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李雅樺 撰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06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李雅樺 撰 指導教授: 郭李宗文 博士

中華民國 103 年 06 月

(4)
(5)
(6)

謝 誌

「讀研究所、拿碩士」從未在我的人生計劃內,卻因為工作上的 低潮,萌生進修念頭;也因為這條碩士之路,讓我深深感受到許許多 多人的「愛」,這一次我肯定了自己,讓我擁有更多的勇氣再次出發。

一路走來,面對家庭孩子、工作與論文的挑戰,很多時候會懷疑 自己,但一直告訴自己要「倔強」、要「堅持」、要「相信」,而能 有這樣甜美果實並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完成,我很感恩、也深 深感受這個「碩士學位」並不只是一個結果,而是非常棒的美麗過程,

也讓我瞭解到我真的是一個非常幸運、非常幸福的人。

將這份甜美果實與大家分享;首先感恩最疼我的指導教授-郭李宗 文教授,能再一次回到東大當您的學生,真的是一種幸福,謝謝老師 撥出許多時間為我解惑、指導,讓撰寫過程得以順遂;其次,要感謝 實踐大學鄧蔭萍教授,您柔軟的堅持,讓學生的心頓時安定不少,謝 謝您的精闢指正,在論文修改上有莫大的助益;感謝口試委員台東大 學簡馨瑩教授給予寶貴建議,謝謝您讓論文內容更臻完整。

感謝最棒的研究夥伴靖婷、淑宜、苓綣,沒有你們,我可能無法 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我會永遠記得這一段一起打拼的日子;還有研 究所同學宛曄、麗英、淑美等..,能一起同窗讀碩士是最棒的緣分!

感謝同事丹寧、秀萍的鼓勵相挺,有你們真好!

感謝我最親愛的爸媽在我背後鼎力支持與關愛、老公和小姑的體 諒協助與包容、兒子女兒的乖巧貼心及在課業上的主動自發,這些都 是我繼續求學的安定力量,因為有你們,我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 業。

感謝這一路上曾經陪伴過我、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因為有你們 的祝福,我變得好幸福。

李雅樺 謹誌

102 年 6 月 于東大

(7)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作者:李雅樺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鄉地區幼兒之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及幼 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現況及相關性,更進一步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對本議 題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 、「母親 親職效能量表」及「SDQ 問卷困難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台北 市及台東縣公私立幼兒園之幼兒及其母親,得有效問卷 594 份,研究 結果及發現歸納如下:

一、就現況而言,母親婚姻滿意度為中等以上滿意狀況、親職效能為 偏高狀況 ,而幼兒在情緒與行為問題所遇到的困難較少。

二、母親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間呈現正相關;親職效能及幼兒情緒 與行為問題呈現負相關;母親婚姻滿意度及幼兒情緒與問題則呈 現負相關。

三、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分量表「性別角色」 、親職效能分量表「思 考模式和情緒反應」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分量表「同儕關係」

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家長背景變項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 為問題上,多項達到顯著差異。

最後依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情緒與行為問題、城鄉

(8)

A Correlative Study of Mothers’Marital Satisfaction,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Ya-Hua Lee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their correlation, and makes a further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l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s to “Multi-oriented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scale” and “SDQ questionnaire difficulties scale” as a research tool for the study of Taipei and Taitung County’s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Of 59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ase, the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comes the situation of above-average satisfaction, parenting self-efficacy comes to the situation of higher satisfaction, and mothers encounter fewer difficulties i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young children.

2.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parenting self-efficacy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show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problems show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3.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subscale ”gender roles”, parenting efficacy subscale “think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subscale “peer relationship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e parents on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parenting efficac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r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study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Marital Satisfaction, Parenting Self-efficacy,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Urban and Rural

(9)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婚姻滿意度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親職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19

第三節 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61

第二節 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況分析---

80

第三節 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典型相關---

84

第四節 城鄉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比較---

98

第五節 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背景變項差異分析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7

(10)

第二節 建議---

139

參考文獻---

141

中文文獻---

141

英文文獻---

146

附錄---

149

附錄一 問卷同意書---

149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51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53

(11)

表 次

表 2-1 家庭生命週期階段--- 12

表 3-1 台北樣本抽樣方法--- 39

表 3-2 台東樣本抽樣方法--- 40

表 3-3 城鄉行政區抽樣學校及發放問卷學校所數一覽表--- 41

表 3-4 台北市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一覽表--- 41

表 3-5 台東縣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一覽表--- 42

表 3-6 台北市、台東縣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一覽表--- 42

表 3-7 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分量表 Cronbach α係數--- 45

表 3-8 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分量表 Cronbach α係數--- 46

表 3-9 預試樣本學校、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一覽表--- 49

表 3-10 SDQ 困難量表各分量表問卷內容說明--- 49

表 3-11 SDQ(家長版)困難面向問卷預試項目分析--- 51

表 3-12 SDQ 問卷困難面向(家長版)預試--情緒症狀項目分析--- 52

表 3-13 SDQ 問卷困難面向(家長版)預試--同儕症狀項目分析--- 52

表 3-14 SDQ 問卷(家長版)困難面向預試--過動/注意力缺失項目分析--- 53

表 3-15 SDQ 問卷(家長版)困難面向預試--品行問題項目分析--- 53

表 3-16 SDQ(家長版)預試題項分析未達標準整理表--- 54

表 3-17 SDQ 預試問卷分項向度與總體困難信度--- 55

表 3-18 SDQ 正式問卷分項向度與總體困難信度--- 55

表 4-1-1-1 幼兒父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2

表 4-1-1-2 合併後幼兒父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2

表 4-1-1-3 幼兒母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2

表 4-1-1-4 合併後幼兒母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3

表 4-1-1-5 父親教育程度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3

表 4-1-1-6 幼兒母親教育程度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3

表 4-1-1-7 幼兒父親的職業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4

(12)

表 4-1-1-8 合併後幼兒父親的職業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4

表 4-1-1-9 幼兒母親的職業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5

表 4-1-1-10 合併後幼兒母親的職業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5

表 4-1-1-11 幼兒父親的收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6

表 4-1-1-12 合併後幼兒父親的收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6

表 4-1-1-13 母親的收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7

表 4-1-1-14 合併後幼兒母親的收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7

表 4-1-1-15 幼兒父親的宗教信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8

表 4-1-1-16 合併後幼兒父親的宗教信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8

表 4-1-1-17 幼兒母親的宗教信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8

表 4-1-1-18 合併後幼兒母親的宗教信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9

表 4-1-1-19 幼兒父親的族群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9

表 4-1-1-20 刪除後幼兒父親的族群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69

表 4-1-1-21 幼兒母親的族群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0

表 4-1-1-22 刪除後幼兒母親的族群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0

表 4-1-2-1 母親結婚年數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1

表 4-1-2-2 合併後母親結婚年數次數分配、百分比分析表--- 71

表 4-1-2-3 家庭型態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2

表 4-1-2-4 合併後家庭型態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2

表 4-1-2-5 受婚姻輔導課程調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2

表 4-1-2-6 婚姻狀況描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3

表 4-1-2-7 合併後婚姻狀況描述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3

表 4-1-2-8 婚姻理由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4

表 4-1-2-9 合併後婚姻理由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4

表 4-1-2-10 母親手足數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4

表 4-1-2-11 母親排行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5

表 4-1-2-12 母親結婚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5

(13)

表 4-1-2-13 生育時機的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6

表 4-1-3-1 施測幼兒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7

表 4-1-3-2 施測幼兒性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7

表 4-1-3-3 施測幼兒手足數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8

表 4-1-3-4 合併後施測幼兒手足數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8

表 4-1-3-5 施測幼兒排行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8

表 4-1-3-6 合併後施測幼兒排行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79

表 4-2-1 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整體與各層面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80

表 4-2-2 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整體與各層面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82

表 4-2-3 SDQ 困難量表(家長版)整體與各層面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83

表 4-3-1 母親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雙變數相關矩陣--- 84

表 4-3-2 向度縮減分析-典型相關係數顯著性考驗--- 85

表 4-3-3 婚姻滿意度與母親親職效能間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87

表 4-3-4 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雙變數相關矩陣--- 89

表 4-3-5 向度縮減分析--- 90

表 4-3-6 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間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91

表 4-3-7 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雙變數相關矩陣--- 92

表 4-3-8 向度縮減分析--- 93

表 4-3-9 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相關分析摘要表--- 95

表 4-4-1 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之 T 檢定統計摘要表--- 98

表 4-4-2 城鄉幼兒母親之「親職效能量表」T 檢定統計摘要表--- 100

表 4-4-3 城鄉幼兒母親對「SDQ 困難量表」之 T 檢定統計摘要表--- 102

表 4-5-1-1 父親年齡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4

表 4-5-1-2 母親年齡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5

表 4-5-1-3 父親教育程度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6 表 4-5-1-4 母親教育程度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6 表 4-5-1-5 父親職業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7

(14)

表 4-5-1-6 母親職業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8 表 4-5-1-7 父親收入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09 表 4-5-1-8 母親收入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0 表 4-5-1-9 父親宗教信仰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1 表 4-5-1-10 母親宗教信仰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1 表 4-5-1-11 父親族群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2 表 4-5-1-12 母親族群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3 表 4-5-1-13 背景變項不同家長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顯著差異摘要表--- 114 表 4-5-2-1 結婚年數與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5 表 4-5-2-2 家庭型態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5 表 4-5-2-3 婚姻輔導課程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6 表 4-5-2-4 婚姻狀況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7 表 4-5-2-5 婚姻理由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18 表 4-5-2-6 母親手足數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差異摘要表--- 119 表 4-5-2-7 母親排行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0 表 4-5-2-8 結婚年齡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1 表 4-5-2-9 生育時機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2 表 4-5-2-10 婚姻背景變項不同母親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顯著差異摘要表-- 123 表 4-5-3-1 幼兒年齡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4 表 4-5-3-2 幼兒性別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4 表 4-5-3-3 幼兒手足數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5 表 4-5-3-4 幼兒排行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摘要表 126 表 4-5-3-5 背景變項不同幼兒在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顯著差異摘要表-- 126

(15)

圖 次

圖 3-1 城鄉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研究架構表--- 38

圖 4-1 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87

圖 4-2 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91

圖 4-3 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95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之執行,部分依據臺東大學郭李宗文教授、實踐大學鄧蔭萍教授之國 科會研究計劃—母職效能、教養行為與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研究撰寫而成。

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進行相關研究。本章共分為三節說明: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Golenman 在 EQ 一書中提及幼兒時期的情緒能力是個體未來適應生存的重要機 制,而情緒教育奠基於家庭,父母扮演情緒管理的典範,不僅透過父母對子女的 管教,還包括間接觀察父母的行為及夫妻彼此的相處之道(張美惠譯,2006),而 父母在婚姻生活中各層面的相處感受即是婚姻滿意度。

親職效能則為關於一個家長對自己實行教養行為的能力評價,國外的研究指出 具高親職效能的父母親比低親職效能的父母親,在與孩子的互動表現得更加樂觀、

威信並與孩子互動教一致性。

近年來不少兒童有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困擾,常出現情緒不穩定、低效能等現象 (羅品欣、陳李綢,2005),而幼兒早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家庭,不當的家庭環 境與氣氛,除了剝奪兒童正常的情緒發展,當情緒無法調節時即可能造成情緒與 行為問題。

二、 研究動機

(一)家庭樣貌的改變影響婚姻滿意度

家的核心價值是感情,親密關係和諧是關鍵,但社會變遷,強烈衝擊著現代 家庭。的結構與功能。雙薪、家庭、再婚、隔代教養、新住民…等各種型態家庭 出現,比例依城鄉所在有所不同,但卻都因為不同的家庭型態無可避免地改變了 婚姻中的婚姻關係。賓靜蓀(2011)於「親子天下-家,變了」一文中指出雙薪家庭 狀況普遍,統計顯示臺灣婦女二十五~四十四歲這個階段的婦女有高達 76.5%的勞 動參與率,也就是說除了家務的職責外,仍必須和爸爸一起分擔經濟的重擔,但 傳統對於女性的期待卻還沒有調整,家務與教養仍傾斜於女性,常讓母親成為「不

(17)

平衡媽媽」,有孩子的職業婦女更常面臨兩難的工作家庭兩頭燒的狀況,既想在工 作上奮力一搏,又想多陪伴孩子,處於這樣多元因素影響了婚姻滿意度。

Saxton 於 1990 的研究指出在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中,夫妻的婚姻滿意度 皆呈現 U 型曲線,即夫妻在結婚初期的新婚期及結婚後期的子女離家期的婚姻滿 意度較高,而在養育孩子的階段,夫妻的婚姻滿意度最低(陽琪、陽琬譯,1995),

而國內婚姻滿意度相關研究中,伊慶春(1991)的研究結果顯示婚姻滿意度會隨生 命週期逐漸下降、另外陳姿勳(2001)的研究亦顯示母親的婚姻滿意度在子女出生 後下滑;比較國內研究與西方呈現的婚姻週期結果不同,但同樣的是在養育子女 後婚姻滿意度皆為下滑。

近十年來臺灣的婚姻狀況,結婚未滿五年即離異者由 8.11%上升到 11.61%,

佔總離婚人數的 30.78%(內政部統計處,2010),且臺灣在 2010 年更成為離婚率 亞洲第一,顯示現代人對於結婚後產生衝擊的承受力和包容力都在下滑中,夫妻 關係中原本視為常態的體諒和互動支持逐漸消失,期盼藉由更進一步探討,瞭解 家庭中夫妻的婚姻滿意現狀及影響因素,此為動機之一。

(二)親職效能的重要性需被強調及探究

Coleman與Karraker於1997年指出親職效能是家長對自己實行他所想要的教養 行為的能力評價,為人父母是成人階段中遇到最複雜的社會角色,當父母承諾對 孩子提供定期保護、撫育,這需要不間斷的時間和精力的,有些父母能體現心理 上的堅毅性,有足夠且持續的耐心去迎接挑戰,而少數則會為養育子女感到沮喪,

照顧者可能因此忽略孩子,而產生虐童前兆,或對孩子產生生理、社會情緒或認 知發展產生傷害;而陳富美於2001年的國中生中輟研究中也指出在老師期待家長多 擔負起管教責任的同時,是否也該考量父母的親職低效能可能是導致孩子疏於管 教的因素;不可諱言的研究者在學前教育職場上也常把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或 學習表現歸咎於父母的管教不當或管教不用心,而忽略掉父母的親職效能,在老 師要求期待父母的高親職效能而父母的效能感卻偏低的狀況下能,造成親師合作 的困難,這凸顯了親職效能的重要性。

另外在Coleman與Karraker(1997,2000,2003)的研究發表前,自我效能親職領 域相關研究較少被探討,直到Coleman和Karraker強調親職效能相關研究的重要,

國外對此類研究才有較豐碩的成果;但反觀國內研究成果仍不多,且如:陳富美(2005) 探討親職效能、教養行為與孩子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六年 級學童、而劉百純、陳若琳(2010)探討新手媽媽的配偶支持、親職效能與親職壓力 相關研究,研究對象為家有兩歲半以下幼兒之新手媽媽;以上研究其對象並無針對

(18)

學齡前(4~6歲)幼兒及其母親,研究者身為學前幼兒教師,想針對此一部分作探究,

這是本研究想探究的動機之二。

(三)情緒與行為問題需被關注

2012年教育部公告「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情緒領域為六大課程之 一,可見其重要性。簡淑真,郭李宗文(2008)在「幼兒園教保活動及課程大綱:

情緒領域期末報告」中指出國內的幼兒情緒研究得知幼兒的情緒與行為問題發展 會隨年齡、語言及認知而改變,還發現幼兒對週遭事件的情緒反應、解釋及情緒 表達因人而異;黎樂山、程景琳、簡淑真(2008)指出情緒受到早年生活經驗的影響,

幼兒時期的情緒調節能力,將是個體未來適應生存的重要機制;洪儷瑜於「我的 孩子有情緒困擾嗎?」(2009)一文中的指出孩子因大腦前額葉尚未成熟,所以有情 緒困擾是正常的,而一般的困難與嚴重問題之間只是程度上差異,當行為嚴重程 度足以影響與同儕或成人建立正向關係、干擾課堂活動、及對他人造成危險,則 易形成情緒與行為問題。

研究者在幼教現場也發現不少幼兒都存有人際互動和情緒與行為問題,這些狀 況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暫時的,但也有可能是造成未來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指標,期 盼藉由更進一步探討,瞭解孩子情緒與行為問題現狀及影響因素,此為動機之三。

本研究將以臺灣本島人口密度最高的--臺北市為城市代表,人口密度最低的鄉 村區域--臺東縣為鄉的代表,試圖針對城市與鄉村的母親進行比較,釐清不同環境 背景下幼兒之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所差異。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節旨在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有四:

(一)瞭解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現況。

(二)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相關性。

(三)瞭解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差異性。

(四)背景變項不同的家長與幼兒,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 行為問題的差異性。

二、研究問題

檢視前述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主要變項現況

1. 瞭解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現況 2. 瞭解幼兒母親的親職效能現況 3. 瞭解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現況 (二)變項間之相關性

1. 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之相關性為何?

2. 探討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及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3. 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三) 城鄉幼兒母親變項間之差異

1. 瞭解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否有顯著不同?

2. 瞭解城鄉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不同?

3. 瞭解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顯著不同?

(四)家長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之差異

1. 不同的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 信仰、族群),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2.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 仰、族群),其親職效能是否有差異性。

(20)

3.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 仰、族群),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4. 不同的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 課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 婚姻滿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5.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課 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親 職效能是否有差異性。

6.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課 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幼 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五)幼兒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之差異

1.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母親婚姻滿 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2.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母親親職效 能是否有差異性。

3.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情緒與行為 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2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婚姻滿意度

「婚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婚姻關係的主觀感受,亦即用來描述幸福美滿的婚 姻程度,而婚姻關係的良窳不但與夫妻雙方的生活滿意度、家庭的生活品質密切相 關,更進一步地影響子女的發展、適應、情緒。本研究所指的婚姻滿意度是指幼 兒母親在沈瓊桃(2001)所編製「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的測量表現,其測量內容 包含親密關係、彈性程度、個人特質、性愛關係、休閒活動、價值觀、財務管理、

親友關係、子女教養、反應心向量表、婚姻滿意度及性別角色,為一多面向婚姻 滿意量表,其測量值分數愈高表示滿意度愈高,反向題則相反。

二、親職效能

「親職效能」是以 Bandura(1977)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為依據,其自我效能理 論所指出的自我效能是透過選擇、思維、動機、心身反應這四個過程來對人類思 考與行動產生影響相關聯,如能在測量上透過這四個方面的探究,對個體自我效 能的狀況會有更深入的瞭解。本研究所指的親職效能是指幼兒母親在郭李宗文、

鄧蔭萍、黃韋翎、張紝楟(2012)所編製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的測量表現,其 測量內容包含母職信念、母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及母 職心理功能。施測方法是由母親主觀評定對親職工作不同層面效能的程度,分數 愈高則代表對某向度的滿意度愈高,而分數愈低代表對某向度的滿意度愈低,反 向題則相反。

三、情緒與行為問題

「情緒與行為問題」是指幼兒在追求需求時所遇到的挫折,當幼兒無法調節 情緒時,又未能主動表達困擾以得到外界協助時,負面情緒會持續影響幼兒,隨 之以干擾及偏差行為來傳達內心的情緒感受(李佳儒,2010),亦即洪儷瑜(2009)所 提的外向性行為(如:攻擊、破壞、違規等)及內向性問題(如:情緒壓抑、沉默、退縮 等);本研究所指的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指幼兒母親以Robert Goodman(1997)所 編製的SDQ〈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困難量表進行測量,

其測量內容包含四種面向,包含情緒症狀、過動/注意力缺失、同儕關係、品行問 題;施測方法是由母親針對不同層面困難的程度主觀評定,分數愈高則代表對某 向度的困難度愈高,而分數愈低代表對某向度的困難度愈低,反向題則相反。

四、城鄉

依據民國103年修訂的《地方制度法》內容可知,界定「城」的定義為一行政

(22)

劃分地區人口較多、密度較高、交通方便、居民的職業多元化,且該地區之居民 以商業與二、三級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型態;而「鄉」則為人口密度低、交通較 不發達,居民職業多以農工、一級產業為主的發展型態;由《中華民國統計資訊 網》中檢視2012年人口數及人口密度,選取臺灣本島人口密度第一的臺北市為城 市之代表,而臺灣本島人口密度倒數第一的臺東縣則為鄉代表樣本。

(23)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個部分討論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等研究 變項之相關文獻與研究結果,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一部分探討婚姻滿意 度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二部分探討親職效能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部分探討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婚姻滿意度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婚姻滿意度的定義與內涵 (一)婚姻滿意度的定義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家庭是社會最重要的制度,而婚姻關係更是穩住家 人關係最重要的基石(林秀慧,2004),幸福美滿的婚姻不但可以增進個人的身 心健康,更可以幫助夫妻面對婚姻生活中的壓力與不如意,而幸福美滿的婚姻 定義為何? Hawkins(1968)定義婚姻滿意度為一個人考慮婚姻生活中的各種層 面,感受到配偶帶來的幸福、滿足和快樂,且這感受是由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 意的一種連續向度,此定義主要以個人感受的角度來看婚姻,且認為婚姻滿意 是多層面的;而 Winch(1972)認為婚姻滿意是指夫婦對於婚姻生活中的情緒感 受(引自陳明君,1991);黃秀珠(1981)則認為婚姻滿足程度是由夫妻間是否 需要伴侶的存在、了解彼此和情緒慰藉的程度、及夫妻間愛情的滿足度等三方 面衡量之;曹中瑋(1984)整理國內學者張春興將婚姻多層面及成長發展的意義 融合,認為婚姻應在生物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各層面達到滿意後,提 昇至哲學層面心靈與心靈的契合,才能維繫長久幸福的婚姻;林佳玲(2000)提 出目前常用的概念為婚姻滿意程度係指夫妻在婚姻關係的互動相處中,彼此從 對方獲得的主觀感受程度,也可以說是個人對於婚姻的需求與期望在婚姻生活 中所達到的程度。

(二)影響婚姻滿意度的因素

曹中瑋(1984)指出婚姻關係是人類相當複雜的一種互動關係,影響的因素 眾多,綜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所涉及的變項包含:1.客觀因素:個人特質(如: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階層、族群)、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婚姻年數、

家庭生活週期、子女數、妻子就業與否等。2.人際交互作用因素:姻親相處、

子女管教、夫妻權利分配、認知系統、角色期待、溝通、人格適配等。

(25)

沈瓊桃(2002)於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之編製中指出西方用來探討縱貫性婚 姻滿意度有極多的影響變項,將之歸納成三大類,包括(1)調適過程(2)環境壓 力(3)個人背景特質;至於橫貫性的研究方面,則將變項歸納為四類(1)背景因 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收入(2)個人特質:自我能力、情緒穩 定性(3)關係動態:婚姻互動、承諾、情感、性愛關係、生命哲學、溝通、個性 相容性、相互的給予和獲得、情緒支持、家庭角色、衝突解決、平等的決定權、

信任、人際關係、家庭凝聚力(4)宗教與社會網路:親友關係、宗教信仰。

由上述所知,不論縱貫性或橫貫性研究,皆顯示夫妻之間互動調適對婚姻 滿意度有最直接的影響力。

陳姿勳(2001)則將婚姻滿意度相關研究整理出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觀因素 為人格特質、價值觀、親密與性關係、性別角色、彈性程度、溝通、衝突解決、

財務管理、休閒活動、子女教養,及親友關係等;而影響婚姻滿意度的客觀因 素則為性別、結婚年數、家庭生命週期與子女數、職業、家庭收入與家庭型態 社會背景特徵(包括夫妻教育程度、夫妻年齡及其差距、結婚年齡、宗教信仰、

信仰異同及父母婚姻狀況),以上因素對婚姻滿意度具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二、婚姻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一)婚姻五經論

曹中瑋(1984)在其研究中指出國內學者張春興教授依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 理論(Hierarchy of Need Theory)為脈絡,針對婚姻生活提出了「婚姻五經 論」,由曹中瑋於 1983 年整理,但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不同的是不強調各 階層間關係的必然性,且婚姻中的需求較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故滿足與否個別 差異更大,較強調個別感受;「婚姻五經論」有兩個重要的基本精神,一為真正 幸福婚姻必須同時重視這五種層面需求的滿足,二是婚姻過程中夫妻必須能共 同邁進與不斷的開創成長。所謂「婚姻五經論」是以生物學、經濟學、社會學、

心理學與哲學五個學科的理念做基礎,分述如下:

1.生物學的理念:兩性相互吸引、性需求彼此滿足、繁衍子孫及延續後代,以 上構成婚姻最原始的條件。

2.經濟學的理念:經濟是使婚姻、家庭長久生存的基礎,每個人對此需求的高 低因人而異,但家庭必須有相當的經濟能力才能存在、維繫,基本需求也才 能滿足。

3.社會學的理念:婚姻生活需要社會性的滿足,以維持家庭、社會、個人顏面 與自尊;過去社會講求門當戶對,現代社會則較指向家庭背景相似、共同宗 教信仰、適配教育程度的、職業、親友往來與社交活動等。

(26)

4.心理學的理念:這是心理上相互滿足的層面,也就是婚姻的感情基礎,其中 包含情緒的支持、相互的關懷與尊重、彼此依伴等需求,此為人和人心理的 接觸面。

5.哲學的理念:指夫妻兩人是否有共同的人生觀、人生理想、價值觀及個人在 婚姻生活的成長與實現,婚姻中不但要尊重個人發揮潛能的需求,且能由於 雙方的存在與扶持,達到彼此需求的滿足,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二)家庭生命週期(Family Life Cycle)

家庭生命週期是研究婚姻與家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概念源自發展學理論。

家庭發展的週期性歷程,從兩人結婚共組家庭開始,到夫妻離異或一方死亡而 結束,經歷各個不同階段,構成一個家庭生命週期(高淑貴 1996),也就是說,

家庭生命週期是一個家庭由形成、發展、擴大至衰退的過程,而家庭生命週期 的階段不同,更有其不同的發展任務與特質(藍采風 1986),梁愛玲(1995)

則指將家庭視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從家庭生命週期從出生到成長、到成熟、

到衰退、到死亡,隨著家庭整個生命歷程呈現不同的發展任務與特質,這些任務 與特質不僅說明家庭生命體的成長階段,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生活其中的個體。陳 姿勳(2001)也指出家庭生命週期的觀念為家庭的發展是循著一個可預測的階 段邁進,各階段有其一定的順序、發展任務及待克服的障礙,當家庭無法因應 當前階段的特殊需要,或是無法達成此一階段的任務需求,或者忽略當前的問題 而直接躍入下一個階段,就可能導致家庭停滯不前於此一階段或延緩下一個階段 的成長,有時甚至會造成家庭瓦解的命運。

探究其相關研究,學者對家庭生命週期的循環,以結婚為起點分段方式極 為多樣化,陳姿勳(2001)整理較常被提出的階段分類法:1.鄉村社會學家的四階 段論;2. Rapport(1978)的兩階段論;3. Witt & Goodale (1981)在研究「家 庭生命週期與家庭休閒障礙的關係」時,將生命週期分為五階段論;4.美國學 者 Duvall(1977) 將 中 產 階 級 美 國 家 庭 的 生 命 週 期 分 為 八 階 段 論 ; 5.Saxton(1990)則將生命週期分為四階段論,說明如表2-1 。

(27)

表2-1

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

鄉村社會學家 Rapoport (1978)

Witt & Goodale (1981)

Duvall (1977)

Saxton (1990) 第一階段

尚無子女的新 婚夫妻

第一階段 家庭的擴張期

第一階段 尚 無 小 孩 階 段 家庭

第一階段 新婚期

第一階段 已婚夫妻期,子 女尚未來臨期

第二階段 有子女的夫妻

第二階段 幼稚階段家庭

第二階段 養育幼兒期

第二階段 養育子女期 第三階段

混亂期 第三階段

國小階段家庭

第四階段 孩子學齡期 第四階段

中學階段家庭

第五階段 孩子青少年期 第三階段

子女準備離家

的夫妻 第二階段 家庭的收縮期

第五階段 大 學 及 以 上 階 段家庭

第六階段

發射中心期 第三階段 子女離家後期 第七階段

中年危機期 第四階段

老年夫妻

第八階段 夫婦退休期

第四階段 老年夫妻期 資料來源: 陳姿勳(2001)。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三)婚姻滿意度的測量

大體而言,國外發展出的婚姻量表,對於婚姻品質的測量向度主要分為下 列兩種型態,敘述說明如下(陳姿勳,2001、沈瓊桃,2002):

1. 整體(單面向)評量:認為婚姻品質為單純個人對自己婚姻的感覺,也就是婚姻 關係整體性的評估;如Locke與Wallace於1959年所發展出來的婚姻調適量表

(Locke-Wallace 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Test,簡稱MAT),此問卷能區 別出有無婚姻困擾的夫妻,不過其缺失為無嚴謹信效度的評估,但因題目少、

使用便利,至今仍常被應用(Fowers,1990);另外,Spanier於1976年以婚 姻調適量表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配偶調適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

(28)

簡稱DAS)在婚姻研究中應用十分普遍,DAS量表有四個分量表,共32個題項,

分量表分別是一致性、滿意程度、凝聚力與情感表達(曹中瑋,1984、沈瓊桃,

2002)。

2. 多重向度(多面向)評量:婚姻關係品質以多個面向來檢視,如溝通關係、人格 特質、性關係、經濟關係等,能提供夫妻與婚姻實務工作者較全面、深入的 資訊,因而能給予夫妻最適切的服務與建議;如:婚姻滿意度量表(Marital Satisfaction Inventory,簡稱MSI),由Snyder於1979年所編製,共有280 個題項,11 個分量表,包括反應心向、整體壓力、情感性的溝通、在一起的 時光、問題解決與溝通、性愛滿足狀況、財務糾紛、角色傾向、家庭歷史、

親子關係、子女教養的衝突等,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88,此量表的 優點是信度與效度皆高,能區別出有無婚姻困擾的夫妻(Fowers,1990);另 外,豐盛(Enriching Relationship Issues Communication and Happiness,

簡稱ENRICH)亦是以多重向度評量所制訂而成的量表,由Olson、Fournier與 Druuckman共同編制,共有165題、17個分量表,其分量表包括理想化程度、

個人問題、婚姻滿意、衝突解決、溝通、休閒活動、財務管理、性愛期待、

子女教養、親友關係、宗教信仰、角色關係、夫妻親近度、夫妻彈性度、家 庭親近度、家庭彈性度、個人特質,各分量表的信效度高,能區別滿意與不 滿意的夫妻 (Olson,1997)。

而由國內發展出,用來測量婚姻滿意度的量表說明如下:

1. 翻譯國外的量表題目加以修訂而成的量表

(1)戴智慧(1985)將國外學者 Roach、Frazier 和 Bowden(1981)所編製的婚 姻滿意量表翻譯修訂。其目的在測量受試者對自己婚姻關係的正負向態度。

(2)伊慶春(1991)將 Spanier(1976)所編製的 DAS 加以重新編譯並修正調整,

以了解 DAS 在臺灣的適用性。

(3)謝銀沙(1992)所編的「婚姻滿意量表」:參考國外學者 Spanier(1976)所發 展出來的「夫妻調適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 ,簡稱 DAS)編製而 成。

2.以臺灣學者張春興所提出的婚姻五經論為精髓而發展出來的量表

(1)曹中瑋(1985) 所編製的「婚姻滿意量表」:該量表係以張春興之婚姻五經 論為理論基礎,可測量個人對婚姻整體的滿意程度,亦可分別測量生理面、心 理面、經濟面、社會面與哲學面等五個層面的滿意程度。

(2)林佳玲(2000)在其研究中修改了曹中瑋(1985)的婚姻滿意度量表,依張春

(29)

興「婚姻五經論」的理論架構,修改部分題目,用以測量個人對婚姻中的生理 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心理層面、哲學層面等五個層面的滿意程度。

3.沈瓊桃(2002)的「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此量表考量能提供夫妻與婚姻實務 工作者全面、深入的資訊,並在題數上不致過於繁多而影響作答意願及品質,故 參考國內外相關評量工具,包括 DAS、ENRICH、MIS、曹中瑋(1984)的「婚姻滿 意量表」以及曾文志(1996)的「成年早期婚姻親密量表」所編制,共有 58 個題 目,12 個分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以及內容效度、建構效度與同時效度,

可作為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者的測量工具。

三、婚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將婚姻滿意度相關研究,以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客觀因素做分類,敘述如下:

(一)客觀因素 1.年齡

Chadwick(1976)研究發現夫妻的年齡會影響到婚姻及滿意度,年紀較輕 且無子女的夫妻較重視婚姻的調適及彼此的感受,而年齡較大的夫妻則集中心 思於家務工作及養育子女的問題上,因而較忽略婚姻滿意度(引自王美惠,

1987);而國內的研究多指出夫妻的年齡與婚姻滿意度之間無顯著相關(王美 惠,1987;陳明君,1991;陳姿勳,2001); Glern & Weaver(1978)的研 究中則表示年齡與婚姻滿意度呈負相關,即夫妻的年齡愈大婚姻滿意度愈低。

(引自陳明君,1991)。 2.教育程度

Miller(1976)、Locksley(1982)的研究支持教育程度對婚姻滿意有正向影 響(引自王美惠,1987);而國內的研究也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已婚男女,在 婚姻滿意度表現上有顯著差異,且婚姻滿意度會隨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曹 中瑋,1985;陳明君,1991;黃秀珠,1981;邱秀貞,1987;陳明君,1991)。

楊琳(1998)、陳姿勳(2001)則認為教育程度對婚姻滿意度不具顯著影響。

3.父母親職業、收入

Renne(1970)研究教育程度、職業階層與收入三者對婚姻滿意度的預測,

發現三者皆與婚姻滿意度有正相關,若分別觀之,則收入影響最大,教育程 度次之(年紀大的夫妻較不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職業階層影響最小(引自曹 中瑋,1984)。

陳姿勳(2001)指出家庭收入與婚姻滿意度有顯著相關,且呈正相關,突顯 家庭的經濟基礎對夫妻婚姻生活的重要性,在夫妻的家庭收入越高的情況下,

婚姻滿意程度也會提升,並與曹中瑋(1984)、邱秀貞(1987)、陳明君(1991)

(30)

研究結果相同。

4.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上,邱秀貞(1987)表示夫妻有無信仰並不會影響婚姻滿意度,

而夫妻信仰的相同或差異則會影響婚姻滿意度,但是朱岑樓(1991)的研究發 現夫妻有宗教信仰且信仰相同,其實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相當的小;陳姿勳 (2001)則指出宗教信仰與婚姻滿意度沒有顯著相關存在。

Glenn(1998)及Crawford et al.(2002)則指出過去三十年,西方學者對於 婚姻滿意度的研究結果中呈現現個人特質(例如:性別或年齡)與夫妻間的相 配程度(例如:宗教信仰或休閒興趣的一致性)是影響婚姻主觀評價的重要因 素(引自吳明燁、伊慶春,2003,74頁)。

5.結婚年數

Chadwick, Albrecht & Kunz(1976)認為結婚年數愈長,婚姻滿意度愈 低(引自應敏貞,1990);黃秀珠(1981)也指出結婚年數愈短,家庭結構愈 小,則丈夫愈會幫忙家事,可促進婚姻的幸福,若結婚年數愈長,則婚姻滿意 度會愈低;李明慧(2009)指出新婚夫妻在婚姻滿意量表之整體看法會因為結婚 年數不同而有所差異;Miller(1976)、Figley(1973)、Glenn & Weaver(1978) 則認為結婚年數對婚姻滿意度沒有影響(引自應敏貞,1990);陳姿勳(2001) 也指出結婚年數與婚姻滿意度無顯著相關。

6.子女數

在婚姻滿意度與子女數相關研究中,Chadwick et al.(1976)指出子女 數對婚姻滿意度有正向影響;曹中瑋(1985)則指出子女數對婚姻滿意度有負向 影響;而邱秀貞(1987)、陳姿勳(2001)的研究則指出子女數和整體婚姻滿意 度無顯著相關。

7.家庭型態

邱淑貞(1987)、莊訓當(1996)、陳姿勳(2001)的研究均發現家庭型態與婚 姻滿意度無顯著相關。謝銀沙(1993)則發現不同型態的家庭在婚姻滿意度上有 差異存在。

8.生育時機

生育第一個幼兒是在婚前或婚後第幾年,生育時機是否會影響到婚姻滿意 度,研究者並未找到直接探究生育時機及婚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但在探究憂 鬱症的相關研究中發現蔡宗延(2012)指出憂鬱症與夫妻關係滿意度低,及年紀 輕等因素相關。

(31)

(二)主觀因素

曹中瑋(1984)指出婚姻關係是人類相當複雜的一種互動關係,除客觀因素 外,人際交互關係因素亦是重要考量,如姻親相處、子女管教、夫妻權力分配、

認知系統、角色期待、溝通、人格適配等;Rhyne(1981)則認為人際交互關係方面 的因素,較客觀因素對婚姻實質影響較大;Shen(1999)研究臺灣婚姻滿意度的 報告顯示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觀因素有夫妻的彈性程度、溝通、親友關係、與配 偶的親密程度、人格特質與衝突解決等。以下就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觀因素相關 研究分述如下:

1. 人格特質

個人的某一特質,會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想法、感覺和評價;兩個不同 人格特質的個體結合為夫妻,如配合適宜、調適得當則有助於對婚姻的滿意度、

但兩人配合不當,亦難收婚姻美滿之效(朱岑樓,1991)。 2. 價值觀

在國內婚姻的研究方面,曹中瑋的婚姻五經論中的哲學理念,便是含括所 謂的價值觀。曹中瑋(1984)指出從哲學的觀點看婚姻,是指夫妻兩人是否有 共同的人生觀、人生理想、價值觀及個人與婚姻生活的成長與實現等,且國外 的研究多數支持男性的婚姻哲學層面的滿意度(含價值觀的層面)高於女性,

而女性在婚姻哲學層面上的分數滿意高於男性。陳明君(1991)的研究發現,

男女在婚姻哲學層面上的滿意度未達顯著差異。綜合上述,雖然國內的研究大 都以婚姻五經論的哲學理論來探究價值觀在婚姻滿意度的重要性,但研究結果 不一,但多位學者皆探討價值觀與婚姻滿意度的關係,由此可得知價值觀為影 響婚姻滿意度的重要變項之一。

3. 親密程度與性關係

藍采風(1996)於婚姻與家庭一書中指出親密關係是婚姻的最主要功能,是 人類最主要的需求,也是夫妻的一種溝通方式,可藉由愛與許諾使親密關係緊 密的連結、滋長與持續。換言之,夫妻彼此的親密關係愈緊密,婚姻滿意度也 會愈高。且夫妻的性生活為表達親密關係和非口語溝通的方式之一,夫妻共享 性生活是美滿婚姻特質之一,性滿足與婚姻之間的關係是機動的,隨著不同的 婚姻時期有所變化。性對於早期的婚姻有著密切的關係,之後的婚姻發展,除 了性以外的其他事務的重要性隨之遞增,包括子女的教養、夫妻相伴與親密關 係的培養,都是獲得良好婚姻的基礎。自上述得知,性生活不僅為表達親密關 係的方式之一,且與親密關係同樣是影響婚姻滿意度的重要變項之一。

4. 性別角色

(32)

性別角色的內涵包含了家庭決策權力和家務分工;就家庭決策權力方面,

婚姻的權力來源隨著時代變遷而異,傳統上,丈夫工作,妻子理家照顧子女,

在此環境下,丈夫是家中一切事務的決策者;然而現代,因妻子扮演家庭主婦、

兼職工作或全時工作的不同,家庭決策的權力也逐漸提昇(楊琪、楊琬譯,1995)。

Blood & Wolfe(1962)、Center & Raven(1971)的研究結果顯示夫妻有平等 的家庭決策權力才具有最高的婚姻滿意度(引自王美惠,1987);有關家務分 工方面,Voydanoff & Donnelly(1999)的研究發現夫妻的家務分工公平與否 會影響夫妻的婚姻滿意度,若夫妻的家務分工愈公平,婚姻滿意度則愈高。夫 妻家務分工的狀況與婚姻滿意度的關係,最主要的是來自共同經營婚姻的夫妻 兩人的觀念和感覺等,經由他們的協調並達成共識,才是決定其對此方面感到 滿意與否的重要因素(引自陳姿勳,2001,頁11)。

5. 夫妻彈性程度

Shen(1999)指出彈性程度即為夫妻是否能依家庭的需求做出適當的改變 及因應的能力。國外研究顯示太低或過高的夫妻彈性程度,其婚姻滿意度皆偏 低,唯有適中的夫妻彈性程度才有良好的婚姻滿意度。臺灣的研究則顯示夫妻 彈性程度若上升,婚姻滿意度也隨之提高,兩者之間呈正相關(引自陳姿勳,

2001,頁12)。

6. 財務管理

沙依仁(1986)於婚姻與家庭一書中指出經濟是維持家庭的重要因素,當一 個家庭的經濟陷入困境時,婚姻品質和家庭生活都會受到影響。王美惠(1987)

的研究顯示大多數的職業婦女若單獨承擔金錢方面的處理之責任愈重,則其婚 姻滿意度愈低;而Shen(1999)則表示家庭財務管理即是家中主要儲蓄者或消 費者的決定者,此因素會影響婚姻滿意度,若夫妻對於財務管理的共識愈高,

婚姻滿意度則隨之提昇。

7. 休閒活動

Kelly(1974)指出家庭休閒活動能從家人間的互動,進而影響到家庭的氣 氛、和諧性、滿意性等,並且提升家人間的滿意關係(引自傅元幟、林晏州,

2004)。Snyder(1979)表示夫妻若有較多的時間一起從事休閒活動,則有助 於婚姻滿意度的提昇(引自陳姿勳,2001)。應敏貞(1990)表示若夫妻常從事 全家性的休閒活動,會有助於婚姻滿意度;反之,若先生從事獨自、與同事或 朋友的休閒活動,以及妻子從事與同事或朋友的休閒活動,則先生婚姻滿意度 偏低。由此可知,休閒活動是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一個要素。

8. 子女教養

(33)

Voydanoff與Donnelly(1999)表示養育子女的責任若只由夫或妻一人承擔 時,則婚姻滿意度較低;Willoughby與Glidden(1995)則指出先生是否參與 子女教養工作,與婚姻滿意度有很高的相關(引自莊訓當,1996);Olson,Fye

& Olson(1999)則指出夫妻對子女的教養會影響婚姻滿意度,婚姻滿意度較 高夫妻在教養子女方面較易取得以下的五項共識,包括:(1)教養子女是夫妻 雙方共同的責任;(2)夫妻願意付出心力在子女的身上;(3)夫妻管教子女的方 式一致;(4)夫妻關係因子女的加入而更親密;(5)先生需多花一些時間在親子 關係上(引自Olson & DeFrain,2000,394頁);楊雅惠(1995)在「婚姻衝 突現象與因應歷程之研究」認為「教養子女」為婚姻衝突首要來源,以身份與 角色的調整而言,結婚之後的個體的身份不同,角色也增加。

9. 親友關係

王美惠(1987)認為親友關係包括家人、親戚、姻親、同事、鄰居和朋友 等,並將親友關係視為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一種,並指出已婚職業 婦女的社會支持以親人(如父母、公婆)為主,其次是同事;社會支持與婚姻 滿意度呈正相關,即社會支持愈多,婚姻滿意度愈高。吳明燁、伊慶春(2003)

也指出配偶之外的家人互動與社區互動關係亦會顯著影響婚姻滿意的感受,且 納入家庭因素的考量之後,模型解釋力顯著的提升。這表示婚姻品質的主觀感 受,除了夫妻或配偶間之關係有直接影響外,家庭與社會支持方面的因素的確 必須重視。

(34)

第二節 親職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親職效能」研究為Bandura(1986)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應用於親職教 養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節於探討親職效能文獻之前,先對於自我效能作說明,再 進一步整理親職效能的定義、測量方式、相關研究,以及相關的背景變項。

一、自我效能的發展

在高申春所著的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到,長期以來有關 人類的心理學理論和經驗研究一般都侷限於兩方面:1.有關行為的知識或技能的 獲得過程2.有關行為反應模式的操作或產出過程;而從有關已獲得的行為知識到 知識轉化為行為的實際行為表現的仲介過程則被忽略,直到20世紀七0年代以來,

心理學家才試圖說明從知識到行為表現之間的仲介過程。但這三方面的研究仍不 足以對一個人的某一實際行為表現作出充分、完備的說明,事實上,這三類只是 對行為的機械方面作了種種嚴格自然科學意義上的操作主義解釋,而沒有涉及到 行為現象學的部分;從普遍的經驗事實說明,擁有相同行為技能的人,在執行同 一行為方式時,其表現的出色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若重複執行同一行 為方式,每一次的實際表現也可能是不同的。這就說明了在人的行為表現上、心 理的機能活動中,還有一種與上述三個方面領域未觸及說明的,這個領域就是 Bandura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機制(selfu-efficacy mechanisms)(高申春,2001)。

Bandura(1977)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所主張「三元交互決定論」說明了人的心理 活動,貫徹一種對人性的具體理解,「三元交互決定論」將環境因素、行為、個 人的主體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對獨立、同時又交互作用從而相互決定的理論實體。

其中,個人的主體因素包括行為主體的生理反應能力、認知能力等身心機能;所 謂交互決定,是指環境、行為、人三者之間互為因果,每兩者之間都具有雙向的 互動和決定關係;人一方面是環境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環境的營造者,兩者處 於持續不斷的交互決定關係中,人作為環境的營造者,除了通過自己的活動改變 環境的性質外,當個體面臨不同的環境條件時,他選擇什麼環境,則主要地取決 於他的自我效能感。(引自高申春,2001,283頁)

二、自我效能的定義與相關理論

Bandura(1977,1986)提出自我效能為一個人評估判斷自己對執行特定行為能 力成功程度的信念,亦即個體對自己能否完成特定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 或自我把握、感受;Bandura(1986)分析相關研究結果指出「對實際行為表現而言,

自我效能是一個相對獨立於行為技能的重要決定因素」,也就是說高效能感的人,

對活動或事件表現較投入並積極主動,而低效能感的人則會猶疑不定、信心不足

(35)

(Coleman & Karraker,1997、高申春,2001); Coleman 和 Karraker(1997)也指 出高度自我效能的人能自信的面對挑戰,對於挑戰的解讀也較正面,也較能調適 負面情緒,面對挑戰性任務時,展現較佳的毅力。

Bandura(1977)在發展自我效能理論時,區別出兩個主要因素,即結果預期

(outcome expectation)與效果預期(efficacy expectation)。個人在執行某 一行為之前,會先預期此行為的結果,這就是結果預期,之後再衡量自己能力是 否足以勝任,是否具備執行此行為的能力,此即為效果預期;結果預期是指特定 的行為將導致一定的結果,較與環境有關,而效果預期涉及到一個人的行為能力 的自我知覺或在執行某些情況下執行具體行動的能力。結果預期與效果預期之間 有相當大的重疊,因為相信一個人有能力能有效地參與,並在一個特定的行為追 求目標的環境條件下,能產生行為結果的信心(Coleman & Karraker,1997)。

Bandura(1989)根據社會學習理論指出效果預期是個體對自己與環境發生交互 作用效能的一種自我判斷,這種判斷需要一定的知識或資訊作為基礎,個體從以 下四個方向獲取資訊形成效果預期;當特定行為產生時,在社會環境因素支持此 行為的狀態下,而自我效能便從以下四個來源產出(Coleman & Karraker,1997、

高申春,2001)。

(一)行為表現的成果(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指出個體行為的成敗經驗,

是個體獲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

(二)替代性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s),是指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徵相似的他人,

在活動中獲得成功,能夠使觀察者相信,當自己處於類似活動情境時也能獲 得同樣的成功,進而提高觀察者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別人的失敗經驗,則 會降低觀察者的自我效能感。

(三)言語的鼓勵勸導(verbal persuasion)指的是他人言語的鼓勵或勸導,會激發 個體的積極性及動機,增進其信心,有助於自我效能感的提昇。

(四)情緒覺醒(emotional arousal)說明當個體面臨某項活動任務的生理反應,會 影響自我效能的判定,如平靜的反應使人鎮定、自信,而焦慮不安的反應則 使人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另外,Bandura 也指出人類透過自我效能的中介過程實現個體行為,發揮其主 體作用,影響個體在活動過程中的功能發揮,來引導自己的生活。具體而言,自 我效能會對人類思考與行動產生影響,是透過以下四個方面:

(一)選擇過程: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對環境和行為活動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又會反 過來影響個體行為和人格發展,也就是說自我效能透過選擇過程控制了個體 的人生軌跡。

(36)

(二)思維過程:自我效能感影響思維過程,這些思維過程對個體成就行為產生影響,

或是自我促進或自我阻礙,則依自我效能高低而不同。如不同思維方式的目 標設定、歸因方式、行為結果控制點皆會改變動機層面而影響執行活動的心 理動力。

(三)動機過程: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個體在活動過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臨困難時 的持久性及耐力;自我效能感高促使個體努力並持之以恆,而低自我效能者 則容易懷疑或放棄。

(四)心身反應過程:當個體面臨危險、緊張等各種厭惡性情境條件時,自我效能會 決定個體的壓力狀況、焦慮反應和憂鬱的程度等心身反應過程。綜上所述,

自我效能中介影響了人們的行為選擇、思維方式、持久性及耐力、身心反應 狀況,進而決定了個體的未來及發展(高申春,2001)。

三、自我效能相關研究測量取向

Bandura的自我效能並不代表一個廣泛的、固定的人格特質,而是會不斷因應 需求任務而變化;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大部分引用Bandura的框架,亦即視為於特 定範圍中的特定需求或特定規模的任務之自我效能,因此研究焦點大多聚焦在特 定任務自我效能(task-specific self-efficacy);而Banduran雖然強調特定任務 下的自我效能,但也指出自我效能可以在更廣泛的操作下,亦即對於不同類別但 需要類似能力或技巧的行為活動,個體的自我效能仍可能會有某種程度上的類化 及 正 確 性 , 這 就 是 特 定 域 / 特 定 層 面 的 自 我 效 能 (domain-specific self-efficacy);而Bandura並無強調自我效能感可涵蓋在概念上無關的領域,但 有些學者仍試圖以整體觀來探討自我效能,他們認為自我效能感是一種穩定的人 格特質,這就是所謂整體/一般域自我效能(general self-efficacy)的概念。

四、親職效能定義與內涵

Bandura指出在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個體所面臨的生活任務、形式、對象不 同,所發展的自我效能內涵也有所差異;成年期最重要的發展是婚姻關係、親職 關係、職業角色等方面的自我效能(高申春,2001),大多數的成人認為養育子女 的經驗令人滿足且富啟發性,有時甚至令人振奮,但不可諱言的是為人父母同樣 也是成人階段中遇到最複雜的社會角色,當父母承諾對孩子提供定期保護、撫育,

這需要不間斷的時間和精力的要求,有些父母能體現心理上的堅毅性,有足夠且 持續的耐心去迎接挑戰而;而少數則會為養育子女感到沮喪,照顧者可能因此忽略 孩子,而產生虐童前兆,或對孩子產生生理、社會情緒或認知發展產生傷害;由此 可知,養育子女的能力和滿足感是有高度相關及相互交織的(Coleman & Karraker,

(37)

1997),故為人父母的自我效能是成人期相當重要的發展任務。

親職效能的概念,源自於 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理論,將效能感的概念置於親職情境,則為親職效能,指的是家長對自己實行他 所想要的教養行為的能力評價,若父母感覺自己能勝任親職的角色,則他們會以 更有效能的方式表現在親職工作方面,根據Bandura(1989)概述自我效能理論基本 原理指出父母自我效能應包括撫養子女的知識和身為父母角色所應具備的能力 (劉百純、陳若琳,2010); Teti和Gelfant(1991)則將親職效能定義為父母對自 己 在 何 種 程 度 下 能 成 為 一 個 成 功 而 有 效 家 長 的 期 望 ; 而 Coleman 和 &

Karraker(2000)則將親職效能定義為父母評估自己可以勝任教養的信心能力,或 是知覺自身可以影響孩子行為發展的影響力;陳富美(2005)則指出親職效能是父 母教養孩子的先決條件,為父母在執行親職工作時,對於其能力的評估。

但在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上,親職領域卻較少被探討,Coleman 和 arraker 在 1997 年指出親職效能變項相關研究的重要性,這類研究可了解個人親職效能的狀 況,亦可幫助調整教養子女的方式進而提供子女較佳的心理、生理發展環境;但相 關研究仍缺乏的可能因素為:

(一)親職認知(Parental cognitions)的相關研究,直到最近才受到重視。

(二)大部分自我效能的研究採用實驗設計的方法,阻擋了觀察自我效能如何自然 發展的探討機會。

(三)大部分自我效能的研究均採 Bandura 的傳統概念,集中在狹義且範圍狹小的 特定任務上,而親職行為卻是會隨著子女年齡層改變的複雜性成因所組成。

(四)較少研究關注於親職效能的心理測量學,自我效能缺乏完整的親職自我效能 測量工具,截至目前所發展的量表僅少數,而且量表也只有包含某些變項。

五、親職效能的研究測量取向

Coleman和Karraker(1997,2000,2003)對親職效能的研究測量作出以下說明,

並指出親職自我效能的研究引用Bandura的觀點為框架,亦即將自我效能視為和特 定情境中的特定需求或特定面向的任務有關,因此焦點大多圍繞在特定任務自我 效能(task-specific parenting self-efficacy)或特定域/特定層面自我效能 (domain-specific parenting self-efficacy),而整體/一般域自我效能(general parenting self-efficacy)的概念則到最近才開始受到重視。以下分別對親職自 我效能的三種測量取向加以說明。

(一) 特定任務親職自我效能(task-specific parenting self-efficacy):特定任 務親職自我效能把研究著重於父母親對養育親職範疇任務是否有能力勝任 的想法,測量方法是採取對某特定行為問題或對管教任務提出問題。例如:

(38)

判斷或照顧子女身體不適的能力、或提供安排子女休閒娛樂的能力等。

(二) 特 定 域 / 特 定 層 面 親 職 自 我 效 能 (domain-specific parenting self-efficacy):特定層面親職自我效能測量方式是把各個特定任務親職 自我效能的測量組合成特定親職層面中的單一自我效能,也就是把不同的 任務類別整合成一個較為綜合性的特定層面親職自我效能的測量指標。例 如:父母對管教、情感的支持與情緒養成及幼兒行為照顧的個別任務是否勝 任的評估,然後將個別任務項目中的有效訊息結合起來,整合成一個多面 向的自我效能層面。

(三) 整體/一般域親職自我效能(general parenting self-efficacy):整體親職 自我效能是把親職自我效能與其他領域的自我效能感明確的加以區分,而 其測量方式並非針對特定的親職任務,而是對全面性勝任能力的預期;也就 是支持特定任務自我效能會類化並使個體產生一種廣泛性的自我效能。

雖然 Bandura 強調特定任務自我效能的測量能更精確的預測實際行為的能力,

而大量文獻也確實指出特定任務自我效能計量有卓越預測的準確性,但 Berry and West(1993)指出,特定任務自我效能的測量提供了自我效能與成果變項之間關係 的精確驗證 (efficac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然而整體效能感的測量在 個人自我能力評價上可提供更具有價值的訊息,也就是說,特定層面和整體親職 自我效能測量方式可以作為更廣義的親質品質更有效的預測工具。截至目前未有 研究報告提出親職自我效能的分析應採用何種測量取向最為恰當且三者之間彼此 的關聯性也未明朗,對於目前未成熟且明確性仍不高的親職自我效能研究領域,

一個非先入為主的開放思想,鼓勵各個取向的研究是必要且明智的。

六、親職效能量表內涵

國內外親職效能相關研究,多參考已編製完成的親職效能量表加以修訂或改編,

量表的內容設計多元且廣泛,以下就學者們研究時所使用的量表內涵加以說明:

(一)陳富美(2005)編制的「父母親職效能量表」,主要探討親職效能之整體感 受,題項如:我知道如何有效地教養子女、我覺得自己是不錯的母親(父 親)…等,為一種整體性效能未細分向度的量表。

(二)劉百純(2009):「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其量表內容分為三個向度:1.母職 角色整體評價,指新手媽媽對其親職效能之整體感受;2.教養信心,指新 手媽媽對教養子女之工作,是否具有勝任信心之感受;3.教養能力,指新 手媽媽對實際執行教養子女之工作,對其整體能力的認知與了解。

(三)賴怡璇(2006)設計的母親育兒自我效能量表,適用於育有 0-3 個月嬰兒之

數據

表 3-17 SDQ 預試問卷分項向度與總體困難信度  向度名稱  Cronbach’s α 係數  情緒症狀  .606  同儕關係問題  .444  過動/注意力缺失  .689  品行問題  .364  總體困難量表  .750  (三)正式問卷的產生  由上述分析可知,SDQ(家長版)未達標準指標數較高的有品行問題第22題、同 儕量表的第23題,但考量此份問卷已於六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且探究使 用此問卷的相關研究,皆未有刪題的狀況,如於本研究中貿然進行刪題將會造成 無法與世界各國其他研究相比較
表 4-1-1-1  幼兒父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父齡年齡層類別  人數(N)  有效百分比(%)  排序  20-24 歲  3  .5  7  25-29 歲  10  1.7  6  30-34 歲  60  10.1  4  35-39 歲  223  37.7  1   40-44 歲  196  33.1  2  45-49 歲  78  13.2  3  50 歲以上  22  3.7  5  有效總和  592  100%  表 4-1-1-2  合併後幼兒父親年齡次數分配、百
表 4-1-1-4  合併後幼兒母親年齡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母齡年齡層類別  人數(N)  有效百分比(%)  排序  29 歲以下  28  4.7  4  30-34 歲  135  22.9  3  35-39 歲  266  45.1  1  40 歲以上  161  27.3  2  有效總和  590  100%  3
表 4-1-1-11   幼兒父親的收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表  父親的收入類別  人數(N)  有效百分比(%)  排序  無  12  2.0  7  2 萬以下  25  4.2  6  2 萬-4 萬  137  23.3  2  4 萬-6 萬  181  30.7  1  6 萬-8 萬  98  16.6  3  8 萬不足 10 萬  71  12.1  4  10 萬以上  65  11.0  5  有效總和  589  100%  表 4-1-1-12   合併後幼兒父親的收入次數分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