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7-4、2006 年至 2011 年每季住院次數─按性別與十齡組

圖 3-7-5、2006 年至 2011 年每季住院天數─按性別與十齡組

第八節、選舉介紹與得票率分析

整理中選會資料,圖 3-8-1 是台灣 2004 年~2012 年的總統、縣市長、直轄 市長選舉概況,虛線框中標註了各選舉的投票率,以及全台縣市中政黨佔有的席 次。先注意到縣市改制的部分,在 2010 年與 2014 年,分別有兩次縣市升格,最 後共有六個直轄市,分別為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臺中市、臺南市 與高雄市;為了研究比較的方便,本文分析時會以六都制做為地區定位,也就是 將台中縣、台中市合併為台中市,台南縣、台南市合併為台南市,高雄縣、高雄 市合併為高雄市、臺北縣改為新北市、桃園縣改為桃園市。加上選舉性質雷同且 時間接近,因此分別將 2005 年、2006 年以及將 2009 年、2010 年的縣市長與直 轄市長選舉之得票率一併計算,並在以下合稱為縣市長選舉。

由圖 3-1-1 所示,可知目前台灣仍處於兩黨政治,在總統大選的部分,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由民進黨執政,得票率以微小差距險勝國民黨;2008 年則發生政黨輪替,且 國民黨的得票率遠勝民進黨,推測原因與當時總統貪汙所造成的社會氛圍有關;

到 2012 年雖仍以國民黨勝出,但與民進黨的得票率差距縮小。另一方面,若從 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來看,2005、2006 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不論席次或得票率 皆高於民進黨;但是 2009、2010 年縣市長選舉則顯示,雖然國民黨的縣市席次 雖然仍佔大多數,但是整體的得票率卻略低於民進黨,代表多數民眾的傾向逐漸 改變;到 2014 年的縣市長選舉,變為民進黨奪得多數的縣市首長席次,並在得 票率上亦高於國民黨,形成另類的政黨輪替,也為 2018 年總統大選的政黨輪替 開啟了序曲。

另一方面,計算總統大選與縣市長選舉的政黨得票率並繪製曲線圖,則圖 3-8-2 指出 2004 年至 2014 年的情勢變化,多數民眾的投票傾向由綠轉藍,再轉 為綠。配合本研究的時間範圍 2006 年至 2011 年,重疊的部分可以視為政黨輪替 後的興盛期,以及即將再輪替的醞釀期

圖 3-8-1、2004 年至 2012 年的總統、縣市長選舉概況與政黨得票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8-2、2004 年至 2014 年選舉政黨得票率變化

除了大環境的政黨傾向,也可以從地區性傾向的觀點切入。根據社會學研究 途徑認為,個人基本特徵是決定政治態度與投票行為的關鍵因素。其中的社會特 徵包括年齡、性別、種族(或族群)、教育程度、職業、經濟收入,以及居住地 區等變數。所以相對而言,屬於某種性質的團體成員會有高度「政治同質性」, 相較於其他團體,成員彼此政治態度會較相似(崔曉倩、吳重禮,2011;Huckfeldt Sprague and Levin, 2000)。因此,若假設政黨的得票率代表對該政黨的支持度,

則分析總統大選會發現各縣市具有地區的「政治同質性」(political homogeneity)

的現象。表 3-8-1 及圖 3-8-3 計算 2004 年、2008 年以及 2012 年的總統大選兩政 黨在各縣市得票率的差異,並繪製得票率差異之標準差次數分布圖,結果顯示這 段時間各縣市的支持傾向其實變化不大,得票率差異的標準差最多約 0.1,多數 集中在 0.09 左右。統計二十二個縣市中的政黨得票率,只有四個縣市產生政黨 傾向轉變,在表 3-8-1 中以紅色標記,分別為宜蘭縣、彰化縣、嘉義市以及高雄 市。綜合以上討論,代表台灣總統大選在這段時間上,大部分的縣市具有地區「政 治同質性」的現象,對於政黨的傾向不會變動太大。

(vertically divided government)心理認知與投票行為的關係,該研究結果顯示,

選民如果認為市長應該要選出與中央政府為同一政黨的候選人,市民的福利能較 受保障,則傾向支持執政黨提名的參選人,反之亦然(吳重禮、許玉芬,2005)。

年份 2004 2008 2012 2008~2012 地區 國民黨-民進黨 國民黨-民進黨 國民黨-民進黨 得票率差異

之標準差

全台 -0.0022 0.169 0.0597 0.0867

臺北市 0.1306 0.2606 0.1833 0.0654

新北市 0.0612 0.2212 0.1027 0.0830

基隆市 0.1888 0.3546 0.2252 0.0871

宜蘭縣 -0.1542 0.0284 -0.0764 0.0916

桃園市 0.1064 0.2928 0.1735 0.0944

新竹縣 0.2814 0.4804 0.3483 0.1013

新竹市 0.1024 0.294 0.1794 0.0964

苗栗縣 0.2152 0.4198 0.3067 0.1025

臺中市 0.0083 0.2058 0.0748 0.1005

彰化縣 -0.0452 0.1518 0.0409 0.0988

南投縣 0.0250 0.2406 0.1226 0.1080

雲林縣 -0.2064 -0.0306 -0.1414 0.0889 嘉義縣 -0.2558 -0.0888 -0.1954 0.0846 嘉義市 -0.1212 0.0478 -0.0477 0.0847 臺南市 -0.2256 -0.0544 -0.1792 0.0885 高雄市 -0.1403 0.0018 -0.0923 0.0723

屏東縣 -0.1622 -0.005 -0.122 0.0817

花蓮縣 0.4042 0.5496 0.4436 0.0752

臺東縣 0.3084 0.4664 0.3597 0.0806

澎湖縣 0.0106 0.1586 0.041 0.0782

金門縣 0.8709 0.9026 0.8102 0.0470

連江縣 0.8848 0.9032 0.7857 0.0632

2004~2012 總統大選

全台與各縣市之政黨得票率差異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 2009 年縣市長選舉的嘉義市有強烈的政黨傾向之外,大部分縣市長選舉的政 黨結果會與後續總統大選有一致的趨勢,亦即 2005 年、2006 年的縣市長選舉和 2009、2010 年的縣市長選舉結果,配合之後的 2008 與 2012 總統大選,大部分 縣市皆為國民黨勝出,而 2014 年的縣市長選舉也與 2018 的總統大選政黨輪替結 果相符,由民進黨贏得多數的縣市。

所以經過得票率的初步分析得知,從總統大選各縣市對於兩政黨的得票率能 看出不同縣市對於政黨傾向的趨勢,且在時間上具有地區的政治同質性現象;而 縣市長選舉中,各縣市政黨傾向會與之後總統大選各縣市的政黨得票率一致,具 有引導預測的作用。

表 3-8-2、2005 年至 2012 年縣市長選舉與總統大選的政黨傾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