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一、 研究範疇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探討產業地域內的廠商發送出何種訊號是有利於吸引其他 廠商與其促成合作網絡,並透過合作網絡之外部效果增進廠商的研發創新 績效。因此,本文研究對象應以分工合作細膩,注重研發創新之產業為研 究主體。ICT 產業擁有以下特性,適合作為本研究之研究主體。

1.生產技術快速輪動:

ICT 產業屬於技術密集之產業,且技術更新非常快速。

2.特殊成本結構:

誠如前述,ICT 產業係屬技術密集之產業,其成長需仰賴大量的研發 創新,因此,為支持廠商不斷的進行創新以維持競爭力,需投入大量 的研發成本以及昂貴的研發設備(沉沒成本)。

3.技術發展高度專業化分工:

ICT 產業係屬高度專業的產業,其分工程度高,難以由單一機構或者 廠商掌控所有技術,因此有注重合作的特性。

4.系統整合需求大,產品間高度互補:

資訊產品間常以系統化的形式相互連結,例如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之 間、中央處理器與記憶晶片…等。因此,產品間的互補相容性非常重 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二) 研究範圍

以下就本研究對象所採取之空間範圍及時間範圍進行說明。

1.空間範圍

本研究目的係探討產業地域內之廠商藉由資訊揭露之方式發送出的訊 號特質是否有助於建立合作網絡,因此,研究範圍以台灣產業地域內和 ICT 產業有關的廠商設廠地域為主要研究範圍。後續將針對所有和 ICT 產業相 關之空間地域進行單元劃分,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

2.時間範圍

本研究擬分別建立 ICT 產業廠商民國 92、95、98、101 年度跨期追蹤 資料以利後續實證研究探討「訊號」對台灣 ICT 產業廠商間合作網絡建立 之影響。

圖 1-2 本研究樣本廠商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目地,提出以下研究方法:

(一) 歷史研究法

本研究擬先以文獻回顧之方式了解廠商合作之必要性,釐清合作網絡 建立之原因,並分析哪些因素在網絡形成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輔以 訊號理論之概念,以了解廠商於釋出某些特定資訊的情況下有助於合作網 絡之形成,並增進廠商之創新績效。

(二) 社會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探討促進廠商間合作網絡建立之因素,而網絡地位 在廠商合作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本研究擬透過社會網絡分析法及 UCINET 軟體得出個體廠商於整體網絡中扮演之角色及網絡地位,並從中找 出作為實證研究之變數,如網絡中心性。

(三) 計量經濟分析法(卜瓦松迴歸與負二項迴歸模型分析)

本研究探討廠商間之合作,故以廠商對外合作連結數作為依變數。惟 本研究之依變數屬於計數型資料,擁有非負整數之特性,無法以最小平方 法進行迴歸模型之操作,故擬以卜瓦松迴歸模型進行分析,若資料過度離 散時,則採負二項模型進行修正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