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信念及教學信念之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信念及教學信念之意義

幼兒時期是一生中人格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幼兒們在這段期間內,所受的 教育是好是壞,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目前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均十分注重幼兒 教育的品質,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在其「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 發展的專業幼教」一書中強調學前教育人員是落實幼教專業的舵手,不論幼兒教 師是在課室內、或課室外,都對兒童未來的學習有深遠影響。英國於1989年發表 之教改政策「教師綠皮書」,是以教師為教育政策的核心,提出所謂的新專業主 義(New Professionalism),認為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並強調教師專業的重要 性。

教師的專業須不斷的提昇精進,才能確保優良教育的品質,因此幼兒教師維 繫著幼教品質,有專業的幼兒教師,才有高品質的幼兒教育。因此本研究採用質 性研究取向之個案研究法旨在探討一位國幼班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信念,及影響 其教學信念的相關因素,進行教學觀察、訪談及相關文件搜羅等資料的蒐集方式,

再做進一步的分析、探究,期能深入探究個案教師在多元文化教學中的教學信念。

本節共分三部分,一、先對信念做簡述分析;二、瞭解教師教學信念的意涵,

探討教師信念的意義、特性、內涵、功能及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教師信念 與教學行為的關係;三、探討教師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包含探討教師對教學內 涵、教室管理、師生關係、學生的信念。

一、信念的概念分析

本節探討信念的意義、信念的作用說明,以了解信念研究的重要性。

(一)信念的意義

高強華(1992)、湯仁燕(1993)、黃敏(1994)認為信念是一種對事物或 命題確信不疑或完全接納的心理傾向或狀態,是對某種事物、對象或命題表示接 納贊成或肯定的態度,是一種視之為真完全的贊同與接納的心理傾向。藍雪瑛

(1995)認為,信念是一種不一定為人們所感、所知覺的內隱想法,卻是人們行 為的參照架構,對行為形成重要的心理引導。

許多研究者認為「信念」是個體在做行為決定時的最佳指標,所以想要瞭解 教師教學行為的較佳方法是探討教師的教學信念。Nespor(1987)更指出教學信念 的重要性要了解一個教師的教學,必須了解他對其工作的信念;因此,教學信念 的研究為師範教育提供最有價值的心理學架構,而有關教學信念和其對教學行為 的影響也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表2-2

國內外學者信念意義之摘要

學者 信念的意義

李暉(1993) 信念是內在決定和外在行動之指導方針,雖會改變,卻 不容易;一部分不難察覺,但也有部分相當潛藏,甚至 連本身都未察覺。

林清財(1990) 信念是我們所確信的看法(意見)或確定某事存在的感 覺,我們對各種事物、物質結構、未來所做之事等均有 信念

林進財(1999) 信念是個人經驗的心智結構,在面對新環境、刺激需依 賴個人特質以提出看法時,信念就顯而易見地被個體察 覺。

黃敏(1994) 信念是個人穩定不變的內在信仰。

黃慶明(1991) 信念是心理事件,所有心理上的行為均是信念;信念是 一種狀態,像心中的思惟地圖;信念是行為的傾向或意

學者 信念的意義 向。

黃良惠(1995) 信念是個人心理過濾器,協助個體界定自己與環境,影 響對訊息的接收與解釋。

顏銘志(1996) 信念是個人特質、成長經驗與所處環境交互作用後,對 事物或命題產生完全接納與認同的態度,可由個人有意 無意中推演而得。

Rokeach(1980) 信念可能是描述的、評價的、規範的,所有信念都含有 認知、情感、行為成分。

Sigel(1985) 信念是經驗的心理構念,通常統整為概念,個體信以為 真,引導其行為。

資料來源:呂美慧(2003),頁 24。

信念是個體與現今所處環境交互作用後,基於主觀評斷及相信的概念,對某 種事物、對象或命題表示接納、贊成或肯定的態度及心理傾向。此種信以為真的 態度或心理傾向是經由反省而來的,且與成長經驗有關。它可能建立在信仰、確 信、或有證據或不一定有證據的知識上。信念也是一種心理過濾器,它提供個體 選擇並區別個體想接受的東西,並讓其他東西摒除在他的環境之外,以決定個體 想做的事,是行動的意向也是行為主要的決定因素,具有足夠的效力、真實和可 靠性來引導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二)信念的作用

Nespor(1987)指出:信念的作用顯現在目標、限制及運作比較無法明確界 定的課題上,尤其是對於沒有特定目標、方法、程序的問題,個人的信念特別適 於賦予這種情境意義。

Pajares(1992)綜合有關研究後,歸納出信念的作用有三:

1.信念具有一種適應性的功能,協助個人界定及瞭解週遭的世界。

2.信念由思考的歷程而產生,這些先前信念具有篩選的過濾作用,並作為新

情境解釋的依據,對其後的思考和訊息處理歷程發揮其影響。

3.信念是人們界定任務的工具,並據以選擇認知策略,對所界定的任務加以 解釋、計畫和種種決定;因此,信念在決定行為和建構知識時,所扮演的是一種 批判的角色。

湯仁燕(1993)在其研究中指出:信念有如個人的心理過濾器,協助個體界 定自我及所處的環境,他影響人們對於新信息的接收與解釋,並據以做成種種選 擇,決定應採取的行為與反應。信念系統能減少不協調和困擾。

信念就如個人心理的過濾器,在一個不確定的情境時,會先依據自己的信念 系統,加以過濾篩選,對個人的任務或應達成的目標加以界定,再選擇可用的方 法或策略及資源。信念不同時,所界定的任務或目標不會一樣,所採取的方法或 策略也不會相同。

二、教學信念之研究

教師的教學信念在教學情境與教學歷程當中,對於教學工作、教師角色、課 程、幼兒等相關事物皆可能因教師個人特質、專業背景、先備的經驗體悟等因素,

而具有其獨特特性與不易變動性,而緊密連結著教師的教學行為。

(一)教學信念之意涵

信念代表著個人對事物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信,信念是行動的意向,能有效的 導引人們的行動與思考,現在正值教育改革之際,而教師才是整個教育改革的關 鍵,所以教師的認知、信仰與行為無不影響到教室的運作與學生的學習,所以對 教師信念進行研究確實有其必要性存在。對數學教育而言,也是一樣的,若想在 數學教學上進行有效的改革,教師內心深處的信念就先要有所改變(莊淑琴,

2002)。

蘇冠榮(1999)認為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情境與教學歷程中,對教學工作、

教師角色、課程、學生、學習等相關因素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其範圍涵蓋 教師的教學實務經驗與生活經驗,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從而指引著教師的 思考與行為。

由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身為教學過程中的決策者,在擬定教學決策

時,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參照自身現有的信念及知識;在另一方面,研究也顯示教 師信念與教師行動具有密切關係,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信念才有探究的價值(方 吉正,1998)。

由表2-3中可端倪國內外學者對於有關教學信念的定義分析如下:

表2-3

國內外學者有關教學信念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Pajares

(1992)

乃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學校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教師本 身、課程與教法的信念。

湯仁燕

(1993)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對歷程相關要素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

顏銘志

(1996)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因教師個人特質、專業背景、教導對象、

教學能力和教學環境不同的影響,對教學歷程中相關因素,相 信其為真的一種個人獨特的內在想法。

黃儒傑

(2002)

教學信念就是教師所持有有關教師本身、學生、教學互動及教 材之信以為真的心理傾向。

吳松樺

(2002)

係指教師根據以往個人學習及社會化過程所習得之經驗,對其 在教學歷程中的事物、對象或命題,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

吳珮瓏

(2003)

教師對於教學情境與教學歷程中所秉持的信以為真、贊同與接 納的內心想法。

劉姵蓁

(2004)

即教師在教學情境與教學歷程中,對於教育目標、教學方法、

課程設計、環境規劃、教師角色、及幼兒學習與發展等有關教 育的一切,所持有的一種個人信以為真且獨特的想法、態度與 價值觀。

張雅琴

(2005)

教師在體驗個人成長、生活經歷與師資培訓的洗禮以及在教學 歷程中深入省思之後,對於幼兒、幼兒教師角色與幼兒教育目 標所秉持的認定與看法。

學 者 定 義 林榮俊

(2009)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專業背景,對於教學相 關因素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念,透過教學行為以達成教學目 標的一種心理傾向。

陳瑩甄

(2010)

教師受其文化、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教學經驗等因素影響,

統整學者的觀點,教學信念具有下列七項特性:存在的預設(existential presumption)、可選擇性(alternativity)、情意和評價方面(affective and evaluation aspects)、插曲式儲存(episodic storage)、不必然一致(non-consensuality)、漫 無邊際(unboundedness)、偏執(illiberality)等特性(引自林進材,1999,頁68;

蘇冠榮,1999,頁38)。茲分析如下:

1.存在的預設(existential presumption)

教學信念是教師對存在或不存在的實體的一種心理傾向、假定或預設,這種 存在的預設因為教師們認定事實就是如此而且不易變動,因此毋須對此一事實多 加懷疑。例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假定,認為原住民學生對課業學習的態度是不積

教學信念是教師對存在或不存在的實體的一種心理傾向、假定或預設,這種 存在的預設因為教師們認定事實就是如此而且不易變動,因此毋須對此一事實多 加懷疑。例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假定,認為原住民學生對課業學習的態度是不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