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原因與相關因素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70)

第三章 建築工地職災的特性分析

3.2 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原因與相關因素

針對曾經受到職災傷害的工人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職災傷害內容 與建築工地相關設施與因子間之關係,若無法完整而精確地掌握所有 的內外在因素,但最少仍然希望能釐清主要的種類與原因,以做為研 究探討的基礎。

3.2.1 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原因

由於影響建築工地職災的因素繁多,研究利用第二章文獻回溯的

結果彙整可能影響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因素,彙整如(表 3.10)所示,

並針對建築勞工進行調查,分析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率變動的原因及其 主要的可能影響因子,以做為後續防止或降低職災發生之參考依據。

表 3.10 影響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因素

響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因素

X1 勞工本身「不知」 X2 勞工本身「不能」

X3 勞工本身「不顧」 X4 勞工本身「不理」

X5 勞工本身「粗心」 X6 勞工本身「遲鈍」

X7 勞工本身「放縱」 X8 勞工本身「散漫」

X9 工作場所「照明不良」 X10 工作場所「通風不良」

X11 工作場所「噪音分貝的大小」 X12 工作場所的「環境條件不佳」

X13 工作場所「物料儲放處理不當」 X14 工作場所「機械設備不良」

X15 工作場所的「電力設施設置不良」 X16

工作場所的「消防、急救、防爆 等設施不良」

X17 工作場所當天的「天候不良」 X18 工作場所周圍的「交通問題」

X19 勞工本身「進入危險場所工作」 X20

勞工本身「於運轉中進行機械裝 置的修理」

X21 工頭(業主或包商)「工作命令與指

示傳達不確實」 X22 勞工本身「對危險物品的處理方 式錯誤」

X23

勞工本身「對器具及防護設備之錯

誤使用」 X24

勞工本身「對服裝及保護工具的 使用不全」

X25

勞工本身「作業動作、作業位置或

作業姿勢的不良」 X26 勞工本身「作業準備不完善」

X27 「不安全的機械設備」 X28

「機械設備排放的廢棄及產生 的粉塵」

X29 勞工本身「缺乏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X30 管理階層人員「未訂立或訂立不 適用的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X31

管理階層人員「缺乏日常性的安全

衛生檢查」 X32

「缺乏安全衛生、工程災害管理 及災害發生時處理的專業人員」

X33

管理階層人員「缺乏適當的安全衛 生管理計畫及自動檢查計畫」 X34

理階層人員「未實施災害事故的 調查、統計及分析」

X35

管理階層人員於勞工施工前「未實 施安全衛生教育講習或活動」 X36

管理階層人員「未對勞工建立災 害意識」

X37 管理階層人員「無法提早研判災害

的發生」 X38 管理階層人員「無工程生命週期 災害管理的觀念」

X39

管理階層人員「未能建立全面性之

營建工程災害管理機制」 X40 勞工本身「無災害意識」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12]

3.2.2 建築工地職災發生的相關因素

針對 135 份有效問卷,利用SPSS套裝軟體中之因素分析法進行分 析,以找出職災發生的相關因素,經影響職災發生的第一次因素分析,

其分析內容與結果,參見(附錄三)所示,其中第五個、第六個及第 七個因素須剔除(即X31、X30、X34及X8四個題項),其理由為此兩個層面 所涵蓋的題項數太少,不適合單獨構成一個因素,並進行第二次因素 分析,其分析內容與結果,參見(附錄四)所示。

經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可萃取四類因素如附錄四(表 D.4),其各 類因素的變項,彙整如(表 3.11)、(表 3.12)、(表 3.13)及(表 3.14)

所示。

表 3.11 第一類因素的變項

第一類因素的變項

X17 工作場所當天的「天候不良」 X18 工作場所周圍的「交通問題」

X19 勞工本身「進入危險場所工作」 X13 工作場所「物料儲放處理不當」

X14 工作場所「機械設備不良」 X11 工作場所「噪音分貝的大小」

X16

工作場所的「消防、急救、防爆等

設施不良」 X20

勞工本身「於運轉中進行機械裝 置的修理」

X15 工作場所的「電力設施設置不良」 X12 工作場所的「環境條件不佳」

X9 工作場所「照明不良」 X21 工頭(業主或包商)「工作命令 與指示傳達不確實」

X10 工作場所「通風不良」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12 第二類因素的變項

第二類因素的變項 X23

勞工本身「對器具及防護設備之錯

誤使用」 X24

勞工本身「對服裝及保護工具的 使用不全」

X22 勞工本身「對危險物品的處理方式

錯誤」 X25 勞工本身「作業動作、作業位置 或作業姿勢的不良」

X28

「機械設備排放的廢棄及產生的粉

塵」 X27 「不安全的機械設備」

X26 勞工本身「作業準備不完善」 X32

「缺乏安全衛生、工程災害管理 及災害發生時處理的專業人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13 第三類因素的變項

第三類因素的變項

X2 勞工本身「不懂使用方法」 X1 勞工本身「不知」

X4 勞工本身「不理規定的執行」 X3 勞工本身「不顧安全守則」

X5 勞工本身「粗心」 X6 勞工本身「遲鈍」

X7 勞工本身「放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14 第四類因素的變項

第四類因素的變項 X39 管理階層人員「未能建立全面性之

營建工程災害管理機制」 X38 管理階層人員「無工程生命週期 災害管理的觀念」

X37

管理階層人員「無法提早研判災害

的發生」 X40 勞工本身「無災害意識」

X36

管理階層人員「未對勞工建立災害

意識」 X35

管理階層人員於勞工施工前「未 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講習或活動」

X33 管理階層人員「缺乏適當的安全衛

生管理計畫及自動檢查計畫」 X29 勞工本身「缺乏安全衛生教育訓 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同時將所萃取的四類因素中,依據各因子間的相互關係作一 結合,並將職業災害的因素分別分類命名,說明如(圖 3.1)所示。

第一類因素

第二類因素

第三類因素

第四類因素

不安全的環境設備因素

施工人員不安全的行為因素

施工人員不安全的動作因素

管理人員無災害意識的因素

職業災害的因素命名

圖 3.1 建築工地職業災害的因素命名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藉由附錄四(表 D.3,解說總變異量)「轉軸平方和負荷量-變異 數%」欄位中,可知職災主要影響因素次序最高為因素一(不安全的環 境設備因素),其變異數的百分比(%)為 22.800;其次為因素二(施 工人員不安全的行為因素)、因素三(施工人員不安全的動作因素)及 因素四(管理人員無災害意識的因素),其變異數的百分比(%)分別 為 13.040、12.452 及 12.342。

有鑑於此,研究提出於防止或降低職災發生時,可藉由上述四類 因素進行探討,且依其影響程度的大小分別分析,依序為因素一(不 安全的環境設備因素)、因素二(施工人員不安全的行為因素)、因素 三(施工人員不安全的動作因素)及因素四(管理人員無災害意識的 因素),其所佔的影響程度如圖(圖 3.2)所示。

37%

22%

21%

20%

因素一(不安全的環境設 備因素),37%

因素二(施工人員不安全 的行為因素),22%

因素三(施工人員不安全 的動作因素),21%

因素四(管理人員無災害 意識的因素),20%

圖 3.2 影響建築工地職業災害的因素比例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