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之發現,本研究對學校校長、教師及教育行政機關等,提出建 議如下:

一、對校長與學校行政的建議

偏遠學童學業成就低落已是普遍的現象,學校真的沒有辦法改善,還是努力 還不夠呢?本研究發現部分偏遠學校學生的學力表現甚至優於一般地區,而這些 學校校長首先非常看重基本學業的重要性,再透過課輔資源的運用,確實能夠提 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建議偏遠地區校長應該正視學業成就低落的問題,有 效運用課輔資源,不要剝奪偏遠學童透過教育脫離弱勢的權利。

另外本研究發現學生學業成就表現不佳的學校,常常是因為過多的活動而影 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品質。因此,建議學校應該落實教學正常化,避免太多 的活動或比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或因為發展學校特色而排擠正常教學;除了 落實正常化教學以外還必須落實補救教學,因為正常化教學能夠奠定基本的學業 能力,而補救教學才可以縮減基本學力落差的。

最後本研究也發現偏遠地區小型學校,行政與教學二方面的溝通與協調是不 夠的,二者之間常常是有衝突或不能相互配合之處,而學生的學習可能在這種衝 突下犧牲了。因此,建議校長等行政人員在推動各種事務或執行業務時,不可偏 頗,應該建立對話的平台,透過溝通協調的機制,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讓行政 和教學可以和諧相處、彼此體諒、互相配合,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二、對偏遠地區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高學力表現學校教師,不但具有專業自覺,而且能夠運用有效教學 原則,協助學生有效學習。研究者認為偏遠地區的教學有別於一般地區,建議教 師除了具備高度的教育熱忱之外,教學時要用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本研究所述有效教學方式包括教學細部化、多元教學策略與經常性評量等。

家長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對學校教育的支持與否,會明 顯影響學生在校的學習行為和表現。本研究發現高學力表現的學校,對於親職教

育的經營也比較看重,而且作法上也相對積極主動。成功的班級經營,必須教師 和家長共同負起責任,由於偏遠地區家長不關心教育,學生沒有學習動機,因此,

教師經營管理的能力更顯重要,建議教師應負起主導親師合作的任務,主動積極 與家長攜手合作,共同為了幫助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努力。

另外研究者也發現偏遠地區教師專業成長不足,雖然很多教師的學識涵養很 高,但是教學方式卻不見得能適應偏遠學童的需求,仍有很多可以增進的空間。

有效能的教師必須是一個不停學習與成長的人,尤其偏遠地區有其特殊性,需要 的專業能力也不盡相同,教師應該不斷透過各種管道來精進自己的教育專業知 能。但是只是一味的研習進修還是不夠的,教師也應該具備一定專業自覺能力,

隨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檢討自己的教學,讓自己轉化成教育專業發展者,而不只 是被動的研習參加者而已。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目前教師在職進修的規劃,過於零散,缺乏系統,不管是研習時間 或研習的內容,都不太符合偏遠教師真正的需求,也沒有辦法真正提升教師的教 學效能。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該和教育學術單位合作,讓研究、教學與政 策結合,發展有系統的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增進偏遠教師的教學效能。

在教學層面上,本研究發現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因整個大環境的問題,讓學 校教育成效不佳,教師教學充滿無力與無助。而目前學校的督學制,只有監督視 察的作用,並無助於解決教師教學的困境,各領域輔導團也不夠健全,沒辦法發 揮實質的效益。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該建立學校教學輔導體系,讓資深高 效能的教師與學者專家,透過平台提供諮詢與分享,協助解決教師教學的困境。

四、對日後的研究建議

本研究僅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在分析比較過程中,還是不能瞭解 校長領導效能與教師效能的全面,可能還是偏向受訪者的自我效能感居多,而研 究的發現屬於探索性的結論,不能作全面性的推論,建議日後相關研究可以再納 入更多元的研究方式如實驗設計,進行驗證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1(4),1-41。

甘鳳琴(2007)。國小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朱建宗(2005)。台中縣市國中學生文化資本、學校社會資本與英語科學業成就之 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芳盛(2006)。國中學生課業補習效果之探討。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1),

131-148。

吳明隆、林慶信(2004)。原漢學童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較 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37-55。

吳勁甫(2003)。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校長行政教學課程整合領導的理念與實踐。檢索日期: 2008 年 11 月 9 日,取自 http://mail1.tmue.edu.tw/~shan/document/941102.pdf

吳清山、林天佑〈2001〉。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48。

吳耀明(2004a)。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 學報,21,188-216。

吳耀明(2004b)。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

111-134。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7。

李玉玲(2004)。國小特殊班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坤章(2008)。國民中學學生學習差異之研究-以彰化縣偏遠及市鎮學校為例。大 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14(4),1-28。

林俊瑩(2006)。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 x112008060600111,00.html

范德鑫(1982)。教師關愛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95-203。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志麟(1995)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

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學報,14,109-140。

高強華(2002)。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9-13。

高慧如(2007)。。桃園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芳全(2006)。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教育期望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結構方程模式 檢定。測驗學刊,53(2),261-295。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收錄於 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 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

29,247-269。

張碧娟( 1997 )。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廣義(200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 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德銳等(2002)。發展性教學系統(張德銳版)。檢索日期:2008年10月8日,取自 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101#q2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2008a)。教育統計(97 年版)。檢索日期:2008 年 7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publication_list.aspx

教育部(2008b)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完整版)。檢索日期:2008 年 10 月 8 日,

取自 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27#q1

許玉芳(2007)。國小學童的教師期望、父母期望與自我效能、學業成就之相關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許崇憲(2002)家庭背景因素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係:臺灣樣本的後設分析。 中 正教育研究,1(2),25-62。

郭文瑞(2004)。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 究─以高屏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

郭生玉(1980)。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師大教育心理 學報,13,133-152。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教學報,19,223-252。

陳建裕(2004)。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 東大學學報,17(2),1-31。

賀 菲(2008)。20 世紀西方教師效能研究的歷程、反思與啟示。西北師大學報(社

236-263。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肅棟(1998)。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聯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 童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楊肅棟(2001)。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東縣 國小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209-247。

楊慧珍(2008)。父母成就信念及父母親職行為對兒童學業成就表現的影響模式探 討。人文與社會學報,2(2),149-190。

葉佳文(2006)。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

NSC93-2413-H-003-025-SSS),未出版。

甄曉蘭(2006)。偏遠地區國民中學課程實踐生態與教育機會現況實地調查研究 (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計畫編號:

NSC94-2413-H-003-028),未出版。

劉 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

劉 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