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主要內容在於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全章共分為三 節,第一節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闡釋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界定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生獨特的個性稱為氣質(temperament)。氣質是 個人處理人和其情境的獨特方式(Papalia & Olds, 1994)。很多父母在 面對自己孩子的行為問題時,雖然很努力的想要解決,然而卻苦無對 策、不見效果。許多研究也指出,幼兒階段的困難氣質可以有效預測 日後的行為問題(Guerin, Gottfried, & Thomas,1997; Schmitz, Fulker, Plomin, Zahn-Waxler, Emde, & Defries, 1999; West & Newman, 2003)。國 內針對幼兒氣質與行為問題的研究,也發現幼兒氣質特質能夠有效預 測其攻擊行為的頻率(王淑芬,2006;余年梅,2007)。不同的氣質「成 分」特性組合成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若能瞭解每個孩子獨特的氣質,

家長或老師們就能再度深入思考可以怎麼幫助孩子。

研究者曾在學前特教班服務兩年,時常有機會和入園服務的職能 治療師接觸,也因而有機會了解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於 所有的感覺輸入包含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嗅覺、味 覺等,各方感覺經由脊椎與腦相接的腦幹部位,做適當的統整與組織,

以提供個體順利的和環境接觸,得到滿足(高麗芷,2006)。剛開始接 觸感覺統合,是因為班上特殊需求的幼兒有這樣的問題,直到後來轉 任到幼稚園普通班之後,才慢慢觀察到一般的孩子其實也有感覺統合 的問題。很多行為問題背後的原因,除了與孩子先天的氣質有關,也

可能與其手眼協調、平衡感、觸覺敏感、注意力的問題有關,這些因 素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互動及學習成就。例如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常 會因他人不經意的觸碰而感到相當生氣,影響其同儕關係;前庭功能 失常的孩子對於走獨木橋、下坡、下樓梯都感到十分地害怕,動作靈 活度相較於其他同齡的孩子就顯得笨拙許多,因此無法在體能活動中 得到成就感。

如此可知,氣質與感覺統合都是與生命前幾年的行為特質有關。

氣質是天生的行為風格(Thomas & Chess, 1977),感覺統合是行為表 現是否合宜的神經生理狀況。那麼,氣質與感覺統合之間是否有其關 聯存在?有研究顯示,氣質難養型幼兒比氣質易養型幼兒在感覺統合 的觸覺與本體覺方面有顯著功能失調現象;而且,感統失調幼兒比正 常幼兒有活動量高、趨避性避、適應性低、堅持性低的氣質行為表現

(陳甘訥、傅桂英、陳希寧、王勁和祝翊銘,2008)。

對於零到六歲的嬰幼兒而言,大腦仍在發展之中,有些孩子相較 於同齡的孩子會出現明顯的情緒衝動、動作笨拙、固著、不聽指令、

社交能力技巧弱、專注力差等問題。鄭信雄(1990)曾提到個性/氣 質大部分是由腦神經生理各種感覺過度敏感和笨拙的不同組合所構成 的,敏感的個性無法發揮長才往往與眼手不靈巧有關,因此他提出可 以透過有計畫的治療性活動改善許多過度敏感和笨拙的情況,也有助 於困難氣質的調節。

目前大部分的氣質相關理論,仍然認為幼兒的氣質是與生俱來 的,而談到人格時,則認為人格是由內在氣質與外在環境互相交互作 用的結果。一般在處理行為問題時,通常從接納個人的天生氣質,並 且運「行為改變技術」嚴格訓練來處理孩子的行為。然而氣質是源自 與腦神經的生理特徵,未能夠進一步了解失常行為問題的根源,所解

決的只是腦神經暫時的平靜,並非源於跟外在環境互動所造成的改 善,其核心的個性和氣質所引發的問題仍然存在的(鄭信雄,1990)。

我們在學校會遇到一些孩子對功課其實相當努力,然而卻往往力 不從心。他們常感受竭盡心力之後,無法完成目標的失敗經驗,並將 這些不滿深深隱藏在心中。其實這些敏感而知上進的孩子並不是不聰 明,只是無法達到勤能補拙的好成績。若進一步了解可以知道他們在 閱讀效率及手眼協調上有困難,這是用功和成績不成正比的重要關 鍵。此外,在研究者所處的幼稚園現場,也注意到現在有愈來愈多的 慢半拍的孩子,對於團體行動的時間敏感度較低。當大家都吃完了點 心、擦完桌子、準備下一個活動,只剩下他一個人在吃點心,孩子仍 然以他的慢速度進食、拖拖拉拉做餐後收拾動作。大人的提醒對於提 高他動作的速度十分有限。

中國大陸陳甘訥等人(2008)曾以 193 位研究 3-7 歲幼兒為研究對 象,將受試幼兒氣質分類為易養型、啟動緩慢型和難養型,並使用的 臺灣鄭信雄所編制的「兒童感覺統合統合能力評定量表」進行氣質與 感覺統合的探討。只是上述感覺統合量表較適用於 6-11 歲之幼童,較 不能全然代表學齡前幼兒感覺統合發展表現。國內目前尚無關乎幼兒 氣質與感覺統合的相關研究,由於本人目前任職於幼兒園,受限於研 究時間及收集資料地利之便,研究者鎖定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公 立幼兒園滿四歲及滿五歲的幼兒,採用李月卿和鄭信雄(1996)針對 國內 3-6 歲幼兒感覺統合發展所編製的「幼兒感覺發展檢核表」做為評 估工具。氣質則採用李苑宜及鍾志從(2010)所修訂編製的「幼兒氣 質量表」。由於本研究在國內屬於初探性質,因此在此僅作氣質的向度 與感覺統合向度之間的探討。

由於六歲以前,是大腦可塑性最高的時期,在此不單僅藉由感覺

統合角度的切入,還希望將焦點放在瞭解孩童氣質與感覺統合的關聯 性,讓家長與老師在幼兒期即能主動發現問題,做即時適當的處理。

因此,本研究目的乃在探討氣質與感覺統合的關係,以便由孩童的行 為表現,提供孩童身心發展上關鍵性的協助。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節分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受試幼兒的氣質表現現況。

二、瞭解受試幼兒的感覺統合發展現況。

三、探討受試幼兒氣質與感覺統合發展的關聯。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受試幼兒氣質表現現況如何?

1-1 受試幼兒的「活動量」表現如何?

1-2 受試幼兒的「規律性」表現如何?

1-3 受試幼兒的「趨避性」表現如何?

1-4 受試幼兒的「適應性」表現如何?

1-5 受試幼兒的「反應強度」表現如何?

1-6 受試幼兒的「情緒本質」表現如何?

1-7 受試幼兒的「堅持性」表現如何?

1-8 受試幼兒的「分神度」表現如何?

1-9 受試幼兒的「反應閾」表現如何?

1-10 受試幼兒的性別不同,其氣質各向度的表現是否不同?

1-11 受試幼兒的年齡不同,其氣質各向度的是否不同?

1-12 受試幼兒的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其氣質各向度是否不同?

二、受試幼兒的感覺統合發展現況如何?

2-1 受試幼兒的「前庭反應」表現如何?

2-2 受試幼兒的「觸覺防禦」表現如何?

2-3 受試幼兒的「身體運作」表現如何?

2-4 受試幼兒的「空間和形狀視覺」表現如何?

2-5 受試幼兒的「重力安全」表現如何?

三、受試幼兒氣質與感覺統合發展的關聯為何?

3-1 不同「前庭反應」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所不同?

3-2 不同「觸覺防禦」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所不同?

3-3 不同「身體運作」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所不同?

3-4 不同「空間和形狀視覺」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所不 同?

3-5 不同「重力安全」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所不同?

第三節 名詞解釋

茲將對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一、幼兒

幼兒(young children)的定義,可分為廣義及狹義兩種:廣義的幼 兒定義泛指零到六歲的幼兒;狹義的幼兒定義則指就讀幼稚園及托兒 所(依據教育部 101 年公布實施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現統稱為幼兒園)

就讀的幼兒(盧美貴,2005)。本研究所指幼兒是指就讀於臺北市、新 北市、桃園縣公立幼兒園中滿四歲與滿五歲的幼兒,不包含發展遲緩 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特殊需求的孩子。

二、氣質

氣質(temperament)是個人處理人和其情境獨特的方式(Papalia &

Olds, 1994)。本研究對幼兒氣質的操縱型定義,乃是採用 Thomas 和

Chess 所界定的氣質九大向度來定義,分別詳述如下(Chess & Thomas, 1996):

(一)活動量(activity level):指個體在一天當中的所展現出來的運 動量及活動時間與非活動所佔的比例。

(二)規律性(rhythmicity):指個體日常生活機能的可預測性和一 致性。

(三)趨避性(approach or withdrawal):指個體對於新的刺激或新的 事物的最初自然反應,是傾向接近接受還是退縮拒絕。

(四)適應性(adaptability):指個體面對新的環境的或變化的刺激情 境,調適的難易程度。

(五)反應閾(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指足以引起個體反應所需 的最低刺激量。

(六)反應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指個體對刺激所表現的反應強 弱程度。

(七)情緒本質(quality of mood):指個體情緒的傾向,屬於正面行 為或是負面行為。

(八)分神度(distractibility):指個體是否容易因為外界的刺激受到干 擾或是改變其繼續進行原來的活動的程度。

(九)堅持性(persistence):指個體正在做某件事時,遇到障礙仍然 堅持決定繼續持續該活動方向的程度。

得分越高表示活動量越高、規律性越低、趨避性越退縮、適應性 越低、反應強度越大、情緒本質越負向、堅持性越低、分神度越低、

反應閾越低。

三、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大腦對於所有的感覺輸入 包含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各方感覺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大腦對於所有的感覺輸入 包含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各方感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