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本研究主要為瞭解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戶外教學後的社會領域學習成效,透 過前、後測問卷調查來進行研究,並輔以學生的學習單及心得紀錄,探討教學的 目的是否達成。由於教學情境不可能為了應付實驗需求而更動課表或重新編班,

因此從事實驗研究時只能應用現有班級作實驗分組,故本實驗採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中的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王文科,

1990)。實驗設計如圖 3-3 所示:

實驗組 O1 人 X1 O2 ---

控制組 O3 人 O4 X1:代表戶外教學活動

O1、O3:代表實驗組及控制組的前測 O2、O4:代表實驗組及控制組的後測

圖 3-3 實驗設計圖

本研究以台中縣建平國小五年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 控制組,兩組均進行前測;前測後兩組均進行室內講述教學(附錄一),室內講 述教學結束後實驗組進行兩次的戶外教學,戶外教學結束後兩組學生都進行後 測,再比較其差異。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社會領域教學皆由研究者所擔任,實驗組為有意願參加此 一實驗教學的教師班級,控制組則是同學年的另一個班級;進行戶外教學時由研 究者擔任教師,實驗組的導師則擔任協同教學的教師,一方面協助教學,另一方 面也可共同維護學生安全。

本研究的實驗教學為兩次的戶外教學,由於戶外教學不屬於正式的教學活 動,為避免對實驗組班級學生的正課影響太大,遂借用實驗組班級的彈性時間、

綜合活動領域及社會領域的時間來進行,以降低兩次戶外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影

響。另外,為避免學生太過勞累,兩次的戶外教學將相隔一週,戶外教學當天若

二 二二

二、、、、戶外教學活動的行程表及路線圖戶外教學活動的行程表及路線圖戶外教學活動的行程表及路線圖 戶外教學活動的行程表及路線圖

在找出適合的戶外教學地點之後,研究者針對上述教學地點進行行程設計,

最後依照路程的遠近及停留的時間多寡,將戶外教學活動分成兩天來進行。第一 天的行程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戶外教學行程表(第一天)

時 間 行程安排 配合單元

8:10-9:00 建平國小-都會公園

9:00-9:40 探索都會公園 山海之歌 9:40-10:00 都會公園-清泉崗機場

10:00-11:00 參觀清泉崗機場 寶島行透透 11:00-11:30 清泉崗機場-高美溼地

11:30-12:00 午餐時間

12:00-13:00 參觀高美溼地 山海之歌 13:00-13:40 高美溼地-高鐵台中站

13:40-14:40 參觀高鐵台中站 寶島行透透 14:40-15:20 高鐵台中站-建平國小

第一天的行程以台中縣及台中市的地點為主,並以逆時針方向將教學地點進 行連接,其路線圖如圖 3-4 所示:

圖 3-4 戶外教學路線圖(第一天)

第二天的行程以彰化縣及南投縣為主,考慮路程較遠,故參觀的地點較少,

行程表如表 3-3 所示:

表 3-3 戶外教學行程表(第二天)

時 間 行程安排 活動內容

8:10-9:10 學校-松柏嶺(八卦山台地)

9:10-9:40 觀察八卦山台地 山海之歌 9:40-10:10 八卦山台地-集集攔河堰

10:10-11:30 參觀台灣水資源館 生活的泉源 11:30-12:00 集集攔河堰-特有生物中心

12:00-12:40 午餐時間

12:40-14:20 參觀特有生物中心 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 14:20-15:20 特有生物中心-學校

第二天的戶外教學路線則如圖 3-5 所示:

圖 3-5 戶外教學路線圖(第二天)

三三三

三、、、、教學時程教學時程教學時程 教學時程

本研究進行兩次的戶外教學,時間在 2009 年的 11 月,也就是在室內講述課 程結束後進行;為避免學生太過疲累,也讓學生有沈澱、反思的機會,兩次的戶 外教學將相隔一週舉行。

四四四

四、、、、教學對教學對教學對象教學對象象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取樣的國小為台中縣建平國小,取樣的班級則為九十八 學年度就讀五年級的兩個班,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控制組。實驗組及控制組皆 進行室內講述課程,實驗組在室內講述課程結束後進行兩次的戶外教學,控制組 則沒有進行戶外教學,戶外教學結束之後兩組均進行後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