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結:告別真實,擁抱競爭

第四章、 激化中的競技遊戲

第二節、 小結:告別真實,擁抱競爭

在 Oren(2013)對於美食節目的類型研究中,她觀察到了 Top Chef 或 Chopped 等等節目在產製邏輯上的重要轉向。過去以美好生活的幻想為主題、

著重於美食家之間的友好關係的節目,如今更傾向於捕捉專業廚房中冷酷、嚴 厲、犀利的氛圍。節目不再聚焦於食材備製的專業領域,而是將產製核心從答 案(如何做出這道菜)調整為問題(他能成功做出這道菜嗎),節目的內容變成

71

了關於懸疑、衝突、恥辱與失敗的故事。具體來說,鏡頭忙於捕捉的是廚師們 在極度恐慌中完成限時挑戰,最終帶著成品(及個人價值)面對評審有辱人 格、口吻犀利的批評與譴責的過程。在這場烹飪競賽中,廚藝脫離了原來愉悅 的以及社會分享的意涵,取而代之的是被定義在疲憊、痛苦、緊張、風險之 中,並靠著煎熬、壓迫、恥辱的號召不斷挑戰「胃情慾」(gastro porn)的極限 考驗。對於早已因為過度接觸情色影像而去敏感的閱聽人來說,電視美食文化 似乎替他們建立一種更刺激、滿足施虐與受虐關係想像的情慾劇場(Oren, 2013)。

筆者以為,歌唱比賽節目在內容與形式上的發展,恰好呼應了 Oren 對電視 節目的批判。雖說 Oren 在文中對於賽制的分析與著墨較少,但她至少非常明確 地點出,「競爭」作為電視形式的核心價值,是近年來節目產製的顯著趨勢。本 研究在此以前的論述,正是試圖讓這種價值轉向的樣態,透過賽制的分析與討 論變得更清晰。Keane& Moran(2008)將這一系列賽制的創新稱為電視形式的

「新引擎」(new engines),認為它是節目形式邁向多元、走向國際的推手。在 他們的分析中,這些全新的賽制在本質上是體育競賽、名人啟示錄、生活主 題、戲劇、偵探等等類型的聚合,呼應了 Flynn(2002)將實境節目視為「混合的 媒介形式」(hybrid media forms)的定位;在功能上,他們認為節目中的高額獎 金、過關錦囊、投票淘汰等等「引擎」,就是創造遊戲的挑戰性與神話、刺激選 手面對困局與衝突,並藉著觀眾對勝負結果的期待來創造廣告收益,附和了 Oren 與本文將「比賽」視為節目主要價值的觀察與詮釋。只不過 Keane&

Moran 文中所提的那些「新引擎」,如今顯然已被研發為效果更為激烈的「新新 引擎」,將玩家帶往一個更加為難、更加難以自拔的競賽情境當中。

至此,真人秀節目的看頭與賣點,似乎不再侷限於「真實」。至少相較起

「競爭」本身,真實與否或許已非歌唱比賽節目所問。早在十幾年前,Nabi et al. (2003)就已一語道破,觀眾觀看節目的理由很多時候與真實的品質無關,而 是基於其他像是懸疑或戲劇等與好故事相關的特質。廖宣怡(2011)也急忙附 和道,「故事性強、情節跌宕」往往是選秀節目之所以有高收視率的重要緣由。

冉儒學與吳菁(轉引自廖宣怡,2011)將這個故事脈絡定義為「動態且具有目 的性的線形敘事模型」,這個模型中就包含參與者(故事主體與觀眾客體的人 物)、懸念(推動節目、觀眾和故事發展的動力)、競爭(人物關係和情節變化 的結構)、淘汰與選拔規則(人物命運戲劇性轉折的環節)等等面向38。這些觀 點雖有譴詞用字上的不同,但足以共構出我們對選秀節目的新想像:比起

「真」人秀節目,他更像歌唱「比賽」節目。並不是說這過程中的一切已不再 真實,畢竟在許多學術觀點之中,真人秀所宣稱的真實本來就不是絕對的真 實,而是要說如今的它,更像是在吸引我們進入一個追逐勝利卻又峰迴路轉的

38 冉儒學與吳菁提出的模型中共有七個面向,除了上述四者,其他元素為時空規定、現場記 錄、藝術加工。

72

競賽故事當中。

本節的分析主要指出兩點真人秀過渡到歌唱比賽節目的標記。其一、為了 滿足觀眾被養大的胃口,追求更極致的競賽觀看情慾,這一波歌唱比賽不僅找 來擁有豐富比賽經驗的「選秀歌手」,將他們的剩餘價值榨乾在一個又一個不見 得能幫他們圓夢的殘酷舞台之上,製作單位更不惜天價酬勞,將過往坐在權威 神桌上受萬人景仰的專業歌手,趕上這個任人宰割與指點的擂台,跟凡人一樣 為了名次貢獻故事與勞動。其二、節目的賽制比起從前更為複雜且艱難,選手 面對的不是一次到位的實力較量,而是複合的選擇困局與激化的競技遊戲。這 兩項突破的交匯,讓節目的內涵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我們除了看到比過往更 精彩的歌唱競技,還看到了這些已經或曾經受萬眾矚目、擁有各自精采的過去 的他們,如今帶著自己的故事與價值,被困在更具衝突與矛盾的生存遊戲之 中,透過各種掙扎與為難,延續或再造他們的音樂故事。也因為他們在遊戲中 的角色是同時面向自我、社會與媒體的,這種多重而複雜的角色,作用於他們 在不同的遊戲狀態中的心理層次,並透過遊戲裡的競爭與衝突展現出來,產生 比真實更真實、比戲劇更戲劇的魅力(李立,2012)。

這一股散發出濃濃火藥味的魅力引來觀眾如狂蜂浪蝶般的圍舞。他們如同 簡妙如(2008)所言,以「如果是我,我會如何」的心態涉入其中,在被連續 鏡頭建構的真實奇觀(在媒體世界中可被視覺化、直觀化的虛擬真實)當中尋 找印證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夢想的「更真實」,並且被乎召到網路上持續觀看、留 言、投票以及討論,從中獲得樂趣。只不過此時讓他們樂在其中的,不再只有 對節目真實的檢證,還有觀看他人在巨大壓力中面對自我與他人的矛盾與廝 殺。或者如同 Oren(2013)所說,他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涉入一種關於如何戰 勝別人或征服遊戲的強烈情感,他們並不是在品嘗美食(歌聲),而是享受在一 個以評定、審視、批評為價值與延伸意義的感官世界裡。他們上網搜尋關於誰 會加入這場遊戲的消息,積極臆測與討論玩家的策略與結局,想像自己也是這 一場競爭的一分子,沉醉在這場充滿未知的競賽遊戲當中。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