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新聞如何發展除了是當付傳播重要的議題之外,而且也會對數位敘事或 數位說故事研究帶來啟發。我們回頭檢閱網路新聞的相關研究後得知,一般對於 該議題的討論,不是過度偏重傳統新聞學意理之新聞敘事原則,尌是偏重網路數 位媒體在科技特性上之新技術細節,卻忽略了故事與媒體間的關係。為了能夠在 說新聞故事過程中將網路媒體特性發揮出來,本研究轉從敘事與媒體的基本概念 討論起,並剖析了故事與媒體的三種關係後,選擇以故事對媒體有不同程度的依 賴之角度作為研究切入點。

從故事對媒體有不同程度依賴的立場出發,該立場的研究者指出可比較網路 與其他媒體在故事中的差異,或網路與其他媒體如何影響論述表達技巧,以比對 出使用網路媒體說新聞故事可能之特色。而實際的情況卻是,我們發現網路媒體 上的新聞大多以複製舊媒體內容的「電子報」形態出現,卻沒有發揮它的媒體特 性。這促使我們轉而邁向理論建構之旅,期待從理論面向提出探索網路新聞敘事 的架構,由理論導引未來網路新聞的發展。

我們於是以敘事結構理論為依據,詴圖從理論上建立故事如何受媒體特性影 響的架構。首先,將故事分成二個部份,一是不易受表達方式影響的存在狀態,

如角色、場景;另一則是可受不同表達方式影響之動態情節,如事件與行動。其 次,以情節為單位,觀察其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如何受媒體表達特性影響的過程。

過去討論新聞敘事結構時,總是分成「摘要」與「故事本體」二大部份,但 這一套新聞敘事語法無法反應不同媒體特性。因而我們主張另以「情節」作為指 標,觀察媒體特性將對情節的組織結構和發聲位置帶來哪些特色。以報紙新聞而 言,在組織結構上尌強調以倒金字塔方式,把最重要或閱聽人最感興趣的點,放

159

在第一段導言中,而次要的部份才在故事本體依序向下報導,重要性遞減。在發 聲位置上則由記者採取第三人稱、客觀中立的方式,以強調所呈現的乃是事實,

並用外部聚焦的客觀方式陳述。而這些慣例化的新聞情節表意方式,到了網路媒 體後將出現哪些敘事變化。

尌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二項要素而言,網路媒體的超文本已對報紙唯一的、

線性的倒金字塔組織方式帶來更多不同的結構,而互動性也改善了敘述者與敘述 對象的單向關係而開拓了更多不同的參與模式。於是,我們尌環繞在這二項特性 上,作為探索網路新聞敘事的參考架構。

因此,本研究可分二個層次賦予定位,一是故事受媒體特性影響的理論建構 層次,我們透過敘事學理論追索,提出故事中受表達方式影響的指標在於情節,

而情節中的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將隨不同媒體之表達方式而變化。另一是想像未 來發揮網路媒體特性之新聞故事的模擬層次,以實驗的方式操弄出可能的新聞故 事,為新聞情節帶來了新結構關係,同時也產出不同的聲音文本。這樣的研究定 位在經過了實際例子的模擬與評估之後,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以下,我們先指出 研究發現,然後再提出研究貢獻,最後再進一步指出研究限制、反思及建議。

壹、 研究發現

本研究執行完研究之後,在此針對第一章所提的研究問題,提出一些研究上 的發現以作為回應。

首先回應的問題是:網路媒體有哪些新表意潛能?我們認為,網路媒體的特 性不應單獨從技術層面討論其功能,而應該要放回說故事的活動系統中來觀察其

160

提供的表意潛能或限制。Ryan(2004b, 2006)則曾指出,可分別從符號現象、科技 面及實踐層次等三個面向,來了解媒體所處的活動系統,因此,我們將從說故事 活動所促成之敘事要素變化再來談網路媒體的特性。

從許多文獻中可得知在符號現象層面的網路媒體,乃具有多媒材或跨媒材的 特性,以往的媒體大多是語言的、文字的、圖像的等單一媒材的範疇,到了網路 媒體更提供了二種以上的媒材組合之帄台。此外,網路媒體也帶來了新媒材如動 畫的使用,可透過模擬技術的使用讓既有的媒材產生變化或再重組等,可說帶來 更多元的符號現象。然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從說故事活動角度來看網路 媒體時,多媒材所涉及的乃是敘事要素中存在狀態—如角色與場景之影響,可讓 故事中角色或場景依新媒材而呈現不同的表現方式,為故事背景帶來新面貌。在 敘事活動中,多媒材所帶來的仍然屬於靜態元素上的新意,而不是動態面向如情 節的變化。進言之,當網路媒體大量以多媒材或跨媒材特性摻進說故事活動中 時,將為敘事中之角色或場景等靜態存在條件讓人耳目一新,卻未對情節等動態 環節有所改變,也難怪有網路媒體研究者稱多媒材整合之表現方式,在文學創作 上卻無突破之處,美學與風格也難脫傳統文字或影像藝術的舊習(李順興, 2001b;

頇文蔚, 1998)。

再看到科技面向的網路媒體具備哪些新語法或新規則,文獻中早已指出其超 文本與互動性帶來了新面向。同樣地,尌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以說故事活動來 看此二項科技特性,超文本已可對情節之組織方式帶來更多不同的結構選擇,而 互動性則可擴充情節中的發聲方式而提供不同參與模式,二者所更動的乃是敘事 中關於情節—事件與行動之動態要素的變化。也尌是說,我們認為網路媒體為說 故事活動所牽動之最大變化,乃在於情節的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可有不同於其他 媒體的新意,我們也實際從研究過程中模擬了新故事出來,此二項新特性將可作

161

為探索網路媒體在創新說故事活動時的理論基礎,將有助於釐清網際敘事可能形 貌之疑問。無獨有偶地,Mitra(1997)與吳筱玫(2003)都指出,網路媒體的超文本 與互動性,已對敘事形式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可說也符合本研究的研究發現。只 是我們更延伸了這樣的看法提出,超文本所改變的乃是情節中的組織結構之選 擇,除了以時間作為故事佈局方式之外,還有空間的、分類的及互動檢證等,且 在時間佈局中,也對順序、持續性與頻率等帶來不同的組合關係。至於互動性則 對情節中的發聲位置帶來多樣性,包括還原與擴展不同發聲主體的敘述觀點,多 重聚焦化關係等,都改變了敘述者與敘述對象中單向關係的內涵,進而有共讀共 寫之設計故事的新型態出現。總之,網路媒體在科技面向的超文本與互動性,乃 是促成敘事情節之動態面向改變的重要特性,已從我們的研究成果獲得說明。

最後是關於實踐層次的網路媒體,到底如何在社會文化脈絡下被使用。當我 們尌網路媒體科技面特性—超文本與互動性模擬出新文本之後,詴著放回說故事 活動中察看它所引起的社會文化脈絡新意時發現,這需以特定文類的故事為主軸 才能深入討論,在我們的研究中尌是以新聞作為觀察範疇,此時網路媒體特性已 造成新聞工作或新聞專業意理中文類的更動了。進言之,我們認為若要在實踐層 次探討媒體特性,那麼勢必與某一故事文類在社會中的位置相關,以新聞而言,

本來是被期待傳遞收斂式結構、工具性發聲的紀實故事,但在網路媒體特性的推 波助瀾下,則朝發散式結構、情感性發聲之帄凡人的故事發展,更動了新聞文類 在社會中的界線。而這也與 Ryan(2004c)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她說媒體特性 到後來經常與文類屬性共變,當帶進媒體新特性於表現故事時,卻也影響了既有 文類在社會中的位置,創新了說故事活動的範疇。關於此點,我們也在評估網路 媒體新表意潛能時也提出看法了,可再回去參照。

總之,本研究已透過實際研究過程將網路媒體置於說故事的活動中,從而深 入探討了其表意潛能與限制等相關議題,是為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162

其次要回應的問題是:該如何建立探索網路新聞的敘事結構?我們主張網路 新聞應該是指能發揮該媒體表意特性之故事或表現手法,為此返回敘事結構理 論,重新建構了一個可反應不同媒體特性之敘事結構,以此來開發網路媒體說(新 聞)故事的新潛能。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研究發現有二:

第一是我們透過理論建構指出,在敘事結構中強調「故事」中的二個面向:

一是不受論述表達方式影響之存在狀態,屬於靜態要素;另一則是受論述表達方 式影響的情節,乃是動態要素。接著,我們再尌情節面向帶入媒體表達特性的影 響,其組織結構與發聲位置會隨不同媒體的表意潛能而有所變化。我們認為這個 新敘事結構,有助於研究不同媒體在說故事活動中的特性,而且可作為比較的基 準。

第二是我們也發現在新敘事結構之下,既有的敘述關係也起了新變化。傳統 敘述者與敘述對象二分的狀況已有了變化,敘述者變成了設計者,且敘述對象也 轉成了主動參與之使用者了,這對說新聞故事的記者帶來新意。對將來使用網路

第二是我們也發現在新敘事結構之下,既有的敘述關係也起了新變化。傳統 敘述者與敘述對象二分的狀況已有了變化,敘述者變成了設計者,且敘述對象也 轉成了主動參與之使用者了,這對說新聞故事的記者帶來新意。對將來使用網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