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透過以具象化教材實施分數補救教學,研究者發現由於學生個別差異大,加 上對數學學習有焦慮感、沒有信心,導致學生看到數學題目長、題意不理解時,

則立即放棄,選擇用猜測的方式作答。分數本身概念就較抽象、複雜,研究者將 其分為「分數概念」、「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三部分,發現當學生理解分 數之概念後,到了分數之四則運算時,對於基本的運算不熟悉、計算速度慢,產 生許多計算上之錯誤,易產生學生學習的挫敗感,亦或是實施具象化教材後,學 生雖瞭解其分數概念,但一到分數教學學習單練習時,只是題目呈現問題不同,

但其所講之概念皆相同,學生也很難將其類化。

對於補救教學上,研究者認為為了降低此問題的發生,宜從更基本之四則運 算部分開始教學,建立學生之運算基礎,讓學生逐步練習數學運算與解題技巧,

降低其數學焦慮,則能提升學生自信心,之後教師再透過前測試卷的實施,按照 個別程度差異的學生,給予合適的補救教學教材,不僅對其對症下藥,更使學生 的學習有正向的幫助,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並於教學後,搭配評量予以檢 核,透過檢核表除能看出學生學習成效外,更能看出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成長。

最後具象化教材的動畫設計,雖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但若只有教師的教,

而無與學生互動,則此教材只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多使 用不同方式進行補救教學,如:合作式學習、問題導向教學、讓學生說說看、動 手做…等,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習更多元化,也可增進其 學習動機與興趣。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透過具象化教材進行分數補救教學可以有效提升五、六年級數 學上之學習表現,但由於僅選取五、六年級各 5 位、共十位低成就學生為研究對

134

象,人數略少,在研究推論上有所限制,未來的研究對象可増其人數,使其更具 代表性。

由於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實施補救教學,直接於教學現場上解決所面臨之問 題,未來建議可採取實驗研究,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教學,探討「傳統教學」

與透過「具象化教材」實施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針對數學課程「分數」部分,設計具象化教材,則建議可發展出其他主題之 具象化教材,規劃並發展合適之數學補救課程,將教材轉化成適合低成就生學習,

並搭配評量予以檢核,以利於低成就學生學習。

13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敏娜(2011)。PPt 簡報融入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假、帶分數極其 互換」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王明慧(1997)。國一數學科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昇學習動機與班級學習氣氛之 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王慈燕(2012)。PPt 簡報教學應用在國小三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江昭青(2009)。需要補救的「補救教學」。親子天下。取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382-%E9%9C%80%E8%A6%81%E8

%A3%9C%E6%95%91%E7%9A%84%E3%80%8C%E8%A3%9C%E6%95%9 1%E6%95%99%E5%AD%B8%E3%80%8D/?page=1

朱家儀、黃秀霜、陳惠萍(2013)。「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補救教學方法之探 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93-114。

呂玉琴、李源順、劉曼麗、吳毓瑩(2008)。國小分數與小數的教學、學習與評 量。臺北市:五南。

邱上真、詹士宜、王惠川、吳建志(1998)。解題歷程導向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數 學科低成就學生解題表現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75-108。

杜雅鳳(2013)。五年級學生整數四則運算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林碧珍(1991)。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

新竹師院學報,4,295-347。

林玉華(1995)。淺談數學學習障礙兒童之診斷與輔導。中縣文教,22,50-53。

林雅楓(2011)。結合概念構圖與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面積概念 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136

林天麒(2009)。國小四、五年級分數運算錯誤類型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林亭妤(2012)。運用多元表徵進行國小五年級學童等值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洪郁雯、楊德清(2006)。具體表徵融入數學教育之探究。屏東教大科學教育,

23,30-38。

洪儷瑜(2005)。學習輔導。載於鄔佩麗(編著),輔導與諮商心理學(頁 377-409)。

臺北市:東華。

徐偉民(2011)。國小學校本位數學補救教學模組之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100-2511-S-153-006-MY2),未出版。

徐偉民、劉曼麗(2015)。國小攜手計畫數學補救教學課程決定與教學實施之探 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113-147。

唐淑華(2013)。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與方向。

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11。

許瑋芷、陳明溥(2000)。數學表徵及數學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樣式推理學習成 效之影響。數位學習科技期刊,2(3),42-60。

許紋菁(2007)。七巧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許正泰(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學習表現與錯誤類型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許佩嘉(2012)。運用多元表徵進行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乘法補救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彭海燕(1998)。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 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137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曾柏瑜(2008)。低成就學童的有效補救教學原則。台東特教,27,25-29。

曾意玲(2009)。一位四年級教師協助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志敘、楊德清(2007)。兒童分數迷思概念與解題策略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 與發展季刊,47,63-88

黃俊傑(2009)。「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評析及建議。北縣教育,67,69-72。

黃雅婷(2009)。提升國小高智商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2013)。透過補救教學扭轉孩子的未來。English Career,42,18-21。

張福松(2010)。數學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困境之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溫世展(2011)。融入式診斷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分數學習成效之探究。科 學教育學刊,19(5),383-408。

楊坤堂(1997)。學習障礙兒童。臺北市:五南。

楊德清、洪素敏(2008)。分數補救教學之歷程的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4(2),85-118。

楊孟麗、謝水南譯(201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臺北市:心理。

楊素琴(2013)。五年級學生代數學習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138

郭生玉(1995)。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補救教學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政建 設專題研究報告,第 255 號。

郭亭纖(2015)。替換式數學結合圖示表徵對數學困難學生在分數乘法的學習成 效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台南。

趙璿皓(2013)。利用教學模組進行中年級攜手計畫之行動研究~以圖形及面積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陳淑麗、宣崇惠(2014)。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臺北市:心理。

陳韻婷(2011)。結合 PPt 圖像表徵與後設認知教學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異分母 分數加減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劉祥通、康淑娟(2012)。小美在數線上關於分數基準化問題的解題表現。科學 教育學刊,20(1),23-39

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學 生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鐘漢建(2014)。以四年級分數數位數學教材進行六年級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

蕭昭君(2002)。行動研究在教學上的應用。發表於「認識家鄉九年一貫學以致 用教學計劃活動」競賽活動現場。

139

貳、外文部分

Behr,M.J.,Harel,G.,Post,T.,& Lesh,R.(1993).Rational numbers: Toward a semantic analysis emphasis on the operator construct. In T.P.

Carpenter,E.Fennema,& T.A.Romberg(Eds.), Rational numbers: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pp.13-48).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ehr, M. J. & Post, T. R.(1988). Teaching rational number and decimal concepts.In T.R.Post(Eds.),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gread

K-8,190-229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Corey, S. M.(1953).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Empson, S. B. (2003). Low-Performing Students and Teaching Frac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 Inter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4(4), 305-343.

Elliott, J.(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Hiebert, J., & Carpenter, T. P. (1992).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understanding. In D.

A.Grouws (Ed.), Handbook of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65-97). New York: Macmillan.

Kieren, T. E.(1980). The rational number construct: It elements and mechanisms.In T.E.Kieren(Ed.), Recent research on number learning. (pp.125-150).

ERIC/SMEAC, Columbus.

Lary, W. E.,& Joseph,N .P.(1978). A teaching sequence from initial fraction concepts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unlike fraction. In M.Suydam(Ed.), Development

computational shills. The 1978 Yearbook of N.C.T.M.,(pp.129-147). Reston

140

VA:N.C.T.M.

Lesh, R., Post, T., & Behr, M.(1987). Rational number relations and proportions.In C.Janvier(Ed.), Problem of represent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pp.41-58). Hillsdale, NJ: Erlbau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決生活中的問題

25. 5-n-08-1 能理解乘數為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26. 5-n-08-2 能解決生活中和分數有關的乘法問題 27. 5-n-09 能理解除數為整數的分數除法的意義,並解

決生活中的問題

28. 5-n-13 能將分數、小數標記在數線上

29. 6-n-03 能認識兩數互質的意義,並將分數約成最簡 分數

6-n-04 能理解除數為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並 解 決生活中的問題

31 6-n-04-1 能理解除數為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 法

32. 6-n-04-2 能解決生活中和分數有關的除法問題 33. 6-n-04-3 能解決有餘數的分數除法問題

34. 6-n-05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分數的兩步驟問題,

並能併式計算

學習目標達成率: % (「達成」以 1 計;「部份達成」以 0.5 計;「未達成」以 0 計) 附注:若勾選部份達成或未達成者,請授課教師舉例說明其原因並附上解題紀錄。

156

附錄五

學生課後回饋單

日期:___月___日 年級: 姓名:

(1) 我覺得今天上課…

□ 我很認真 □ 還好 □ 不太認真

(2)今天上課的內容概念…

(2)今天上課的內容概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