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引用 Edward H. Simpson 於 1949 年提出的 Simpson Index,中文又譯作辛普森指 標,為一在生物科學領域中常用來評估群集中多樣性的指標。本文引用此指標來

2005 2009 2014

編號 得票率 編號 得票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縣市:雲林縣、台南縣、苗栗縣、屏東縣、宜蘭縣,代表投票時的選擇性少,且 選民傾向專一。

另一方面,欲比較各縣市選情激烈的程度,就不能只單純看得票率的不均度,

而是要考慮得票率差異的情形。在總統大選方面,因為皆為兩黨競爭,所以直接 將得票率相減便可知道選情激烈的程度。但是在縣市長選舉方面,必須考慮兩強 相爭或是三強鼎立的情況,才可進一步計算平均得票率差異。所以本研究先試想 圖 3-3-1 的可能情況,並思考其預想結果後,我們決定先從歷年來得票率的累積 機率分布圖切入,思考得票率必須超過多少,才能定義為有影響力並為選情帶來 緊張的候選人。

圖 3-10- 1、選舉可能情況與指標預想的結果比較

統計 2005 年至 2014 年縣市長選舉,約有 79%的候選人投票率低於 5%,這 些候選人可以確定是不會影響選情,也不會使選情緊繃的候選人。因此,排除得 票率小於 5%的候選人後,將剩下候選人得票率統計並繪製累積機率密度圖。由 圖 3-10-2 顯示,沒有候選人得票率介在 5%~20%之間,且在 20%之後累積機率 曲線開始向上攀升。因此,本研究認定,得票率超過 20%,視為具有影響力的候 選人,計算後由表 3-10-2 可看出有部分縣市確實有三強鼎立的狀況發生。

接著再依照有影響的候選人個數,計算前兩者或前三者的平均得票率差異,

用(1 − 平均得票率差異)作為激烈程度的指標,如果值越大(平均得票率差異 越小),代表選情越激烈;反之,則較為平緩,選情局勢幾乎已經確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10-2、2005 年至 2014 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得票率機率密度圖 表 3-10-2、2005 年~2014 年縣市長選舉中有影響的候選人個數

最後,配合本研究的時間範圍,針對 2008 年總統大選,挑出選情最為激烈 的五個縣市:屏東縣、宜蘭縣、高雄市、雲林縣、嘉義市;也選出選情最為平緩 的五個縣市:(連江縣)、(金門縣)、花蓮縣、新竹縣、台東縣、苗栗縣、基隆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同理,針對 2009 年、2010 年的縣市長選舉,挑出選情最為激烈的五個縣市:(澎 湖縣)、台中市、(金門縣)、台東縣、新北市、新竹縣、嘉義市;而選情最平緩 的五個縣市,分別為:花蓮縣、雲林縣、苗栗縣、高雄市、台南市。

考量到資料庫的資料筆數以及樣本代表性,所以若依照指標排序挑出離島的 縣市將會省略,並挑選後續的縣市直到補足數量為止。表 3-10-3 顯示本章所選 出的三組實驗組與控制組,並統計該組高齡人口數以及所佔全體高齡人口的比例。

表 3-10-4 指出每組實驗組與控制組中的長期執政縣市。表 3-10-5 統計每組實驗 組與控制組在該時間下的就醫率、門診次數、門診費用、住院次數與住院天數之 平均與標準差。雖然理論上實驗組與控制組應該除了控制變因(分組特性)之外,

保持其他性質一致,但為了保持組之間的特性差異,仍以指標為主要挑選考量,

所以要注意甲組的高齡人口數有明顯的差異,以及甲、乙組挑選出的縣市在長期 執政黨派有偏頗的現象。而醫療使用方面,各分組下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其指標 平均沒有太大的差異,也都在標準差的範圍中。

最後,附表 3-1 至附表 3-3 有整理歷屆總統大選相關資訊,包括投票率、政 黨得票率、得票不均度以及選情緊張程度(1 − 平均得票率差異);附表 3-4 至附 表 3-6 整理歷屆縣市長選舉相關資訊,包括投票率、有影響力候選人得票率、得 票不均度以及選情緊張程度(1 − 平均得票率差異)。

實驗組 90.64% 8.92 10393 11.89 15.82 控制組 89.58% 8.50 10086 11.50 16.15 實驗組 89.37% 8.59 10576 11.66 15.87 控制組 90.31% 8.62 10057 11.63 15.90 實驗組 89.98% 8.58 10138 11.55 16.27 控制組 90.40% 8.54 9582 11.70 15.11

醫療利用情形

-0.03307 0.03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