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兒數概念

數 學 是 科 學 與 科 技 的 基 礎 , 再 整 體 國力 上 扮 演 了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角 色 (Lofland,1993)。儘管數學的學習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學的實務上,多數的學生 卻忽視數學學習,在中小學的教育中,數學可以說是讓學生最感到挫折的(蕭阿 全,1984)。加上我國一向強調升學主義,不論是家長的期望或是在這個社會的 趨勢下,補習的風氣盛行,無形中也增加了孩童的壓力,學童開始害怕、討厭 甚 至 拒 絕 數 學 , 因 此 如 何 讓 學 生 學 好 數 學 , 是 當 老 師 們 今 最 重 要 的 任 務 (Betz,1978)。

一、 數學概念的學習

西元 1991 年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o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簡稱 NCTM)指出教師必需再重要的數概念中,提供學生豐富而切入中心的問 題,以讓學生能在有價值、有意義的對話中思考,進行數學學習。而近年來科 學教育學者越來越注重兒童本位,認為兒童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模式,兒童應用 自己的知識理論與架構模式進行學習,而數學的概念則是由學生依其不同的經 驗自行建構,而非由老師灌輸而得的(湯錦雲,2002)。

數學知識是學習科學之事能力所必備的,若能培養基本數學概念的嚴密基 礎,學習者才能在這基礎上建立將來所需的知識。而數學能力、數學知識的培 養與獲得,必須從基礎的數學概念來建構:能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才能掌握數 學知識(單維彰、陳鵬昌,2001)。而成人的數量及空間的知識,普遍都影響到 我們在社會運作中的功能是否良好,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機會是否豐富。

而數學的概念都是由實際經驗抽象化後形成初級概念,在經過抽象化後得到次 級概念,而抽象化的過程越多,數學概念就會更複雜,也會變的更困難。

數學概念的學習情況往往受到數學課堂內師生的互動及語言的使用,所 以,在課堂上進行數學活動時,要充分的鼓勵學童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且與他人互動,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要能充分理解,並且建構正確的數學 概念(周筱亭,1991;游麗卿,1999),而只有讓學生認為「有意義」,感覺「有 興趣」,並且願意「主動積極參與」活動,才會引導學生產生真正的學習(傅明

俐,2001)。透過社會互動建立學生的數學意義,使的學生彼此進行意見溝通、

協調,產生初步共識,也能透過師生辯證質疑中,獲得概念的釐清及理性的判 斷,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林文生、鄔瑞香,1999)。

數學概念的養成必須經由個人的生活活動以及經驗的累績。所以學生的數 學能力、數學知識的培養與獲得,均需要從基礎的數學概念來建構,而課堂上 的師生互動、同儕互動都將影響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學習。本研究利用多點觸 控面板一次可多人互動的特點,製作遊戲式學習教材,並希望借重同儕的溝通、

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兒童能建構出正確的數學概念。

二、 形成兒童初步數學知識的三個認知系統

Ginsburg(1977) 認 為 兒 童 初 步 的 數 學 知 識 是 由 三 個 認 知 系 統 (Cognitive systems)所共同操作的概念化(楊瑞智,1992):

(1) 自然的,非形式的(Natural,Informal):

兒童經驗過一些量的問題,不包含用數值的回答。例如,不需數數直接判斷 那ㄧ堆多。由於不需數數或特殊文化的傳授技能,而被說為自然的,非形式 的。

(2) 非形式的,文化上的(Informal,Cultural):

兒童上學前就開始經驗一些數詞及數個物。並漸漸擴大計數活動的範圍即能 說出較大的數詞。計數較多的各物以及使用數數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計數 (counting)是此系統的主要成分,他是在學校外發展,不過是來自文化,經由 成人、書籍、電視等的教導,而被說為非形式的及文化上的。

(3) 文化上的,形式的(Cultural,Formal):

兒童近入學校後,開始有系統的教以符號的、制度化的、演算法的

(Symbolic, codified, algorithmic)算術。這些文化上的發明,比"數數"更具有 效且提供更有效率的解題,而被說為文化上的及型式的。

三、 兒童發展計數個物的四個階段

簡單的說,計數個物是從數的順序觀點(Ordinal aspect)轉移到數的基數觀點 (Cardinal aspect)。數的順序觀點意指:給予一個數指出某物的順序位置。基數的

將兒童早期計數個物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楊瑞智,1992):

2-6 兒童計數個物四階段

階段主題 意義

第 一 階 段

點數前的表現 (Precounting Achievements)

無法正確地數 5 個(或以上)的個物,尚無數的順序觀點。

第 二 階 段

順 序 的 觀 點 (The Ordinal Aspect)

1.第二階段的小孩,不像第一階段的小孩,似乎了解需 要數數的過程。

2.一般並沒有將數到最後的數連結到此堆個物的多少,

而且這是守恆的(invariant)。

3.領悟數的順序觀點,且可能瞭解較少數量(4 以內)的基 數觀點,但是他們尚未將數的兩種觀點建立良好的連 結。

順序的觀點具有以下三個要求原則:

A、 穩定的順序原則(The stable order principle) 數數時能以固定順序的一串數詞唱數。

B、 一對一原則(One To One Principle) 當沒按照此原則,可能會發生下列錯誤;

1. 區分錯誤(Errors in partitioning)

錯誤是來自無法將”數過的”與”尚未數過的”區 分出,因而導致重複數,漏數或太早結束。

2. 指派數詞的錯誤(Errors in assigning number names)

例如:使用相同的數詞兩次。

3. 來自數詞與個物無法協調的錯誤(Errors in coordinating)亦即;唱數與點指個物間的協 調。錯誤可能來自於起始、結束或過程中 沒有同步,大多是漏數或重複最後一個個 物。

C、 基數原則(The Cardinality Rule) “數數過程”與”有多少個物”的連結。

第 三 階 段

基 數 的 觀 念 (The Cardinal Aspect)

此階段兒童能應用”基數規則”,但不像第四階段的小 孩,能瞭解「7 一定比 6 多」。能應用數數的過程得到總 數多少。

能再覆蓋後直接說出剛計數的數。

尚未能將數數的次序,用於兩堆個物多少的比較。

第 四 階 段

數的相對大小 (Relative Size of Numbers)

此一階段的小孩,以領悟數數的過程並可使用於兩堆個 物的比較。更能利用(1-10)的口語方式,解一些簡單的 口語算數文字題。

而從 Schaeffer 等人的這些研究,可以得到下列的一些數學意含:

(1) 學齡前的兒童,數的主要發展有:數數能力及使用數數過程以比較兩堆個物 多少的能力。

(2) 顯然,數數能力並非自發性獲得,需要模仿他人的動作。雖然如此,兒童必 須自己建構唱數與多少之間的連結。

(3) 數數在兒童早期領悟數的序列與基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了解幼兒初步數概念後,將使用幼兒初步數學知識的概念分析本研 究之遊戲式學習內容與前後測試卷之出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