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蓋斯柏格的影響

第三節 對於音樂發展

蓋斯柏格於 1902 年至 1903 年於東方的錄音總數約為 1700 片,錄音內容包含 印度、日本、中國、新加坡、緬甸、泰國、印尼音樂。他在這些地區大部分經由 掮客介紹演奏者的方式進行錄音,並且將這些成果帶回歐洲加工製作,完成後的 唱片再送返錄音地點透過經銷商販售。191 以下便藉由格朗羅發表於《民族音樂學 學報》的文章〈唱片工業來到東方〉,由格朗羅研究 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期多家國 際唱片公司在東方發展的情形為記述。

在 20 世紀初期,當代國際公司包括留聲機公司、勝利公司、哥倫比亞公司、

百代公司以及林德斯特羅姆公司。在蓋斯柏格拜訪東方之後,留聲機公司仍持續

191 Pekka Gronow, ―The Record Industry Comes to the Orient,‖ Ethnomusicology, Vol. 25, No.

(May, 1981): 251.

87

派員至東方各國錄音,但因為與勝利公司的合作關係,1907 年雙方協議均分全球 市場,勝利公司得到美國、中國、日本以及菲律賓的發行權,其餘地區則由留聲 機公司販售,直至 1920 年代,留聲機公司才又再次活躍於中國。1900 年至 1910 年,留聲機公司在亞洲與北非所製作的唱片數量總計超過 14000 片,以印度地區 的錄製數量最多【表格二】。而勝利公司,追隨在留聲機公司之後,在 1905 年開 始於全球各地進行錄音,地點遍及墨西哥、夏威夷、日本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剛 開始發行的唱片皆在美國製作,直至 1920 年代,才於日本、中國以及南美設置工 廠,此外並於日本當地設立分公司─日本勝利公司(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在第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全球唱片市場裡,幾乎由留聲機公司與勝利公司占據全球一半 的銷售量。

【表格二】留聲機公司於東方各地錄製的唱片數量。192

地點 錄製唱片數量(單位:張)

印度(India) 4410 中國(1903 年) 476 日本(1903 年) 276 馬來半島(Malaya) 121 泰國(Thailand) 97 爪哇(Java) 93 遠東(不具名) 4265

哥倫比亞公司,於 1903 年第一次至日本進行錄音,1920 年代,哥倫比亞公司 已活躍於北非以及亞洲的主要城市,此外,經由收購、合併而獲得多家唱片公司 的哥倫比亞公司,雖然內部維持著各自獨立的形式,但是卻有互相流通唱片目錄 的情形,如:由林德斯特羅姆公司錄製的中國唱片,在美中市場改由哥倫比亞商 標發行。至於法國百代唱片,對外擴展速度不若前三家快速,主要行銷於歐洲市 場,直至 1908 年的《唱片圖鑑雜誌》(Phono-graphische Zeitschrif)中,才可看見在

192 Ibid., 255.

88

日本(東京)、中國(上海)、孟買以及新加坡設置分公司的相關訊息。而 1910 年代至 1920 年代之間亦陸續於中國天津、香港等地設置經銷處,1910 至 1920 年代亦在 歐洲、俄國、非洲以及亞洲地區,擁有重要的音樂市場地位。

德國地區的唱片公司初期以國際唱留聲機公司(International Talking Machine Co.m.b.H.)所製作的高亭唱片,以及貝卡唱片公司(Beka-Record G.m.b.H)為主。1905 至 1906 年,貝卡唱片公司即派員至東方錄音,在土耳其(Turkey)、埃及、印度(India)、

緬甸(Burma)、泰國、爪哇、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國錄製了 1400 項目。1906 春,

則在阿拉伯(Arab)、土耳其、中國以及日本…等地區建立特別的唱片目錄,高亭唱 片在 1906 年亦前至埃及錄音。然而,因為德國地區以外銷為主,當德國本土唱片 公司過多,致使生產過剩時,1910 年,林德斯特羅姆公司因而獲得貝卡唱片公司,

隔年更收購了高亭唱片,也由於多方收購,使得林德斯特羅姆公司第一次世界大 戰之前,於歐洲、亞洲、北非以及南美唱片工業市場皆擁有市場,可惜在第一次 世界大戰發生後,因為戰後受創難以復原,於 1926 年被英國哥倫比亞公司購買,

1931 年成為 EMI 的一部分。在 1929 年,德國出口至亞洲以及非洲的總額為 340 萬張唱片,林德斯特羅姆公司可能佔德國總輸出量的四分之三,主要輸出國包括 中國、荷屬東印度、馬來西亞、土耳其、泰國、日本、菲律賓等地。而原屬於留 聲機公司的德國留聲機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後被德國政府充公,並 且販賣給多音公司(Polyphon company),於 1920 年代才開始活躍於埃及、荷屬東印 度,並可能包含亞洲其他地區。

因此,綜觀上述當代公司於東方發展情形可發現,在這次蓋斯柏格於東方的 探勘之後,5 年之內,當代各家唱片公司陸續到東方各國採集,此外,東方的大都 市亦開始出現各唱片公司的經銷處或分公司。以下便針對蓋斯柏格於 1903 年探訪

89

的東亞兩國─中國以及日本,分別探討蓋斯柏格在當地的錄音行程,以及為兩國 錄音產業播入種子之後的開展情形,和唱片工業與音樂發展交互影響的結果。193 關於蓋斯柏格在日本錄製唱片的行程,根據他的日記,登陸日本的時間為 1903 年 1 月 12 日,經由海運與陸運一續抵達長崎(Nagasaki)、門戶(Moji)、神戶(Kobe)、

大阪(Osaka)、橫濱(Yokohama)、鎌倉(Kamakura),直至 2 月 4 日才在最後一站─

東京(Tokyo)開始進行錄音,總共錄製了六百多張唱片,或許是唱片損毀,留聲機 公司最後發行數量為 276 張,所錄製的內容皆為日本傳統音樂,包括雅樂合奏,

箏、琵琶、三味線、尺八……樂器獨奏或合奏,以及歌曲演唱…等。

在東亞國家裡,日本為最先擁有本國製作、生產的國家。於前文所描繪各公 司在東方所設立分公司以及經銷處的內容中,可得知勝利公司 1920 年在日本設立 分公司。而日本本土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則是在 1910 年,由美國商人宏恩(Frederick Whitney Horne, ?)創建的日本留聲器公司(日本蓄音器商会),簡稱日蓄,此外,日 蓄公司開始著手唱片錄製,並且以古典音樂為主要錄製曲目。194 自此之後,日本 本土的小型留聲機公司或者唱片公司所製作的相關產品,逐漸在本地普及,如帝 國留聲機公司(帝国蓄音器商会)以及三光堂…等。1927 年,日蓄公司將百分之 35.7 的股權讓渡給英國哥倫比亞公司,以作為現代錄音技術升級的交換條件,195 隔年,

更名為日本哥倫比亞公司(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雖然在 1920 年代,其他國 際公司相繼在日本開設工廠,但是在 1930 年代,由於日本政府的國有化政策,所

193 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在戰爭的紛擾之下,文化、經濟皆開始受到波動,因此中

國地區的探討年份僅至 1930 年。

194 Gary W. Kennedy. "Nippon Columbia."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 2nd ed., edited by Barry Kernfeld.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J781600 (accessed October 31, 2011).

195 葛濤,《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273。

90

有唱片公司皆改由日本接管,在此時,日本的唱片公司數目已增加至 8 家,196 此 外,其影響力更擴及周邊國度,台灣的唱片工業便是在日本殖民時期,由日本的 唱片公司如:日蓄公司、日本勝利公司…等所開展,直至今日,日本在全球唱片 工業發展裡,亦佔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197

除了既有的傳統音樂之外,歐洲音樂在日本的流傳,是在 16 世紀中期藉由葡 萄牙語西班牙的傳教士傳入,但在日本禁止基督教信仰(1588 年)以及鎖國政策 (1639 年)之下,西方音樂在日本停滯發展,直至明治時期(1868-1912),才結束將近 三世紀的鎖國政策,再次接納西方文化。198 在蓋斯柏格來到日本之前,日本政府 在西方音樂的傳播已不遺餘力,如 1872 年規定了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制度,1887 年 成立東京音樂學校,199 透過廣泛設置新型態學校的策略,以利西方音樂知識以及 西式演唱、樂器演奏的教學,此外,日本傳統音樂更是自此時開始式微,從學校 教育中廢除。但是根據《葛洛夫音樂辭典》中〈日本〉(Japan)辭條,自 1915 年起,

日本才開始有西方演奏家至當地演出,這應該不僅只是西式教育的影響,國際型 的音樂雜誌如《留聲機雜誌》於 1923 年才創辦,對於當時資訊傳遞不發達的時代 以及地處歐陸偏遠的日本,相較於歸國的音樂人、當地外國學者所帶來的知識而 言,唱片,應為接觸西方音樂最新訊息最快的途徑,200 此外,更可以藉由唱片獲

196 Gronow, ―The Record Industry Comes to the Orient,‖ 272.

197 日本於近代唱片工業史中的重要發展如下:1946 年,日本唱片公司 Sony 成立,於 1965 年開發隨身聽,1982 年,Sony 與飛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合作,開發數位錄音型式的雷射唱片 (Compact disc),在此之後佔據了整個音樂市場,1992 年,Sony 發展更小的數位錄音型式

─MiniDisc(MD)。Arthur W.J.G. Ord-Hume, et al. "Recorded sound."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26294 (accessed May 1, 2011).

198 Shigeo Kishibe, et al. "Japan."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43335 (accessed October 30, 2011).

199 趙麗,〈―學堂樂歌‖與日本音樂的暗合與背棄〉,《淮南師範學院學報》(第 3 期,2011):80。

200 Genjiro Masu, ―The Place of Folk Music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Present Day in Japan,‖

91

得更新更為廣泛的音樂資訊,如演奏曲目,以及當代著名的演奏者,透過這些資 訊,得以邀請傑出的音樂家到訪日本演出。

在教育成果以及唱片的雙重影響之下,增加了日本人對於西樂的喜愛,因此,

1930 年克萊斯勒、海飛茲、狄博、麥科爾馬克(John McCormack, 1884-1945)…等音 樂家和法國、俄國等地的歌劇演出者至日本演出,201 以及 1931 年,當 EMI 因美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olk Music Council, Vol. 5 (1953): 64.

201 Shigeo Kishibe, et al. "Japan."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43335 (accessed October 30, 2011).

202 Gronow and Saunio, 61.

203 Masu, ―The Place of Folk Music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Present Day in Japan,‖ 64.

204 Gaisberg, The Music Goes Round, 62.

205 日本亞馬遜網站關於「古典音樂」的 CD 搜尋結果網頁:

http://www.amazon.co.jp/gp/search/ref=sr_nr_n_9?rh=n%3A561956%2Cn%3A%21562032%2Cn%3A7 01040&bbn=562032&ie=UTF8&qid=1320055260&rnid=562032 (accessed October 30, 2011);「日本傳 統音樂」的 CD 搜尋結果網頁:

http://www.amazon.co.jp/gp/search/ref=sr_nr_n_16?rh=n%3A561956%2Cn%3A%21562032%2Cn%3A 569186&bbn=562032&ie=UTF8&qid=1320055003&rnid=562032 (accessed October 30, 2011)

92

格於 1903 年至日本所錄製的唱片,在 1990 年代以前仍然在日本唱片市場流通販 售,直至 2001 年,經由 EMI 公司再次轉錄為 CD。這些由蓋斯柏格錄製的樂曲,

為日本記錄了百年前珍貴的歷史有聲資料,並且提供日本近代民族音樂學者,在 近幾十年來對於這些樂曲的分析研究,擁有決定性的影響。206

【圖 4-16】蓋斯柏格於香港(圖左)以及上海(圖右)所錄製發行的唱片。翻拍於 EMI 檔案中心所影印典藏的目錄。

而關於蓋斯柏格在中國的錄製行程,他是在 1903 年 3 月抵達上海,207 並於 3 月 18 日開始錄製唱片,而後轉往香港錄製唱片,於 4 月 23 日進行錄製,在中國 錄製的唱片總共有 476 張,208 錄製內容分為京曲以及粵曲兩大類【圖 4-16】。209

在蓋斯伯格於中國錄音之後,曾擔任其掮客的英商謀得利洋行(Moutrie & co.),

在蓋斯伯格於中國錄音之後,曾擔任其掮客的英商謀得利洋行(Moutrie & co.),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