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動機設計於數位學習環境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將全面考 量數位學習環境中的每一學習歷程,以 Gagné(1985)的教學九事件內涵與學習階 段論─學習準備、學習獲取、學習表現、學習遷移,作為教材設計的主要流程,

並參考動機相關理論(喚起理論、期望價值理論、目標理論與目標導向理論、自我 決定、自我調整、自我效能,與控制知覺等)、動機設計相關研究(Keller 的 ARCS 模式(1983)、Malone 和 Lepper (1987)、Astleitner 和 Wiesner(2004)整合 Mayer(2001) 多媒體、學習與動機之擴充模式,與 Keller 和 Burkman(1993)的一般動機原則等 動機模式),加以考量每一學習階段所需注重的動機設計之要素,以建構出動機設 計所應考量的準則,作為數位教材之動機設計發展之參考。另外,在數位教材的 分類上,則採用 Michael Allen(2003)的分類法將教材分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 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兩大設計取向,進一步藉由本研究所 發展出的動機設計量表來看兩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的動機設計表現狀況。最後,

於網路學習者學習成效探討的部分,則參考 Pintritch(1991)的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之激勵學習策略量表,改編為本研究之網路學習 問卷,以衡量網路學習者於修習完「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 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後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狀況。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發展數位教材之動機設計的量表,藉由專家評鑑教材案例之評分 者間信度分析,確認量表之效用,進而探討「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 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的動機設計表現;並且從網路學習者的學習 成效來看,「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 位教材的動機設計對網路學習者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影響。以下就研究 設計、研究程序、研究案例、研究工具、資料處理與分析依序說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設計 設計 設計 設計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之需求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準實驗研究法」,分別 探討數位教材於動機設計上所應包含的重要準則與要點,以及「以學習者為中心 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的動機設計對網路學習 者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影響。在研究設計上分為四個階段:

一、動機設計量表準則發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根據文獻探討 之結果建構出數位教材動機設計量表之相關準則,以作為數位教材動機設計的參 考,另以項目分析檢測量表各題項與總量表間的相關程度,以考驗量表的題項之 適切性; 接著, 以因 素分析法 (factor analysis)考驗量表之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二、量表驗證

本研究於量表驗證階段邀請兩位具數位教學設計背景之專家,運用本研究所 發展之「數位教材動機設計量表」評鑑數位教材研究案例,以考驗評分者間的信 度,進而驗證量表之效用。

三、數位教材案例評鑑結果分析

本研究針對兩位教學設計專家評鑑數位教材案例之結果,暸解「以學習者為 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案例分別在七個動

機設計因素上的表現。

四、準實驗研究

本研究於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部分,採用因子設計之準實驗研究,瞭解網路學 習者於「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 材上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影響。自變項為「不同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的 動機設計」,依變項則包括「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兩大面向,動機表 現包括「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任務價值」、「信念控制」、

「自我效能」、「任務焦慮」六項;學習策略運用則包括「複習」、「精緻化」、

「組織」、「自我調整」、「付出努力」五項,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 示。

因素1:適當的回饋設計與控制權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程序 程序 程序 程序

本研究之實施程序分為前置研究規劃與設計階段、實驗階段、資料分析與討 論、撰寫研究報告四階段:(1)前置階段:主要為研究規劃與設計、發展數位教材 動機設計量表、發展網路學習問卷、規劃預評鑑之數位教材;(2)實驗階段:包含 數位教材案例之評鑑、網路學習問卷之施測;(3)資料分析階段:則包含動機設計 量表之信效度分析、動機設計量表之評分者間信度分析、數位教材評鑑結果分 析,以及「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 教材,與動機表現和學習策略運用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本研究之實施程序,如圖 3-2 所示,每一階段之程序詳述如下。

修改量表內容 編擬預試量表

(2007/11~2008/1)

2007/11/1

2008/1/31

刪除題項

圖 3-2 研究實施程序

研究程序詳述如下:

一、 前置階段

(一)、 研究規劃與設計

進行文獻探討與研究方向確定,並規劃研究架構與擬定研究計畫。

(二)、 量表發展

首先,從文獻探討中建構動機設計量表之準則,並邀請 3 位具數位教學設計 背景之專家,於量表發展過程中針對研究者所編擬之動機設計準則來回進行討 論,歷時四個月(2007 年 7 月 25 日~2007 年 10 月 25 日),以確認準則之適切性與 正確性,並以此建構量表之專家效度,專家背景包含大學教師、國中教師與教學 設計顧問,專長分別為數位教學設計、資訊教育教學與教學設計,以及數位學習 策略規劃,年資皆為 8 年以上。待專家確認量表準則之適切性後,始進行量表預 試,分別邀請 40 位具數位教學設計背景之人士運用此量表評鑑一門數位教材,

預試完後針對結果進行項目分析,檢測量表各題項與總量表間的相關程度,以考 驗量表之題項的適切性。接著,邀請 130 位來自學界與產業界具數位教材設計背 景之人士運用此量表評鑑一門數位教材(2007 年 11 月 5 日~2007 年 12 月 26 日),

並進行因素分析,以考驗本量表之建構效度。

(三)、 問卷發展

網路學習問卷係參考 Pintritch(1991)的 MSLQ 編制而成,並請專家協助修改 校訂之後,始抽取網路學習者修習所篩選之數位教材,本問卷採用線上問卷,以 方便資料之蒐集與整理。本研究之網路學習者為來自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企業 網路大學校」中的學員,其中於實驗時間(2007 年 11 月至 2008 年 1 月)修習本研 究所指定之數位教材的人數共有 2611 人,而完整參與本實驗研究的學員共有 106 人,刪除極端值與無效樣本後,實際有效樣本數為 83 人,問卷回收率為 3.18%。

樣本特性敘述如下:(1)在性別比例方面,男生佔 53%,女生佔 47%;(2)在年齡 比例方面,35 歲以下佔 62.6%,36 歲以上佔 37.3%;(3)在教育程度比例方面,學 員多為大學以上程度佔 61.4%,專科以下程度佔 38.6%;(4)學員修習網路課程之 動機方面,來自於自我興趣 52.8%,其次為認為課程內容不錯佔 31.2%;(5)在修 課時段上,有 67%為晚上六點過後;(6)每次的學習時間在 30 分鐘以上的佔 49.4%;(7)在學員於課前預期自己所能投入的努力程度與對課程感興趣的程度方

面,有 75.9%的學員在修課前預期自己能投入”適當的”努力程度,(8)並且有一半 備註 1:以學習者為中心(Learner-Centric Design , LCD) ;以內容為中心(Content-Centric Design, CCD) 。備註 2:灰色粗體字表示各背景變項之百分比較高的選項。

二、 實驗階段

(一)、 數位教材案例之評鑑

本研究待正式量表發展完成後,邀請 2 位具數位教學設計背景之專家,運用 所發展之量表評鑑本研究所指定之 5 個數位教材案例,為期一個月(2008 年 1 月 1 日~2008 年 1 月 31 日),專家背景皆為大學教師,專長為數位教學設計與多媒體 教學設計,年資分別為 6 年與 8 年。在數位教材案例評鑑結果的計算方式上,本 研究所發展之數位教材動機設計量表採 Likert Scale 的五點量尺,1 代表非常不同 意、2 代表不同意、3 代表普通、4 代表同意、5 代表非常同意,評分方式為勾選 1 者給 1 分、勾選 2 者給 2 分,以此類推,得分越高,表示專家認為該數位教材 在動機設計因素上的表現越好。數位教材之得分等級計分方式說明如下:

1. 計算各動機設計因素之平均數:將每一動機設計因素下的項目所得分數相加 後,除以該動機設計因素的題項數,即為該動機設計因素之平均數。

2. 計算整體平均數:將 26 項之動機項目的所得分數累加後,除以 26,即為整 體之平均數。

3. 評鑑等級:將上述所得之整體平均數,按得分高低分為五個動機設計之品質 等級,以作為數位教材之動機設計表現之參考。

動機設計之品質等級 優良 佳 尚可 欠佳 待改進 整體平均數之範圍 5.0~4.6 4.5~4.0 3.9~3.0 2.9~2.0 1.9~1.0

(二)、 網路學習者修課與填寫問卷

網路學習者於 2007 年 11 月 1 日~2008 年 1 月 31 日修習本研究所指定之數位 教材,並於學習完後填寫網路學習問卷。

三、 資料分析與處理階段

(一)、 動機設計量表之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針對所發展之動機設計量表進行信效度考驗,分別以因素分析建構量 表構念效度,並以 Cronbach’s α 法考驗量表信度。

(二)、 數位教材案例之評鑑結果

本研究針對教學設計專家於數位教材的評鑑結果,可看出評分者對動機設計 量表的一致性程度,進而驗證量表之效用,並瞭解「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

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位教材案例的動機設計表現狀況。

(三)、 網路學習問卷調查結果

本研究針對「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

之數位教材上的修課學員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結果進行分析,以瞭解網 路學習者於「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設計取向」與「以內容為中心之設計取向」之數 位教材上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略運用之影響。

四、 撰寫研究報告階段

本研究將專家評鑑數位教材案例的結果,與網路學習者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

本研究將專家評鑑數位教材案例的結果,與網路學習者的動機表現與學習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