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模式之應用及安全改善對策

6.2 建議

一、 本模式為探討都市地區肇事次數與肇事因素之關係,因基隆市 政府甚少對該市道路交通量進行全面性調查,故交通量資料取 得不易,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再蒐集曝光量資料來加以探討,使 模式更具解釋能力。

二、 本研究因受限於部分資料取得不易,在模式構建時使用若干不 可控制因素之變數,建議後續研究者多以可控制因素來建立模 式,儘量不用不可控制因素(如自然條件等),使模式更具實用 性。

三、 本研究未納入駕駛人特性因素(如年齡、性別…等)及車輛特 性(如車種、性能…等)等因素,僅以道路特性及環境因素來 加以研究,後續研究者可將「人」、「車」二因素納入研究,使 肇事分析更為完整。

四、 現行之肇事記錄表中「事故類型及型態」分為「人與汽(機)

車」、「車與車」、「汽(機)車本身」及「平交道事故」四類,

因基隆市機車的比例頗高,故建議肇事記錄表可將汽車與機車 事故分開記錄,(如:「人與汽(機)車」部分細分為「人與汽 車」及「人與機車」;「車與車」部分細分為「汽車與汽車」、「汽 車與機車」及「機車與機車」;「汽(機)車本身」部分細分為

「汽車本身」、「機車本身」),以供後續研究者可針對車輛肇事 來進行分析。

五、 本研究之肇事要因變數以虛擬變數二分法來進行分群,建議後 續者可嘗試將各變數(快車道數等)依其程度等級予以分群,

使肇事分析更具解釋力。

六、 本研究發現基隆市市區部分路口範圍較大之路口,常因車流動 線混亂及駕駛人遲疑而發生事故,故建議於大型路口前方設置 指示標誌預告方向,使車輛得以預先變換車道,以維車流順暢。

七、 本研究發現基隆市路口事故常因車輛搶道或違規闖紅燈所致,

故建議在易闖紅燈之路口,設置違規照相設備,以維交通安全。

八、 基隆市市區之路段以雙向每側各配置一快車道及一機車優先道 為多,卻常有路邊停車佔用機車優先道之情形,造成車道縮減,

車流混亂,易發生擦撞事故,故建議應加強路邊停車管理(取 締或另闢路外停車場),以維車流順暢。

九、 在基隆市接近郊區之路段則常因車輛超速或超車造成事故,故 建議在易超車、超速路段增設警告標誌或不定期取締,以維交 通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文麟編著,「交通工程學-理論與實用(修正版)」。

2. 吳明隆編著,「SPSS 統計應用實務」,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 公司,2000。

3.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合著,「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 軟體應用」,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4. 謝孟昌,「高速公路幾何設計與肇事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5. 張新立,「影響二車道公路行車安全因素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

第十八卷,第四期,頁 441-450,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6. 連仁宗,「卜瓦松模式於高速公路肇事預測之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7. 戚培芳,「中山高速公路肇事分析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 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8. 林郁志,「都市地區肇事嚴重程度之分析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 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七月。

9. 湯儒彥,「道路交通事故成因與工程改善之對策」,台灣公路工程, 第二十四卷第九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第 2-16 頁。

10. 吳銘山,「易肇事路段與路口改善績效評估與指標之建立-以 台南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七月。

11. 劉正揚,「易肇事路口改善措施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12. 陳敬明,「臺十五線易肇事地點評定與改善對策之研究」,國立 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13. 楊宗璟、曾國維、薛璟宏,「都市地區交叉路口衝突指數之預 報與應用」,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三屆論文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 十二月。

14. 陳志和,「都市地區肇事嚴重程度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15. 周雍傑,「以類神經網路探討都市地區肇事嚴重程度之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六月。

16. Harmerslag, R. rt al.,“ Analysis of Accidents in Traffic Situations by Means of Multiproportional Weighted Poisson Model "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847,pp.29-36, 1982

17. Zegeer , C.V. , “Accident Effects of Sideslope and Other Roadside Features on Two-Land Road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195,1988.

18. Kraus, Jess F., Anderson, Craig L. “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of Fatal and Severe Injury Urban Freeway Crashe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5, No.3, pp.229-239, 1993.

19. Miaou, S.P. and Lum, H., “ Modeling Vehicle Accidents and Highway Geometric Design Relationship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5, No.6, pp.689-709, 1993.

20. Moses, Leon N and Savage, Ian. , “ The Effect of Firm Characteristics on Truck Accident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6, No.2.pp.173-179, 1994.

21. Miaou, 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ck Accidents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Sections: Poisson Versus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6, No.4, pp.471-482, 1994.

22. Hadi, Mohammed A., Aruldhas, Jacob, Chow, Lee-Fang, and Wattleworth, Joseph A., “ Estimating Safety Effects of Cross-Section Design for Various Highway Types Using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500,PP.169-177, 1995.

23. Maher, Michael J. and Summersgill, Ian, “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for The Fitting of Predictive Accident Model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8, No.3, pp.281-296, 1996.

24. Poch, M. and Mannering, F. “ Negative Binomial Analysis of Intersection Accident Frequencie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Vol.12.No.1, pp.105-113, 1996.

25. Shankar, V., Milton, J., Mannering, F., “ Modeling Accident Frequencies as Zero-altered Probability Processes: An Empirical

Inquir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Vol.29, No.6.

pp. 829-837 ,1997.

26. Amoros, E., Martin, J. L., Laumon, M.B., “ Comparison of Road Crashes Incidence and Severity Between Some French Countie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35,pp.537-547, 2003.

簡歷

姓名:吳易真

籍貫:台灣省雲林縣 出生:8 月 24 日

地址: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七十號 電話:02-23113456 轉 268

學歷:基隆女中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經歷:交通部公路總局工務員

基隆市交通肇事分析及安全改善之研究

研究生:吳易真 指導教授:黃承傳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以基隆市轄區民國 89 年至 91 年間所發生之肇事案件為分 析對象,將肇事地點區分為路口與路段二部份,先以因子分析中的主 成分分析法整併相關肇事因素,再以一般化線性模式中的卜瓦松迴歸 模式及負二項迴歸模式分別構建基隆市路口及路段之肇事分析模 式,結果發現基隆市路口及路段之肇事模式皆以負二項模式較為適 合。由肇事因果分析關係發現,在路口部分,以能見度因子、交通量 因子、路面狀況因子、道路型態因子、視線因子、號誌因子等六個變 數與肇事次數呈現顯著相關;而在路段部分,則以路面狀況因子、視 線因子、道路限制因子、道路型態因子、分向設施因子等五個變數與 肇事次數呈顯著相關,惟能見度因子與肇事次數之關係較不顯著。由 基隆市前十大高肇事路口及路段之肇事型態與肇事模式變數進行比 較,發現各路口及路段肇事型態與本研究模式中各因子之正相關變數 大致相符。

本研究另亦針對各高肇事路口及路段之肇事型態特性分別進行 成因分析並研擬安全改善對策。在路口方面係以夜間及假日高肇事特 性之路口為對象,在路段方面則以直路、彎道及夜間高肇事特性之路 段為對象,以期提供有關單位改善交通安全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Analysis of Traffic Accident and Safety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Keelung City

Student:Wu I-Chen Advisor:Dr.Hwang Cherng-Chwan

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injury and fatal accident data for the period 2000-2002,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s for Keeling City.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possible influenced factors of accident separately for intersections and road sections. Poisson regression and Negative binomal regression methods of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are then used to construct the accident analysis model for intersections and road s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gative binomal regression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intersections as well as the road sections. Fur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section-related accident factors are visibility factor, traffic flow factor, road condition factor, road type factor, sight distance factor and signal factor. On other hand, the road section-related accident factors are road condition factor, sight distance factor, road restriction factor, road type factor and median treatment factor.

Comparing with the accident types of the top 10 highest accident intersections and road sections, the positive related factors of accident models are very close to the real data.

In this study, possible causes of accidents and correc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safety are also identified and proposed for selected high accident locations. For intersection-related accidents, it is focused on the night and holiday accident; for road section-related accidents, it is focused on the straight road, curve and night accident.

誌謝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黃教授承傳的教誨及悉心 的指導,尤其在研究架構及研究內容上逐字之斧正,師恩浩蕩,永銘 五內。承蒙口試委員交通大學謝教授尚行及海洋大學黃教授文吉撥冗 審閱及殷切指正,使本論文更臻嚴謹,謹此致上深摯謝意。

進修期間,幸蒙汪所長進財、徐教授淵靜、馮教授正民、藍教授 武王、黃教授台生、許教授鉅秉在專業知識之啟發,使學生受益良多,

特此致謝。另對於公路總局程召集人如予及吳副總工程司志奇於在學 期間予以鼓勵與期勉,及蔡召集人財福、于工程司憲庠、毓媛、月華 等同事於在學期間予以支持與幫忙,亦特此致謝。

再者最要感謝學長謝敏郎在課業上鼎力相助、有求必應、不吝提 供各項資料,特此致上深摯的謝意;及同學厚淳、俐霜、蕙怡等相互 扶持與鼓勵,都是進修期間美好的回憶。

本論文資料之蒐集,承蒙內政部警政署李專員宏振及基隆市警察 局交通隊陳鴻斌先生協助提供,特此致謝。

最後感謝我的父親吳合興先生及母親謝美珠女士,從小一直呵護 著我,一路支持著我,於進修期間更是天天接送及悉心照顧我的二個 女兒,讓我無後顧之憂,亦要感謝老公嘉新的全力支持及女兒芷瑩、

宜萱的乖乖聽話,使我能一圓多年夙願。

吳易真 謹誌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予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目 錄

頁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 謝 ……….…….………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範圍 ... 3

1.4 研究內容與方法 ... 3

1.5 研究流程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5

2.1 肇事原因分析文獻 ... 5

2.2 易肇事路段改善對策文獻 ... 11

2.3 市區道路肇事文獻 ... 13

2.4 總結 ... 14

第三章 資料蒐集與分析 ... 15

3.1

肇事資料之統計 ... 15

3.2 重車比例與肇事之關係 ... 28

第四章 基隆市肇事模式之構建 ... 32

4.1 模式構建 ... 32

4.2 路口及路段肇事變數之因子分析 ... 42

4.3 路口及路段肇事模式分析 ... 50

4.4 小結 ... 60

第五章 模式之應用及安全改善對策 ... 62

5.1 路口部分 ... 62

5.2 路段部分 ...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94

6.1 結論 ... 94

6.2 建議 ... 96

參考文獻 ... 98

簡歷 ... 101

表目錄

表 1.1 台灣地區歷年道路交通事故統計………...…..2

表 3.1 基隆市 89-91 年路口及路段肇事件數統計表…..………. 16

表 3.2 基隆市 89-91 年路口及路段肇事特定場所統計表………...….16

表 3.3 肇事型態分類………...…17

表 3.4 路口與路段「車與車」之肇事型態………18

表 3.5 基隆市 89-91 年路口及路段「人與汽(機)車」之肇事型態….18 表 3.6 基隆市 89-91 年路口及路段「汽(機)車本身」之肇事型態……19

表 3.7 路口與路段之日期型態………...19

表 3.8 路口與路段之時段型態………...20

表 3.9 路口與路段之尖峰時間型態………...21

表 3.10 路口與路段之天候型態……….…22

表 3.10 路口與路段之天候型態……….…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