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於「公共衛生」 、 「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等課題之認識

第二章 對「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課題之認識、深入瞭解與正確掌握

第一節 對於「公共衛生」 、 「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等課題之認識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之概念與範圍相當廣泛,首先就「衛生註13」概念而言,「衛 生」常與健康、清潔、醫學等概念有關,「健康」是論述衛生之追求目標,「清潔」

是強調衛生之環境要求,「醫學」則是建構衛生之專業學科。「衛生」一詞亦與防 疫管制、安全防災、生活品質等課題有關,其範圍、面向均相當廣泛。

歷史上各民族不同時期雖都重視與服膺某種認知之「衛生」觀念,惟現代講求之

「公共衛生註14」概念,主要係從工業革命而來,據卷查在中世紀時,麻瘋病和鼠疫 曾是歐洲最嚴重的瘟疫註15,然在文藝復興之後,現代醫學於荷蘭萌芽註16,有關疾病 形成、診療方法、行政配合措施等「衛生」之概念或觀念,逐漸形成後,且受到輿 論與政府重視,咸認「衛生」可透過法律與行政力量的結合,為多數人謀求最大的 幸福註17,據此,確保「公共衛生」亦逐漸成為政府衛生機關之法定職掌,在建築管 理上亦產生「公共衛生」管理之課題。

7 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制度之研究

註18:資料來源: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1997.8,《公共衛生學(上冊)》(修訂三版),p7、楊志良,2004.2,

《公共衛生新論》(增訂版),p15。

註19:然何謂「健康」?恐亦須思考何謂「不健康」?才能思考如何避免「不健康」;依現代醫學發展,解釋 人為何生病,或許容易,但要說明何謂「健康」卻相當不易。從歷史檢視對於「不健康(疾病)」有鬼神 說、宗教說、元素說、瘴癘說、細菌說、病毒說及心理影響說等;按世界衛生組織觀點,已將健康與疾 病之概念擴大,包含至生理、心理與社會等三層面。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之觀點已臻完善,然仍有學者持 不同意見而認為只有在特定物理與社會環境下,以個人之特定功能表現來說明健康與疾病才有意義,所 謂「安寧美好」乙詞,仍然是十分模糊。資料來源: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1997.8,《公共衛生學(上 冊)》(修訂三版),p7、楊志良,2004.2,《公共衛生新論》(增訂版),巨流出版,p8~11、張天鈞,2005.10,

《醫學是什麼》,威仕曼文化事業出版,p154。

註20:例如:空間是否密閉?空間用途是否負有特定目的?空間環境是否經常要保持某種控制品質?又此一品 質如何反映至公私部門的建築管理?誰有此專業資格進行管理?以及該專業資格應如何獲得?是透過那些項目 評估該專業資格?等關係出現。

二、對於「公共衛生」定義之認識

對於「公共衛生」之定義,經檢視學界有關「公共衛生學」專論,多引自美國社 會學教授Winslow之定義略以:「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和 效能的科學和藝術」;根據Winslow的觀察,他認為「公共衛生」是經由有組織的社 區力量,從事環境衛生、傳染病管制、個人衛生教育、組織醫護事業以利早期診斷 與治療,進而發展社區機構,以保障人人都有足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水準,並綜合此 種種利益,使每一國民都能實現其健康和長壽的天賦權利註18。對於Winslow之定義,

本研究認為這是可以接受之原則與願景。惟按此內容以觀,「公共衛生」課題實相 當廣泛,舉凡健康保險、醫療體系、衛生行政、醫療資訊、疾病預防、流行病學、

事故傷害、婦幼問題、高齡照護、殘障服務、環境危害、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廢 棄物管理、衛生法規等,都在其範圍之內。

「公共衛生」課題為何須受重視?本研究認為「追求健康」應是大家能理解與接 受的共識,但「健康」與「公共衛生」同樣難以捉摸,與「健康」之觀念相對的是:

「不健康」、「危害健康」或「疾病」等課題,拜現代醫學之進展,有關此一對立 課題,原是從對人之「預防醫學」或建立某種「判斷標準」出發,時至今日,已慢 慢朝環境之「衛生條件」或「環保衝擊」予以評估。據卷查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成 立後,為突破「健康就是沒有疾病,而生病就是不健康」之傳統概念,遂將「健康」

定義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美好狀態,而不僅僅祇是免於疾病或 虛弱註19』。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此一定義,顯然其著眼點係考量整個社會健康狀 況之提升。據此,「公共衛生」課題則必然會與建築空間、建築物、使用人、建築 管理等向度發生各種關係註20,特別是在物理環境控制、建築計畫、甚至是相關法令 或建管制度方面。

8 第二章 對「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課題之認識、深入瞭解與正確掌握

註21:據瞭解在十七世紀,壞血病在北歐和日耳曼地區肆虐,瘧疾在義大利流行,發熱病在英格蘭爆發,斑疹 傷寒、痢疾和天花傳染至整個歐洲大陸,而最兇險的傳染病-淋巴腺鼠疫(即中世紀所稱黑死病)又再次 流行,奪取了數百萬條生命,十八世紀英國工業城鎮還因光線不足而出現佝僂病,以及十九世紀初的英 法霍亂大流行等。這些問題直至十九世紀中葉,因解剖醫學、機械和工業等發展,直接促進診斷和治療 儀器的發明後,才得以有效控制。資料來源:李城譯(Roberto Margotta原著),2005,《醫學的歷史》,

究竟出版,p115、138。

註22:這些環境問題在工業革命後逐漸浮現,以大城市為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對固體排泄物的處理。據卷 查在十八世紀法國的都市和農村,都瀰漫著一股臭味,特別是人口集中的巴黎更是臭到了極點,在當時,

「清潔」這個概念並不存在,體臭甚至被認為是男人精力的絕佳證明,因此極度受到歡迎。以法國人為 例,直到十八世紀末,大家都還認為清潔身體未必是件好事,也多沒有洗澡習慣,對於排泄物,不用說 是下水道,就連馬桶也不清洗,他們習慣每天一到晚上,就只對外頭喊了聲「小心,水來囉」,就把囤 積在夜壺中的排泄物從窗口倒向外面的道路。而道路中央雖然設有水溝,但卻全都因為大家隨意丟棄的 排泄物和廚餘而堵塞,一旦下雨,道路馬上就會淹水。在倫敦,糞便被收集起來傾倒在垃圾場,然而不 幸的是,這些垃圾被排到污水池,池中的物質滲透進入地下污染了井水,或者被排進河水中,英國的泰 晤士河和倫敦海德公園曲折蜿蜒的水池已經變得和污水溝相差無幾。資料來源:李城譯(Roberto Margotta原著),2005,《醫學的歷史》,究竟出版,p158、吳怡文譯(鹿島茂原著),2005.10,《巴黎時 間旅行》,果實出版,p115~118、133、住環境 計畫編集委員會,1991.9,《住環境 計畫5-住環境  整備 》,彰國社,p14。

註23:資料來源:詳p7之註17。

註24:除此之外,英國還在「居住條件」方面,公布《勞工階級宿舍法(1851)》、《勞工居住法(1868)》,在

「公害對策」方面,公布有《公害防止法(1846)》、《河川污濁防止法(1846)》,另「市街地管理」方面,則 公布《下水道法(1849)》、《道路法(1862)》。資料來源:住環境 計畫編集委員會,1991.9,《住

三、對於「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重要性之認識

據瞭解在公共衛生發展歷史上,歐洲十七至十九世紀曾流行多種瘟疫註21,直至工 業革命後,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轉移,而城鎮發展過於快速,帶來不計其數的狹窄、

擁擠、過密、通風、採光不良等簡陋棚屋,這些惡劣的建築環境及居住條件,使人 們的健康受到威脅註22,又這些因工業革命帶來的衛生環境問題,據瞭解還擴及防災 及治安等社會層面,因此,遂引起學者們重視,呼籲應透過立法保障人們的建築生 活空間,確保建築物公共衛生。

經卷查在英國1840年代,針對「公共衛生」所引發之社會問題,Edwin Chadwick 於1842年提出應改善環境衛生調查後註23,英國政府即開始從「公共衛生」角度研擬 公共衛生、住宅、都市計畫等相關法案,不久,英國針對大都市建築管理,公布世 界第一部《首都建築物法(1846)》及《公眾衛生法(1848)》,並於住宅供給方面,公布

《住宅法(1890)》,在土地使用規定方面,公布《倫敦建築物法(1894)》及《住宅與都 市計畫法(1909)註24。至此,有關以建築線、建蔽率、建築物高度、採光、通風等相 關管理規定,逐漸成為各國建築物設計規劃上之實質管理項目,我國現行之《建築 技術管理》方式及內容,多繼受日本建管經驗而來,亦不例外,

故從建築物之實質管理項目而論,可以瞭解原係解決「建築物公共衛生」課題而 引發設計規定,然在使用管理方面,再逐漸結合公共安全課題成為管理核心。

9 建築物公共衛生管理制度之研究

環境 計畫4-社會 

 

 住宅》,彰國社,p46。

註25:依Alvin Toffer的主張,人類歷史可以用潮流來分割。第一個潮流是農業時代,直至十九世紀晚期均為農 業經濟,以1989年為例,將近90﹪的人從事與農業有關的工作;第二個潮流是工業時代,自1800年代晚 期至1960年代,大多數的已開發國家已從農業社會轉為機器化為主的社會;第三個潮流發生在1970年代,

主要是以資訊為主的社會,其工作市場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在整個工作市場中佔有最高的比例,

在此時代,低技能之藍領階級的工作機會大為減少,受過教育且具高技能的專家、專業人士及知識工作 者的工作機會增加許多。資料來源:王祿旺譯(Stephen P.Robbins原著),2004.8,《今日管理學》,新陸書 局出版,p6~8。

註26:如國內學者司徒達賢即認為「管理的核心在整合」,國際知名學者大前研一認為在此知識碎片時代,唯 有「整合」者才能成為解答者,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亦認為「整合」才能扮演關鍵角色。資料來源:司徒 達賢,2005.1.31,《管理學的新世界》,天下文化出版。沈耀華整理,2005.4.11,《商業周刊907期》,

商周出版,p140~146、施振榮,2005.5.1,《天下雜誌322期》,天下文化出版,p46~48。

註27:按management一詞在中文裡,除「管理」外亦含有「經營」、「處理」或「安排」之意。

註28: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具有成本效應(cost-effective,即低成本)的方式善用資源;而效能(effectiveness)指 的是做正確的決策並將這些決策付諸實現。資料來源:榮泰生,2004,《管理學》,三民書局出版,p3

~7。

註29:「公共行政」定義雖多,但較重要具代表性的則有(1)J.J.Corson & J.P.Harris稱是政府落實目的與意圖之各 種手段。(2)費富納與普遜思J.Pfiffner & R.Presthus稱其主要焦點在作為實現其政治價值手段。(3)戴維斯 J.W.Davis,Jr稱公共行政最佳界定應視為是政府的行政部門。資料來源:呂育誠等譯(David H.Rosenbloom原著),

2000,《公共行政學-管理、政治、法律觀點》,學富文化出版,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