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Google Docs」蒐集學生於各單元教學活動期間完成的筆記。筆 記品質引用 Fisher 與 Harris(1973)的定義,並依據 Kiewra、Benton、Kim、

Risch 與 Christensen(1995)的評分方式以學生的筆記中包含的課堂重點數而定。

本研究是由兩位研究者針對學生的筆記進行評分,其中一位研究者為資訊教育 碩士,現為資訊教育博士生,且具有評分學生筆記的經驗;另一位研究者現為 資訊教育碩士生。兩位研究者也都有參與課程內容的設計,清楚各個單元的課 堂重點,能幫助進行筆記評分的作業。

在正式評分之前,兩位研究者會先進行筆記評分的訓練,對於評分不一致 的部分,則透過討論協商以取得共識,當訓練到兩位研究者對筆記評分的一致 程度達到 90%以上,就可進行正式的評分。接著進行評分者之間的信度檢驗,

信度依據評分者之間所評定的筆記分數的相關係數而定(Mehrens & Lehmann,

39

1984),單元一至單元四的評分者間信度依序為 0.90、0.96、0.96、0.95,顯示 兩位研究者的評分標準應是一致的。學生的課堂筆記經兩位研究者評分後,每 一份筆記中所記下的課堂重點總數除以該課堂單元全部的重點數,即視為學生 在該課堂單元所記下的重點比例,再經進位後呈現出一個介於 0-100 分的筆記 分數。每位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會參與四個單元課程並產出四份筆記,

因此,在資料分析中採用的筆記品質分數,即為學生的四份筆記之平均分數。

二、立即學習成效

本研究以立即學習成就前測與立即學習成就後測來計算學生的立即學習成 效。各個單元的前測與後測題目相同,測驗題目則由研究者根據各單元教材的 雙向細目表(見附錄五)來編製,各單元分別有 20 題的單選題,每題有四個選 項,測驗題目經由三位資深國小資訊科教師審閱與修改後而成(各單元完整試 題見附錄六)。以某一題舉例,「下列何者『不是』FTP 主機可以做的事?」,四 個選項分別是,「1.增加使用者的連線速度」、「2.讓使用者分享檔案」、「3.讓使 用者下載檔案」、「4.讓使用者透過網路存放檔案」,在此題中,我們是想測驗學 生是否瞭解 FTP 主機的特性,而正確答案是「1.增加使用者的連線速度」。本測 驗採用電腦測驗方式,安排學生於資訊課時在電腦教室裡進行。計分方式為答 對一題得 5 分,答錯不倒扣,總分為 100 分,作答時間為 10 分鐘。

研究者另邀請新北市、台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預試,四個單元測驗的 庫李信度(如表 2)依序為 0.82、0.75、0.78、0.82,皆具良好信度,各單元試 題也均符合 Hopkins(1998)的標準,難度介於 0.25~0.75 間且鑑別度大於 0.3,

因此沒有刪除題目,即為正式測驗。正式施測時,前測共四個單元的庫李信度 依序是 0.68、0.49、0.69、0.54,為尚可接受之信度;後測共四個單元的庫李信 度依序是 0.84、0.77、0.80、0.86,皆具良好信度。

40

立即學習成效的計算方式是根據 Marx 與 Cummings(2007)研究中關於 Learning Gains 的正規化公式,加以套用在本研究上,它的概念是在剩餘可進(退)

步的空間裡,又進(退)步了多少個百分比,計算方式則是若後測分數大於前 測分數,則用後測分數減前測分數再除以測驗總分減前測分數;若前測分數大 於後測分數,則用後測分數減前測分數再除以前測分數。計算後會得到一個介 於-1~1 的數值,舉例來說,若數值為 0.53 就代表某位學生在前測考完後還剩餘 可進(退)步的空間裡,其在後測又進步了 53%。另本實驗教學活動共有四個 單元,因此立即學習成效即為學生的四個數值之平均數。

表 2 立即學習成就測驗預試之參與人數及測得信度

新北市參與人數 台南市參與人數 庫李信度

單元一 125(人) 127(人) 0.82

單元二 98(人) 127(人) 0.75

單元三 127(人) 127(人) 0.78

單元四 121(人) 131(人) 0.82

三、綜合學習成效

本研究以綜合學習成就測驗之前測與後測來計算學生的綜合學習成效。綜 合學習成就測驗之前測與後測題目相同,綜合學習成就測驗之後測是在所有單 元教學完的後兩周進行,測驗題目選自各單元的立即學習成就測驗,從各單元 中分別挑出 10 題,選擇的依據為難度接近 0.5 且鑑別度大於 0.3 的題目,最後 將答案選項重新排列後,組合成一份共 40 題的綜合學習成就測驗(完整試題見 附錄六)。正式施測時,綜合學習成就測驗之前測的庫李信度是 0.79;後測的庫 李信度是 0.88,皆具良好信度。測驗採用電腦測驗方式,安排學生於資訊課時

41

在電腦教室裡進行,計分方式為答對一題得 2.5 分,答錯不倒扣,總分為 100 分,作答時間為 25 分鐘。綜合學習成效的計算方式同立即學習成效,採用 Learning Gains 的正規化公式。

四、資訊課學習態度改變

本研究以「對資訊課的態度量表」之前測與後測來計算學生的資訊課學習 態度改變。「對資訊課的態度量表」改編自 Chiu(2002)使用的「學生對科學 的態度量表」,該量表是根據 Germann(1988)發展的「Attitude toward Science in School Assessment」翻譯而成,原先採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五點量表設計,

共有 14 題,其中 4 題為反向題,Cronbach’s α 值為 0.95,中文版原用於評測高 中生對科學的態度,於 Chiu 研究的重測信度為 0.88。本研究為評測學生對資訊 課的態度,將量表中「科學」二字以「資訊課」替換,以某一題舉例,「我一聽 到資訊課這三個字,就覺得討厭」。為了能讓學生確實表達對資訊課的感受,本 研究刪除量表的中間選項,改為李克特四點量表,四個選項分別為「非常不同 意」、「不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學生則依題目敘述與自己符合的程度 作選擇。而計分方式是以「非常不同意」1 分、「不同意」2 分、「同意」3 分和

「非常同意」4 分作計算,反向題的計分方式則是相反計算,總分為 56 分。本 量表採用線上問卷方式,安排學生於資訊課時在電腦教室裡進行,填寫時間為 15 分鐘,總得分越高則表示對資訊課的喜好程度越高。本研究另邀請台南市某 國小六年級共 299 位學生參與預試,此量表於預試的 Cronbach’s α 值為 0.93,

於本研究前測的 Cronbach’s α 值為 0.93,於本研究後測的 Cronbach’s α 值為 0.91,

皆具良好信度。

參與學生總共會填寫兩次「對資訊課的態度量表」,一次為前測,於整個實 驗前進行;一次為後測,於實驗教學活動後進行。資訊課學習態度改變的計算

42

方式也如同立即學習成效,採用 Learning Gains 的正規化公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