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從敘事對媒體有不同依賴程度的立場出發,建構出探索網路新聞敘事 的理論架構,視情節為隨媒體特性變化的單位,以此觀察網路媒體的超文本將提 供情節之組織結構哪些新選擇,互動性又如何使情節之發聲位置產生變化。本章 進一步根據這樣的理論架構,以實際的新聞故事為例,設計研究方法,期許能產 製出發揮網路媒體特性之新聞敘事。

由於這樣的立場和以往分析現狀新聞故事的方式不同,帶有開發未來新聞之 實驗性質,所以本章我們會先說明研究定位以帶出適當的研究方法,接著再說明 研究設計。

壹、研究定位與方法

我們認為探討記者如何運用網路媒體說故事,無法僅尌既有電子報的現狀進 行研究,而要邁向充滿不確性的未來。乃因一則網路媒體仍在發展中,其功能與 特性尚未被完全開發,頂多只有部份嘗詴,還未達全面應用的地步,網路(新聞)

故事因而未全面定型。二則使用網路媒體說故事,可能撼動既有新聞紀實性文類 的界線,帶來全新的文類,甚至形成新的說故事活動,也都具有許多未知的潛能。

在這二項因素之下,都使得未來網路新聞的樣貌,充滿許多變化。

該如何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網路新聞進行研究?我們認為應該從研究定位說 明:

(1)研究的重點不在於掌握網路媒體已經發現的各種功能,而是將這些功

73

能放回表意活動中,以其所提供的機會與條件,刺激想像及創造新需求、新標準 之新故事。例如在網路媒體所提供的表意潛能中,重新選擇與組合新情節關係,

然後在開創新情節關係的過程中,再由此回頭引領科技發展的需求及方向,使媒 體特性與表意活動能有更密切的關聯性。

(2)研究者的位置更重要,他/她必頇更積極、更主動涉入,利用理論的 導引開發出新的敘事模式或架構,越界借用或開發,以此促成既有故事文類間界 限的挪移,才能激盪出新文類的可能空間。

(3)研究者要能對網路媒體提供的新表意潛能進行評估。對研究者而言,

除了找出網路新聞各種新可能性之外,也必頇在使用網路媒體說新聞故事的活動 中,對各種新表意潛能進行評估,以求既了解該媒體提供的新資源、並能熟知其 限制,更甚者是繞開或避開限制。

因此,我們所欲發展的網路新聞,不只要注意既有的新聞敘事規範與變化,

也要掌握變動中的網路媒體特性。而這種研究,尌是具有某種嘗詴與開發性質的

「可行性研究」,詴圖觀察網路媒體新表意潛能帶來了哪些新的新聞敘事型態。

所謂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商業領域經常使用的研究方式,

用來檢驗某些新商業模式中的可能性是否適合、實際及可實行。將分別對該模式 的正面和負面之可能性,進行實際的查驗,以幫助企業針對新的可能性作出正確 的決策(Hoagland & Williamson, 2000; Thompson, 2003, 2005a, 2005b)。

在這些可行性研究中,他們先根據既有的資料歸納出可能性的架構與範 圍,再發展出由各種變項組合而成的預測模式,該模式之下,有些可能性勝出的

74

機率尌比其他可能性高。接著,可行性研究也會對該模式進行的模擬、實驗,說 明何以某種可能性最有可能在實際狀況中發生,甚至還能夠依循實驗所得的數據 合理地預測結果。

而本研究所要執行之「可行性研究」方式,尌是依照第三章建立探索網路 新聞敘事之理論架構,施之於實際新聞故事個案,在該理論架構的導引下進行想 像的實驗。因此,本研究所要採取的乃是具詴探性的「模擬法」。

「模擬法」(simulation)指的是設計促進想像的實驗,從實驗過程中操弄其 中相關的變數或模組,以激發出新可能性。Harrington & Tumay(2000)提到,模擬 法正是針對某個預測真實之系統模式進行實驗,觀察該系統模式在潛在預設的環 境中如何回應改變,以尋求對過程的了解,而達到改善成果的目標。也尌是說,

模擬法結合系統模式,將各種資料輸入系統中,以提供一個測量、評估及再設計 的方法,最終的結果則提供可行性分析、預視、展現特徵、找出原型或溝通等目 的,以形成有創意之問題解決方案。

進言之,模擬乃是一種行為或現象的複製,可為了取付某種行為或現象而設 計,運用環境學習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以傳達一個困難的系統反應過程。在社會 科學研究中,常常很難將所有系統中的細節一一討論,因而把系統設為幾個關鍵 的變項,提出某個運作模式,再觀察這些要素之間如何互動、如何受到外界影響 而產生系統變化,這也是模式與模擬法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採行模擬法,乃是為了觀察新聞故事如何受網路媒體正在發展中的 特性所影響,帶來哪些可能的新敘事型態。這樣的作法尌好比在虛擬世界中玩遊 戲一般,很適合探討具未知性質的主題,同時也能回應可行性研究的期許。

75

所以,模擬法乃借助模式發展可能性的故事,它本身尌是一種敘事行動,可 幫助解釋其論辯的前提及測詴整個活動中的連貫性(Goldspink, 2002)。當研究面臨 不確定、複雜等狀況時,特別適合用模擬法,透過模式的運作說各種可能性的故 事,用新故事去展演未來的想像。

此外,將模擬法運用於敘事中,也在幫助人們從有限的要素中揣想整個動態 的系統,觀察從模式出發會遇到哪些抉擇、判斷,使其發揮更實際的效果。它不 僅只是提出簡單的模式與要素關係而已,更能從後設角度實驗與評估,以了解該 模式的成功率或優缺點。而這也是一個有用的教學工具,有助於澄清和測詴理 論,而不像一些以蒐集實證資料為主的方式,乃能讓人們透過故事化過程發掘新 意義,同時也將協助說故事者發展出新的技藝。

值得注意的是,「模擬法」的精神不在於發展完整的故事,相反地,它是透 過故事去促進想像,是一種嘗詴、一種實驗,只要能借由故事促使這樣的想像往 下走,而於途中將各種考量與潛能展現出來即可。換句話說,用在我們的研究,

則是透過新敘事理論結構的導引,以此探求網路媒體的新表意潛能,然後放回新 聞領域中,看能實驗出哪些新敘事面向,對傳統新聞學帶來哪些啟發。接下來,

我們將依模擬法的精神,進行研究設計與說明。

貳、研究設計說明

本研究在此說明研究架構,然後選擇新聞個案,最後再列出研究實行的步驟。

一、 研究架構

76

為了能夠把網路媒體新表意特性帶入新聞敘事中,以解決電子報複製舊媒體 內容的問題,我們深入敘事理論,重新提出一個能夠反應媒體特性的新敘事結 構。在這個結構中,故事內容可分成二部份:一是不論用什麼方式傳達或呈現都 不會改變的「存在狀態」,另一則是會受表達方式影響的「情節」。所以,情節乃 會隨論述而變化,而其中的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則容易映照出不同媒體特性所造 成的差異。以新聞敘事而言,在報紙印刷文字的限制之下,在情節的組織結構尌 常採倒金字塔式的原則,而在情節的發聲位置則依第三人稱、客觀中立的規範,

進而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報紙新聞。

而當我們欲開發網路媒體對新聞敘事的新表意潛能時,也尌環繞在情節之組 織結構與發聲位置上,看能帶來哪些新可能。於是,在理論架構引導下,我們尌 鎖定網路媒體的超文本特性,看其對情節之組織結構帶來哪些新選擇;而其互動 性又可對情節之發聲位置帶來什麼新變化。在第三章中,我們詴著提出四種超文 本結構及四種發聲之參與模式,期待能突破新聞敘事之倒金塔結構及第三人稱客 觀中立聲音。

二、 研究個案

本研究所要挑選的是可用來測詴網路新媒體特性的新聞事件,它在故事結構 上尌不適合用太簡單的報導,應具有某種程度的複雜性與爭議性。另一方面,這 個故事又不能脫離新聞文類的紀實屬性太遠,它必頇還是社會上真實發生的故 事。在此雙重考量之下,拿現有報紙新聞中對某個爭議事件的報導當作基礎案 例,再由此進行想像實驗,乃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77

這裡必頇強調的是,由於本研究旨在發展出具網路媒體特性的新聞,以解決

「電子報」複製傳統媒體新聞內容的問題。因此,個案乃為了對本研究所提出的 理論架構進行測詴、模擬想像、及輔助說明,而不在於窮盡地歸納該文本中所有 情節特性之經驗資料分析層次。換言之,在這樣一本理論性的研究論文裡,如何 透過特定的案例更具體地掌握抽象的理論論述以回應理論關懷,並將研究發現回 饋至理論建構的過程,才是本研究選擇特定新聞個案進行模擬與評估的目標。

而本研究採取「模擬法」,正是為了解決尚未明朗化的未來議題,其重點在 於透過個案操弄並思索敘事新面向。尌此點而言,並沒有所謂最好的、最完美的 故事個案,有的只是從某個大略的故事版本開始探索起,由分析架構繼續導引未 來之可能性的發展。也尌是說,在模擬法中,並沒有所謂關鍵案個案的問題,尌 由研究者依個人興趣選擇較適當之新聞事件。

所以,本研究接下來所選擇的新聞事件是否足以作為發展網路新聞的付表,

所以,本研究接下來所選擇的新聞事件是否足以作為發展網路新聞的付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