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智能障礙者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對智能障礙者之相關研究

一般而言,智能障礙兒童最大的特徵是智力和適應行為能力兩方面。智力會 影響其學習能力、認知能力,適應行為能力則指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智能障 礙兒童因其障礙程度、特徵不同,學習需求也不同。

一、智能障礙者的特徵

智能障礙者和一般人一樣也是有其發展上的特徵。茲以智能障礙者之生理、

認知、語言及情緒與行為上的特徵分別述之。

(一)生理/動作方面的特徵

智能障礙者之生理發展與一般人之差異明顯,而且常伴隨身體或健康問 題,如大肌肉和小肌肉運動機能的發展遲滯、生長損傷,嚴重者甚至有癲癇、

呼吸、進食問題。

(二)認知/學習方面的特徵

在認知/學習方面的特徵可分認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與學習態度四方面 分別敘述。

1.認知能力:差異論者認為智能障礙者與一般人在認知發展的品質上是有差 異的,因此,主張要運用特殊的教材教法來幫助智能障礙者克服或減少因 智障造成的影響(鈕文英,2003)。

2.注意力:智能障礙者在注意力方面有以下幾項特徵:

(1)注意廣度狹窄,不能同時注意較多的事物。

(2)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及持久, 亦受周圍聲、光、物之刺激而影響。

(3)有注意力分配的問題,不會選擇性地注意相關的刺激;也較不會隨注意

焦點的轉變而調整他的注意力,會一直停留在之前的刺激。

3.記憶力:智能障礙者有程序記憶與陳述記憶之困難。而且有短期記憶能力 的限制,也不會使用記憶策略來記住所學習過的事物(鈕文英,2003)。

4.學習態度:智能障礙者可能受先前失敗之經驗影響,對學習較無信心,學 習動機與意願較低,容易依賴他人來解決問題,較缺乏自我導向的學習態 度(洪榮照, 2001)。

(三)語言方面的特徵:

在語言方面分語言理解、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三方面分別敘述:

1.語言理解:無法理解他人口語訊息的重點,對同音異義字欠缺區辨能 力,對抽象訊息即指令的理解更是困難( 林寶貴、張正芬、黃玉枝,

1992)。

2.口語表達: 智能障者之口語表達常有構音障礙現象, 常使用娃娃語、

單字、簡單的詞語,較不會連結成句子,且很少主動問候。

3.閱讀理解:對具有文意脈絡的文章,有理解困難現象。

(四)情緒/行為方面的特徵:

由於常常經驗到失敗,自我觀點較低;自己內在掌握的發展較一般人遲 緩;較容易緊張、焦慮;人際關係較差,不易被同儕接納(洪榮照、張昇鵬,

1999)。

總而言之,中重度障礙的學生往往會伴隨有一些學習上的困難。他們比起一 般學生的學習速度慢上許多,對於他們所學習到的技能也較不容易長期維持,並 且也不容易舉一反三地將某一情境下所學習到的技能類推到其他情境來使用。同 時, 他們也不容易將個別學習到的技能進行整合運用(Alper, 1996)。

二、智能障礙兒童的學習需求

依據教育部(民88)頒布之「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課

程綱要」,智能障礙學生的課程涵蓋六大領域,包括生活教育、實用語文、實用 學者柯克與葛拉格(Kirk & Gallagher,1983)也認為中度智障兒童的教育目標之一 為培養其生活自理的技能(self-help skill s),如照顧自己的穿著、飲食、梳洗沐 浴等(何華國,1991) 。

在一般的普通教室內進行,不但可使特殊兒童獲得刺激,並得到模仿學習的機會,

2-4-1(續)

第五節 影響同儕融合態度相關因素

2-5-1(續)

由以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有兩種不同類型:(1)女生比男生對身

2-5-2(續)

Townsend, et al.

(1993)

兒童對智能障礙者態度之研究 愈高年級接納態 度愈高

Barrett &

Kitchenham

有關年級(或年齡)的研究結果顯示,年級(或年齡)也可能是影響對身心

會影響子女的心理(陳俊隆,2000),主要的影響在於認知部分,並以指揮行動為

2-5-4(續)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不管國內或國外的研究大多支持多接觸身心障礙者則接 納態度愈佳。就國小學生而言,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聽覺障礙與肢體障礙同儕 的態度有接觸經驗者比無接觸經驗者為佳。就國中生而言,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 者、聽覺障礙者與視覺障礙者的態度,有接觸經驗者比無接觸經驗者態度為佳。

就高中生而言,對於需要特殊健康服務同學與智能障礙者的態度是認識愈深態度 愈佳。就大學生而言,對視覺障礙、學習障礙與聽覺障礙同儕的態度是有接觸經 驗比無接觸經驗的態度更佳。就教師而言,接觸年資愈久接納態度愈佳。亦有研 究顯示,不管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或在職學院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或醫 學期的接觸,其態度都有正向的改變。國內近兩年的研究也發現,有的研究顯示 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同儕接觸愈少則愈接納,國中學生對就讀資源班的同儕或高職 學生對視覺障礙同儕,則是不同的接觸經驗對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表 2-5-5 城鄉差距對身心障礙者態度差異的相關研究

師生而言,視障學生所就讀學校之鄉鎮差距與視障同儕的接納態度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的研究文獻可以得知,關於智能障礙的同儕融合程度,在於不同背 景變項間,並沒有一致的結論。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旨在說明研究概念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的選取、

第三節說明研究工具的選擇與編制、第四節為研究的步驟與過程及第五節為資料 處理的方式和分析。茲依次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流程

根據前述之問題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假設、與相關研究及文獻探討,

擬定本研究之概念與架構。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 儕融合的態度,及其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社經地位、接觸經驗、城鄉差距)

是否能預測對智能障礙同儕之態度,再進一步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 生對智能障礙同儕融合之態度差異情形,研究架構中重要變項內容分述如下:

一、性別:分為 1.男生;2.女生 二、年級:分為 1.五年級;2.六年級

三、接觸程度:1.無接觸經驗;2.有接觸經驗(曾談過話、曾經同班有智障者親戚、

有智障者兄妹)

四、家庭社經地位(父、母):

父:1.高社經;2.中社經;3.低社經 母:1.高社經;2.中社經;3.低社經 五、學校所在地:1.市區;2.鄉鎮

圖 3-1-1 為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架構圖,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性別、年級、家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以 高 雄 縣 之 國 民 小 學 , 設 有 特 教 班或資源班等特殊班別的五、六 年級普通班學生為研究母群。

(一)鳳山市:輔導區國小設有啟智班或資源班等特殊班別的普通班五、六年級學 生。包含:瑞興國小、鳳山國小、五甲國小、南成國小、曹公國小等共計五 所學校。

(二)一般鄉鎮:阿蓮國小(阿蓮鄉)、觀音國小(大社鄉)、登發國小(仁武鄉)、

溪洲國小(旗山鎮)、內門國小(內門鄉)、橫山國小(燕巢鄉)等共計六所 學校。

二、抽樣樣本:

正式施測樣本的選取,為顧及學校設班類別(設有啟智班或資源班)與 分佈地區,並方便選取代表性樣本,本研究正式抽樣係採合目標抽樣,以學 校為單位,依高雄縣區分鳳山市區、一般鄉鎮、偏遠地區取樣。

(一)鳳山市區:抽取五校計 324 名高年級學生,男女採自然分配,其中五年級 有 97 位、六年級有 227 位。

(二)一般鄉鎮:共計抽取六校 247 位學生,男女採自然分配,其中五年級有 82 位、六年級有 165 位。

表 3-2-1 與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同校的有效樣本學生人數(正式施測)表

區域 學校名稱 施測人數 回收樣本 有效樣本

鳳山市 瑞興國小 66 66 66

鳳山市 五甲國小 64 64 64

鳳山市 南成國小 67 67 65

鳳山市 鳳山國小 65 65 65

鳳山市 曹公國小 64 64 64

阿蓮鄉 阿蓮國小 67 67 67

大社鄉 觀音國小 32 32 32

仁武鄉 登發國小 63 63 63

旗山鎮 溪州國小 34 34 34

燕巢鄉 橫山國小 31 31 30

內門鄉 內門國小 22 22 21

合計 574 574 5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利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編製評量工 具,以楊麗香所編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融合態度量表」為工 具,調查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融合態度。茲依次序說明如下:

一、問卷介紹:

本問卷之研究架構,主要係參考國內外研究(Wilson,1994;謝建全等人,

2001)所提出同儕融合態度三向度架構,包括「學習性」融合態度、「社會性友 誼」融合態度及「社會性支持」融合態度。並從過去相關文獻(吳勝儒,2000;

李碧真、涂添旺,2002;黃富廷,1995;黃崑發,2002;陳金池,1998;謝建全 等人,2001)研究中蒐集資料,加以合併歸納以作為編製問卷之參考依據,但 因研究對象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因此文句上均加以修改或簡化。

二、 問卷內容:

(一)

背景資料

學生背景資料包括性別、年級、接觸程度、教育安置、家庭社經地位、

學校所在地等背景變項。

(二)

問卷題目

本研究的問卷題目結構包含三個分量表:

1、「學習性」融合態度

2、「社會性支持」融合態度

3、「社會性友誼」融合態度

(三)

問卷填答與計分方式

採用的是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法,受試者根據每一個題目 之敘述,在五個不 同選項中勾選最符合個人之看法:「非常同意」給五分、

「同意」給四分、「沒 意見」給三分、「不同意」給二分、「非常不同意」給一 分。累加後之總分即為 受試者對智能障礙同儕接納態度的分數,得分數越 高,表示對智能障礙同儕的 接納態度也越積極正向。

(四)專家內容效度

本問卷由楊麗香(2003)參考國內外相關之態度量表及問卷,並諮詢五位專 家學者及四位特教班及普通班教師之意見,編製而成,經由專家建立內容效度,

再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進行選題與建立信效度,相關專家學者 參與問卷修正芳名錄,如附錄二。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過程

一、蒐集文獻

研究者鑒於智能障礙學生在普通班上課的情形日普遍,不論學生、家長或普 通班教師,對智能障礙學生入班學習的情況仍一知半解,對於各方面均造成一定 程度的困擾,然而融合教育已是必然趨勢,引發研究者對有關「國小學生對智能

研究者鑒於智能障礙學生在普通班上課的情形日普遍,不論學生、家長或普 通班教師,對智能障礙學生入班學習的情況仍一知半解,對於各方面均造成一定 程度的困擾,然而融合教育已是必然趨勢,引發研究者對有關「國小學生對智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