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文獻探討、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實務工作面

1.在教學方面:根據研究結果,多數研究對象在意自己體重的變化,

有過半數的人同意進行體重控制的目的是減輕體重,在嘉義市政府 推動「校園體重控制計畫」、「全市大減噸」等健康政策之際,實 是很好的推動助力。但由於研究對象對於參加「減重班」的意願並 不高,實有必要加強學生對「減重班」的認知,是不是因為害怕被

「標籤化」受嘲笑或是其他的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減重 班」的課程也該朝向創意且趣味的活動及課程內容並擴及家庭層 面,提升其參與的意願。

2.研究結果得知,研究對象對自己身體各部份的滿意度得分最低,且 非常在意自己是不是變重。每逢學校測量身高體重時,會以節食一、

兩天的方式以期讓體重減輕,這樣錯誤的認知有待釐清。相關教學 領域課程應融入正確的體型認知以及健康體位的重要性,協助學生 建立正向的身體意象並喜愛自己的身體,導正對體重偏差的評估和

認知,增強其體重控制自我效能,期許能增進體重控制之行為意圖,

透過課程設計,以更健康的態度面對自己的身體及飲食、運動行為,

提升自信心與自尊之教導等課程。

3.本研究結果得知年級愈高身體意象愈差,於課程設計應根據年級的 不同施予不同的健康教育計畫,加強其正向身體意象的建立。因體 重控制行為意圖會因不同體型而有差異,故也應該針對不同體型之 學生設計不同之活動課程,增加其進行體重控制及建立健康體位的 意圖。

4.由於研究對象之體重控制自我效能偏於沒把握到無意見之間,自我 效能是推動體重控制計畫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本研究統計結果顯 示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不會因運動自我效能的多寡而有所改變,但會 隨著飲食控制的把握度增多而加強。推廣校園「減重班」計畫課程 中,應教導正確飲食觀念包括飲食種類及熱量、進食時間及正確攝 取量等,以及抗拒飲食誘惑的技巧,增加其飲食控制自我效能,提 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因運動自我效能在未來體重控制意圖中具重 要影響力,雖本研究結果在統計無顯著意義,但是本研究也指出擁 有好的體能及健康的身體對研究對象是重要的且其與身體意象呈現 正相關,故建立運動自我效能仍是進行體重控制行為重要的課題,

配合各種運動課程的安排及認知教育,提昇研究對象對運動的把握 度,設計適合的體重控制介入活動,促使其進行體重控制行為。

5.研究發現,體重愈重者愈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情形;在身體各部位 滿意程度上,最不滿意的為過重者,故在進行體重控制介入計劃時,

可加強針對過重者設計各種有關體重變化原因及正確減重觀念,也 需更注意正向身體意象建立的重要性。建議在健體領域的課程設計 上,考量不同的體型,分析每日攝取之食物內容適合性,教導簡易

計算食物熱量的概念,既然關注體重變化情形,也應該有更多正確 控制體重的知識和態度。

6.整體而言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自我效能對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具 良好相關及預測性,因此建議未來推動校園體重控制計劃時,可將 實務與理論配合運用,更可針對有效預測之變項設計個別性之體重 控制計畫,以建立體重控制之健康行為。

二、未來研究之建議

1.研究對象方面,基於人力、物力、及資源上的限制,僅以嘉義市某 國中女生為研究對象,所以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外縣市學校體 重控制行為意圖。且研究學校為一女校,其與其他男女合校之國中 女生在研究結果上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待進一步探討。未來研 究可將其他國中、高中學生也納入研究範圍內。用以比較不同階段 之差異性。

2.本研究對象以體型適中者為多,且社經地位多為中高社經等級,低 社經等級者佔少數,未來取樣時應該考慮其平均分配性,才能真正 探討出不同社經地位不同階段之差異,其結果才能成為面對不同社 經地位族群時該運用何種體重控制計畫課程之參考,提高體重控制 行為之效果。

3.增加研究變項,影響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因素複雜而多元,本研究 在探討影響國中女生身體意象、體重控制自我效能與體重控制行為 意圖的相關因素中,試圖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進行全方位的 探討,但其解釋力仍然有限,可見還存在其他未發掘的相關變項,

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討之。國中女生正處青春期,同儕、自尊、

家庭飲食型態、運動社會支持等均是重要影響因子,校園推動體重

控制計畫往往是校內實施,本校實務經驗驗證成效並不大,家庭及 父母的影響實在是必須要進一步探討及努力的方向,正確的飲食及 運動觀念包涵自我效能的部分應從校園推廣至家庭及社區,才能使 體重控制計畫有顯著的效果。

4.本研究採橫斷式量化研究法,未來建議可輔以質性訪談,深入了解 國中女生個人因素、身體意象、體重控制自我效能與體重控制行為意 圖的關係,如能同時包含量化與質性的資料,將可獲得較全面的訊息。

建議未來可持續的追蹤研究對象,將能更深入了解國中女生從青春期 至成年期身體意象、體重控制自我效能及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變化情 形。亦可考慮進行實驗設計研究,了解接受不同課程設計之研究對象,

比較其身體意象、體重控制自我效能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差異。

5. 本研究之「體重自我評量」問卷因考量不是因為分數的高低代表身 體意象為正向或負向故未涵蓋於身體意象之總量表之內,有違身體意 象有關知覺感受部分之涵義,在研究工具上未盡完善,若將題項修改 為:我認為自己的體重比實際體重還要重(或輕)(1)非常不同意(2)不 同意 (3) 沒意見 (4)同意(5)非常同意及我認為別人認為我的體重比 實際體重還要重(或輕) (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 (3) 沒意見 (4)同 意(5)非常同意,採Likert- type 五點量表計分,累計分數愈高,表 示對身體意象愈負向,可於下次的研究上考驗其信效度,以做為未來 在身體意象的研究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4)。國中和高中/職五專男女學生自我 身 材 / 體 型 滿 意 度 比 較 。 2011 年 7 月 14 日 。 取 自 : 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TEPS~News_013.pdf.

中 華 民 國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002 ) 。 2008 年 3 月 22 日 , 取 自 :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 學新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 北。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國立台北 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衛生教育 學報,22,157-175。

王建楠、吳重達(2003)。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症。當代醫學,30(9),

767-776。

王麗瓊(2001)。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以台中縣某 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古琪雯(2003)。青少年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 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某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伍連女(1999)。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高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行政院衛生署(2008)。肥胖學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學生18 倍 。 2010 年 3 月 31 日 。 取 自 :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SEARCH_RESULT.aspx.

行政院衛生署(2008)。國民健康局 2006 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2011 年 3 月 31 日 。 取 自 :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file/PressFile/2008111310 52394772/971113-%e9%99%84%e4%bb%b6.doc.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民國 95 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

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何英忠(2003)。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 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台中。

李碧霞、陳靜敏(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自尊與身體活 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1),43-55。

林秀惠(200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 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珊如、黃芳銘、黃國彥(2007)。2007年「台灣學生身心發展研究」初 步報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51-78。

施秀如(2009)台中縣立某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洪文綺(2006)。國小學童身心抱怨影響因素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洪梅玲(2010)。某大學新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健 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

洪華君(200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體重控制知識態度行為及其

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

唐妍蕙(2003)。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張子智(2004)。影響過重及肥胖成人減重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台 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