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過程與結果分析,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及相關 實務工作者作為將來研究及教學上之參考。

一、教學上的建議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之教學過程及此次教學研究之經驗,提出以下教學上的 建議,作為往後教學上的參考。

(一)繪本教學能增進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

本研究以繪本為教學文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策略來進行閱讀理解之教學,

無論於教學過程或是於教學後的訪談皆能發現,學生對使用繪本學習顯得很有興 趣。除了在教學過程中,研究參與學生會很期待想要趕快看繪本外,於教學後的 訪談中,學生也皆認同自己在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後,在語文各方面的表現有 所進步。另外學生們也於教學後表示因為繪本故事相當有趣,所以喜歡老師以繪 本來進行閱讀教學。

(二)圖文搭配的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有助於資源班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記憶 本研究是運用繪本融入故事結構策略來進行閱讀課程之教學,而故事結構教 學模式,是在教學時藉由視覺提示的故事結構圖方式,讓學生分析六大故事結構 要素,歸納故事的重點,藉此幫助學生掌握故事內容,提高其對繪本故事的理解 能力。加上繪本具有圖文相輔的優點,透過圖片的提示,協助學生更容易明白故 事發展脈絡及故事內容。學生亦表示這樣的教學模式很有趣,也較能夠聽懂詞彙 的意思及故事的內容,因此比較能夠記得住詞彙的意義及故事發生的過程。由上 可知,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學生表層文意理解及深層推論理解之閱讀理 解能力皆有所幫助。

(三)持續累積加強先備知識

研究者發現在撤除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後,研究參與學生在自編閱讀理解 測驗上的正確百分比有略微下降的情形,其錯誤的類型多為與先備知識相關的題 目,若不具備先備經驗,則需要較高難度的推理能力推測而得,建議未來的閱讀 理解教學除了教導故事結構六大結構要素之外,繪本或教學文本的內容應能與實 際生活接軌,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累積學生相關知識,擴充個體內在基模先備能 力,以增加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利用小組模式進行教學有助於學生互相激勵學習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ABA’研究,實驗進行中採小組教學模式,在教學介入過 程中,研究者觀察到,小組教學能讓同儕互相刺激學習,激勵較害羞的學生勇於 發表,並藉由別人發表的答案修正自己對故事結構要素的認知,以及發展出其互 相合作解決問題,共同找出答案的團隊精神。且在實際教學現場中,小組教學模 式也比個別一對一教學來得有經濟效益,因此研究者認為小組教學的方式,是個 可行且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之結果,提出以下幾點作為未來研究上之建議:

(一)以參與研究之同儕進行繪本之挑選

本研究之教學繪本,乃是挑選與研究對象該年級課本字數範圍相同,並請兩 位資源班老師和一名普通班老師進行繪本之評選,挑選而出。建議未來在繪本評 選上,除了邀請老師評選外,可以請參與研究之同儕進行評選,挑選出同儕喜愛 之繪本主題進行教學,以增進參與研究學生對繪本主題內容的認同與感受,增加 學習上的成效與表現。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參與研究學生對閱讀教 材的喜好,偏向輕鬆有趣且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故事內容,對此類型的繪本故事會 顯得有極高度興趣,且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及反應狀況均較為良好,因此若在實

驗介入教學時選擇適當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及有興趣的繪本教材,較能提高其學習 的效果。

(二)改善相關自編之測驗工具

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自編故事結構測驗及閱讀理解測驗,雖然有邀請二 名資源班老師和一名普通班老師進行審題、修題,協助內容效度的審核,但並未 進行相關之預試,因此可能造成每份測驗在題目難度上不同的情況,而影響參與 研究學生於每份測驗結果之得分表現。因此,建議未來於測驗的編製上,仍須考 量測驗之評量模式,進行題目之預試及修改,並建立測驗之信、效度。

(三)可增加類化效果之研究設計,以了解其實際應用之成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者實驗設計,在撤除教學處理後兩週,進行維持期的評 量,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皆達維持成效,班級導師也認同學生在整體語文上 的學習表現有所提昇,但仍然無確切的數據證明參與研究學生能將所學實際應用 或類化至日常生活當中。因此建議未來之研究者,可將維持期拉長,增加維持期 追蹤的評量次數,並增加學習類化之設計,以了解學生之維持及類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心怡(2005)。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文科(2000)。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心理。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佳玲(2001)。國小不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不同難度、文體文章閱讀理解表 現及方式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英君(2000)。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姝雯 (2005)。故事結構分析法教學方案對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紫虹 (2005)。主題統整式的圖畫書閱讀教學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心理。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鑑定標準(2006)。臺北市:教育部。

李連珠(1992):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堂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

,29-36。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何嘉雯(2003)。交互教學法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碧茹(2008)。心智圖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余民寧 (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余育嫦(2006)。故事繪本教學對提昇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芳香 (1998)。國小二年級優讀者與弱讀者閱讀策略使用與覺識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訓生 (2002)。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孟瑛如(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市:五南。

林千惠(2003)。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語文能力之評量。國小特殊教育,35,

9-16。

林佳杏(2005)。故事文法教學國小寫作困難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佩菁(2003)。故事架構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佩璇(2005)。交互教學法對提昇國小資源班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例嬌 (2010)。基隆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運用繪本教學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素玉 (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真美 (2007)。在繪本的花園裡-和孩子共享閱讀的樂趣。臺北市:遠流。

林淑芬(2002)。國中輕度智障學生句型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淑貞 (2006)。多媒體繪本教學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童閱讀理解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敏宜 (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惠芬(2000)。智能障礙兒童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

新特殊教育通論,133-158。臺北市:五南。

林翠玲 (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及閱 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慧姿 (2004)。新手教師應用繪本結合心智圖法於國小資源班閱讀教學之質性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靜慧(2004)。問答命題策略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小芳(2007)。詞彙導向之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表現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淑媚(2006)。圖畫書交互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采菱(2007)。廣泛閱讀與重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口語閱 讀流暢力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縣。

柯華葳編製 (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臺北市:教育部。

柯華葳(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育心理學報,

36 期,185-200。

洪慧萍(2002)。合作學習融入閱讀教學模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後設認 知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蘭(2004)。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最科學的聰明育兒法。臺北市:信誼。

孫珮勻 (2009)。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國小三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孫珮勻 (2009)。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國小三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