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節實證分析共分為兩部分進行探討,其一為迴歸模型假說驗證,另 一為廠商訊號「揭露」的效果,以測試廠商訊號揭露是否有助於合作網絡 之建立。在迴歸模型假說驗證方面,首先建立實證模型,並對變數進行簡 單敘述分析,最後進行實證結果分析與假說驗證;於訊息「揭露」效果方 面,首先敘述資料建立方式,並進行敘述性統計,而後採 Pair-t 檢定分析 廠商訊號揭露之影響效果。

一、迴歸模型變數

(一)依變數:

本研究係探討廠商訊號對合作網絡建立之影響,故選取民國 92 年、民 國 95 年、民國 98 年及民國 101 年四年度 ICT 廠商研發合作契約個數作為 本研究之依變數。

(二)解釋變數:

解釋變數包含三大部分,分別為廠商研發資產面屬性、廠商網絡地位 屬性與空間地域屬性。廠商研發資產面屬性採用是否擁有獨立研發單位、

是否揭露研究人員數量、廠商研發經費投入與廠商創新績效(專利數)作為 替代廠商研發能力之衡量變數;社會資本屬性採用程度中心性(分為向外 程度中心性與向內程度中心性)、結構洞指數以及廠商聲譽為衡量變數,以 測試廠商之網絡地位及聲譽是否有助於合作聯盟之建立;空間地域屬性則 採用廠商所在之地區是否屬於創新區域之核心、廠商在地理空間上與核心 廠商的距離以及地域網絡密度做為衡量變數。

(三)控制變數:

本研究以廠齡、員工數與營收淨額三項廠商基本屬性作為模型控制變 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為避免與後續迴歸實證模型中因共線性之關係而導致分析結果之偏誤,

故將本研究主要之變數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以釐清變數之間的相關性。

由下表 5-6 顯示,所有變數之間的相關性皆未超過 0.8,表示其皆為低度 相關或者中度相關,於迴歸模型測試時可排除因為變數之間有共線性而導 致結果偏誤之疑慮。下表 5-5 為本研究使用變數整理表。

表 5-5 本研究變數整理表

項目 內容

依變數(y) 合作聯盟數

控制變數 廠齡、員工數、營收淨額 自變數(x) 廠商研發資產面訊號

研發經費投入

是否有獨立研究單位 專利數

是否揭露研發人員 廠商社會資本面訊號 對外程度中心性 對內程度中心性 中介中心性 廠商聲譽 空間地域屬性 是否位於創新區域 與核心廠商距離 地區網絡密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製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表 5-6 變數相關分析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合作聯盟數 1.00

2.員工數 0.16 1.00

3.研發經費投入(佰萬) 0.12 0.61 1.00 4.營收淨額(佰萬) 0.03 0.35 0.45 1.00

5.是否有獨立研究單位 0.08 0.01 0.02 0.03 1.00 6.對外程度中心性 0.47 0.29 0.24 0.10 0.07 1.00 7.對內程度中心性 0.46 0.34 0.22 0.13 0.05 0.61 1.00

8.中介中心性 0.50 0.22 0.14 0.07 0.05 0.69 0.62 1.00 9.專利數 0.05 0.46 0.56 0.80 0.03 0.14 0.18 0.09 1.00

10.是否揭露研發人員 0.09 0.00 0.07 -0.03 0.11 0.09 0.09 0.08 0.01 1.00 11.廠齡 -0.02 0.10 0.00 0.09 -0.09 -0.05 -0.02 0.00 0.09 -0.22 1.00 12.是否位於創新區域 0.02 0.02 0.06 0.06 -0.06 0.04 0.04 0.02 0.04 0.02 0.05 1.00 13.與核心廠商距離 0.00 -0.07 -0.08 0.01 0.09 -0.05 -0.06 -0.03 -0.03 -0.07 0.04 -0.22 1.00 14.地域網絡密度 0.06 -0.04 -0.06 -0.05 0.07 0.06 0.04 0.04 -0.08 0.01 -0.28 0.10 -0.05 1.00

註:相關係數介於-1 至 1,係數之絕對值≦0.3 為低度相關;0.3<係數之絕對值≦0.8 為中度相關;係數之絕對值>0.8 為高度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製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表 5-8 Pair-t 統計檢定結果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IPO 前 IPO 後 平均數 1.248344 1.781457 變異數 6.366692 8.257728

觀察值個數 302 302

皮耳森相關係數 0.619195

假設的均數差 0

自由度 301

t 統計 -3.89931 P(T<=t) 單尾 5.95E-05 臨界值:單尾 1.649932 P(T<=t) 雙尾 0.000119 臨界值:雙尾 1.967876

從前述的 Pair-t 統計檢定顯示,廠商於 IPO 前至 IPO 後第 3 年間,廠 商的契約數量有顯著增加的情形,從平均 1.25 個契約數上升至平均 1.78 個契約數,顯示廠商於 IPO 後所負有之揭露廠商相關訊息之義務對於廠商 形成新的網絡連結有顯著之正面影響效果。IPO 訊號揭露後,由於資訊的 透明化,使的市場上的交易者得以透過資訊揭露平台得知交易對象較為真 實的現況,有助於降低市場上資訊不對稱所引起的風險,因此使得廠商的 對外連結數有增加之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三、迴歸模型方程式與結果分析

由於後續實證研究係採用卜瓦松迴歸模型進行測試,故後續實證操作 時將檢視變數有無過度變異(overdispersion)之現象,據以選定以卜瓦 松或負二項迴歸模型進行分析,以下為本研究實證模型迴歸方程式:

Yit=α + β1X1it2X2it3X3it →廠商基本屬性資料

+ β4N1it5N2it6N3it7N3it →廠商研發資產面訊號屬性資料 + β8P1it9P2it10P3it →廠商社會資本面訊號屬性資料 + β11Z11it12Z12it+ β13Z13t →地域特性

+ εit

Yit=i 廠商 t 年合作網絡個數

α=常數項

X1it=i 廠商 t 期廠齡

X2it=i 廠商 t 期員工數

X3it=i 廠商 t 期營收淨額

N1it=i 廠商 t 期研發經費

N2it=i 廠商 t 期是否揭露研發人員數量

N3it=i 廠商 t 期專利數

N4it=i 廠商 t 期是否擁有獨立研究單位

P1it=i 廠商 t 期對外程度中心性

P2it=i 廠商 t 期對內程度中心性

P3it=i 廠商 t 期中介中心性

Z11it=i 廠商 t 空間地域創新程度

Z12it=i 廠商 t 期與核心廠商距離

Z13t=第 t 期空間地域網絡密度

εit=殘差項

Model1-4:廠商研發資產面訊號對合作網絡建立之影響

模型一至模型四依序放入有關廠商研發資產面訊號屬性之變數─研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業顯得較為不具有顯著影響合作網絡建立的效果,同製造業一般,廠商若 擁有獨立之研發單位有助於吸引廠商和其形成合作網絡之關係,惟在其他 變數顯示其對於廠商間合作網絡之建立無影響效果。

Model5-7:廠商社會資本面訊號對合作網絡建立之影響

迴歸模型五至迴歸模型七依序放入有關廠商社會資本面訊號屬性之變 數─廠商程度中心性與中介中心性。模型五、模型六以及模型七透過過度 變異檢定,製造業與服務業之模型五有過度離散之情況,因此改以負二項 迴歸進行修正;模型六以及模型七並無過度離散情形之發生,因此可信賴 以卜瓦松迴歸模型進行分析之結果。

在模型五、模型六以及模型七有關廠商社會資本面訊號對合作網絡建 立之影響方面,製造業與服務業除模型七之實證結果外,並無顯著的差異。

迴歸模型五及迴歸模型六皆顯示廠商的程度中心性越高越有助於廠商間跨 組織合作網絡之建立,符合研究假設,並呼應過去多位學者的論點;模型 七則顯示服務業廠商的中介中心性與廠商間跨組織合作網絡之建立呈現出 負向關係,廠商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表示其相較於網絡中其他的行動者能夠 取得更多的資訊與資源,並因此存在著套利的空間,廠商亦因能匯集多方 資源而可能擁有獨自進行 R&D 的能力,在此情況下便可能會降低其對外尋 求合作夥伴之需求,故於實證結果中呈現出負向關係,顯示出服務業廠商 在研究發展上較為封閉的情況;而製造業在中介中心性此一變數上顯示出 不顯著的情況。

Model8:廠商聲譽對合作網絡建立之影

迴歸模型八於製造業和服務業模型皆無過度離散情形之發生,因此可 信賴以卜瓦松迴歸模型進行分析之結果。

模型八實證結果顯示,廠商若過去擁有經營管理合作網絡的經驗則有 助於未來形成新的網絡關係,顯示出廠商聲譽對於研發合作網絡的建立有 正面的影響效果,過去的連結(prior tie)有助於廠商降低合作時的交易成 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Model9-11:空間地域屬性對合作網絡建立之影響

模型九至模型十一依序加入三項地理性變數─廠商是否位於創新地域 核心、廠商與核心廠商之距離以及空間地域網絡密度。模型九至模型十一 透過過度離散檢定,其結果顯示在製造業有過度離散的現象,因此改以負 二項迴歸進行修正。另服務業之模型九與模型十一於以卜瓦松迴歸測試時,

其模型配適度皆小於 0.1,而模型十有過度離散之現象,故改以二項迴歸 進行修正。

模型九結果顯示廠商是否位於創新地域核心對於廠商間合作網絡之建 立有正向影響關係,即廠商若位於創新地域之核心,便可受惠於該產業地 域之創新氛圍與知識外溢之效果,透過對創新地域內各種設施的共用,開 發潛在合作夥伴,形成新的合作網絡關係以增進廠商創新績效;惟該項效 果在服務業方面變得不顯著,顯示高創新能量的地域空間對於服務業廠商 而言並無如同對製造業般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在地理空間鄰近性方面,實 證模型結果顯示地理空間上的距離對於製造業廠商的 R&D 合作聯盟的產生 無顯著影響,表示地理上的鄰近關係並非製造業廠商尋求合作夥伴主要考 量的因素;但在服務業方面,實證結果顯示對服務業廠商而言,地理空間 上的距離越遠對於合作網絡的建立有正面影響效果。其實證結果與過去文 獻的結論有所不同,推測其原因在於,我國的地理空間範圍較為窄小,因 此由空間距離所衍伸出的交易成本可能不如想像中高昂,而不同的空間地 域內部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知識外溢效果與內涵,因此吸引廠商和距離較遠 的其他行動者進行合作行為,以吸取不同的知識或者資源。最後,在地區 網絡密度方面,顯示較高的地區網絡密度與 R&D 合作聯盟的產生有正向影 響關係,然此現象僅對製造業廠商有顯著影響效果。

迴歸實證結果詳見下表 5-9、表 5-10,模型下方註記*者為以負二項迴 歸修正之模型。

N=820,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

N=820,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

N=820,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

N=672,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

N=672,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

N=672,P<0.1+,P<0.05*,P<0.01**,P<0.001***

表中數值代表變數迴歸結果之係數,係數後為顯著性之符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