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建議建議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分別針對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 下列建議:

壹 壹 壹

壹、、、對實務應用之建議、對實務應用之建議對實務應用之建議 對實務應用之建議

本研究以不同的背景變項,瞭解受試者與其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之差 異,發現性別、社經地位、工作時間型態、以及早期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 經驗等變項,的確能有效解釋受試者與其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換言之,

不同親別、社經地位的高低、工作時間是否彈性、以及過去的經驗和當前與 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是有關聯和影響的。依據本研究結果親子關係隨著時 間推移是有差異的,但也有部分特質是沒有被改變。研究結果整體而言,世 代的親子關係在經驗上是有差異的,也有著成長的共同性,是動態的變化歷 程。

一、對於父母親

(一)父親可以更積極參與青少年子女的互動

父母親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不相同,大多數認為母親是家中主 要照顧者、提供子女關懷與慰藉;父親則是家庭經濟資源者或休閒時間 陪伴的角色。從研究結果發現,當代父母與青少年子女間確實有更正向 的親子關係,父親也愈來愈重視親子關係,願意與孩子有更多更正向親 子互動。這些正向經驗是有助於強化父親與子女間的正向親子關係,以 及維持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社會對父母親的角色期許不同,父親似乎比較不被鼓勵情感的表 達,或許是因為賺錢養家而限制父親對親子關係所投注的時間,但本研 究中顯示父親與子女的互動愈趨正向,顯示父親不在只是扮演家庭經濟 來源的角色,而且愈來愈重視與孩子間的互動,可以發現到父親在親子

110

關係上所做的努力。因此,對於父親在親子關係中所使用的策略、參與 孩子的生活、以及給予子女的時間,都是值得被鼓勵的。

(二)建立與子女定期的共處的時間與正向積極的互動關係

處於經濟不利的父母因為忙於家庭生計,以及非標準工作時間型態 的父母,相對會減少與子女的共處時間,如果父母能夠每天定時與子女 有共處的時間,子女能獲得父母溫馨、積極及可信任的關懷關係,不管 是一起吃飯、參與子女的學校活動或安排家庭活動,都可以增進彼此之 間的了解和溝通。

(三)掌握溝通技巧,親子關係更親密

受試者相較於其上一代父母的親子關係在許多面向上確實更為正 向,更願意和子女有更多正向親子互動,也願意對孩子有更多的情感表 達。但在部分行為可以更正向積極,例如仍會使用命令或要求、會抱怨、

嘮叨或碎碎念等方式。現代父母常因為忙碌而缺乏時間與孩子溝通,而 不自覺批評、或對孩子說洩氣的話,而傷害親子關係。由此可知,當代 父母親應試著學習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培養正向親子溝通模式,以建立 更正向積極的親子互動關係。

(四)適度給予子女個人隱私與空間

隨著社會變遷與少子化現象,在本研究發現受試者相較於上一代父 母對子女的關注更多,對於子女生活上一切的事情,不管是學校或校外 都會詳細詢問,把所有的關注都放在孩子身上。上一代父母為生活操勞 與忙碌,以及子女數較多,生活圍繞在家庭生計之上,沒有較多的時間 可以關係家庭的每一個子女。現今父母願意給予多的關注,而忽略孩子 需要屬於自己的隱私與自由的空間,忽略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協助者 而非決定者,應給予孩子一些屬於自己自主的機會,建議父母可以試著 用較輕鬆的態度陪伴孩子一起享受生活和成長的歷程。

111

(五)「身教重於言教」是最具說服力的親子關係

也從研究發現,過去經驗是會影響後期親子關係的發展,因此,不 是只有父母管教子女,或是直接與孩子接觸才發生的,並不侷限在親子 雙方配對的互動關係上。我們的學習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的,因此,親 子關係應該是從孩子為主體,多關心孩子所體驗的家庭生活,而非用父 母親的立場來設定孩子的需求,就如「身教重於言教」雖為老生常談的 教養方式,其實是最具說服力的親子關係。

二、對於家庭生活教育者

親職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重塑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父母是影響我 們做深遠且時間最長的人,父母對子女的表達能夠用字正確、語氣溫和、鼓 勵讚美,是有助於正向親子關係的建立,也從本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父母受到 原生家庭、性別及社經地位的影響,因此,依本研究結果給予家活生活教育 者以下的建議:

(一)增進父親與子女的親子互動的正向策略

家庭生活教育者可以試者思考如何增進父親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 教育方案,降低社會對父母親不同的親職角色期待,協助父親在親子關 係上知道如何與子女溝通、表達情感、建立類平輩的關係等,幫助父親 在親子關係中,能有更具質與量的表現。

(二)引導檢視與探索早期經驗如何影響自己,融入親職教育課程 將父母親檢視自己與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如何受到早期經驗的 影響融入教育課程或親職團體。本研究發現當前的親子關係與過去青少 年時期的經驗是有差異的,以及過去經驗又可以有效解釋現代父母與青 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藉由課程規劃協助父母親覺察自己與父母親的親 子關係樣貌,與當前與子女的互動的樣貌,兩者之間的差異與相似為 何?上一代的親子關係又如何影響下一代的親子關係,引導成員重新檢

112

視探索過去經驗如何影響自己。

(三)建立多元的管道及提供更多元的親職訊息

鑒於低社經地位者,在面臨社經環境變動時,不管是在經濟或親子 關係上,都會直接受衝擊的。父母親為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需要花 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準,或因失業的經濟或情 緒壓力,都相對減少親子間的互動的質與量,因此,我們應建立更多元 的管道,包括學校、政府、職場、社區及大眾媒體,並提供多元的親職 教育資訊。其中又以學校最為重要,因為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也需要 父母的參與,因為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價值觀念,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因此,學校推行家庭教育確實是有其必要與重要性的,學校是推行家庭 教育的必要途徑。

貳 貳 貳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對未來研究之建議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描繪出過去與上一代父母的親子關係經驗,是否會影響自己與 其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與分析其影響因素,故將親子關係區分為五個面 向-訊息交換、情感表達、問題解決、權力關係及親子界限,分別探討各面 向的差異與改變。研究結果發現,世代的親子關係是有差異的,而且與上一 代的親子互動經驗會影響自己與下一代的親子關係;以及發現從一個時間點 到另一時間點的親子關係,其改變是趨向一致、穩定或是順應的改變。因此,

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世代的個人或家庭背景差異做為調解變項,藉以了 解家庭內的改變,是否為改變親子關係的調解因素,例如,社經地位的改變,

當子女的社經地位高於或低於父母時,是否為調解親子關係改變的因素?

另外,由受試者回溯過去經驗,不容易獲得真實性資料。每一個人會隨 著生命經驗與個人覺察而改變個人認知,重新詮釋自己的過去經驗對自己的 影響,而失去其真實性。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以家庭生命歷程理論,探索家

113

庭生命歷程的原則,強調個人生命歷程的發生、時間點、角色的順序安排的 轉變,和這些轉換會如何影響親子關係的改變,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家庭中所 發生的特殊事件,例如家庭暴力或虐待、意外事件等,探討這些事件帶給親 子關係的改變,更深入了解事件和經驗對個人的不同影響。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限於瞭解社會變遷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也會影響個人與子女的 親子關係發展,所以選擇社會變遷最大的嬰兒潮世代為研究對象,但也侷限 了研究母群體,在發放問卷過程發現,不易在特定的場域尋得研究對象,只 能採取非隨機抽樣方式收集到足夠的有效樣本數,相對也可能降低樣本的代 表性,因此,未來的研究者可以採用隨機抽樣方式進行資料收集,以增加樣 本的代表性。

本研究受試者只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的父母為對象,在同一時間點回溯 與呈現不同世代的親子關係,也從相關文獻發現,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個 人覺察都是不同的,易因個人認知的改變,重新詮釋自己的事件對生命的影 響,而失去其真實性;也會因為親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親子關係。對未來 研究建議可以採用相關國家長期研究資料庫資料,藉以瞭解在不同時間點的 轉換對行為的影響做比較,以及觀察到親子關係的轉變歷程。亦可加入性別 議題(例如,父子、母女或三代)討論,藉以瞭解不同親別與不同性別子女

本研究受試者只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的父母為對象,在同一時間點回溯 與呈現不同世代的親子關係,也從相關文獻發現,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個 人覺察都是不同的,易因個人認知的改變,重新詮釋自己的事件對生命的影 響,而失去其真實性;也會因為親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親子關係。對未來 研究建議可以採用相關國家長期研究資料庫資料,藉以瞭解在不同時間點的 轉換對行為的影響做比較,以及觀察到親子關係的轉變歷程。亦可加入性別 議題(例如,父子、母女或三代)討論,藉以瞭解不同親別與不同性別子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