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東縣內偏遠地區小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依研究目的與架構,

本研究對象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量化分析的部分,從學生學測成績中,分析 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學校的學力表現有何差異;第二部分是深度訪談的部分,預 計選擇不同學力表現學校的教師與校長進行訪談。分別說明如下:

一、量化分析的部分

本研究量化分析的部分,是以台東縣內 96 學年度國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 學生為對象,合計有 3038 位。全縣包括本分校計有 99 所。這 99 所小學人數規模 不一,有的學校人數達一千人,也有低於三十人的學校,多數為百人以下的學校;

屬於偏遠或特偏地區的學校有 71 所(含分校),屬於一般地區的學校有 28 所。本 研究主要分析台東縣內偏遠地區,規模六班以下且全校人數未達一百人的國民小 學其學業成就表現的情形,並透過各校學業表現的位置,選擇深度訪談的學校。

學測分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要瞭解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的學業成就表現的現況;

二是要以學測表現為依據,選定本研究受訪的學校。

二、深度訪談的部分

本研究訪談對象之選擇,為台東縣內偏遠及特殊偏遠地區且規模六班以下的 國民小學;先以台東縣九十六學年學力檢測之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國語和數學 學業成就為依據,將各校學測成績表現各為前、後百分之二十五的學校分成找出 兩類,表現在前面百分之二十五的學校,本研究稱為「高學業成就學校」;表現在 後面百分之二十五的學校,本研究稱為「對照學校」。為降低非學校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依據學校背景與地理位置,挑選社經或文化條件較接近的學校,在校長的 部份,考量校長任期的時間效應,僅以三年級學測表現為依據,在上述兩類型的 學校中各選定 3 位校長,計 6 位校長。在教師的部份,除了上述 6 所學校內已有 6 名三年級教師以外,再從兩類型的學校中,各選定 2 名教師,計 4 名教師。因此,

本研究共選定 6 位校長與 10 名教師(訪談對象之基本資料如附錄三),茲將選定 之學校背景描述如下:

(一)學校背景描述

A 校屬於典型原住民社區,社區內以原住民居多,大部份以務農、漁、雜工為 業,有少數的幾戶是經商的平地人,家長部分大多數都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

將近有 1/3 強的家庭背景是這樣。老師方面,大部分是來自外地,有一部份是住宿,

有一部份是通勤從市區過來,都是正式編制的老師。在學生方面,平均每班約 12 人,學生的學習狀況屬於被動比較多(根據 AP,A2T)。

B 校的家長大多是務農或做工的,社經地位不是很高的,主要族群包括原住 民、客家、閩南、外省等。單親隔代教養的家庭型態頗多,平均每班人數約 10 人,

學生課業多仰賴校內指導。老師對學校的滿意度很高,對環境上、跟家長的互動 上都很好,所以幾乎沒有在調動的,非常穩定(根據 BP,B5T,B6T)。

C 校也是典型的原住民學校,以布農族為主,大都以務農為生,大部分家庭功 能不彰,隔代教養、單親居多。所以,在整個兒童的教育歷程當中,老師佔有很 重要的地位,平均每班人數約 7 人。老師方面自主性高,大致上表現很平均(根 據 CP,CST)。

D 校社區居民約有七成為阿美族籍原住民,三成是客家人。家長大都以農或者 雜工維生,教育程度都不算高,絕大多數都是中學左右,對孩子的關注力、投入 的程度會比較低。前幾年教師流動率偏高,老師在教學的投入,對學生的用心,

都算是很不錯。平均每班人數約 6 人,教師表示學生個別差異大,基礎能力較差

(根據 DP,D3T)。

E 校屬於原住民地區學校,家長以隔代教養居多,基本上都無能為力,家長的 學歷大部分是國小、國中畢業,沒辦法去指導。教師大都是外地人,少部份是當 地人,近年來流動率不高。平均每班有 8 人,教師表示學生沒有學習動機,學習 落後(根據 EP,E2T)。

F 校大部分家長,因生計問題,較少關心學生,造成學校教育推動困擾,隔代 教養比例偏高。教師年輕、有理念,具高度教育熱忱。每班約有 7 人,學生數少,

同儕間缺乏良性競爭;文化刺激不足,學生自我要求動機薄弱(根據 FP,F3T)。

綜合上述六所學校的特質發現(如表 3-1),在家庭背景方面,六所學校的社 區族群雖不盡相同,但是整體而言以原住民佔大多數;學區家長的教育程度普遍 不高,以務農、做工居多;家庭的型態則是單親、隔代教養比例偏高,對孩子的 關注力、投入的程度比較不足。在教師組成方面,六所學校的教師多屬編制內正 式成員,以外地教師居多;近年流動率低( C 校例外);教師教學投入表現很平 均。在學生學習方面,六所學校的學生,屬於學習被動者居多,課業多仰賴校內 教師的指導。

表 3-1:學校背景綜合描述表

家庭方面 原住民佔大多數;家長社經地位較低;單親、隔代教養比例 偏高,對孩子的關注力、投入的程度比較不足。

教師方面 多屬編制內正式成員,外地教師居多;近年流動率低( C 校 例外);教學投入表現很平均。

學生方面 學生的學習狀況,屬於被動比較多,課業多仰賴校內指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