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氣質與感覺統合關聯的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兒氣質與感覺統合關聯的研究

近年來國內有關於感覺統合的相關研究數量不多,研究對象多以感 覺統合失調及姿勢障礙兒童為主,研究類型包括了解不同型式感覺統 合方案的介入之成效(林舒雅,2009;洪瑋庭,2010;洪藝純,2012;

高鈺涵,2008),如洪藝純(2012)探討感覺統合介入學齡前發展性協 調障礙兒童,其在基礎動作能力、動作協調與感覺統合相關之功能性 活動的進步情況,以四到六歲感覺統合障礙之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為 對象,採準實驗之不等組前後測控制組設計,結果發現發展性協調障 礙孩童在「兒童動作評估量表第二版」、「兒童感覺統合功能評量表」、

與「穩定度」之原始分數單組前後測達顯著差異,在六週的介入後,

姿勢張力、穩定度等基礎動作普遍的比技巧性的動作或功能性的動作 表現更為進步。

洪瑋庭(2010)則欲瞭解水中活動設計與介入對感覺統合失調學 生之感覺統合能力影響,主要採用個案研究法,研究發現經過四個月

(共 22 堂)水中活動介入歷程中,感覺統合失調學生在肢體感覺運用 能力、感覺調適能力及情緒/行為能力有改善狀況。此皆說明了感覺 統合方案的介入有助於感覺失調兒童部分能力的改善。林舒雅(2009)

探討運用任天堂 Wii 來輔助感覺統合訓練療法之成效,以八位 7 到 8 歲感覺統合失調且排除有嚴重的觸覺防禦的兒童為研究對象,並將受 試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 Wii 遊戲特性能夠引起感覺 統合失調兒童的內在驅策力,進而增加感覺處理的機會,增進其兩側 整合動作順序、動作計畫能力和協調性、手眼協調、平衡及認知能力,

可以見得 Wii 能與感覺統合訓練療法相輔相成。

感覺統合在電腦化測驗工具之發展或成效方面,如吳慧珉(2009)

和李仁傑(2010)則以電腦化感覺統合兩側協調測量工具為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都說明其所發展出的感覺統合電腦化診斷工具,具有良好之 信度與效度。此外,還包括感覺統合與智力相關議題,丁麗珍(2002)

以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透過基礎運動能力測驗及簡易個別智力量表 之智力評量為研究方式,研究發現幼兒感覺統合運動能力與智力僅有 部份相關。許厚蟬(2005)則是透過文獻分析方式,對於國內過去所 做過感覺統合訓練成效議題之相關研究。

國外關於氣質與感覺統合的文獻方面,大多以微觀聚焦於感覺統 合細項問題與氣質討論,較少以討論感覺統合與氣質的關係討論,目 前僅發現中國大陸有幾篇相關研究,國內目前則尚未發現有關氣質與 感覺統合的文獻,因此以下僅就相關的文獻進行探討:

一、氣質與敏感性的相關研究

DeGangi、Porges、Sickel 和 Greespan(1993)曾做一個長期的 研究,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為調節能力失調(regulatory disordered) 嬰兒,共有九位;另外一組為十三位發展正常的嬰兒。調節能力失調 乃定義為個體在睡眠、餵食、自我安撫、狀態控制、情緒上的調節較 為混亂無規律,且被證實為感覺處理較弱。研究者分別在幼兒 8-11 月 和四歲時兩階段的做測驗,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透過麥卡 錫兒量表(McCarthy scale)了解嬰幼兒的認知能力,發現四歲調節能 力失調的孩子在知覺、語言、認知技巧的表現和一般同齡兒童具差異 性。他們認為觸覺敏感和困難型氣質對個體認知過程有負面的影響,

尤其是困難型氣質的孩子,其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高活動量、易怒 的特色者,這些行為特質將會隨著年紀的增加,對他們的認知過程產 生更多負面的影響。又當嬰兒表現出對感覺刺激的回應表現出防禦 時,主要照顧者對嬰兒回應也會因而傾向更為結構化、越來越無趣、

越來越少身體上的親密接觸,進而影響到親子間的互動。此外,他們 的研究也發現困難型氣質的孩子可能有觸覺敏感及前庭輸入過度敏感 的傾向。

Case-Smith、Butcher 和 Reed(1998)探討早產兒氣質與感覺反應 的關係,以四十五名早產兒及二十二名足月兒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則透過透過貝萊嬰兒發展量表第二版(Bayley Scale of Infant

Development, Second Edition)的評估及照顧者於嬰兒十二個月時填寫 感覺評估量表(The sensory Rating Scale, SRS),研究結果發現早產兒 較足月兒更容易出現觸覺防禦及困難型氣質,表現出感覺尋求行為 (sensory seeking behavior)及高活動量(activity levels),感覺反應與氣質 有重要相關。

Goldsmith、Van Hulle、Arneson、Schreiber 和 Gernsbacher(2006)

以 1394 位平均年齡 26 個月的雙胞胎為研究母群體,主要目的是希望 藉由問卷調查方式並由母親陳述以作答,了解雙胞胎嬰幼兒聽覺及觸 覺防禦的狀況,聽覺及觸覺防禦與氣質的關係是否有關係,遺傳對聽 覺及觸覺防禦是否有影響。評量工具包括填寫「雙胞胎問卷」(TBAQ)、 修訂 Goldsmith (1996) 的「學步兒行為評估量表」並增加感覺防禦題 項以了解嬰幼兒氣質及感覺防禦的狀況、藉以「嬰幼兒社會情緒測驗」

(Infant-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 Assessment, ITSEA)則是用以了解幼 兒社會情緒行為。研究結果發現女生在觸覺防禦的所占的比例較高、

聽覺及觸覺防禦與害怕氣質及焦慮有相關,但並非由兒童行為失常造 成的。此外從雙胞胎在量表的得分一致性可得知,受基因的影響,觸 覺防禦比聽覺防禦受遺傳影響更為明顯。

Keuler、Schmidt、Van Hulle、Lemery-Chalfant 和 Hill Goldsmith

(2011)以 1026 對平均兩歲兩個月的雙胞胎為研究對象,了解過度敏 感特質(sensory over-responsivity)與氣質特徵的關聯、產前危險因素 之間的關聯,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括使用嬰幼兒社會 情緒測驗(Infant-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 Assessment, ITSEA) 、學步 兒行為評估量表(Toddler Behavior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BAQ)

以了解嬰幼兒觸覺及聽覺感覺敏感特質,也從幼兒行為評估量表

(TBAQ)評估幼兒氣質,研究發現氣質向度中的負面情感(negative affect)和害怕與聽覺及觸覺過度敏感有適度的關聯。

二、氣質與感覺統合的相關研究

中國大陸,陳甘訥、傅桂英、陳希寧、王勁和祝翊銘(2008)探 討幼兒感覺統合與氣質的關係並提出干預措施。他們採鄭信雄編製的 兒童感覺統合量表及 Carey 兒童系列氣質量表為研究工具。並將幼兒

氣質分為易養型、中間偏易養型、啟動緩慢型、難養型。透過問卷的 方式隨機抽樣 193 名 3-7 歲幼兒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易養型兒童 中,感覺統合正常的兒童所占的比例最大;啟動緩慢型兒童和難養型兒 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比例較大。此外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在活動量、

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質、堅持性五個向度上與正常兒童相較之下 有顯著差異,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活動量較高、趨避性較退縮、適應 性較低、情緒本質較消極且較不易堅持。

中國大陸楊飛龍、馬世超和陳紅梅(2009)以 258 位三到七歲幼 兒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發的方式探討氣質向度中趨避性較為退 縮的幼兒問題行為與感覺統合能力的關聯,研究工具包含家長評定三 到七歲兒童氣質問卷(Par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 PTQ)之趨避 性向度、Conners 兒童行為量表和「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Rating Scale, CSIRS),CSIRS量表是由北 京醫科大學研究生於 1994 根據臺灣鄭信雄於 1985 年根據 Ayres 的研究 成果所修訂的。由熟悉幼兒的家長填寫,研究結果發現幼兒退縮性與 行為問題中的品性、學習問題、焦慮及過動指數及感覺統合相關;幼 兒氣質退縮性能高度預測學業及焦慮的問題及感覺統合之觸覺防禦過 度及情緒不穩;且發現觸覺防禦過度及情緒不穩在幼兒學業問題及退 縮性與焦慮關係中起了中介作用。因此他們提出,幼兒行為問題及感 覺統合能力發展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著幼兒的氣質趨避性特質,使之 表現較為退縮。

綜合以上可知,感覺敏感與氣質應有重要相關,困難型的幼兒對 感覺刺激較有感覺敏感上的傾向。又氣質向度中的情緒本質(負面情感 和害怕)與聽覺及觸覺過度敏感有適度的關聯。

目前關於感覺統合及氣質的相關研究較少,僅有中國大陸陳甘訥

等人(2008)及楊飛龍等人(2009)研究相關議題,然而他們所使用 的「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Rating Scale, CSIRS),主要是適用於 6-11 歲的兒童,對學齡前幼兒並 不適用。國內則尚未發現氣質與感覺統合關聯的相關研究;因此研究 者選擇國內李月卿和鄭信雄(1989)所編製的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

此量表適用於 3 到 6 歲的幼兒,在國內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且由 教師或家長即可填答。因此研究者想進一步了解就國內學齡前幼兒而 言,究竟不同感覺統合表現的受試幼兒其在氣質各方面表現是否有所 不同?此為研究者所關注的研究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