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的ABA’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基線 期(A)、介入期(B)、維持期(A’),其中B為教學介入期,採逐變標準設計將教學 過程細分為B1、B2、B3三個小階段,依據鷹架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從教師大量支 持到逐漸去除,B1階段為示範期,B2階段為引導期,B3階段為獨立期,每個時期 的通過率皆事先訂定標準。完整的實驗過程為「A-B1-B2-B3-A’」,以下分別說 明三個實驗階段進行程序與方法。

(一)基線期(A)

此階段尚未進行任何教學介入,主要在蒐集每位研究對象的故事結構能力、

故事閱讀理解能力等實驗前的基線資料。共蒐集三次基線資料,每次課程30分 鐘,實施過程依序為:師生共同瀏覽繪本圖片(5分鐘)、學生自行閱讀繪本(15 分鐘)、填寫故事結構測驗單與閱讀理解測驗單(10分鐘)。學生閱讀繪本遇到不 懂的字詞時,教師可協助他念出來,也可以解釋字義或詞意,但不給予任何故事 結構的提示與學習教材。基線期至少蒐集三次評量資料,當受試者測驗結果呈現 穩定或下降退步趨勢時,即進入介入期。

(二)教學介入期(B)

此一時期為「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介入階段,資料的蒐集是評量受試者 在教學介入後的立即表現。評量內容為自編之故事結構測驗與閱讀理解測驗。教 學者為研究者本人,進行每週兩節,每節四十分鐘的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課 程,共計二十四節,為期三個月的教學介入期。前四節課程進行故結構元素教學,

選擇適合學生的短篇故事六篇,讓學生學習由故事內容中找出各項故事結構元 素,其後二十節課程,選擇坊間出版,適合兒童閱讀的十本故事繪本,考慮繪本 之故事結構、詞彙難度、可預測性、排版規則、總字數、相異字數等六方面,將 故事繪本依難易程度排列,由簡易的繪本開始閱讀,一本繪本預計兩節課程共八

十分鐘完成,並於每本繪本教學結束後隨即進行測驗。若受試者於十本繪本教學 完後,於處理期之表現仍未達到穩定,則持續以備用教材進行教學,持續評量受 試者於介入期之表現。

本實驗介入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教師示範階段、教師引導階段、學 生獨立階段,依故事結構教學策略設計實驗處理。茲將三階段之教學流程分別說 明如下:

1.教師示範階段(B1)

這個階段學生還不了解故事結構是什麼,所以選出適合兒童閱讀且結構完整 的短篇故事六篇,教導學生熟悉六項故事結構元素,預計至少。預計一節課程教 導兩項故事結構,教學順序為:主角與情境、主要問題與事情經過、結果與主角 反應,共三節課程完成所有故事結構元素的教學,第四節課程教導六項結構之間 的關係,並進行相關語文遊戲讓學生熟練故事結構間的關係。

教學時必須先向學生簡要的解說故事結構策略與使用目的,為建立學生具體 的概念,乃將故事結構舉例為故事屋做說明,故事屋劃分為六部分代表六項故事 結構,以蓋房子的方式來呈現各個部分,進行故事結構的組合與說明,協助學生 更容易了解結構的概念(陳姝蓉,2002)。每次教導完一項故事結構元素後,即進 行另一篇短篇故事的閱讀,讓學生由另一篇短篇故事內容中練習找尋該項故事結 構元素,依此步驟逐一完成六項的故事結構元素教學,最後再藉由遊戲的方式進 一步讓學生了解各項結構之間的關係。

本教學階段預計四節課後完成,第四節課結束前,另外再選用兩篇短篇故事 進行故事結構測驗,學生必須能由短篇故事中找出六項結構元素,兩次測驗中,

都不可有任何一項結構元素得分為零分,確定已經習得這六項結構元素後,始可 進入下一個教學階段。教師示範階段 (B1)教學流程圖,如下圖7所示:

圖7 教師示範階段(B1)教學流程圖

2.教師引導練習階段(B2)

進入本教學階段即開始進行繪本融入故事結構的閱讀課程,每本繪本利用兩 節課的時間完成,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前階段所完成的故事結構圖,將圖形 放大呈現於黑板上,老師逐一提問故事結構問題,經過師生共同討論找出故事結 構內容,示範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參考。課程進行中,使用故事結構問題單輔助 教學,透過團體討論的過程,教師協助學生完成故事結構學習單,再逐漸褪除協 助。最後學生再以口語重述故事的方式重新整理故事內容,重述故事時,學生可 以看著繪本插圖講故事,而非以回憶的方式進行。此外,為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各 項能力的改變情形,每個故事在閱讀後都讓學生填寫故事結構測驗與閱讀理解測 驗,以蒐集相關資料做分析。

預計十節課程(五本繪本)後完成教師引導練習階段,在進入下一教學階段 前,必須先確定學生掌握故事結構的能力已達相當的程度,通過標準為:連續三 次評量(三本繪本),故事結構問題單沒有任何一項結構元素的得分為零分時,使 可進入下一階段的教學。教師引導練習階段(B2)教學流程圖,如下圖8所示:

使用放大圖,解說故事結構策略 5’

個別指導或語文遊戲 10’

教導兩項新的故事結構元素 10’

5’

閱讀故事並共同尋找結構內容 10’

5’

3.學生獨立階段(B3)

進入本教學階段,教師已逐步去除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協助,討論時,不再 由教師提問結構問題讓學生回答,而是改由「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

再經由師生共同修正得出最好的答案。此階段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與放大的故事結 構圖討論,學生自問自答練習完後,須自行完成故事結構問題單,此階段的學習 單為「自我提問故事結構單」,上面只寫出六個結構標題,並沒有將問題內容直 接寫出來,學生必須先自己提問結構問題再作答,教師依照每個學生所出現的困 難與問題給予個別協助與指導。

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速度與能力有個別差異存在,可以預期到達自問自答階 段的時間將不盡相同,但顧及小組教學得順利進行,仍預計將在第十一節課程(第 六本繪本)時進入自問自答的團體討論教學,但是自我提問故事結構單的使用則 依照個別差異,學生必須達到標準才可開始使用。

故事結構策略教學後,讓學生重述故事,進行方式如前一階段。相關資料的 蒐集亦與前一階段相同,都必須隨堂收集故事結構測驗單與閱讀理解測驗單。本 階段預計十節課程(五本繪本),完成後結束所有教學介入課程。學生獨立階段(B3) 教學流程圖,請見下圖9:

是待教學處理結束後,於第三週(14天後)再對受試者實施至少三次的測驗評量,

實施的過程如同基線期,每次評量除了鼓勵受試者作答外,並未施以額外的教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