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寫筆記長久以來都是一項在講述式教學的課堂中經常被學習者使用的認知 學習策略,也很能得到學習者的認同(Carrier, 1983),學習者在課堂中會使用 簡潔的文字或符號將他們看到或聽到的重要資訊經自己的整理後記下。寫筆記 策略對於學習的幫助也應不受限於學習者的年紀或學習經驗,Thomas(1993)

和 Smith 等人(2000)就表示,學生學習像寫筆記這樣的認知學習策略從來不 會過早,Trawick-Smith(2003)也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有後設認知的能力

14

去引領自己的記憶過程、組織資訊和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資訊上,也就是說,

他們已經擁有寫筆記所需要的認知能力。Lee 等人(2008)針對臺灣小學生的 研究結果也顯示,即便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只要給予適當的指導都能建立起 寫筆記的能力並進而促進學習成效。

Di Vesta 與 Gray(1972)指出寫筆記主要有編碼(encoding)和外部儲存

(external storage)這兩大功能,大致對應其將寫筆記分成的兩個階段,學習者 於課堂中將課堂重點記錄在筆記中的「產出階段」主要是在進行編碼的過程,

學習者於課後藉由課堂筆記複習課堂重點的「複習階段」則是發揮外部儲存的 功能。

編碼是個人內在認知的訊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過程,學習者在學 習的過程中將課堂內容提煉並加以吸收,促進個人的理解,當課堂內容與自身 的先備知識加以整合,而後內化,編碼就已經發生了(Faber et al., 2000)。Howe

(1970)和 Di Vesta 與 Gray(1972)都認為相較於外部儲存,編碼是寫筆記策 略中較為重要的功能。

外部儲存功能是學習者於課堂中產出的筆記,可在課後當作學習者參考與 複習的工具,因此被認為能增進學習保留(Kiewra, 1989)。複習筆記能幫助學 習者整合筆記裡既有的資訊(Di Vesta & Gray, 1972)、重新建構筆記裡先前未 記下的課堂重點(Rickards & Friedman, 1978),延遲自然遺忘的發生或重新學 習已經遺忘的內容(Kiewra, 1989)。

二、寫筆記策略的學習成效

大部份有關寫筆記策略的研究是在探討寫筆記的兩大功能之效用和是否能 幫助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關於編碼的作用,Kiewra(1989)認為,比較在課 堂中能一邊聽課一邊寫筆記的學生和只能聽課不能寫筆記的學生其學習成效的

15

差異就是在探討編碼的作用。Hartley(1983)和 Kiewra(1985)的研究總共整 理出 61 個探討寫筆記策略的編碼作用之研究,其中 35 個研究結果顯示寫筆記 組的學生其學習成就優於不能寫筆記組的學生,其中 23 個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之 間並無顯著差異,另外 3 個研究結果則顯示不能寫筆記組的學生其學習成就較 佳。而關於外部儲存的作用,則是比較能使用筆記進行複習的學生和不能使用 筆記進行複習的學生其學習成效的差異。Hartley(1983)和 Kiewra(1985)的 研究總共整理出 32 個探討寫筆記策略的外部儲存作用之研究,其中 24 個研究 結果顯示能複習筆記的學生其各種成就測驗成績都優於不能複習筆記的學生,

另外 8 個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沒有研究結果顯示複習是無效 的。

從 Hartley 和 Kiewra 整理出的研究文獻中選出一些較具代表性的來檢視。

Fisher 與 Harris(1973)的研究是混合了編碼和外部儲存的作用來進行比較,將 112 位大學生分至五個實驗組(寫筆記搭配複習自己的筆記、寫筆記搭配複習 教師的筆記、寫筆記搭配不能複習筆記、不能寫筆記搭配複習教師的筆記、不 能寫筆記搭配不能複習筆記)。結果顯示,能在課堂上寫筆記並能使用自己的筆 記進行複習的學生有最好的學習成就,相反的,不能寫筆記也不能複習的學生 有最差的學習成就,因此,在寫筆記策略中,編碼和外部儲存的作用都是重要 的,能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除此之外,若拿編碼和外部儲存這兩大功能相互 比較,結果顯示,不能在課堂上寫筆記但能使用教師的筆記進行複習的學生比 能在課堂上寫筆記但不能使用筆記複習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成就,因此,Fisher 和 Harris 認為,兩大功能都很重要,但外部儲存的作用比起編碼又更加有效,

這樣的結果也與 Hartley(1983)和 Kiewra(1985)整理的研究文獻結果相似。

Barnett、Di Vesta 與 Rogozinski(1981)的研究也是混合了編碼和外部儲存 的作用來進行探討,研究採 3X3 的實驗設計,第一個因子包含寫筆記、不能寫 筆記和擁有筆記(由教師預先準備好的課堂內容大綱),第二個因子包含複習筆

16

記、不能複習筆記和精緻化筆記,再將 90 位大學生分至九種不同的組別中進行 實驗。研究發現,在都不能複習的情況下,寫筆記組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不能 寫筆記組,表示編碼的效用是被支持的;而在都有寫筆記的情況下,複習筆記 組和不能複習筆記組的學習成就沒有顯著差異,表示外部儲存的效用是不被支 持的。

Riley 與 Dyer(1979)的研究則是單純驗證編碼的效果,將 52 位大學生分 成寫筆記組和不能寫筆記組,並在課堂中以閱讀或聽課的方式學習。研究發現,

不論是以閱讀或聽課的方式,寫筆記組和不能寫筆記組的學習成就都沒有顯著 差異。Riley 與 Dyer 認為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寫筆記組的學生沒有機會複習 筆記或是講課的口語速度太快導致。

從 Hartley(1983)和 Kiewra(1985)整理出的研究來看,寫筆記策略中編 碼和外部儲存各自的成效都有正反兩面的意見,但編碼搭配外部儲存的學習效 果較好卻是大部分研究者都認同的。Kiewra 等人(1991)就指出,若學生在課 後沒有複習課堂筆記,對於學習成效的幫助將會是有限的,Kobayashi(2006)

的研究則採用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檢驗 33 個寫筆記策略的相關研究,結 果也顯示,在課堂上寫筆記搭配課後複習筆記的學習成效是最好的。

三、分享式數位筆記

隨著網路速度和穩定性的提昇,學生的數位筆記於課堂中能即時的分享給 同儕,同儕之間也能同步地溝通與合作。Landay(1999)就指出學生相互之間 分享筆記能藉由瀏覽對方的筆記來確認自己的筆記是否有誤或缺少某些重點,

也可能讓自己對課堂內容產生新的看法。因此,一些研究者開始開發分享式筆 記系統,並藉由實證研究探討之。Landay(1999)開發出一套可在 PDA 上使用 的 NotePals 筆記系統,以大學生為參與者,四個學生一組於資訊課使用 PDA

17

上的 NotePals 筆記系統記錄自己的課堂筆記,並於課後將自己的筆記上傳,讓 同組成員能互相檢視彼此的筆記內容。結果顯示,學生認為彼此互相分享筆記 內容可以幫助他們回想起被遺忘的資訊。Singh 等人(2004)也開發出一套可 在 PDA 上使用的分享式數位筆記系統,以研究所學生為參與者,學生於課堂中 使用系統記錄筆記且能同步地分享出去,也可以自由地選擇要將自己的筆記分 享給哪些同學。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希望能夠瀏覽其他同學的筆記 內容並獲得回應。分享式數位筆記有許多優點,但可能也產生一個潛在的問題,

Katayama 與 Crooks(2003)指出,學生在寫筆記時傾向於將文字內容複製貼上 而不是實際透過鍵盤打字輸入。Katayama 等人(2005)的研究就是在比較寫筆 記時使用複製貼上和實際打字的學習成效。研究發現,實際打字寫筆記的學生 在教學後一周的延遲測驗中會有較佳的知識遷移保留。Bauer 與 Koedinger(2006)

的研究也發現,學生寫筆記時使用複製貼上對於學習是有害的,雖然筆記的內 容可能會變多,但學生在產出筆記的過程中卻無法有效發揮編碼的作用。因此,

若是學生藉由分享式數位筆記的便利性,使用複製貼上抄襲組員的筆記內容,

可能無法獲得真正的學習。

四、寫筆記策略與先備知識的關係

寫筆記策略是一種認知學習策略,能幫助學生進行內在認知的訊息處理,

因此應該要更關注學生本身的認知學習歷程。Kiewra(1988)就指出大部分關 於寫筆記策略的研究都在探討編碼與外部儲存的效用卻沒有關注學習者本身的 認知因素。少數的研究檢驗了認知因素後指出,學習者本身的工作記憶區控制 流程、對學科的先備知識和認知風格都會影響其進行寫筆記與複習筆記活動。

Kiewra 並指出,先備知識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有被詳盡地探討過,但探討先備知 識與寫筆記和複習筆記活動的關係卻是很有限的。

18

Peper 與 Mayer(1978)表示寫筆記幫助學習者將新的學習內容與既有的先 備知識做連結而後同化。Siegler 與 Klahr(1982)也表示,當課堂中呈現的教 材與學習者的先備知識相關,學生學習時就能較輕易地使用編碼或檢索等學習 策略;但教材若是學習者所不熟悉的,學生學習時的生產力通常會不足,也不 能自然地使用一些已學會的學習策略。Lee 等人(2008)也表示,當學生專注 在學習任務上的訊息處理,同時還需要一邊寫筆記,這時通常就會發生認知超 載,但若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先備知識,就應該會有能力在工作記憶區將 學習任務與寫筆記區分開來。

從一些實證研究來看,Peper 與 Mayer(1986)針對課程內容相關先備知識 充足和不足的學生進行寫筆記策略的研究,研究發現,在先備知識不足的學生 中,有寫筆記的學生進行遠遷移任務(例如:問題解決)的表現較佳;在先備 知識充足的學生中,寫筆記策略就未能增進有產出性的處理和遠遷移的成效。

研究者因此推測,熟悉課程內容的學生會自動地形成連結而不論其是否有寫筆 記;而對於課程內容不熟悉的學生可能就需要類似寫筆記這種有產出性的活動

研究者因此推測,熟悉課程內容的學生會自動地形成連結而不論其是否有寫筆 記;而對於課程內容不熟悉的學生可能就需要類似寫筆記這種有產出性的活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