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業 4.0 概論

一、工業 4.0 源起

所謂的工業革命,意指可讓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科學技術上有了 重大突破,進而使國家社會等各方面產生進步的動能。回顧工業革命的歷 史,第一次工業革命是 18 世紀英國帶起的技術革命,它以蒸汽機發明帶 動的動力革命,從此動力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 1870 年至 1914 年間的期程,1860-1870 年間電器發明開始蓬勃的出現;1866 年德國西門子研發出發電機,1870 年比利時格拉姆發表了電動機,電力開 始改變機器作動方式,變成替補蒸汽動力的能源新技術。產業科技由電力 應用帶動的能源革命,製造方式改變為生產線大量製造模式,1970 年代,

更新一代的發電機發明出現,帶來了電能和機械能量的變換。之後,電鑽、

電焊機等工業電氣產品開始大量的出現市場上。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快 速的發展,世界進入了「電氣時代」,全球經濟更是蓬勃的發展。第三次 工業革命是在蒸汽技術和電力技術革命出現之後,由電腦資訊技術帶動的 IT 革命,資訊應用的數位化技術使傳統製造工業更加自動化,進而降低工 作成本。工業 4.0 也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類正在進行中的一場革命,

以虛實整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為核心概念,透過網際網路通訊科技、連結設備端轉換資訊端(虛擬化) 科技、大數據分析科技、物聯網科技等,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藉由智慧工

6

廠(Smart Factory),提供產品與客製化服務的供應能力,串聯企業價值與商 業夥伴,如圖 2-1 所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15)。

圖 2-1 工業革命與臺版生產力 4.0 產業發展演進歷程 資料來源: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15)

二、工業 4.0 在各國的發展狀況

「工業 4.0」指的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各國對此 次工業革命的稱呼有所不同,底下探討世界各強國對工業 4.0 的發展策略 與狀況。

德國:2011 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開幕典禮時,梅克爾總理宣布德國 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這是工業 4.0 名詞最早出現的時候,2012 年 由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Henning Kagermann)和全球最大汽車零件 廠 Robert Bosch GmbH 為代表,組成工業 4.0 工作小組,於 2013 年 4 月 8 日向德國政府提出「工業 4.0」發展建議的完整報告,正式向世人宣告工

7

業 4.0 的時代已經來臨,德國聯邦政府也將工業 4.0 納入「高科技戰略 2020 行動計畫(High-Tech Strategy 2020 Action Plan)」的十大未來計畫,將投資 2 億歐元,讓德國繼續在全球的製造產業保有領先優勢。

在民間企業積極配合下,預期德國官方投入資源會持續增加。德國聯 邦經濟能源部在 2015 年報告,預估 2020 年時,透過工業 4.0 可提升國 家經濟效益,製造業整體成長約 8.1%,其中汽車、機械、電子、資訊及通 訊等產業皆會有高於 13%的成長幅度,且至 2025 年時,物聯網、雲端智 慧、自動化機器人等產業將會成為支持德國產業的重點(林蒧均,2015)。

德國提出的工業 4.0 計畫,強調其高階產品的製造工業,例如汽車、

航空、基礎建設、化學製程、能源、交通控制、健康、娛樂和消費性電子 產品等,以 CPS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為核心技術,而人則升級為 掌控操作者,強調利用其扎實的工業基礎,結合 CPS 新一代的技術,進 而變成新一代智慧工廠。

工業 4.0 將會造成勞動力向高附加價值服務端的轉移,低技術的工作 會減少,高端技術的作業會增加,包括研發設計、控制作業和 IT 相關的 工作;研究設計方面則變得更為複雜,跨功能機構及跨公司夥伴網路的需 要會不斷增加。

美國:2009 年 4 月,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演說中,提出將重振 製造業作為美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同年 12 月,美國政府提出「重 振美國製造業框架」,歐巴馬一上任便提出一系列「再工業化」政策,吸 引長期外移之製造業回流,其中最重要的是「工業網際網路」(美國工業 4.0),儘管稱呼不同,但這兩個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將虛擬網絡與 實體連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産系統,藉由網路經濟服務推動「先進製 造業」。

2011 年,美國總統的科學和技術顧問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提出「確保美國先進製造領導

8

建議報告」,並組成先進製造夥伴委員會(AMP Steering Committee)。2011 年 6 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啟動先進製造夥伴(AMP),並預計 4 年間 投入 5-10 億美元。此計畫的目標有四點: (1)強化國家安全產品的美國 本土製造能力;(2) 縮短先進材料由開發到推廣上市的時間;(3)聯合 NASA 等部會開發下世代智慧機器人;(4)研究開發創新的製造技術與材 料以節能製造成本與能源消耗。

2012 年 3 月,再宣布「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通過積極政策,鼓 勵製造企業回歸美國,準備設立約 15 個區域性製造創新研究中心。上述 計劃包括兩條主線,一是調整、提升傳統製造業結構及競爭力,二是發展 高新技術産業,提出發展包括先進生産技術平臺、先進製造工藝及設計與 數據基礎設施等先進數字化製造技術。綜觀一連串政策,從歐洲國家近來 的說法,稱之「再工業化」,旨在提升製造能力,使製造業回流美國,進 而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的「再工業化」其實較早於德國提出的工業 4.0,但在後續研究 計畫中,也有許多智慧製造的概念在其中。從「再工業化」整體看,長期 目標是建立一套符合節能環保計畫,同時又擁有高效率的全新製造工業化 體系,企圖取回全球製造業龍頭的地位。因美國的政策計劃在加深擴大製 造業的基礎,工業 4.0 作為製造業升級的重要策略,必然對「再工業化」

有廣泛的助益影響。(汪建南、馬雲龍,2016)

日本:相較其他強國的製造業國家級政策,日本並沒有相對應的工業 4.0 版本,不過 2014 年日本製造產業白皮書,首次提到德國工業 4.0 的議 題,指出日本製造業必須嘗試建立可提升獲利的新興產業,才能使企業不 斷成長進步。重點產業有如 3D 列印技術、機器人、再生醫療健康、新一 代環保車等新興產業。未來須加速新興技術使其達到經濟規模的商業模 式。

隨著德國工業 4.0、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AMP)等計畫的如火如荼展

9

開,日本因應經濟成長下滑與高齡人口化社會,以發展網路資訊技術與人 工智慧產業為日本工業智慧化(日本工業 4.0)重點策略。日本版工業 4.0 計畫是由企業界所組成的「工業 4.1J」與「產業價值鏈主導權」兩大聯盟。

日本「工業 4.1J」不是一個日本政府主導計畫,而是由 VEC 與 NTT Communications 於 2015 年 3 月所發表啟動的一項試驗計畫。日本「工業 4.1J」的試驗結果將開放給所有企業使用,而非僅是 VEC 會員與 NTT Communications。根據日經報導與 NTT Communications 新聞稿指出,日本

「工業 4.1J」取名的定義為:”4.1”表示安全等級比”4.0”高,而”J”

表示源自於日本(Japan)。

日本最近也由日產汽車、三菱電機等近 30 家企業組成聯盟,組成的名 稱為「産業價值鏈主導權(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簡稱:IVI)」,

為共同探討未來智慧工廠與生產的技術標準化。此次日本企業組成的聯盟 的名稱為「産業價值鏈主導權(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簡稱:IVI)」。 表 2-1 為研究者對兩大聯盟差異整理的彙整表:

10

表 2-1 日本工業 4.0 兩大聯盟 Communications 、 Azbil 、 Azbil Security Friday 、 OSIsoft Japan、太陽電子、

JT Engineering、Schneider Electric 日 本 、 立 花 ELETECH 、 Digital Electronics 、 BellChild 、 富士電機、邁克菲日本、村 田機械、安川電機等。

「産業價值鏈主導 權(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簡

工程、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進一步說明如表 2-2 分析。

項目 政策簡介

十大重點領域

十大重點領域包括(1)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產業、(2)高 檔數位控制設備和機器人、(3)航空航太設備、(4)海洋 工程設備及高技術船舶、(5)軌道交通設備、(6)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7)電力設備、(8)新型材料、(9)生物醫藥 及醫療器械、(10)農業機械設備。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2015)及本研究整理

「中國製造 2025」是中國政府強力領導民間的工業 4.0,為邁向製造業 由大到強的重要計畫,中國總書記習近平曾指出創新技術決定了製造業的 未來命運,推動製造產業數位化、智慧化與網路化,使工業化與資訊化結 合邁入製造強國境界。在各國競爭越趨激烈的情況下,需積極充分把握此 次變革所帶來的未來機會。

韓國:韓國版的工業 4.0,是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 2014 年 6 月提 出「製造業創新 3.0」(Strategy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Innovation 3.0)。

韓國透過推動「韓國製造業創新 3.0」,尋求 2012 年朴槿惠總統上台 後所提出的「創造經濟」政策。「韓國製造業創新 3.0」最大的重點在於整 合 IT、軟體實力創造出新興產業及提高產業附加價值,企圖將韓國從後進 國家的追趕型產業策略,轉變為領導型策略,提升韓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 力。近期計畫的重點目標如下,可以發現策略聚焦「汽車、電子、機械、

時尚」四大產業。其中電子產業數量最多,汽車產業次之,整理如表 2-3。

表 2-2(續)

13

表 2-3 韓國智慧工廠短中長期目標

時程 內容目標

2017 年前,投資 一萬億韓元研發

物聯網、3D 列印、智慧雲端

2015 年開始建立 350 家 ICT 智慧 工廠

電子產業目標 120 間:如三星集團、LG 集團。

汽車產業目標 100 間:如現代汽車。

機械產業目標 50 間:如曉星集團、斗山集團。

時尚產業目標 50 家:如 Jell texture。

2017 年建構新興 產業和研發技術

目標前瞻產業,如智慧機器人和智慧汽車。

2020 年創建一萬

家 ICT 智慧工廠 中小企業。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2015)及本研究整理

台灣:因應德國工業 4.0 政策及中國大陸「中國製造 2025」政策,台 灣也推出台版的「生產力 4.0」計畫。十年期計畫上路初期,將優先在 3C、

醫療、工具機、金屬加工、物流、食品與農業為七大應用領域產業,導入 物聯網、大數據及智慧機器人。為快速反應全球趨勢並協助國內產業轉型 升級,我國推出的「生產力 4.0」策略,是藉由德國工業 4.0(智慧機械)

及美國 AMP 計畫(資通訊)結合整理出的優勢,再加上精實管理,運用

及美國 AMP 計畫(資通訊)結合整理出的優勢,再加上精實管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