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國際間產業競爭的勢態日趨激烈,欲於激烈 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有賴廠商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過去研究顯示,廠商們 藉由在地理空間上的群聚以及廠商之間建立的網絡連結有助於知識的外溢,

進而激發廠商的創新能量(Porter,1998;Powell,Koput,Smith-Doerr and Owen-Smith,1999; Simard and West,2006)。大抵上,知識外溢的運作過 程即是空間地域內廠商透過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網絡連結將既有的知識技術 擴散至周邊其他行動者,藉由新舊知識的整合產生創新的動力。而不同的 空間地域因為產業發展、地域屬性以及廠商聚集效果的不同,而有著創新 氛圍強弱不一的差別,並且與當地的網絡型態存在著互相作用的關係(林淑 雯,2010)。

基本上,廠商間網絡連結包含的面向甚廣,舉凡 R&D 聯盟、策略聯盟 或者廠商間的專利授權等均屬之,在諸多的網絡連結類型中,可以發現其 和「合作」此一概念密切相關,在現代的產業發展中,合作成為一種很常 見的策略行為。Jorde and Teece(1990)指出,廠商為了增進創新能力,可 能需要透過合作的方式來達成許多目的,藉由嵌入合作網絡可以提供廠商 互補的技術、規模經濟和廣泛的知識來源,網絡連結對廠商的創新能力有 正面的影響作用(Powell et al.,1999)。

雖然廠商間網絡連結的建立可以帶來豐富的資源和競爭上的優勢,但 廠商是否參與合作網絡隱含著多樣化的動機(Ebers,1997),包括資源的取 得、風險與成本的分散、夥伴能力的互補等,在此面向上,代表網絡的形 成係依據廠商各自的需求而發展,網絡形成的因素眾多,且同一空間地域 內廠商所形成的眾多網絡其功能往往亦不盡相同。然而,從廠商的觀點出 發,廠商在搜尋適宜的合作夥伴的過程中往往面臨了資訊不對稱與交易成 本高昂等問題,如何在有限資源及有限理性的情況下尋求適宜的合作夥伴

訊量,並影響其決策行為(Bergen,Dutta and Walker,1992)。因而在資訊 不完全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逆選擇」及「道德危機」兩種狀況,導致 者使用訊號的觀點對廠商間的合作或者合併吸收(Merge & Acquisition) 進行探討,如 Reuer and Lahiri(2013)以地理空間上的鄰近性的觀點探討 廠商間 R&D 合作聯盟的建立;Sullivan and Tang(2013)則自廠商所擁有的 研發能力判斷 R&D 合作聯盟形成的可能性,這類文獻主要係探討不同類型 絡的因素(Colombo,Grilli and Piva,2006),而資訊經濟學中訊號理論的 觀點正有助於釐清一部分合作網絡生成的原因。從社會資本的觀點來看,

網絡連結的形成其來源非常多樣,其可能產自歷史互動下的結果,更和廠 商間的正式與非正式互動關係密不可分。在知識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產業中,

廠商之間的合作關係較為常見(Luo,Koput and Powell,2009),而廠商藉由 彼此之間的合作所形成的網絡關係將有助於廠商創新能力的提升。然而,

研發創新之產業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而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 ICT)產業擁有技術上需要持續創 新的特性,並且有著極為細緻的分工合作情形,因此適合做為本研究之研 究對象。本研究擬以廠商的創新需求為基礎,嘗試將 ICT 廠商的合作研發 行為結合網絡分析及訊號理論之概念,首先釐清廠商合作網絡連結形成的 動機及其意義,次而引入資訊經濟學中的訊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

分析個體廠商擁有何種特質或釋放出何種訊息有助於廠商合作網絡之建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個新的研究框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二、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整合廠商間合作網絡之形成因素與訊號理 論,作為研究廠商間網絡形成之理論基礎。以期能透過資訊揭露的觀點分 析廠商間合作網絡之建立,及藉由訊息透明化及增強傳遞機制以提高廠商 合作的可能性,達到廠商創新績效的提升。本研究目的如次:

(一) 研究促成廠商間合作網絡建立之重要因素。

(二) 分析知識密集產業廠商各訊號特質以及空間地域屬性,是否會影響 廠商合作網絡之建立。

(三) 以本研究之實證結果提出政策建議,以提升我國產業地域內廠商的 合作意願及創新績效。

圖 1-1 本研究思考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