 2.男女學生 3.高低能力學生

學習效果

1. 情意 2. 技能

3. 上課情形的觀點

教師 1.研究者即教學者

2.協同觀察教師 教學反思

1. 學生 上課表現 的 知覺情形

2. 教學歷程的省思 互 羽

惠 球 式 實 應 驗 用 教 在 學 樂 趣 化

圖 3 研究架構圖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參與研究的學生

本研究參與的學生為研究者所任教的一班五年級學生,男生 16 人、女生 12 人,共 計 28 人為研究對象。本班學生組成係經過重新編班,學生成員來自四年級各班,在實 驗教學之前僅僅同班 6 週左右,可說彼此仍不熟悉。本研究利用每週兩次的體育課進行 教學,研究對象需未接受過樂趣化或互惠式的體育課程,亦未受過羽球專門的訓練。在 進行教學前,由研究者向每位學生說明研究的用意以及需配合的事項,並填寫研究參與 同意書(如附錄一),才能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另外,本研究以學生前測的成績分成 高、低兩組,前 27%為能力高組(8 人)、後 27%為能力低組(8 人),探討高低能力學 生在教學後學習效果之差異,如表 8、表 9 所示。

表 8 研究對象在主客觀技能前測排名

座號 排名 性別 發球主觀 擊球主觀 發球客觀 擊球客觀 總分 9 1 1 50 70 24 38 182 8 2 1 80 55 36 4 175 3 3 1 90 45 30 0 165 1 4 1 70 30 20 20 140 2 5 1 70 30 12 16 128 14 6 1 55 30 19 0 104 22 7 2 40 30 4 24 98 28 8 2 50 15 9 24 98 座號 排名

(倒數) 性別 發球主觀 擊球主觀 發球客觀 擊球客觀 總分

15 1 1 0 15 0 0 15

20 2 2 0 15 2 0 17

19 3 2 0 10 8 0 18

24 4 2 10 0 3 8 21

21 5 2 10 10 2 0 22

23 6 2 10 10 9 0 29

7 7 1 10 20 2 0 32

29 8 2 30 10 1 0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表 9 研究對象在情意前測排名

分析情意測驗分數,挑出各 8 位學生為能力高組和能力低組

能力高組座號 19 17 13 22 25 14 24 26 情意前測分數 89 88 87 85 82 81 81 81 排名 1 2 3 4 5 6 7 8 能力低組座號 20 21 11 5 29 4 2 27 情意前測分數 38 62 65 67 69 70 70 71 排名(倒數) 1 2 3 4 5 6 7 8

二、參與研究的教師

(一)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者目前為研究班級的導師,畢業於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 教系,大學時以體育為輔系,曾修過樂趣化體育教學課程,在研究所進修時學習 Mosston 的體育教學光譜。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所擔任的角色有:

1.課程設計者。

2.教學實施者。

3.觀察參與者。

4.訪談記錄者。

5.課程與教學的省思與修正者。

6.資料分析與整理者。

(二)協同觀察教師:協同觀察教師有兩位,在整個八週的研究期程中,協助教學過 程的拍攝,並在每一節課後,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上課情形與教學建議等記錄下來,於教 學結束後接受訪談。茲將本研究協助觀察的教師簡介列於表 10,參與同意書如附錄二。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表 10 協同觀察教師

編號 姓名 職務(年資) 學經歷 協助觀察重點

1 黃婷琪

國小體育老師兼 羽球教練

(6 年)

新竹大學特教系畢業 退役女子甲組單打選手

教學內容、活動設計 教師教學行為、學生 表現

2 莊宏偉

國小資源班老師 籃球隊教練

(4 年)

台南師院特殊教育學系畢業 新竹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 班畢業

男女學生、高低能力 學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