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 、 、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參 參

參、 、 、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師資培育宜培養教師正確資訊素養:

因為在電腦與網路發達的資訊化社會中,教師已逐漸失去其知識傳輸者 的角色功能,而宜轉化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一位整合資訊者及一位學者。

換言之,教師的角色應在於協助學生「轉化智慧」,協助學生吸收有效 的正確資訊,其以具有知識或社會行動者的角色,建立個人在特定社會 團體中的認同及個人的定義。準此,教師的實踐能力、反省能力將比理 論與知識的研究與傳輸能力更為重要,而需在師資培育進程中更加重視。

因此研究者建議,應該從師資培育階段,即給予準教師對自我角色 定位之反省的能力,有效而正確的電腦網路操作能力與資訊判斷能力,

來協助學生於善用電腦與網路所帶來的學習便利。資訊社會中的教育是 以培養學生活用資訊的能力為主,並不是只教導學生資訊技術,教師本 身應培養判斷、選擇、整理與應用資訊的能力,在實施教學時,將電腦 與網路的應用當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目的。

二、師資培育機構提供並鼓勵在職教育:

鼓勵未來老師們隨時持續自我充實,或提供其訓練課程及研討會訊 息,讓未來教師有獲取新知的機會,不僅要學習基本圖書館知能與各種 多媒體的使用,更要能整合與製作數位化的資料。而讓正式老師們也可 以利用暑期或夜間進修的機會,修習圖書資訊、電腦與網路課程,或使 其有機會能利用週休二日及平時無課時間到各教師研習會、師資培育機 構等處,選修資訊科學相關課程。意即除了現職教師的在職訓練,師資 培育機構的師範院校也應廣為開設資訊素養的相關課程,如圖書資訊管 理學、教學媒體製作與應用、資訊閱讀能力指導、電腦網路與研究方法 的相關課程,經由此方式,藉以積極培養教師具備資訊素養的技能。

肆肆肆

肆、、、、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115

目前國內關於藝術與人文教師資訊素養暨教師教學效能的研究成果 並不多,因此本研究擬就尚待開發研究課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研究架構方面:

根據文獻分析得知,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因素很多,目前有關教師 教學效能之研究,大多係就其前因後果變項進行分析探討,而本研究則 僅探討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前因變項:「教師資訊素養」。事實上,除 了教師資訊素養外,亦可探討教學新趨勢之協同教學、合作學習等,以 及其他的前因變項,如學校文化、校務參與、環境知覺、專業成長、工 作價值觀等,或者可探討後果變項,如班級經營、教學評鑑等。當然,

亦可兼具前因與後果變項進行探討,以建立完整的模式,深入剖析教師 教學效能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方面:

由於時間、能力與經費所限,本研究僅能以桃園縣國中藝術與人文 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未包含私立中學及其他縣市之國民中學教師,所以 在研究推論上,不免有所限制,未來之研究對象若能進一步增加私立中 學及其他縣市之樣本,或是縱向討論小學、高中的藝文教師,則研究結 果當更具正確性與推論性。另外,本研究有關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 係由教師的觀點來知覺自己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行為,未來的研究若能 加入教育主管單位他評,使兩者可以相互參照驗證,必能瞭解不同對象 對教師資訊素養、教師教學效能的差異,將使研究內容更為豐富。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在編製問卷初稿之前,雖以文獻探討所建立之研究向度為依 據,以作為編製問卷初稿之參考,但以問卷調查之方法進行研究,難免 因受試者作答反應心向偏差,而陷入量化研究之限制,畢竟教師自既不 便自曝其短。所以,未來可採質的研究,以實地觀察、個案研究、深度

116

訪談等方法,蒐集更深入的資料進行探討,同時亦可採行質化與量化兼 具的研究,使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

四、在研究內容方面:

目前的文獻當中,尚未發現能整體測量國中各科教師之資訊素養與 教學效能的完整評鑑指標;因此,建構一套能客觀檢測出教師資訊素養 與教學效能之向度及其成效之評鑑指標,不但可作為日後教師分級制的 參考題材之一,更是現今教育時潮下,另一項值得鑽研探究的重要課題。

11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