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第四節 小結

從宏觀的歷史角度而言,東正教會在俄羅斯宗教組織中,佔有主宰的地位,

但它卻不是俄羅斯做為推動民主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反而作為提供極權專制政 權的一種回聲(echo)。130學者 Swidler 所言:「文化的涵義如同一種形態,或是建 立技巧或習慣,進而形塑成自身所想要及所喜歡的樣子。」131而宗教作為具有潛 在能力的符號系統,能藉此從中重塑政治的文化。論東正教信仰的合法性,於當 今俄羅斯發展如此順遂的主因,為強大的世俗政權在背後撐腰。

為追求政治的利益,政治菁英在國家內部重建過去歷史的神話,若社會大眾 接受政治菁英們所傳達的神話,可助其彰顯政權合法性,進而提供強大的內聚效 應,形成國家認同。132說明當今東正教會在俄羅斯政壇參與政治活動的起源,來 自於政治菁英們為達成政治目的,進而借助依賴的必要手段。

過往蘇聯時期教會受到當局迫害,大多數的教士被捕入獄,甚至受到折磨對 待。少部分則是與蘇聯當局合作,成為蘇聯當局的線人。西方學者曾指出大牧首 Kirill 與當時蘇聯政府已形成合作關係,1980 年代 Putin 擔任 KGB 第五部門的官 職,工作職責為管理宗教團體事務133,當時與Kirill 已熟識,兩人相識 30 年。說 明往後政教關係的穩定與建立基礎,早在過去蘇聯時期即有跡可循。

130 Marina Goskova:p.111.

131 Ann Swidler “Culture in Action: Symbols and Strateg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No.

51(1986),p.275.

132 Marina Goskova:p.114.

133 第五部門藉由宗教事務委員會控制宗教活動,該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於退休或殘疾的

KGB 官員。Fifth Chief Directorate〈https://fas.org/irp/world/russia/kgb/fifth.htm〉

(accessed:2020/06/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俄羅斯在Gorbachev 的重建時期開啟民主化的過程,但當時在人民心中長期 根生蒂固的舊有意識形態與當時所萌芽的民主的思想背道而馳。而具有深厚歷史 背景的俄羅斯東正教會,則作為俄羅斯極保守勢力之代表。即使教會內部人員長 期受到共黨政權壓迫,但直到 1980 年代末期東正教會的教士們開始參與俄羅斯 政壇上的活動,如擔任議會的代表職務。134足以說明教會為提供世俗政權服務的 例子。

Gorbachev 時期簽署 1990 年新版《信仰自由與宗教組織法》,進而開啟「宗 教自由化」風潮之先驅。可以從中理解此時期的宗教自由化是有限度,並非全面 開放自由,但達成宗教教育的解放,以及宗教組織人士獲參與政治事務之權利。

蘇聯瓦解後,俄羅斯東正教會開始著手為重返主導俄羅斯社會的角色進行準 備。首先在 1990 年代長期奉行無神論理念的蘇聯政權瓦解,伴隨而來的則是精 神思想之空洞。讓當時的西方傳教團體體認此地區為傳遞福音之新大陸,因而促 使西方傳教團體如福音派、天主教、摩門教,以及耶和華見證會等教會勢力如洪 水般的席捲湧入。俄羅斯東正教會於當時宗教團體充滿開放與競爭氛圍的時期中 脫穎而出,掌握極大資源運行,並在短時間內重塑自身於社會的影響力。1997 年 俄羅斯東正教會成功向政府呼籲通過限制宗教自由之法令,該法牽制外來勢力的 宗教信仰,因此促使俄羅斯東正教會掌握整合國家文化能力之先決條件。

Yeltsin 上任延續前者宗教自由化的政策,為打擊外國教會勢力,保護東正教 會在國內之地位,透過宗教組織法,藉以換取俄羅斯東正教會於 1994 年車臣戰 爭與 1996 年總統大選對Yeltsin 的支持。此時期政教互利且緊密的合作關係上,

進而鞏固東正教於國內社會地位扶搖直上及宗教組織的主宰地位。

134 Marina Goskova:p.1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東正教會在後共至今的發展階段歷經兩位具有代表性的大牧首領導如 Alexy

Ⅱ及 Kirill。Alexy Ⅱ(1990-2008)大牧首在位期間,此時期的教會重建工作,形容 為 是 磚 頭 與 灰 漿 (Brick and mortar ), 主 要 目 標 為 漸 進 式 進 入 信 仰 本 質 (Воцерковление),較少著墨於外部世俗事務的連結上。其中擴大教會官僚體系的 建立如主教區、主教、教區、教士、修道院數量大幅增加可得知。(見下表 2-2)

Kirill(2009-現今)大牧首則於任內,擴大重建教會的任務以呼應其所主張「內 部傳教」(innermission)的理念,透過媒體及訊息間的互通,進而達成其目的。

135

表 2-2 1988、2008、2016 年俄羅斯東正教會內部建設的發展數目

資料來源:

1988 年: 〈http://www.patriarchia.ru/db/text/541724.html〉

2008 年: 〈http://www.patriarchia.ru/db/text/541724.html〉

2016 年:〈http://p2.patriarchia.ru/2016/02/02/1238671510/doklad_AS_2016.docx〉

(參閱日期:2020 年 3 月 28 日)

俄羅斯的國族主義伴隨俄羅斯東正教於社會當中影響力擴增,並同時減少 其他宗教團體之影響力。宗教自由度之限制,在任何時期都是俄羅斯政府開鍘 之領域。主要核心理念為屏除非俄羅斯東正教之勢力以及使俄羅斯東正教掌握 特權。宗教框架之限制,反應出侷限俄羅斯公民權及為剛起步的民主發展方面 之警訊。蘇聯末期宗教自由化的發展,可以解釋為「有限度的自由化」,爾後俄 羅斯聯邦時期的發展展現「罷黜百家、獨尊東正教會」之態式。而在政教關係

135 Gregory L. Freeze, “Russian Orthodoxy and Politics in the Putin Era”,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Feb.09, 2017, p.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的行為模式方面,則展現俄羅斯政府與俄羅斯東正教會所形成更為緊密的政治 同盟,以及互利共生的特殊關係。

當今俄羅斯東正教會對俄羅斯社會的影響,將近七成的俄羅斯人民認同俄羅 斯東正教會,雖然大多數的支持者並無參與教會服務,以及在公開場合展現其信 仰。另外三成的俄羅斯人民表示,即使身為無神論者也同樣支持教會。136即可說 明教會價值的存在,主要作為俄羅斯國族意識與文化的象徵,並以精神的本質,

日以繼夜地存在於人民生活中。教會成功的原因在於,深獲社會之信任,以及普 遍俄國人民接受教會所宣揚的俄羅斯例外論及懷疑西方的觀點。Putin 成功透過 教會在社會上所建立的信任度基石,不僅消除任何在社會上的反對聲勢,進而有 效形塑自身俄羅斯守護神的身分與形象。

Putin 上任期間為填補 1991 年蘇聯瓦解後的傳統意識的空缺,透過俄羅斯 東正教會,作為對內扮演內政及外交的輔助角色,以及喚醒俄羅斯公民傳統愛 國主義及意識形態的必要手段,Putin 為了鞏固國內的聲勢及對抗西方勢力,運 用俄羅斯例外論所形成的反美主義、東正教會及自身形象的形塑連結,作為俄 羅斯核心價值的依據。

透過克里姆林宮媒體不斷的放送,以及俄羅斯東正教於社會的文化影響的推 波助瀾下,對內增長俄羅斯大眾對於Putin 的接受度,對外與西方國家進行的地 緣政治的角力過程中,Putin 巧妙的運用宗教,作為形塑國內政策及對外政策上 的依據所在。教會在角色扮演上,不僅支持俄羅斯政府,也同時協助俄羅斯政府 在國際事務之推動層面。

136 Paul Coyer:〈https://www.forbes.com/sites/paulcoyer/2015/05/21/unholy-alliance-vladimir-putin-and-the-russian-orthodox-church/#3958ae0e27d5〉(accessed:2020/03/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蘇聯解體後,留下大量於前朝反共海外僑民勢力,作為不可忽視的海外力量。

克里姆林宮當局說服海外僑民勢力轉而成為海外俄羅斯國家形象的宣傳大使;

2006 年當時擔任都主教的Kirill 以「反西方文明」為主張向全世界的宣告俄羅斯 人的傳統價值。甚至鼓勵海外俄羅斯僑民,在海外的生活行為趨向「俄羅斯化」。

140為促使海外俄僑重回「俄羅斯世界」的懷抱,充分利用公共外交的管道如海外 宣傳者以及網路,並透過俄羅斯語言及文化的大力宣傳,141進而達成公共外交之 目的。

為確保理念貫徹國內外實踐的一致性,Putin 時期俄羅斯公共外交的主要策 略除了延續東正教會的海外活動外,並重啟俄羅斯當局於新聞媒體及通訊網點 (communication outlets)的主導地位,同時加入推廣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RT) 於全球以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頻道播放;透過俄羅斯世界基金會(Russian world /Русский мир)負責執行文化及語言項目等方式實行。142

140 Andis Kudors, “Russian World’—Russia’s Soft Power Approach to Compatriots Policy,” Russian Analytical Digest, Vol. 81, No. 10 (June 16, 2010), p. 2-3.

141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Challenging America: How Russia,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Use Public Diplomacy to Compete with the U.S.”, Back Grounder, (Jun 21, 2012),p.12.

142 Ibid,p.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