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建議

綜合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討論,可以了解高中籃球選手運動員認同與生涯發展之 現況,以及高中籃球選手運動員認同與生涯發展之差異情形;依據研究結果中具有價值

62

之部分,以及所發現的問題,歸納出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籃球重點發展學校、教練、選 手與家長做為參考。

一、給籃球重點發展學校的建議

職涯選擇「升學;未來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探索」與「生 涯定向」量表得分高於職涯選擇「升學;未來不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球選手,

挑戰 SBL(WSBL)是許多高中選手的職涯選擇目標,但 SBL(2013)選秀會僅 10 位新秀 雀屏中選,僅有七隊的 SBL 與四隊的 WSBL 聯盟對於選手的需求有限,研究者建議籃 球重點發展學校方面,除了可以進一步探究職涯規劃選擇「升學;未來挑戰 SBL」之高 中籃球選手,在「生涯發展」得分較高,究竟是單一路徑的運動生涯規劃,亦或是在運 動以外的生涯發展較積極,此外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地協助選手生涯輔導與生涯探索的機 會,使學生選手了解 SBL(WSBL)只能當作短期的職業,期望過高可能對將來的職涯轉 銜帶來風險。

本研究發現男性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發展」平均得分顯著高於女性高中籃球選 手。過去的研究顯示,國內體育環境對於女性運動員有較不利的影響,女性運動員受到 文化、大眾媒體、運動結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等阻礙因素的影響(徐耀輝,2003)。

因此在籃球重點發展學校方面,對於女性高中籃球選手生涯輔導上,應該給予更多的照 顧。

本研究發現學業成績「中上程度」之高中籃球選手,「生涯發展狀況量表」得分優 於「中下程度」與「有待加強」之高中籃球選手。顯示學業成績的確影響高中籃球選手 之生涯發展與未來的選擇,因此建議籃球重點發展學校方面,除了關注選手聯賽成績的 表現,對於選手課業方面應提供更多的資源與輔導,以期選手們將來升學管道與校系的 挑選上,有更多選擇機會,能做出適性、適才、適所的選擇,並能有助於選手順利完成 大學學業。

63

二、給選手的建議

職涯規劃選擇「升學;未來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球選手,雖然在「生涯發 展狀況量表」得分顯著高於職涯規劃選擇「升學;未來不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 球選手,但是僅有七隊的 SBL 與僅有四隊的 WSBL 聯盟對於選手的需求有限,

Mihovilovic (1986) 研究指出,運動員沒有其他領域的專業能力,自運動界退休後,許 多困難亦伴隨而來。運動員從運動場上退休下來,體能上降低及朋友減少、社會資源短 缺的比例較高,建議運動員必須盡早體認運動是短期的職業(Svoboda & Vanek, 1982)。

因此建議高中籃球選手,應深刻了解運動生涯的短暫與高風險,不應只侷限在單一路徑 的生涯探索,及早探索運動領域以外的職涯專長,以利降低運動生涯結束後職涯轉銜上 的困難。

此外不同性別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發展」得分達顯著差異,男性高中籃球選手 在「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表現顯著優於女性,徐耀輝(2003)研究指出,運動對於 女性運動員之生涯發展有較多不利的影響。女性高中籃球選手本身對於未來的探索與規 劃應更積極。

學業成績在「中上程度」之高中籃球選手,「生涯發展」表現優於「中下程度」與

「有待加強」之高中籃球選手。顯示學業成績的確影響高中籃球選手之生涯發展與未來 的選擇,綜合來說,高中籃球選手除了花心思在聯賽成績與球技上的精進,亦應兼顧基 本學力與生涯的探索,期能在未來升學或職涯選擇上做出適性、適才、適所的選擇。

三、給家長的建議

學生運動員和一般的學生不同,運動是短期的職業,當運動員面臨職涯轉銜的時 候,又是一個從頭地開始,各行各業上已落後同齡者許多。近年來教育部增加許多運動 績優升學管道,包括運動績優甄審甄試與各校運動績優單獨招生,學生運動選手在科系 上有更多的選擇,不再只有體育相關科系可以就讀,建議學生家長可在升學管道上多作

64

了解,鼓勵選手在運動領域以外的職涯性向多做探索,並在課業上給予協助與要求,期 能與選手共同規劃出適性、適才、適所的職涯路徑。

國內基層學校體育環境,多數缺乏資源,許多教練必須身兼多職,教練身兼助理教 練、防護員、體育教師、導師等職務,因此家長們在選手生涯規劃上面,不應完全交給 校方或教練,可以主動與學校教練關心與討論。此外;男性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發展」

整體平均得分高於女性,吳國銑(1979)指出運動員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女性運動 員。因此建議女性選手的家長,多給予選手關懷與協助。

四、給教練的建議

國內多數的研究指出多數運動選手很少對自己的生涯發展做規劃,面對運動生涯 結束,大多是想當老師或教練(許瀞心,2005;林德齊,2008;張維唐 2008;何守正,

2008;田本玉,2012)。師資培育法修改至今,教師缺額僧多粥少,接著受到少子化的 衝擊,投入教職幾乎成為最競爭最沒有機會的行業。

一位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中,教練的領導風格與教育方式扮演重要的角色。選手對 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發展,會造成不安全感及無歸屬感,教練在訓練課程之餘,應與選手 討論未來之發展性,一方面使其安心於運動訓練,一方面使之具有具體的努力方向及目 標(紀俊吉、李曉虹& 蘇慧慈,2006)。身為高中籃球教練,即使是專任教練也應扮演好 教師的角色,不僅在運動領域的要求,也應該鼓勵學生在課業上的精進,提醒選手為自 己未來的職涯轉銜做準備,因為這些學生選手未來無論是在籃球運動領域發展,或是在 將來職涯轉銜的領域發展,順利與否都影響著籃球運動的永續發展。

五、給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甲級高中籃球選手在「運動員認同」與「生涯探索」皆優於乙級高中 籃球選手。在職涯規劃部分,選擇「升學;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球選手在「運

65

動員認同」程度最高,「生涯發展」表現亦優於「升學;不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 球選手。顯示部分高中籃球選手認知的生涯發展,可能侷限在運動職涯這個部分,因此 訓練時間投入較多的甲級選手與職涯選擇挑戰 SBL(WSBL)之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 發展」表現較好。另外從本研究結果得知,男性高中籃球選手在「生涯探索」、「生涯定 向」量表得分情形皆優於女性高中籃球選手,究竟是女性與男性高中籃球隊的生態有所 差異,還是其他因素造成無從得知,因此對於後續研究者有下列幾點建議:

(一)研究主題上

建議後續對於學生運動員的生涯發展之研究,應該排除「運動職涯」這項因素,

期能進一步釐清高中籃球選手生涯發展的差異情形。在不同性別高中籃球選手「生 涯發展」之差異原因,亦可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二)研究方法上

因研究者礙於人力、物力及經費之限制,未來研究者可加入質性研究或是質量 並進的研究方法,如此可讓研究更加多元化,研究結果也將更深入與客觀。

(三)研究對象上

本研究僅以高中籃球選手為研究對象,未來有興趣從事相關研究者,可以針對 其他運動項目,或是將大專院校學生納入研究對象。

66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100 年度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統計年報。

102 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秩序冊。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 10 屆 SBL 超級籃球聯賽新人選秀會報名辦法(2012)。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 11 屆 SBL 超級籃球聯賽新人選秀會報名辦法(2013)。

中華民國 101 年運動城市調查(2012),台北: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田本玉 (2012)。 HBL 高中甲組籃球選手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台南首府大學,台南市。

行政院主計處(民 101)。就業、失業統計。取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人力資源重要指 標,網址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7144&ctNode=517&mp=4

何全進 (2002):運動員認同、運動樂趣來源與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術研討會專 刊,162~170 頁。

何全進、盧俊宏 (2002)。運動員認同概念與測驗初探。體育學報,第 33 輯,第 147~154 頁。

何守正(2008)。SBL 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志賢(1997)。高中生涯輔導的實施。諮商與輔導,133,7-9。

李欣靜(2006)。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體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茂興(譯)(1998)。 R. S. Sharf 著。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Apply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o counseling)。台北市:弘智。

67

李詠秋(2001)。 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 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鍾桂(1995)。彩繪生命藍圖:談生涯規劃。中國青年救國團團務通訊,573。

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國銑(1979)。我國運動員運動成就與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芝儀(2000)。 生涯諮商與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濤石。

吳佳勳(2011)。台灣優秀運動員生涯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余鑑 (1999)。 終身身涯輔導與諮商(Edwin l. Herr & Stanley H. Cramer 原著 1992 出版) 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呂碧琴(1990)。 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個案。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君榮(2000)。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

呂君榮(2000)。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