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美老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的內涵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小美老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的內涵

教師思考歷程中的教師潛隱理論與信念,不僅是教師思考歷程中的重要內在 因素,而且是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

教師之教學行為不僅包含教學本身,其廣義來說老師所有攸關班上活動之 表現或參與都屬其範疇之內,例如:親師溝通聯繫、班級經營策略、活動策劃設 計、校內校外教學活動等等。

本節依據研究資料發現,小美老師的教學信念意涵的理解,希望就小美老師 實際於其班級中的教學活動狀況及她與班上孩子互動情形加以描述及「幼兒的學 習面向」等幾個層面來探討,希望藉此有助提升對小美老師整體多元文化教學之 信念上的瞭解,研究發現係綜合訪談、教學現場觀察及文件分析等資料所得。

一、對於『教學』所持的信念:

多元、變化的教學活動,使加入了多元文化概念的學習更加豐富有趣

此部分主要針對小美老師於實際幼教教學場域中之相關的教學活動表現與作 法加以說明,其中包含: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環境規劃及道德品格層面等,希 望藉此分項細述方式,對小美老師教學實際現場的教學信念傾向與立場,勾勒出 更清楚的架構,如圖4-1。

圖4-1 小美老師的教學理念

資料來源:98.01.23. 97學年下學期教學檔案

(一)課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變化

小美老師目前所採行的教學課程取向係以主題單元為主,加入多元文化的概 念,除了一些園所排定的才藝課程(正音、美語、阿美語)外,該班的課程設計 及教學方向均由小美老師全權負責,因此基本上小美老師班上整個課程方向的選 擇及教學取向決定上,小美老師個人的觀點及信念佔有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孩 子們的想法、興趣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我現在主要還是依主題課程走,但是孩子們的想法、興趣很重要,我一定會將課程 內容的廣度、深度依孩子而來做變化。有時間讓孩子去思考、去變化、創新,這比較重 要。」

(97.03.11正訪)

以孩子的興趣與想法為主,因此若孩子先備經驗不足、或生活刺激不夠時,

很難光靠孩子的經驗發展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東西,小美老師還是傾向選擇循序漸 進方式,先為孩子建置一些基本能力,而後再進行其他較高層次的東西。因此小 美老師會在課程進行前先給孩子們前測,讓孩子們先依自己的認知畫出課程中的 主題,譬如說:

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在於坐火車、參觀鹿野村、鹿野鄉,主要認識交通的部份,因為孩子 們對於社區、鄰居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是馬上便銜接,所以我想慢一點在進行,禮拜 五在開始,坐一趟火車,火車之旅延伸到台東市,再到卑南文化公園,那邊也有原住民 的資源,並且到那邊走一走,風景也蠻漂亮的,在那邊也可以討論到交通的問題。而在 這之前,便請孩子先就自己的經驗畫出「火車」,便可以知道孩子們對火車的概念及有沒 有坐火車的經驗等等細節。

(97.03.04 正訪)

因而從前測中可以發現到孩子的主題概念的發展狀況,接下來小美老師便可 以朝孩子們比較需要加強的實務學習面去補強孩子的概念。學習的過程中小美老 師亦會是情形給予孩子中測及到學習的最後給孩子們後測的呈現,整個過程可以 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變化,如圖4-2、4-3所示。

圖4-2

前測大樹評量畫

資料來源:98.01.23.97學年的幼兒學習檔案

圖4-3 後測大樹評量畫

前測(圖 4-2)的大樹圖形是圓形的樹形,經過課程的引導、大樹教學的實務 活動後,圖 4-3 為孩子後測中的大樹圖,可以明顯看出孩子的觀察有了不同,除 了課堂中讓孩子用語言表達,也用繪畫方式表現出來。尤其是在大自然中直接的 就與大樹一起相處,這樣自然的教學情境,和大樹的真正認識,應該就不是難事,

從孩子的畫中便一覽無遺。這與小美老師『希望不只是在教室裡的學習,一定是 到戶外的學習體驗更為重要。希望孩子自由去探索、喜歡讓孩子到教室外自由探 索。』的教學信念不謀而合。

2.強調統整多元文化概念課程設計

因應多元文化在鹿野鄉極具特色,極具文化資源的特質,與孩子們的生活又 息息相關,小美老師強調多元文化教育一定要落實在學前幼兒教育裡,所以在課 程設計中她主張將多元文化,有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越南文化及阿美文化一起 融入整個課程設計中,以統整的角度設計並進行相關活動(圖4-4)。

小美老師:「像我們的課程設計上,將四種文化設計課程規劃融入於課程中。也就是 說一個主題中便會融入目前的四種文化特色,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完整。」

(97.03.17非訪)

圖4-4 課程網絡圖

資料來源:98.01.23.97學年上學期教學檔案

圖4-5 孩子畫的網絡圖

以上是期初的活動網絡圖,會隨著活動中、活動後因孩子們的興趣而有所異 動,這是稀鬆平常的,甚至小美老師會讓孩子自行去思考、畫畫看(如圖4-5),

由孩子來學習構思自己要完成的學習路線圖。

(二)教學方法

1.主張教育與生活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小美老師會運用生活事件以融入教學,藉由一些時事、新聞事 件等跟孩子一起探討,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由對文字的理解與探討中,去體會、

感受一些傳統價值理念的意義,將傳統比較口號及教條式的道德教育觀念與孩子 的生命經驗加以連結,達到真正融入與落實生活的目的。

我會以一些時事新聞等帶入課程,每個事件背後都有一些故事,我就用故事方式切 入主題幫助孩子理解一些觀念,希望自然而然孩子們在生活中就會修正自己的行 為。

(97.03.11正訪)

小美老師亦以裴斯塔洛齊的理念為自己的教學核心信念,尤以裴斯塔洛齊認 為的以下兩個觀點為要:

(1)植物只要種子栽種下之後給予充分自由生長,其可自然成長而茁壯,人 的潛力開發亦是如此。

(2)是以,裴氏指出「讓孩子儘量自由,能提供實際經驗給予孩子時,就不 要用文字教學,讓孩子去看、去聽、去探索發現,再接再厲堅持到底,他能作他 自己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讓他充分忙碌、活動,大部分時間讓他自由。他 將發現自然比人更是較佳的教師。」裴斯塔洛齊帶他的孩子到溪邊、草叢、森林 裡面對大自然,經由孩子敏銳的感官接觸,他就可以充實許多可貴的第一手知識。

生活與教學、與教育絕對是不可分的,也不能單獨存在,環環相扣,在幼兒 的世界如此,在成人的世界也如此,因此小美老師體會到這個部分,也清楚的了 解教育與生活的密切結合,孩子才能學習的不脫節。

2.肯定適性教學模式的重要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特質及學習型態,小美老師認為孩子之珍貴與可愛即在於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特質與特點,就像花園中的植物一樣,每棵植物都有其特別 與優美之處,因此在教學上老師必須隨時因應孩子的狀況而有所調整,以孩子的 最佳學習效果為中心,提供給孩子適性的教學方式。

在這點上小美老師提到常常會去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因為她認為每個孩子 的資質不同,接受度自然也不一樣,所以老師不能夠永遠依循自己以往的方法,

認為一定有效(97.03.11正訪)。

基本上小美老師對孩子的教學所秉持的態度就是不斷的嘗試,直到找到一個 最適合孩子的辦法為止。

在這個適性教學的概念上,小美老師具備了三項特質:

(1)事前準備豐富,概念清楚、目標清楚

適性教學的教材與教法具有多元性,因應這種趨勢,教師勢必在課前準備更 豐富的資料,才能對滿足不同小朋友的不同需求。

課程的編排時,並沒有參與的很多,老師們收集的資料,有大略看一下及教案的部份,

中心方向目標已明確,不過我會依孩子的興趣來走,不以所編的教案為主軸來走。例 如,這週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在於做火車、參觀鹿野村、鹿野鄉,主要認識交通的部份,

因為孩子們對於社區、鄰居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是馬上便銜接,所以我想慢一點在進 行,禮拜五在開始,坐一趟火車,火車之旅延伸到台東市,再到卑南文化公園,那邊也 有原住民的資源,並且到那邊走一走,風景也蠻漂亮的,在那邊也可以討論到交通的問 題。

(97.03.04 正訪)

就像條條馬路通羅馬,教師必須提供很多條學習的道路,讓小朋友選擇自己 要走哪一條道路,甚至是讓小朋友自由發揮,所以老師的責任顯得更形重大,因 為她扮演著領航員的角色,引領學員根據自己的航向,朝向更好的學習目標。

(2)臨場反應良好

在上課時,小美老師的臨場智慧,充分掌握小朋友的心理,安撫並激勵小朋 友繼續學習,小朋友自然會感受到自我掌握進度的好處,只有當小朋友自願且快 樂學習,效果才會最好。

依孩子的興趣為主的話,我們應該多利用沙堆,既然有這麼好的空間、環境,有玩具

,也不需要訂主題,剛開始的時候我有訂主題,但是讓小孩子做不出來,反而有失敗 感,這樣就不好了,畢竟孩子對地理造景還不是那麼清楚,對他們是很抽象的東西,

他們只會用平面的、用畫的、用蓋、用簡單的粗造的造型,玩第三次以後,就很開放 的讓孩子們去玩,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就看到很多的東西,看到他們有很多東西呈現

他們只會用平面的、用畫的、用蓋、用簡單的粗造的造型,玩第三次以後,就很開放 的讓孩子們去玩,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就看到很多的東西,看到他們有很多東西呈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