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幼兒母親、幼兒園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 參考。

一、 對幼兒母親、幼兒園及相關教育及社福單位的建議

1.從研究結果得知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互有相關 性,,除鼓勵家長多參與親職講座外,學校單位及社福單位協助不該只限定 於單一面向,亦應加深加廣親職講座或服務內容,除提供相關教養上的資訊 外,對於婚姻的經營策略、親職效能的提升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探究 等亦應多元提供。

2.建議幼兒園教師適時扮演親子溝通的橋樑,能以客觀立場將幼兒的互動狀況 及情緒與行為問題之觀察與母親溝通分享,提供幼兒母親諮詢紓壓管道,也 能主動提供給家長相關資源及訊息,以利幼兒正向學習及發展

3.政府於「家庭教育法」明定適婚男女及未成年之懷孕婦女,須提供四小時以 上家庭教育課程,且由相關文獻呈現婚姻相關課程對婚姻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但由研究結果分析參與過婚姻輔導者只佔4.9%,可見政府在這部分仍需再推 廣努力;另外如能針對未婚男女、將婚伴侶、已婚夫妻…等族群需求,開辦 各類活動與課程,則效果可能會更佳,且針對母親可以訂定身心發展的諮詢 與檢測之措施,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讓母親可以瞭解自己在生活調適 與孩子發展上的需求,提升親職效能。

4.本研究探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由結果得知家長在SDQ困難量表中呈現對過 動/注意力缺失面向困難度較高,除可能與近年來幼兒實際病徵人數增多外,

是否也需考量家長對過動/注意力缺失的認知不足(無法判別過動與好動)或 教育環境不當導致孩子狀況,建議學校可舉辦相關親職教育課程,另外亦建 議衛生單位可就此病徵做更多的宣導。

二、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藉由十二個分量表探究婚姻滿意度,由研究結果及 相關文獻得知「性別角色」分量表的題目內容因編制年代社會風氣與近年較 有差異,故在使用及解釋上宜再審慎。

2.經由受試者來電建議及相關文獻探究,發覺問卷內容中「婚姻滿意度」部分 只侷限於特定個人(本問卷設定母親填寫問卷),較無法推測婚姻全貌,如能 以夫妻為研究對象探究婚姻滿意度,較能突顯出婚姻關係的全貌。

3.由本研究結果得知以母親原生家庭背景變項(如母親手足數、母親排行)等探 究婚姻滿意度,皆呈現無顯著差異,但參考原始問卷(多面向婚姻滿意度問卷) 及其他相關文獻皆發現母親原生家庭的婚姻狀況有部分結果會有差異,而本 研究只探究母親婚姻狀況未針對原生家庭婚姻狀況進行探究,此為本研究之 疏漏,建議未來相關議題可在此背景變項部分進行調整。

4.「SDQ 困難量表」藉由個四個分量表探究 4~16 歲兒童青少年情緒與行為問題,

由預試的信效度及研究結果回溯「同儕關係」及「品行問題」的題目內容,

推論是否因國情不同對題目的解釋有差異,且量表的施測適用年齡太寬而題 目又不多無法確切瞭解每個發展階段幼兒,因而導致施測限制(自我中心、物 權關係尚在建立)影響研究結果,故在使用及解釋上宜再審慎,或建議做長時 間縱貫性研究探究,以求更了解 SDQ 對國內幼兒的適用性。

5.本研究探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由結果得知過動/注意力缺失的問題在幼兒 困難問題的表現上較其他層面明顯,且研究者在找尋相關文獻過程中亦發現 情緒能力與過動/注意力缺失的相關討論;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探究幼兒情緒能 力和過動/注意力缺失的相關性,如能進一步與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結合,對於幼兒情緒教育應會有助益。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0)。主要國家離婚率、教育程度、性別統計分析。取自 http://www.moi.gov.tw。

王美惠(1987)。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和社會支援與婚姻滿 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民 101 年 8 月 30 日)。

伊慶春(1991)。臺北地區婚姻調適的一些初步研究發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 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3),151-173。

地方制度法(民國 103 年 01 月 29 日)

朱岑樓(1991)。婚姻研究。臺北市:東大。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利翠珊、陳富美(2004)。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夫妻恩情的影響。本土心 理學研究,21,49-83 。

吳明隆(2013)。SPSS 操作與應用第二版-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Ι。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Π。臺北市:五南。

吳明燁、伊慶春(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人口學刊, 26, 71-95。

呂貞嬅(2007)。育有國小學童父親母親婚育年齡與其親職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呂翠夏、張鳳吟(2005)。幼兒的情緒性、情緒調節、與其同儕互動之關係。「第四 十四屆臺灣心理學年會」,私立中原大學。

李佳桂(2002)。未成年母親的小孩在國小一、二年級智力、行為與學習成就表現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佳儒、程小蘋 (2010)。運用遊戲治療於學習障礙兒童社會能力與情緒發展之初 探。輔導季刊, 46(2), 30-38.

李明慧(2009)。新婚夫妻婚前輔導對婚姻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市。

李思賢、張弘潔、李蘭、吳文琪(2006)家庭及學校的社會資本與國小學童內化行 為問題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231-254。

沈瓊桃(2002)。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之編製。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5(3),67-100。

沈瓊桃、陳姿勳(2004)。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8(1),133-170

沙依仁(1986)。婚姻與家庭。臺北市:隆勝。

林秀慧(2004)。國內博碩士論文之婚姻滿意度研究的概況分析一以民 70-92 年為 例。家政教育學報,6,77-99。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振隆(2005)。外籍配偶親職勝任感及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邱秀貞(1987)。夫妻溝通與婚姻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臺中市。

邱郁雯(2003)。家庭功能、父母管教態度對4-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與情緒問題之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姚淑娟(2010)。特殊幼兒父親親職效能感與父職參與行為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儷瑜(1995)。必也正名乎---行為異常、性格異常、情緒障礙或嚴重情緒困擾。

特殊教育季刊,54,10-15。

洪儷瑜(2009)。親子天下-我的孩子有情緒困擾嗎?天下雜誌,5,192-197。

胡敏、靜進、金宇、暴芃、劉步云、郭耀光、周偲、楊文翰、王惠(2012)。廣州 市黃埔區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的橫斷面調查。中國循證兒科雜誌,

7(1),11-18。

家庭教育法(中華民國92年2月6日)。

徐 明(2010)。學齡前兒童社會情緒發展危機因素探討。康寧學報,12,1-17。

徐儷瑜(2011)。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探討。應用心理研究,49,

65-87。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度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臺北市,貓頭鷹。

高淑貴(1996)。家庭社會學:臺灣地區的家庭與婚姻。臺北市:黎明。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美惠(譯)(1996)。EQ (原作者:D.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5) 張紝楟(2013)。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社會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臺東縣。

張瓊云等(譯)(2008)。兒童發展。(原作者:J.L.Cook,& G.Cook)。臺北市,華都 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曹中瑋(1984)。自我狀態、夫妻溝通型態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梁愛玲(1995)。臺北市雙薪家庭家庭休閒與家庭生命週期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縣。

莊素芬(譯)(1999)。情緒發展與 EQ 教育(原作者:M.C. Hyson)。臺北市:桂冠。(原 著出版年:1993)

莊訓當(1996)。國中已婚教師婚姻滿意度相關因素及其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靜晃(1994)。心理學。新北市:揚智。

陳介宇(2006)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檢核表編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介宇、蔡昆瀛(2009)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檢核表編製之研究。測驗學刊,56

(2),235-268。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9)。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 北市:五南。

陳明君(1991)。家庭決策、夫妻溝通之自我開放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姿勳(2001)。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陳富美(2001)。家長及學生的差異觀點探討阻礙學生中輟防治之因素。社區發展 季刊,96,222-235。

陳富美(2005)。親職效能感、教養行為與孩子生活適應。輔導與諮商學報,27(1),

47-64。

陳楷仁(2009)。父母知覺子女表現、子女親職支持行為與親職效能感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鳳珠(2007)。配偶親職支持、子女親職支持與母親親職效能感之關係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傅元幟、林晏州(2004)從父母與子女觀點探討家庭休閒活動與家庭生活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7(3)1-18

彭懷真(譯)(1989)。為什麼要結婚(原作者:D.Knox)。臺北:允晨。

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原作者:N.Goodman)。臺北:桂冠。(原著出 版年:1993)

黃秀珠(1981)。臺北市已婚婦女婚姻生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臺北市。

黃韋翎(2013)。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凱霖(1995)。父母效能感、父母參與以及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

黃凱霖(1995)。父母效能感、父母參與以及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