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 影響 影響

影響親子關係因素親子關係因素親子關係因素之親子關係因素之之之探探探討探討討-討---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的的的的父母為例父母為例父母為例 父母為例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當下一代出現與上一代相類似的行為模式及情感互動經驗時,發現代與 代之間,似乎傳遞著相同的行為模式及情感互動經驗。然而,我們也觀察到 下一代也會呈現不同於上一代的行為與情感互動模式,由此可知,並不是所 有的親子關係都會被傳遞下去,個體除了受到過去家庭經驗的影響外,也會 修正或改變過去的經驗。嬰兒潮世代是人口結構及經濟發展變化最顯著的世 代,因戰後的高出生率及經濟重建,改變該世代的人口結構、社會經濟與教 育機會等;也改變了個人與家庭的經濟地位、家庭結構及婚姻狀態,並衝擊 了個人與家庭的關係發展,而這些改變是否也會影響親子關係的改變?本研 究將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父母為研究對象,藉以瞭解隨著時間推移,過去家 庭經驗如何影響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父母與其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幫助我 們瞭解家庭重大持續與非持續親子關係的改變;以及經濟發展、教育機會與 婚姻狀態的改變,又如何影響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父母與其青少年子女的親子 關係。

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壹壹壹、、、探討親子關係的變與不變、探討親子關係的變與不變探討親子關係的變與不變探討親子關係的變與不變

許多父母在當父母之後才發現,自己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有種似曾相 似的感覺,有些事好像小時候也曾經發生過,像是小時候領了壓歲錢後,會 被媽媽借走或代為保管,後來好像都沒有還過,如果我們問媽媽:「我的壓 歲錢什麼時候可以還我?」,媽媽的答案永遠都是:「那些錢拿去繳你們的 學費了啊。」,這些話就在很多人成為父母後,也和媽媽一樣重演相同的畫 面,用了同樣的話回答孩子。還有小時候被媽媽打時,曾經想過以後我當了 媽媽,一定不會打小孩,可是當了父母之後,有時候還是會氣到修理孩子。

我們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跟我們的父母一樣,用同樣的方式和孩子互

2

動,重複上演相同的畫面。

另外,近期引起大眾媒體廣泛討論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

是指經常沒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總是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 好」的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 父母親,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天 下雜誌》,2007)。相較於上一代父母為了讓一家人得以溫飽,每天忙於工作 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和家人互動,以及參與子女的成長歷程,而當代有部分父 母卻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與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從過去親子關係、互動及教養相關研究,分析親子關係的發展脈絡發 現,早期華人父母並不習慣直接向子女表達感受,而現今父母與子女的互動 除了隱晦不直接表達外,也與子女有正向開放的互動,例如傾聽和接納等。

張兆球和郭黎玉(1998)發現華人的溝通傾向婉轉、隱晦和依賴非語言表達;

趙梅如(2004)指出父母常藉由向別人誇讚子女,間接表達對孩子的讚美;

黃宗堅、謝雨生和周玉慧(2004)發現親子間的訊息交換有兩種情形,其一 是隱晦不直接表達的,另一為親子溝通是正向有回饋的;歐陽儀、吳麗娟與 林世華(2006)發現父母與青少年子女,開始有更多的正向言語表達與溝通。

當子女遭遇自己無法因應的困境時,過去父母較少提供援助給與子女,

但現今父母在子女面對問題與困境時,願意給予更多的肯定與援助。曾端真

(2004)發現中年世代受訪者表示,當自己遭遇到無法因應的事件或困境,

父母並沒有提供支援和了解;周玉慧、黃宗堅及謝雨生(2004)發現父母願 意提供愈多的支援給子女,也愈多子女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另在父母與子 女的互動關係中,除了維持權威關係外,父母也與子女建立類手足、朋友的 同等地位關係。李美枝(1998)在華人傳統社會,親情一向有絕對的正當性,

為人父母者在愛子心切驅力下,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子女決定並安排人生;葉 光輝(1998)發現父母的權威逐漸式微,子女對父母的畏懼降低;孫頌賢

(2004)發現子女感受到被平等對待與認同;林昭溶(2005)指出父母和子

3

女可以像朋友般共同討論、互相學習,但孩子認為父母仍然具有管教的權威 地位。

從上述資料來看,隨著時間推移親子關係中有些特質被傳遞,有些特質 則未直接傳遞,也就是說,親子關係除了延續早期的親子互動關係外,也發 展出不同於早期親子互動關係,例如,華人父母從過去到現在,不變的是仍 不善於使用言語表達情感,疏於與子女互動;改變的是願意與子女有更多正 向互動的環境。所以本研究欲了解親子關係中,哪些親子關係被傳遞,以及 哪些親子關係並沒有被傳遞,並了解改變親子關係的可能因素?

貳 貳 貳

貳、、、分析、分析分析影響親子關係因素分析影響親子關係因素影響親子關係因素 影響親子關係因素 一、代間傳遞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化的第一個場域,父母的教養方式和親子互動關係,對子女 的成長有長期性的影響,小時候經歷的教養方式或互動關係,長大後是否會 採取相同的方式「教養」自己的下一代?是否用相同的互動方式對待子女?

吳齊殷與高美英(1997)發現祖父母採取嚴酷教養方式者,其子女採取嚴酷 教養方式可能性即愈高;歐陽儀和吳麗娟(1998)研究指出外婆與母親的教 養方式有直接代間傳遞的關係,若外婆的教養方式傾向不接納、以及干涉子 女的事務,則母親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子女;曾端真(2003)研究中青兩 代記憶中的家庭經驗發現,兩代在親子互動經驗,對於被處罰、被斥責或疏 遠的,以及被疼愛、或親密的經驗,並沒有因為成長背景時代或人生經驗的 不同而顯出差異,顯示中青兩代對於親子互動的感受,並沒有隨時間更迭;

Yi、Chang 和 Chang(2004)發現父母的價值觀會形塑子女的教養行為。由 此可知,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父母的教養方式與互動關係,也會仿效父 母的教養方式,成為自己教養下一代的典範。

另外,也有相關研究認為親子互動經驗會受到其它因素影響而沒有被傳 遞,吳齊殷和高美英(1997)研究指出教育程度會改變父母親是否採取嚴酷 教養方式,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比較不會使用和上一代父母相同的嚴酷教養

4

方式教養子女。我們也在上述親子關係的發展脈絡發現,有些早期經驗至今 仍未改變,也有些經驗則被修正,並沒完全傳承與上一代相同的親子關係。

由此可知,親子關係是存在有代間傳遞的機制,但同時也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而改變。藉由探究家庭中變與不變的親子互動關係,了解哪些親子關係是代 代傳遞的,不會隨者時間而改變的?哪些親子關係是改變的?以及其影響因 素為何?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親子關係的變遷歷程。

二、社會變遷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從親子關係相關研究文獻發現,教育程度、父母社經地位、家庭結構的 完整性等,會影響親子間共處時間、互動的頻率以及情緒感受(朱瑞玲,

1989;侯崇文,2001;鄭麗珍,2001)。而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以及 教育程度又受到經濟發展與教育政策的影響(徐良熙、林忠正,1989;陳寬 政、劉正,2004;陳琬琪,2005)。例如,家庭的經濟收入會受到社會經濟 發展影響的(李淑容,2007),如 2008 年的金融海嘯,所導致經濟的危機,

造成家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如工廠關廠、裁員、減薪、無薪休假、強迫休 假等),也影響整個家庭生活品質的惡化;鄭麗珍(2001)指出單親家庭相 較於雙薪家庭,小孩在課後較多無大人在家陪伴、親子共處時間較少、家庭 經濟狀況較差、以及家人的支持關係也較低。從上述研究發現,處於經濟狀 況較差或非完整性結構的家庭,父母親通常忙於生計而疏於與孩子相處,而 孩子獲得父母親資源相對較少,進而影響親子關係。所以親子關係會受到家 庭結構的影響,而家庭結構又受社會變遷影響,因此,親子關係會隨著社會 變遷而呈現不同的樣貌。

本研究認為社會變遷對親子關係是直接影響的因素,過去農耕時代的家 庭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從社會發展脈絡發現戰後經濟重建是社會變 遷最顯著的世代,故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為對象,從嬰兒潮世代社會發展脈 絡中,發現該世代所經歷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與家庭變遷是不同於上一世 代的。嬰兒潮世代所經歷的社會變遷脈絡,簡述如下:

5

(一)人口結構的改變:嬰兒潮世代是出生於高出生率的世代,但當他 們成為父母其生育率卻大幅下降。從我國人口替代水準數發現,

1950 年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 7 人,至 1983 年總生育率

1950 年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 7 人,至 1983 年總生育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