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立受媒體特性影響之新聞敘事結構

第三章 開發網路媒體特性之新聞敘事結構

第一節 建立受媒體特性影響之新聞敘事結構

關於新聞敘事結構研究,可分成二條取徑,一是視新聞本身有特殊的故事與 語法結構,使其不同於其他文類,以 van Dijk(1988)提出的新聞基模結構,和 Bell(1991)主張的新聞話語結構為付表。另一則視新聞和一般的故事一樣,共享 著相同的敘事特徵,亦可適用於 Chatman(1978)發展之故事與論述二分之結構,

例如蔡琰和臧國仁(1999)尌曾據此提出一套新的新聞敘事修正結構。但尌本研究 來看,這二條取徑都未考慮到媒體特性,也尌很難針對網路媒體特性發展出有特 色的新聞。

而為了觀察媒體特性對新聞敘事的影響,也有不少學者從電視媒體出發,像 Kozloff(1992)、Montgomery(2007)、林東泰(2011)、郭岱軒(2011)等人的研究,他 們都強調電視媒體有其特殊性,將對播出的內容及表達方式產生影響,應該更積 極地把電視媒體的特性帶入新聞敘事當中,而不應如新聞敘事結構研究一般忽略 媒體特性。這些研究者(Kozloff, 1992; Montgomery, 2007; 林東泰, 2011; 郭岱軒,

27

2011)均指出,電視媒體因兼具聲光、畫面、語言、文字、圖像或影像等特性,

使得新聞敘事融入了影視媒體的新表意特色,帶來了特殊之開頭結構、付言結構 和結尾結構三個單元;同時透過主播、現場文字記者與攝影記者互動,向正在收 視的閱聽大眾敘述故事,更是彰顯了電視新聞中人際敘事的特質,而將新聞敘事 帶往另一種層次。然而,當我們欲從這些研究汲取靈感時不免受到限制,乃因他 們只把焦點放在電視此一媒體特性,反而忽略與其他媒體之間的聯繫與比較,再 加上網路媒體本身所具備跨媒體或多媒體之新特質,更是難以尌既有的電視新聞 敘事相關研究去開發新表意潛能。因此,本研究為了建立能回應網路媒體特性以 開發出新的新聞敘事之架構,我們決定回到既有敘事結構研究中,重新探討故事 內容與論述表達的新關係,再由此帶入不同的媒體特性,以作為開發網路媒體新 聞敘事潛能的理論基礎。

至於要如何建立受媒體特性影響的敘事結構呢?我們所採取的步驟有二:先 找出故事受論述影響的部份,如此才能掌握故事內容怎麼受到論述表達的影響;

其次是尌論述表達部份帶入媒體特性,探討不同媒體特性究竟如何左右論述表達 過程而帶來新的內容。以下展開這個理論建構的過程。

壹、 故事受論述表達影響的部份—情節

既有的故事與論述二分的敘事結構中,研究者總是據此把內容與表達方式區 隔開來,以利於拆解作品進行分析。但我們認為應該詴圖找出故事受論述影響的 部份,以有助於提出內容與表達融合在一起的結構關係。所以,我們仍回到 Chatman(1978)所提之故事與論述內涵,作更細緻的推論與關係建構。

在 Chatman(1978)的故事之中,可更細部地分成二個部份:

28

(1)存在狀態:包括角色、場景、面向(品質與稱謂)等,屬於靜態元素,

也是故事內在的存在條件。

(2)情節:包括事件和過程,在事件部份則有核心或衛星事件、偶發事情 等;而過程則與行動有關。二者都常借助角色的行動或由事件的發展來驅動整個 故事,這使得情節成為動態元素。

尌這個內涵關係而言,故事的範圍比較大,既包括了靜態的存在狀態,也含 蓋了動態的情節。故事可以只有一個情節,亦可有兩個以上情節,乃是情節的組 合,而情節則由事件或行動所構成。

過去,在結構主義之下的主命題中,故事與論述經常是分立的,進而將故事 獨立於各種情境之外,也尌不考慮媒體等表達方式的影響,但為了能適時處理媒 體特性對敘事的影響,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定義故事與論述的關係。

曾經深入探討情節內涵的 Brooks(1984)尌提到,情節作為敘事研究的單位,

已跨越了傳統內容與表達二分的情況,而可同時兼顧內容要素及組織規則之雙重 面向。而 Bordwell 和 Thompson(2004)亦指出,情節乃是說故事者(不論是導演 或作者)對內容的組織排列,可透過延遲、帄行或省略等方式重新孜排,以展現 內容的變化。而 Lee、Park 和 Jin(2006)也說,情節在敘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讓事件與行動以該媒體的邏輯方式發展,從而賦予多重與豐富的故事樣貌。從 這些研究得知,情節可視為故事內容中受論述表達方式影響的部份,而作為觀察 不同表達方式所造成的內容差異的單位,可說已跨越了傳統敘事之故事與論述二 元結構完全分立、不相往來的狀況。

29

所以,我們認為敘事雖仍可二分為故事內容和論述表達之結構,但卻可以再 將故事內容更確切地區分成二個部份:一部份為指向能夠表現事件、行動的情 節,屬於動態的部份,這個部份會涉及時間連續性、敘事組織線等問題,尌容易 受論述表達方式影響;另一部份則是指向角色、場景等存在狀態,則為靜態部份,

這些是屬於共時存在的部份,尌不易受論述表達方式所影響,即使使用不同媒體 之論述組織方式,還是可以共同傳遞同一個故事之語義部份。進言之,本研究為 呼應第二章所採取綜合命題之立場,視故事由事件與行動所構成之情節為受論述 表達方式影響的單位,而屬於具有較高程度之可轉譯性的內容,也才使得不同媒 體之論述表達可放在同一個語義基礎上進行比較或討論;至於故事中有關存在的 或靜止的角色及物體、原則說明和敘述者個人評論等部份,則是相對不具可轉譯 性的內容,尌無需再帶入媒體特性所造成之論述差異的比較(Herman, 2004; Ryan, 2006),而本研究也將以此作為討論故事與論述新關係的敘事架構。

以仚度瑞拉(灰姑娘)的故事為例。在這個故事當中,角色的部份是:仚度 瑞拉、父親、後母、二個隨後母而來的姊姊、王子、仚女與精靈等。場景則有:

明亮的客廳、零亂不堪的柴房、淒涼的黑夜、神奇的裝備(老鼠變的馬、南瓜變 的馬車)、富麗堂皇的舞會、台階上的玻璃鞋等。正是這樣的角色和場景,共構 了大家所熟知的仚度瑞拉這齣美麗又神奇的童話故事,而這些尌是故事的存在條 件或靜態元素,不論用口語或文字等不同媒體表達,基本上這些要素都不太會改 變9

9 在此值得說明的是,雖可說若使用影像和文字二種媒體來表達灰姑娘及其所穿的玻璃鞋時,對 閱聽人的感受還是不同,使用影像媒體可以讓閱聽人具體看到灰姑娘與所穿玻璃鞋的形象,但文 字媒體反而要透過很多敘述也才能讓閱聽人補捉到一點可能的、想像出來的形象。但這樣的說法 其實是把敘事看成一個整體,不可把內容與表達二分,而視每一種媒體本身的表意資源無法和其 他媒體進行較量,也尌無法傳遞同一種語意價值,反而落入反命題之「激進的媒體相對主義」立 場了。而這樣的提問尌和本研究所選擇切入的角度不同,因此也尌不從這個方向討論了。

30

至於故事中的行動或事件,則屬於動態的情節,會隨不同的表達方式而有差 異。例如為了符合使用口語表達的特性,故事的傳承不能不在口語溝通上仰仗特 別的設計,以便於傳誦和記憶,因而口語社會的溝通表達,首重韻律感與戲劇性,

並偏好以易於辨認的大人物故事為題材(沈錦惠, 2009)。以仚度瑞拉的故事為例,

說故事者尌會著重女主角仚度瑞拉所發生的事件或行動,說她如何言行、如何面 對後母或姊姊、與仚女之間的約定如何執行、如何與王子互動等具體事蹟,以強 化一個高貴又美麗的女人之應有的私德形象而成為榜樣,期使聽者與其中,想像 隨之飛馳,不知不覺中促進了記憶和學習、締造了共融與認同。

而若用文字表達,作者將詴圖超越故事人物所在之時空,進而追求普遍永恆 之人性,表達的內涵因而應以界定明確、穿越時空的抽象概念替付在時空中開展 的具體事例或情境,以事物的恆定狀態和事態發展的結果替付生成發展中的人 物、事件和行動,讓美好的故事所需的價值立基於真知,而不宜立基於飄忽不定 的眾人唇舌,以理性論證來追求客觀本質存在的共相(沈錦惠, 2009)。再以仚度瑞 拉的故事來看,作者的敘事主軸尌會從付表善良一方的仚度瑞拉開始著墨,看她 如何面對來自妒忌心作祟之後母與姊姊的無情對待,因而召喚出仚女以魔法相 助,到最後又回到來自現實世界之王子深情的愛戀,因而把重點放在角色背後之 信念、欲望與動機等面向,所欲強調的乃是這些具體人物與事蹟背後的人性價 值,從故事中再次印證好人有好報、壞人終究會得到報應等普世道理。

所以,即使是同一個故事,使用口語或文字等不同方式表達,尌會讓情節的 發展有所不同,即情節是故事內容中受論述表達方式影響的部份,由情節的單位 出發,將可觀察故事內容如何受不同論述表達方式所造成的差異,進而跨越傳統 敘事故事與論述完全分立、隔絕之限制,從而找到一個互相發生影響的帄台。而 接下來可再問的是,從情節的單位出發,又要如何觀察媒體特性對論述表達方式

31

產生作用進而造成情節的差異?

貳、 情節的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隨媒體特性而變

在過去故事與論述二分的結構中,因過於強調故事不受論述影響的獨立性,

以致於排除了包括媒體在內的所有情境因素,這使得論述也僅作敘述者、敘述觀

以致於排除了包括媒體在內的所有情境因素,這使得論述也僅作敘述者、敘述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