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 樂趣化羽球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 樂趣化羽球之行動研究"

Copied!
2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玉枝 博士

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 樂趣化羽球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 楊安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四 年 八 月

(2)
(3)
(4)

I

謝 誌

麥克阿瑟將軍曾說過一句名言:「若用一百萬美金買我的入伍訓回憶,

我不要;若給我一百萬美金,讓我再入伍一次,我也不要」。這句幽默的話 語,剛好可以用來表達這兩年進修過程的酸、甜、苦、辣。我擁有和老師 們在校園內相處的點點滴滴,擁有和那一群可愛的體研所同學在美麗台東 行走的足跡,擁有白天在圖書館找珍寶的身影,以及夜晚在書桌前堅持不 睡求好心切的回憶,其實當老師說可以辦離校的那一刻,內心既是盼望卻 又不捨的!

感謝指導教授陳玉枝老師給予的協助和教導,闕月清教授和鄭漢吾教 授在論文計畫與口試期間給予的諸多寶貴建議,使得本論文更加的完善。

有時會想到教授那麼仔細審視自己的論文,字裡行間給予的回饋懇切又精 準,這讓自己一直都保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不管是在教學研究中或者書 寫論文時,這感覺就像自己對著學生的態度,是那樣的熟悉。

接著,我要感謝所有曾幫助過本研究進行的人,包括嘉彬、祥賜、上 欽、垣翰、婷琦、宏偉以及俊毅老師,因為有你們協助本研究才能順利的 完成,當然也一定要提到班上那群活潑又體貼的同學們,因為你們的配合,

課前、課後主動幫忙整理好場地、器材及攝影工具,上課時又很認真,這 都讓老師能無後顧之憂的做研究。

最後要謝謝我的太太燕燕以及兩個可愛的女兒舒涵和昀臻,當自己遇 到瓶頸時,妳們總是包容與陪伴,還有我那身在彰化的父母,三不五時總 會捎來訊息對自己叮嚀與關懷。深深的感謝你們給我支持與動力!

楊安立 謹誌

104 年 8 月

(5)

II

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 樂趣化羽球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楊安立 指導教授:陳玉枝博士

日期:104 年 8 月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學生在情 意與技能表現的學習效果,同時比較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之間的差異情形,並深入 瞭解參與研究學生與教師對上課情形的觀點。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研究對象為彰 化市某國小五年級一班,共 28 位(男生 16 位,女生 12 位)學生,進行 16 節互惠式應 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並以體育課情意評量表、羽球主客觀技能測驗對學生進行前後測 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考驗、相依樣本考驗與共變數分析加以處理;而質性 資料蒐集乃採用錄影、教師教學日誌、協同教師觀察回饋單、學生課後學習單、師生訪 談等資料,並以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檢核進行整理及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教學後 全體學生、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的情意表現都有明顯進步,而男女學生之間、高低 能力學生之間的情意發展皆無差異。(二)教學後全體學生、男女學生、能力低組學生 的主客觀技能表現都有明顯進步;能力高組除了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沒有明顯進步 外,其它技能表現都有明顯進步;男女學生之間的技能主客觀發展皆無顯著差異;高能 力學生的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客觀發展皆優於低組,但其它項目並沒有明顯差別。(三)

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因為能提升學習興趣、促進技能表現、增進人際互動、發 展合作精神。(四)老師認為此教學方式,能讓同儕互動熱絡,讓學生學會同理別人以 溝通取代批評或責怪,同時亦能促進技能進步。針對本研究的發現提出建議,以供國小 教師體育課羽球教學設計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互惠式教學形式、樂趣化體育教學、國小、羽球、行動研究

(6)

III

An Action Research of Reciprocal Teaching Style on Fun Badmint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raduate: An-Li Yang Advisor: Yuh-Chih Chen, Ph. D.

Date: Aug, 2015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1)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Reciprocal Teaching Style on fun badminton towards affective and skill performa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high and low ability students. (3)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viewpoints on the classroom situation.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were twenty-eight fifth grader students in Changhua city (16 males and 12 females). Sixteen lessons of badminton instruction were carried out,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conducted using affective test and subjective/objective tests of badminton skill.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ir-samples t test and independent

t test.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teacher’s diary, observation sheet of

collaborative teacher, reflections of the class from students, and interviews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and triangul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affective learning after the courses, but affective learning effects were not affected by neither gender nor ability.

(2) Students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skill performance except high ability students, because they made no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forehand high service of objective test.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gend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badminton skill. The skills

development on forehand clear of high ability students was better than low ability students. (3) Students liked this form of teaching, because it could enhance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skill performance, enhance human interaction, and develop a spirit of cooperation. (4) Teachers consider that this form of teaching could promote students’ good peer interactions, let them learn how to empathy others, while also could promote skills progress.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could be provide as suggestions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Reciprocal teaching style, Fu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Badminton, Action research

(7)

IV

目 次

學位論文口試委員審訂書 碩博士論文授權書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II 圖次………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6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互惠式教學形式之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樂趣化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26

第三節 羽球運動之相關研究………34

第四節 國小高年級學生身心發展之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方法………44

(8)

V

第四節 研究工具………45

第五節 實施過程………5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學生在情意方面的學習效果………61

第二節 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學生在技能方面的學習效果………67

第三節 學生對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上課情形的觀點………85

第四節 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覺情形與教學歷程的省思………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3

第二節 建議………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105

二、英文部分………111

附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學生同意書………113

附錄二 參與研究教師同意書………114

附錄三 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115

附錄四 國小高年級體育課情意評量表 (預試)………116

附錄五 國小高年級體育課情意評量表 (正式問卷)………118

附錄六 羽球發高遠球運動技能測驗使用同意書………119

附錄七 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測驗紀錄表………120

附錄八 羽球高手正拍長球擊球動作測驗使用同意書………122

附錄九 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測驗紀錄表………123

附錄十 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測驗紀錄表………125

(9)

VI

附錄十一 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測驗紀錄表………127

附錄十二 互惠式羽球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129

附錄十三 教師日誌內容舉隅………130

附錄十四 協同觀察教師觀察記錄內容舉隅………131

附錄十五 學生課後學習單內容舉隅………132

附錄十六 協同觀察教師訪談大綱及訪談內容舉隅………134

附錄十七 學生訪談大綱及訪談內容舉隅………136

附錄十八 專家效度………138

附錄十九 互惠式(C)羽球教學節課教案 C-1………139

(10)

VII

表 次

表 1 互惠式主要教學事項及教學技巧………12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15

表 3 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22

表 4 國內樂趣化體育教學實證性研究彙整表………31

表 5 教學後學習情境知覺與變相的相關………33

表 6 學習情境知覺彼此間的相關………33

表 7 不同教學法教學後組間差異………33

表 8 研究對象在主客觀技能前測排名………42

表 9 研究對象在情意前測排名………43

表 10 協同觀察教師………44

表 11 項目分析結果總表………46

表 12 因素分析結果表………47

表 13 評分員資料………49

表 14 檢核員資料………51

表 15 研究參與教師教學行為檢核信度摘要表………51

表 16 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進度表………54

表 17 實驗日期、地點、項目與協助人員檢核表………56

表 18 全體學生情意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61

表 19 男女學生之間情意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62

表 20 高低能力學生之間情意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63

表 21 高低能力學生情意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63

表 22 高低能力學生情意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64

表 23 高低能力學生情意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4

表 24 全體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67

(11)

VIII

表 25 全體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68

表 26 男女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70

表 27 男女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70

表 28 男女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71

表 29 男女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71

表 30 男女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1

表 31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72

表 32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72

表 33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73

表 34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3

表 35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73

表 36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74

表 37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74

表 38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4

表 39 全體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75

表 40 全體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76

表 41 男女學生正手發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77

表 42 男女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78

表 43 男女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78

表 44 男女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8

表 45 男女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在教學前後的 t 考驗摘要表 ………79

表 46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79

表 47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80

表 48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80

表 49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發高球技能主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80

(12)

IX

表 50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在教學前的 t 考驗摘要表 …………81 表 51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檢驗摘要表……81 表 52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描述性統計表………82 表 53 高低能力學生正手擊高遠球技能客觀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82 表 54 全體學生對上課情況的觀點摘要表………85

(13)

X

圖 次

圖 1 教師、觀察者與動作者關係………11

圖 2 三元素具體化………11

圖 3 研究架構圖………41

圖 4 正手發高球測驗場地設置圖………48

圖 5 正手擊高遠球測驗場地設置圖………49

圖 6 研究流程圖………53

圖 7 攝影機架設圖………55

圖 8 研究成員的三角檢核圖………59

圖 9 研究資料的三角檢核圖………59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於說明研究問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共分為: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 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及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第六節研究的 重要性,茲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者是一位國小高年級教師,從小接受的教育觀念—「要想成為一個良好的國 民,必須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因此在執教的歲月裡,總是希望能把這些良 好的觀念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也期盼他們能繼續傳承下去。

在這個時代,由於心理學與科學的快速發展,使得國家的教育方向開始重視學生多 元智慧的發展,我們可以從不同學者的觀點,以各種的角度來認識「健康與體育」這個 範疇,例如:陳春蓮(2004)指出學習體育能讓孩童獲得運動能力、確知運動對個人的意 義,持續參與體育活動能獲得健康的生活風格,並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心理與社會層面 的滿足;洪蘭(2009)認為運動除了能提高孩童的注意力,還能讓心智最佳化,因為運 動促進了腦神經細胞的連接與生成,使大腦能接受更多新的訊息,讓思想靈活有創意。

這告訴了我們,一個完善的體育課程,除了能讓學生獲得體育的知識與技能,擁有健康 的身心狀態,還兼具能促進智能的發展、培養個人的興趣以及獲得群育的經驗。

闕月清(2004)提出有效體育教學的要素:(一)在教師方面:1.能關心、接納學生 還具有幽默感等特質;2.能運用先備知識,採取各種教學策略;3.能妥善規劃教學時間;

4.具備班級經營技巧。(二)在學生方面:包括提供成功的學習經驗,與高參與的時間。

葉憲清(2004)認為體育教學前,要先對各教材特性做具體而詳細的剖析,然後再決定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使體育教學在單元化和系統化下進行,才能達臻樂趣 化和績效化的教學目標。這些觀念,常伴隨著研究者觀察正在上體育課的班級,思考怎 樣的教學較能激發孩童的興趣?怎樣的時間分配能讓學習更有效率?因此,如何達到有 效的體育教學讓學生收穫滿滿,是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說明,體育教學者應重視學生的自 主學習和個別化差異,而且應滿足學生需求使其成為成功的學習者,並藉著健康的行為 改善健康、同時在與人互動中影響他人(教育部,2008)。可是,什麼樣的體育教學較 能重視學生的自主和互動,且不會失焦仍能保有教學效果?在現今學生人數眾多且能力 差異大的國小班級裡,如何讓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以及享受到運動的樂趣?

顏 志峰 ( 2001 )指 出九 年一 貫健 康與 體育 學習 領域 所強 調的 五大 適應 能力 與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裡所強調的五大發展能力相似。張春秀(2004)認為教學光譜 裡適合國小學生, 又能兼顧認知 、情意、 技能均衡發展的屬互惠式教學形式(The

(15)

第一章 緒論 Reciprocal Style)。黃月嬋(2004)提到要因應九年一貫課程,體育課可採用樂趣化體育 教學概念、或是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裡的生產群集,亦或創造思考等教學策略。基 於上述九年一貫的教育理念和學者所提出的因應策略,研究者想使用 MOSSTON 體育教 學光譜裡的「互惠式教學形式」並融入「樂趣化概念」,設計出一門有效又有趣的體育 課程,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羽球運動是一門高技術的運動,雖然入門容易但如果要學習到進階,必須提升學習 者技術上的認知、並提供正確有效的練習方式。周宏室(1994)指出互惠式教學形式能立 即提供學習者正確的動作回饋,如此有效的學習方式適合技巧難度較高的運動,如體 操、羽球、網球、射箭……等等。劉承勇(2012)認為樂趣化體育教學對於高技術門檻 的運動相當重要,因為將高難度的運動設計樂趣化,即能讓初學者迅速獲得該項運動的 樂趣與熱情,保有持續練習的動力 。

研究者長期觀察自己的班級,每節下課時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會出去遊戲、運 動,而其中又以男生居多,難道女生就不能和愛運動劃上等號?另外,這幾年來自己帶 班上體育課的情況,都會出現幾位邊緣學生,而以女生和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居多,普 遍來講他們都缺乏同伴,表現出興趣缺缺,或者練一下就想休息與同學聊天。因此,研 究者選擇以互惠式來設計羽球課程,當教學決定轉移到學生身上時,能充分的利用時間 練習正確動作以達到精熟;同儕分組時,為檢核彼此的動作需經過溝通與互動,這能促 進情意的發展,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另外在互惠式課程添加樂趣化概念,以遊戲的方 式做伸展操、做肌力練習或者帶入前導動作,而如果時間允許也會在教學中加入分組競 賽,讓體育課除單調的練習外也能變有趣,以誘發出孩童的學習動機。研究者也希望設 計出來的羽球課程能簡單、易懂,讓非體育專任教師亦能實施,以提升體育課的教學品 質,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當一位教師在教學上遇到百思不解的問題時,可以透過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的方式來解決。甄曉蘭(2002)指出行動研究是一種行動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它可以是 獨自探索,也可以是合作探索;它可以是量化評估以推測效果,抑或質化分析對實務工 作進行了解;它可以是反省、思考、批判等方式,如此以提供教師新的技術與方法,增 強教師對教學問題的分析能力,提供教師的教育專業自覺,並改善實務工作情形。因此 研究者欲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來探究與改善上述潛藏在三項動機背後的問號,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四。

(16)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互惠式教學形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施以樂趣化羽球教學,探討其對於學生 情意表現和技能表現學習效果之影響,並比較男女學生之間、高低能力學生之間能力發 展的差異,以及瞭解學生對於上課情形的觀點,還有研究參與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 覺情形與教學歷程的省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以下四點:

一、探討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全體學生、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在 情意表現的學習效果。

二、探討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全體學生、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在 主客觀技能表現的學習效果。

三、探討全體學生對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上課情形的觀點。

四、探討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覺情形與教學歷程的省思。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學生在情意表現的學習效果如何?

(一)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全體學生、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 在情意表現的學習效果如何?

(二)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男女學生之間情意發展的差異如何?

(三)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高低能力學生之間情意發展的差異如 何?

二、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學生在主客觀技能表現的學習效果如何?

(一)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全體學生、男女學生、高低能力學生 在主客觀技能表現的學習效果如何?

(二)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男女學生之間在主客觀技能發展的差 異如何?

(三)實施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高低能力學生之間在主客觀技能發展 的差異如何?

三、學生對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上課情形的觀點為何?

(一)學生對於上課安排的喜歡程度為何?

(二)學生對於上課安排的感受為何?

四、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覺情形與教學歷程的省思為何?

(一)教師對學生上課表現的知覺情形為何?

(二)教師對教學歷程的省思為何?

(18)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教學者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教學者為研究者本人,畢業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教系,大學時以體育 當作輔系,曾修過黃月嬋老師教授的樂趣化體育教學課程,接著在研究所時期接觸到 陳玉枝老師教授的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研討與學習互惠式教學形式。

本研 究 使 用 立 意 取 樣 , 以 彰 化 市 某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一 個 班級為對 象 。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 Mosston(1981)提出的互惠式教學形式設計羽球課程,並融入樂趣化教 學概念,之後實際進行教學,並以正手發高球、正手擊高遠球兩項動作來評量學生的 學習效果,同時分析學生的課後學習單與訪談內容,以瞭解學生對上課情形的觀點,

並以錄影、教師日誌、協同觀察教師觀察紀錄與訪談內容來瞭解教學者對學生上課表 現的知覺情形與對自己教學歷程的省思。

(三)研究項目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五年級體育課程中的羽球單元為教學與評量的項目。

(四)研究時間

本研究時間為期 8 週,共 16 節體育課,每節 40 分鐘,且不含前後測驗時間。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在教學時會使用攝影器材,老師與學生的表現可能會因攝影機的介入而 受影響,為將此影響降到最低在正式教學前會先在課堂中架設攝影機,使教師與學生提 早適應。

(二)本研究規定學生除了教學時能從事羽球練習外,不能在課後參與任何羽球相關 活動,例如羽球社團或校隊等。實際做法,在每節下課時統一將球具集中鎖在羽球館。

(三)本研究係屬於準實驗研究法前後測設計,容易產生重複施測的誤差;另外研 究結果僅能推論至條件相同或類似的母群體;再者本研究的對象人數不多,使得研究結 果在推論上受到限制,如欲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地區,應十分謹慎。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解釋

為使研究的重要變項,有一清晰和明確的概念,本節將此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名詞,

分別加以界定如下:

一、互惠式教學形式(The Reciprocal Style)

美國著名體育學者 Mosston 創造了教學光譜,共有十一個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中心 的教學稱為「再製群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稱為「生產群集」。互惠式是光譜裡的一 式包含在再製群集中,教學時需配合使用「標準卡」。

(一)互惠式教學

互惠式教學為教師(Teacher)、觀察者(Observer)和動作者(Doer)三人所組成 的教學型態,部分教學決定由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教師提供標準,動作者執行動作,

觀察者立即給他回饋,有問題時觀察者能和教師溝通交流(周宏室,1994)。本研究中 的互惠式教學,係指教師教學時能符合附錄九互惠式羽球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裡的 12 個檢核項目,且符合程度達到 80%以上。

(二)標準卡(Criteria Card)

標準卡是教師與學習者之間溝通的橋樑,標準卡的設計關係著互惠式成功與否(周 宏室,1994)。本研究標準卡的作用在提供學生動作的標準,以作為修正動作的依據,

呈現方式為文字加上「動作示範照片」,適合認知能力還在發展當中的國小學生,內容 還包含 1.活動內容描述;2.提示學習者扮演的角色;3.提示活動中可能會面臨的困擾;

4.提供觀察者可使用的口語回饋範例。

二、樂趣化體育教學(Fu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樂趣化體育教學意指充分提供學習者學習的樂趣,它重視學生的滿足感、愉悅的學 習經驗及盡其在我的成就感;教師的教學設計充滿挑戰、富有變化與創意,能啟發學生 自動自發的學習意願(莊美玲,1994)。本研究樂趣化羽球,係指在互惠式羽球課程中 加入樂趣化概念,以提高課程之趣味性,但以不影響互惠式教學形式之完整性。

三、正手發高球(Forehand High Service)

正手發高球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發球,弧度較大,球速較快,直落對方的後底線,

可擾亂對方,準備好自己的姿勢(劉瑞豪,2007)。本研究的正手發高遠球動作係綜合 國內外各學者對發高遠球的看法,定義如下:「正手發高遠球是以正手握拍法,配合揮 拍、腰部及手腕的力量,將球由下而上擊出,使球飛得又高又遠直到對方之底線」(高 幸利,2006;教育部,2007;林建成,2010;鍾祥賜,2011)。

四、正手擊高遠球(Forehand Clear)

正手擊高遠球是站在自己的後場區域,用正手在頭頂中間部位上方將來球擊到對方 底線去的高遠球擊球法(劉瑞豪,2007)。本研究的正手擊高遠球定義為:「站在後場以 正手握拍,當對方來球靠近頭頂前上方時使用高手擊球,使球以高弧度飛至對方後場,

(20)

第一章 緒論 但考慮到研究對象為小學生,修正為操作者可站在後場靠近中場的地方做動作」。

五、學習效果

學習效果乃是指學生在經過教學後完成教學目標的程度。本研究探討國小五年級 學生經過互惠式應用在樂趣化羽球教學後,其情意表現及技能表現為何?以下針對情意 及技能表現學習效果做進一步解釋:

(一) 情意表現學習效果

本研究的情意表現學習效果係指研究對象在國小高年級體育課情意評量表前 後測驗所得量化數據,加上教學錄影、教師日誌、協同觀察教師觀察記錄表、學生 課後學習單和師生訪談紀錄表所蒐集的質性資料,經質量分析與討論後的結果。

(二) 技能表現學習效果

本研究的技能表現學習效果係指研究對象在正手發高遠球與正手擊高遠球技 能主客觀測驗所得量化數據,加上教學錄影、教師日誌、協同觀察教師觀察記錄表、

學生課後學習單和師生訪談紀錄表所蒐集的質性資料,經質量分析與討論後的結 果。

(21)

第一章 緒論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由於社會變遷快速,學童放學後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空間狹隘的地方,例如安親 班、補習班,採取坐姿做靜態的學習,在平板電腦快速發展的今日,學童寧願一整天滑 動著手指也不想去戶外運動,更離譜的是熬夜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所以肥胖、身體 素質衰退者恐怕越來越多。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設計此一教學課程,能引發學生對於羽 球運動的興趣,進而培養終身運動的好習慣,並樂於與同儕互動及合作,建立良好的人 際關係;而教師本身亦希望透過行動研究方式增加自己體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如此教 學相長,以下為本研究的四點重要性。

一、提升班級經營能力,給普通班教師當參考

成功的教學者能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求,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是希望教學 者能根據學生的起點行為,循循善誘之而不會偏頗。在常態分班的今日學校裡,有經驗 的教師提出的班級經營法則具有共通的地方,例如:設計多元的教學內容,營造有趣、友 善的教學環境,努力地經營中等能力學生這一塊,加深、加廣能力高的學生,以及補救 能力較弱者,以求全體能力之提升。而體育教學亦然,相較舊時一成不變、較枯燥的體 育訓練(較適合選手) ,取而代之的是新思維的體育教學( 較適合大眾參與) ,例如:

MOSSTON 教學光譜裡的各式、理解式球類教學、樂趣化體育教學概念或者運動教育模 式等。因此研究者想藉此研究,以互惠式做為教學藍圖,設計出可行的教案並且實施,

一方面既能提升自己班級經營的能力,讓師生在忙碌的課業之外,以運動做為另一種不 同的交流管道,提升彼此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給普通班老師做為體育教學參考,

此為本研究重要性一。

二、探討互惠式教學形式的情意發展

當研究者接觸到 MOSSTON 教學光譜裡的互惠式教學形式時,覺得它能解決小學體 育課生師比例過高、學生程度差異大、傳統體育教學重技術不重情意這些教學上的問 題,所以非常渴望能做互惠式教學的研究。後來蒐集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多數 的研究雖然能讓學生的認知與技能進步,但是其情意態度卻沒有進步,這與教學光譜理 論有所不同(周冠玲,2004;陳垣翰,2006;吳佳玲,2007;古文勝,2010;趙保昇,

2013)。大部分研究者建議日後相關的研究能延長實驗期程,讓研究對象在情意態度有 充分的發展,此為本研究重要性二。

三、在樂趣中提升學習效果

今日體育教學研究,多使用單一種教學法來進行設計與實際教學,但教育現場變化 萬千,除了主要教學方法,教學者會再加入其它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教法或策略。許義 雄(2001)認為「聯合」直接與間接教學法,能兼顧學習者的個體性與發展各類運動技 巧;闕月清(2008)認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可「結合」練習式或互惠式,讓學生先建立 運動概念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相對應的動作技能。依循上述的概念,研究者以互惠

(22)

第一章 緒論 式為骨架設計教學活動,並加入樂趣化概念,希望學生能學得有效率又感到有趣,此為 本研究重要性三。

四、互助與合作改善學習問題

身為一個擁有特殊教育背景的高年級導師,研究者很重視班上能力較弱的學生,會 想要採用互惠式教學形式,也是因為文獻提到此式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是有幫助的,在 學習過程中因同儕合作能增進人際間的關係(周宏室,1994;拖月娥,2008;劉德山,

2009),這是傳統教學達不到的地方。另外,國小一節體育課只有 40 分鐘,教學策略若 使用不當常使得教學效果不良,例如傳統的教學法強調技術性的學習,大家統一一個口 令一個動作,動作領悟力較低的學生因為跟不上,而產生恐懼、無聊甚至排斥學習;器 材設備不足時,也會造成學生枯等而白白浪費時間。所以研究者希望藉由本次互惠式教 學研究改善這些問題,此為本研究重要性四。

(23)

第一章 緒論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樂趣化體育教學,Mosston 教學光譜裡的互惠式教學形式,羽球教學 相關以及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發展。分成四節:第一節為互惠式教學形式之相關研究;第二 節為樂趣化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羽球運動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國小高年級學 生身心發展之研究。

第一節 互惠式教學形式之相關研究

本節內容包含互惠式的意義與目的、互惠式的時敘、觀念上的澄清以及國內外相關 實證研究,最後以小結統整之。

一、互惠式的意義與目的

Mosston(1981)指出在動作技能學習上,如果能越快得到正確的動作認知就越有 利調整動作,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對一的教學,而互惠式教學形式即是為此而生的。

互惠式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能創造出一種社會關係,即同儕間學習接收和給予立即回饋 的交互作用(Mosston & Ashworth, 2008)。

此教學形式由教師(Teacher)、觀察者(Observe)、動作者(Doer)組合成三元素,

教師的角色為設計任務、提供標準卡,確定一切準備就緒任務開始後即監督狀況,並回 饋給觀察者;學習者是一種工作夥伴的關係,其中一個角色稱為動作者,他的工作是執 行任務並且修正動作如同練習式一樣,但他只能和觀察者溝通;另一個角色是觀察者,

他利用老師設計的標準卡提供動作者直接的、持續的回饋,如果需要的話是由他和教師 溝通。而每當一個練習結束後,學習者和動作者可以互換角色。此式中教師與學習者溝 通的方式如圖 1,而更具體的描述如圖 2。

圖 1 教師、觀察者與動作者關係 圖 2 三元素具體化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周宏室(1994)依據互惠式的意義提出四點其主要的目的:(一)要求學習者依據教 師所準備好的動作與標準,與同伴共同參與活動。(二)回饋決定的轉移,讓學習者經 由對動作的了解,提供適當、直接、立即的回饋給夥伴。(三)提供學習者重複學習的 機會,促進學習能力。(四)透過與同伴一起活動,發展同儕間之社會關係。

二、互惠式的時敘(episode)

研究者以教學光譜裡相當具有特色的時敘(episode)為軸,參考 Mosston(1981);

周宏室(1994);Mosston and Ashworth(2008),以及其他研究者的論述,把互惠式主 要教學事項與教學技巧加以彙整成表 1。

表 1 互惠式主要教學事項及教學技巧

主要教學事項 教學技巧

課前

1.選擇和設計主題。

2.為觀察員設計標準卡。

3.確定時敘內的人、事、時、地、

物等是合適的。

1.上課前可先分好組,在學生動作位置做 記號,更容易判斷動作對錯(吳淑靜、

黃泰源,2003)。

2.事先指導學生各種回饋與表達的技巧 (張春秀,2004)。

3 . 先 找 好 乾 淨 的 地 方 , 以 置 放 標 準 卡 (Mosston, 1981)。

課中 (一)

1.說明使用此式的理由和目標 a.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 b.試著提供回饋給夥伴。

2.說明此式的社會關係 a.定義三元素(如圖 2-1)

b.解釋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角色。

3.解釋動作者要扮演的角色。

a.執行任務

(接續)

1 . 教 師 在 解 釋 角 色 時 請 一 組 同 學 當 示 範,其餘同學手持標準卡,當講解越清 楚使同學越明白,執行效果也會更好 (王雅萱,1997;李黛芬、蔡芬卿,2000;

吳淑靜、黃泰源,2003)。

2.在國小階段,要描述動作者或觀察者的 角 色 , 第 一 次 最 好 是 用 圖 表 ( 如 圖 2-2),年紀更大者用口述即可(Mosston & Ashworth, 2008)。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1 互惠式主要教學事項及教學技巧(續)

主要教學事項 教學技巧

b.做出如練習式的 9 項決定 c.只能與觀察者溝通和提問 4.解釋觀察者要扮演的角色。

a.接受老師提供的標準卡 b.觀察和傾聽動作者完成任務 c.以標準卡去比對動作者表現 d.評論動作是否正確

e.提供回饋給動作者 f.如果有必要和老師溝通

課中 (二)

分組找夥伴

1.最好的分組方式是讓學生自由選擇同 伴(Byra & Marks, 1993;Mosston &

Ashworth, 2008;王雅萱,1997;曾秋 美,2002;吳淑靜、黃泰源,2003)。

但也可用排隊、姓名、教師選定、身高、

體重、最接近的或技巧程度等方式分組 (Mosston, 1981;張春秀 2004)。

2.當學生人數為奇數時,可以允許 3 人一 組(2o+1d or 1o+2d),或多出的學生 採 練 習 式 並 由 老 師 回 饋 ( M o s s t o n , 1981)。

3.也有學者提出分組人數可視狀況,不侷 (接續)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1 互惠式主要教學事項及教學技巧(續)

主要教學事項 教學技巧

限二人一組(王雅萱,1997;李黛芬、

蔡芬卿,2000;吳淑靜、黃泰源,2003)。

4.若學生已熟悉互惠式的要領時,老師可以 要求換新同伴(王雅萱,1997;吳淑靜、

黃泰源,2003)。

課後

1.在組間從容地移動,且停留各 組時間要充足。

2.傾聽觀察者給動作者的回饋。

3.和觀察者討論他的回饋是否得 宜。

4.提供回饋給觀察者,但不能與 動作者直接溝通。

5.回答觀察者的提問。

1.教師應「隨機」遊走於各組(Mo sston, 1981;曾秋美 2002;張春秀 2004)。

2.教師和觀察者交流意見時,眼睛應隨時掃 描全場以掌握班級狀況(Mosston, 1981)。

3.觀察者常見的口語問題有三個:a.提供錯 誤回饋 b.使用粗魯、攻擊、缺乏耐心等不 當的字彙 c.較沉默或漠視動作者,教師應 提醒他們要依照標準卡做正確的回饋,和 多鼓勵與讚美同伴(王雅萱,1997;邱秀 霞,2002;曾秋美,2002;張春秀,2004;

Mosston & Ashworth, 2008)。

4.若觀察者反應一次看不清楚動作者的動作 時,可請動作者重來一次(邱秀霞,2002)。 5.每節課結束,教師對今天表現優良之個 人、小組或全班給予肯定、讚美與鼓勵(邱 秀霞,2002,曾秋美 2002;吳淑靜、黃泰 源,2003;Mosston & Ashworth, 2008)。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三、觀念上的澄清

Mosston and Ashworth(2008)指出此式有四個容易被誤解的觀念需要澄清(一)此 式最好一個「聰明的」配上一個「愚笨的」。其實不然,互惠的意義是要創造一個角色 平等的環境,讓工作夥伴皆有表現其能力的機會,相互的適應以及情感的交流。(二)

運用此式的老師感覺很輕鬆,不用努力上課。相反的,老師要付出更多精力在教導學習 者社會化和溝通的技巧,以及擔任觀察員或動作者時正確的回饋和接收方式。(三)此 式不適合對於使用標準卡有困難的學生。相反的,此式提供充足的時間,對於協助較為 遲緩的學生,在技能學習與社會關係的發展上是有效果的(周宏室,1994;拖月娥,2008;

劉德山,2009)。(四)評量全靠學生(觀察者)感覺很不恰當。相反的,動作設計和評 量標準皆來自於教師提供的標準卡,只要學習者對操作方式清楚,還是能按照老師的標 準,做出公平的判斷。

四、互惠式教學形式之相關實證研究

(一) 國內有關互惠式教學形式之實證性研究

以下將國內有關互惠式教學形式之實證性研究整理如表 2。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房瑞文 (1997)

練習式 互惠式

2 週 6 節 籃 球 定 點投籃

臺 中 縣 某 國 小 五 年 級 80 位學 童

1.學生在練習式和互惠式的教學之後,在技能 主觀性評量及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在技能客 觀性評量及情意測驗上則無。(技能主觀:練 習式優於互惠式;認知:練習式優於互惠式) 2.男生在練習式及互惠式的教學之後,在技能 的客觀性評量有差異存在,其他則無。(技能 客觀:互惠式優於練習式)

(接續)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3.女生在練習式及互惠式教學之後,在技能主 觀性評量有差異存在,在技能客觀性及情意 測驗中無差異存在。(技能主觀:練習式優於 互惠式)

4.男、女學生在練習式的教學之後,在情意測 驗中有差異存在,其他則無。(情意:男生優 於女生)

5.男、女學生在互惠式的教學之後,在技能的 主觀性評量、技能的客觀性評量有差異存 在,其他則無。(技能主觀:男生優於女生;

技能客觀:男生優於女生)

石昌益 (1998)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羽 球 高 手 擊 長 球

嘉 義 縣 某 五 專 三 年 級 60 位學 生

1.各組在動作技能客觀表現上均具顯著學習效 果。且練習式優於互惠式,互惠式優於命令 式。

2.動作技能的保留效果以練習式與互惠式較 佳。

3.各組在認知發展上均具顯著學習效果。且練 習式與互惠式皆優於命令式。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楊進益 (2001)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排 球 低 手發球

桃 園 市 某 高 職 一 年 級 90 位男 生

1.各組之間比較,在動作技能主觀評量上均未 達顯著差異。

2.各組之間比較,在動作技能客觀評量上均達 顯著差異。其中,命令式與練習式之間達顯 著差異;練習式與互惠式之間達顯著差異;

但命令式與互惠式之間未達顯著差異。練習 式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與互惠式。

3.各組之間比較,在動作技能保留效果均達顯 著差異,其中,命令式與練習式之間達顯著 差異;練習式與互惠式之間達顯著差異;命 令式與互惠式之間未達差異顯著。練習式的

保留效果優於命令式與互惠式。

陳文榮 (2002)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羽 球 反 手 發 短 球

臺 南 市 17 所國 小 資 源 班 高 年 級 51 位 學生

1.各組之間比較,在動作技能客觀評量前測均 未達顯著差異。

2.各組之間比較,在動作技能客觀評量後測均 達顯著差異。其中,命令式與互惠式達顯著 差異;練習式與互惠式達顯著差異;但命令 式與練習式未達顯著差異。命令式與練習式 教學效果優於互惠式。

3.在動作技能保留效果上,各組之間均未達顯 著差異。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高志強 (2003)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桌 球 反 手搓球

宜 蘭 縣 某 技 術 學 院 128 位 學生

1.在技能測驗中,命令式與練習式及命令式與 互惠式均達顯著差異,以練習式與互惠式優 於命令式;在認知測驗中,命令式與練習式 及命令式與互惠式均達顯著差異,以練習式 與互惠式優於命令式。

2.男、女生在接受命令式或練習式或互惠式教 學形式後,其教學效果皆無顯著差異。

3.男生在技能測驗表現上,互惠式組優於命令 式組。

4.女生在認知測驗表現上,互惠式組優於命令 式組。

5.命令式在情意方面具有保留效果存在。練習 式在認知測驗方面具有保留效果存在。互惠 式在認知測驗及情意測驗上均具有保留效果 存在。

6.在保留測驗中技能測驗及認知測驗項目上,

互惠式皆優於命令式。

周冠玲 (2004)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舞蹈

高 雄 市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99 位學 生

1.各組學生在技能主觀評量和認知發展評量的 前後測之間皆有顯著差異,但情意發展評量 的前後測之間無顯著差異。

2.各組之間比較,學生在技能主觀、認知發展 和情意發展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陳垣翰 (2006)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3 週 6 節 巧 固 球 射網

屏 東 縣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89 位學 生

1.各組之間比較,在認知評量和情意態度評量 皆無差異存在;但在技能主觀評量則有差異 存在,以練習式的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

2.男生在技能主觀表現上有差異,以練習式的 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但在認知和情意態度 表現上無差異存在。

3.女生在技能主觀評量、認知評量及情意態度 表現上,各教學形式效果相同。

吳佳玲 (2007)

互惠式 包含式

3 週 6 節 游 泳 捷 泳

高 雄 市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68 位學 生

1.兩組學生的認知發展評量和技能主觀性評量 的前後測成績皆有顯著進步。

2.兩組之間比較,在認知發展上有顯著差異,

以互惠式教學效果優於包含式;但在技能客 觀性、技能主觀性和情意態度評量上皆無顯 著差異。

3.男、女生在接受互惠式或包含式教學形式後,

其教學效果皆無顯著差異。

4.男生在認知發展上有差異存在,以互惠式教 學效果優於包含式;但在技能客觀性、技能 主觀性和情意態度評量上則無顯著差異。

5.女生在認知發展上有差異存在,以互惠式教 學效果優於包含式;但在技能客觀性、技能 主觀性和情意態度評量上則無顯著差異。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黃俊傑 康正男 董惠美 王傑賢 (2007)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10 週 20 節 壘 球 擲準

臺中市 某 大 學 二 年 級 45 位學 生

1.各組學生在技能客觀表現上皆有顯著進步。

2.各組之間比較,在技能客觀表現上,命令式 與互惠式有顯著差異,練習式與互惠式有顯 著差異,而命令式與練習式則無顯著差異,

以命令式與練習式優於互惠式。

李興隆 (2010)

命令式 互惠式

8 週 16 節 籃 板 球教學

北 部 某 大 學 一 年級 61 位學生

1.兩組學生在技能主觀表現上皆有顯著進步。

2.在技能教學效果上,互惠式優於命令式。

古文勝 (2010)

練習式 互惠式

4 週 8 節 排 球 低 手發球

臺 北 市 某 國 小 五 年 級 52 位學 童

1.兩組學生在技能客觀表現上皆有顯著進步。

且練習式教學效果優於互惠式。

2.兩組學生的認知發展皆有顯著進步,但兩組 學生之間,在認知發展上未達到顯著差異。

3.兩組學生在情意發展無顯著進步,且兩組學 生之間,在情意發展上未達到顯著差異。

許雅婷 (2011)

練習式 互惠式

4 週 8 節 排 球 低 手傳球

臺 中 市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32 位學 童

1.兩組學生在技能客觀表現上皆有顯著進步。

2.兩組學生在技能學習上皆具有良好的保留效 果。

3.在技能客觀表現上,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男、女生之間亦無顯著差異。

4.在學習保留效果上,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男、女生之間亦無顯著差異。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2 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研究 設計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趙保昇 (2013)

互惠式

4 週 8 節 急 行 跳 遠

臺 北 市 某 國 中 七 年 級 30 位學 生

1.男、女生的技能表現皆有明顯的進步。

2.不同性別學生的技能表現無明顯的差異。

3.男、女生的學習態度表現無明顯的進步。

4.不同性別學生的學習態度無明顯的差異。

林中貴 (2013)

練習式 互惠式

6 週 12 節 先 鋒 攀登

臺 北 市 某 國 小 五 年 級 34 位學 生

1.兩組學生在技能學習上皆有顯著效果。

2.兩組學生在技能學習上皆具有良好的保留效 果。

3.在教學效果上,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4.在學習保留效果上,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鄭淑敏 (2013)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2 週 10 節 游 泳 捷泳

屏 東 地 區 國 小 三 年 級 60 名原 住 民 學 童

1.各組在持板捷泳打腿技能客觀表現上有顯著 差異,練習式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與互惠式。

2.各組游泳距離有顯著差異,練習式教學效果 優於命令式與互惠式教學法。

3.各組游泳換氣次數有顯著差異,練習式教學 效果優於命令式與互惠式。

4.各組男、女生,在游泳持板捷泳打腿、游泳 距離、換氣次數學習成效,皆無顯著差異。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上述國內互惠式教學形式相關實證性研究文獻,我們可以發現:

1.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採準實驗研究法,最少 2 週 6 節、最多 10 週 20 節,在學習 效果上多為探討認知發展與技能表現,探討情意態度的篇幅佔少數且結果多為 教學前後無明顯進步,因本研究欲探討情意態度的發展,宜增加實驗期程,至 少應多於 4 週 8 節課。

2.在學習效果上,互惠式能有效增進認知發展與技能表現,且多篇研究證實在認 知發展上互惠式優於傳統命令式,但技能表現上練習式優於互惠式。

(二)國外有關互惠式教學形式之實證性研究

以下將國內有關互惠式教學形式之實證性研究整理如表 3。

表 3 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設計 項目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Goldberger And Gerney

(1980)

練習式 互惠式 包含式

60 次曲棍球 練習

國 小 五 年 級 男 女 各 48 人,共 96 人。

1. 此三式在促進學生的學習上均 是有效的教學。

2. 互惠式能增進社交技巧的發 展。

Kahila

(1986)

練習式 互惠式

為 期 一 年 的 實驗教學

國 小 五 年 級女生

1. 在社會行為上,互惠式教學組 有明顯進步。

2. 在體適能及能力目標上,兩教 學沒有明顯差異。

Boyce

(1992)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射擊

大 學 生 共 135 位

在技能獲得和保留上,命令式與練 習式教學效果皆優於互惠式。

(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3 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設計 項目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Byra and Marks

(1993)

互惠式

足 球 落 地 踢 25 分鐘加上 排球教學 25 分鐘。

九 歲 到 十 二 歲 學 生 共 32 位

1. 朋友配對組比非朋友配對組較 常給同伴回饋。

2. 朋友配對組在操作者舒適信任 感覺上較非朋友配對組好。

Moore

(1996)

練習式 互惠式

9 天 排 球 高 手 發 球 和 低 手傳球教學

體 育 系 5 年級學生

兩種教學形式,在技能學習上均具 有良好的成效。

Alhayek

(2004)

練習式 互惠式

一 學 期 籃 球 課

49 位大學 生

1. 在技能學習效果方面,練習式 在跳投和運球優於互惠式;但 互惠式在胸前傳球優於練習 式。

2. 在情意態度學習效果上,互惠 式優於練習式。

Morgan and Sproule

and Kingston

(2005)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導引式

每 式 各 參 加 三節課

4 位老師 92 位學生

1. 學習效果上,互惠式和導引式 在認知適應和情感反應學習上 優於命令和練習式。

2. 教學上,互惠式和導引式較少 教師集權決定。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3 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設計 項目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Mark Byra

(2006)

互惠式

15 週雜技、

排球、足球實 驗 教 學 。 共 20 個時敘 C。

15 位國小 五年級學 生

1.問卷:參與學生對於給予、接收 回饋,並幫助合作夥伴,都有很 正向、積極的想法。

2.訪談:

(1)回饋真的對學習效果有幫助。

(2)五年級生受到同伴喜歡,指出 他人錯誤是很困難的事

(3)學生喜歡被允許擔任助教。

(4)和認識的人合作很舒服且最 有學習效果。

Alhayek

(2008)

互惠式 導引式

一 學 期 籃 球 課

20 位體育 系學生

1. 在生活技能學習上,互惠式優 於導引式。

2. 在溝通、社交、心理學習效果 上,互惠式優於導引式;但在 運動技能、思維能力上,導引 式優於互惠式。

Proios

(2008)

練習式 互惠式 練習混 合互惠

8 週 體 操 和 籃球教學

中學 1 年 級 70 位學 生

在道德判斷發展上,三組學生 皆無明顯進步;但保留的說這 三種形式都有助於道德發展。

(3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3 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實證性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學 形式

設計 項目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Yoncalik

(2009)

命令式 練習式 互惠式

14 週體育教 學

37 位國小 六年級生

1. 在技能學習上,互惠式與命令 式及練習式效果相同。

2. 對於低技能的女生,互惠式更 為有效。

Howard Z.

Zeng

(2009)

練習式 互惠式 包含式

8 節 排 球 實 驗教學

72 位非體 育 系 大 學 生

1. 前後測驗得分上,只有練習式 有顯著差異。練習式技能學習 效果優於互惠式和包含式;互 惠式和包含式無明顯差異。

2. 練習式的前後測驗,男生有顯 著進步女生則無;互惠式和包 含式的前後測驗,女生有顯著 進步男生則無。

根據上述國外互惠式教學形式相關實證性研究文獻,我們可以發現:

1. 國外互惠式教學研究最短 9 天最長一年,學生在互惠式教學後情意態度方面皆 有明顯進步,亦能有效增進社交、溝通技巧,符合 Mosston 的理論。

2. 在技能學習效果方面練習式優於互惠式,此結果與國內研究相同。

五、小結

互惠式的特質在於教師為輔,學生共同參與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增進技能、溝通、社 交技巧,並提升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從上面國內外的實證研究來分析,除了創造力外其 它能力頗能被證實有效提升,不過研究者發現可能因國情的不同,國內外研究仍有差異 的情形,如下述:

(一)國外研究時間普遍較國內長,這可能受國內教育體制的影響。

(二)國外研究注重情意態度、社交溝通,甚至開始和間接教學(生產群集)做比較,

而國內多數研究只探討認知發展與技能表現。

研究者認為互惠式教學是一位教育者欲從傳統教學跳脫,跨進間接教學的橋梁,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可是從國內外的研究比較,國內雖大力推動以學生為中心、個別化多元的教育,但仍殘 存很多傳統的餘毒,從教師養成來看多數中小學教師接受的是傳統制式的教育,從學生 方面來看仍注重學科知識的精熟學習,所以研究者認為在國內互惠式仍有很多發展與研 究的空間。

第二節 樂趣化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

本節內容包含樂趣化教學理論、課程設計實例與實證性研究,最後再以小結統整之。

一、樂趣化體育教學之理論

內容分為基本概念,教學設計,運動樂趣與心理以及發展與反思這四個項目:

(一)基本概念

許義雄(1992)認為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以及教學理論的發展,體育教學的觀念已逐 漸改變,體育教學雖然不能忽視運動技能、社會規範以及個體的成長與發展,但更重要 的是「運動樂趣」的培養,使學生能主動及自主的學習。樂趣化的體育教學應包含三方 面:1.教學者本身的樂趣化:有效能的體育教師在專業知識、技能的素養上是無庸置疑 的,更可貴的是專業精神之有無,這足以左右學習者感受運動樂趣之強弱。2.教學內容 的樂趣化:運動可以是強制性的「苦役」,可以是受庸的「勞動」或「工作」,也可以是樂 趣盎然的活動,端看教師如何安排。3.教學方法的樂趣化:體育課最不適合用傳統固定式 班級教學,採個別化教學或打破傳統學籍編班,較能滿足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習者。

莊美玲(1994)指出樂趣化體育教學的特色為: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國小階 段是基礎教育,也是個體動作培養的關鍵期,教師應提供廣泛的動作遊戲經驗,並依學 生動機、能力、興趣、性向設計教學目標,滿足不同能力學生之需求。2.教學充滿「樂 趣因素」,要讓學生:a.充分滿足運動的慾望 b.感受到進步的樂趣 c.擁有發現的樂趣,包

容錯誤從錯中學 d.學習交友的樂趣,讓學生在分組中,互動歡笑以及身體接觸。

曾瑞成(1996)指出樂趣化體育教學即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師生共同營 造的教學情境中,從事有效並且快樂有趣的教學活動,它包含三個重要的意義:1.是追 求體育內在價值的教學。2.是從遊戲論出發的教學。3.是沒有挫敗感的教學。

黃月嬋(2002)提出樂趣化體育教學的特色:是以學生為中心、採間接教學、安排個 人及團隊競爭。教學的基本架構為:1.教材內容系統化:將多元的內容適當的組合,擁有 安全的環境與空間。2.教學方法多樣化:自簡化的技能入門,變換各種的學習情境、提供 遊戲與競爭的機會。3.評量方式多樣化:兼顧主客觀、過程與結果、質與量、知能與態度、

不齊頭式的要求達標及測驗。4.學生感受樂趣化:參與活動盡情流汗、發現自己的能力、

感覺進步與成就感、學習交友。

不過樂趣化教學容易被誤解為輕浮的教學,忽略技術性的學習,應釐清此教學:1.

是含有精緻化內容的體育教學。2.是教師為達教育目的而設計的體育教學,而非一味遷

(4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學生的興趣(曾瑞成,1996)。黃月嬋(2002)也認為 1.學生很快樂但沒有學習,不 是樂趣化體育教學。2.教師很民主但沒有目標,不是樂趣化體育教學。3.全部都是團康 遊戲,不一定是樂趣化體育教學。

(二)教學設計

莊美玲(1994)提出設計樂趣化體育教學的要點有五項:1.以目標為導向:每一節課、

每一單元,甚至每一學期都有教學目標,作為教學設計依據。2.掌握各類項教材特性:

全盤掌握運動特性,引領學生知道並體會各種運動樂趣。3.設計挑戰性的學習過程:a.享 受階段-學會前導(先備)動作能力,逐漸引入主要動作。b.挑戰階段:學習新技能,享 受戰勝挑戰的樂趣。c.創造表現階段:提供學生表現應用及欣賞活動。4.激發自發自主的 學習情境:設法使學生知道學習活動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5.多元化場地佈置與器材 運用:設計時考慮全體學生能同時參與、安全、輕便、經濟的器材,或改變原有設備的擺 設方式,或善用地形環境當障礙物。6.採能使學生有較大發展空間與較多決定的教學策 略:如 MOSSTON 教學光譜裡的各式。

張宏亮(1994)認為設計樂趣化體育教學,可以朝「簡易器材」的方向行之,在國 外有時上體育課的器材,簡單到讓人無法想像,例如中小學生所用的直尺就可以設計成 各種活潑的趣味體能遊戲。只要老師發揮創造力,將現有的場地、設備、器材充分利用,

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宋維煌(1998)提出樂趣化體育教學設計的創意方向有七:1.增加:一個動作加上另 一個動作。2.減少:動作或器材的減少。3.變換:動作或器材的替換能提高興趣、降低恐懼 感。4.把玩:從事動作的過程會激發靈感,再創造出新花樣。5.分與合:動作經過分解後學 習較快。6.相反方向的動作是有趣的 7.速簡化:先由最後結果或比賽開始,再練習前面動 作。

唐吉民(1998)認為體育課並非只是不斷地運動而已,正確相關知識的學習也是重 要的一環,透過電腦多媒體,能以更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分析基本動作,講解或觀賞精彩 的比賽,以及清楚的認識場地與規則,以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

黃國明(2004)認為體育教學應以「簡單有趣」的遊戲方式投石問路,才能讓第一 線的老師去實施,從中發現更多、更好的遊戲教材,而且願意繼續推廣、傳承下去,另 外,礙於技術難度或危險性無法落實的體育教學(如:體操),也能正常化實施。

詹富鈞、王元聖(2007)認為樂趣化體育教學可以如此營造:1.安排相關的運動器材 作為輔助。2.課程設計要多樣化。3.訂定團體競賽獎懲使學生保持高度參與感。

謝承勳(2010)認為要讓全班學生都能樂於參與同一種活動並不容易,因為運動項 目本身所需的技巧性、趣味性與人數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參與感,而目前傳統的運動(足、

籃、排、羽、桌、游泳、田徑)往往受到上述因素負面的影響。基於此,設計一項課程 要思考的點有 1.是否合乎興趣性(新鮮好玩)。2.普及性(男女老少咸宜)。3.簡單性(技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巧簡單)。4.方便性(場地設施簡便)。5.安全性(不易發生運動傷害)。6.運動強度(能增 進體適能)。

范希真(2013)認為教學設計再好、再創新,如果老師不懂、不會,就不願意實施。

所以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及進程,要考慮到是否「非專業老師願意教」的問題,動作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教具的取得如果都能簡單化,老師們才會願意嘗試。

(三)運動樂趣與心理

林孟逸、林連池(2001)由運動動機探討運動樂趣,認為運動樂趣的概念包含:1.

外在的來源(社會成就、社會認同、升學、獎賞)。2.內在的來源(自我挑戰、個人成 就感);運動本身的刺激也許不一定能引發樂趣,但在肯定、愉快及獎勵的感覺中,參 與者卻容易能感受到運動樂趣。

林章榜(2007)提出四個與樂趣化體育教學相關的理論:1.流暢理論:流暢是指個體 在從事運動時覺得通體順暢,完全沉浸其中而產生愉悅的心理狀態。如果課程太困難學 生會產生焦慮,太容易又會覺得無聊,因此規劃課程要先「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依 據能力做好分組教學;此外「男女生分開練習」也較能讓學生達成流暢的經驗。2.內在 動機理論:要讓學生有獲知的樂趣(新的知識、概念、技能)、完成的樂趣(有目標要去 達成)、和體驗刺激的樂趣(更高的難度)。3.個人樂趣和情境樂趣的概念:培養個人對體 育的興趣是不容易達成的目標,教師教學時要把重點放在「能提供一個有趣的情境」。

體育課如果新奇有趣,學生體驗到當下的樂趣,也會提升他對某特定運動的樂趣。4.成 就/非成就與內在/外在構成四個向度的樂趣:教學重點應放在「成就的內在和外在」樂趣 上。

李德川、陳月娥(2012)探討為何幼兒園教師已帶給幼兒遊戲的方法以及教具的使 用方式,仍無法像運動遊戲指導教師所操作的課程一樣好玩又有趣,能讓孩子的臉上充 滿歡笑和喜悅?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善用肢體動作、聲調變換,以及善於情境引 導、變化遊戲來引發學生樂趣。

(四)樂趣化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反思

洪嘉文(2000)提出九年一貫課程只有課程綱要,沒有課程標準,體育教師應從改 變觀念做起,用新的思維與眼光去創新與突破,設計樂趣化之體育教學。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材教具的研發是落實樂趣化體育教學之有效策略,如此國內才能和體育 領域蓬勃發展的國家一樣,提供學習者最有利於學習的器材和環境。

張書軒(2004)指出根據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體育教學樂趣化之觀念漸受重視,

國內外學者亦多著墨、極力呼籲,認為應重視其效應,究其因有 1.運動樂趣是體育活動 的根本。2.體育教學的規劃與設計,應促進學生快樂學習為前提。3.體育活動的形式不 可拘泥,應以活潑、多變和彈性運用為原則。

廖燕燕(2006)比較臺灣推行的樂趣化體育教學與中國大陸所推廣的快樂體育,指 出中國大陸不僅在中小學實施,也在高中、大學實施。反觀我們大學將體育改成選修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The purposes of this series studies were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 between batting performance at peak level and slump level in visual cue strategy, dynamic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