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節旨在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有四:

(一)瞭解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現況。

(二)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相關性。

(三)瞭解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差異性。

(四)背景變項不同的家長與幼兒,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和幼兒情緒與 行為問題的差異性。

二、研究問題

檢視前述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主要變項現況

1. 瞭解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現況 2. 瞭解幼兒母親的親職效能現況 3. 瞭解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現況 (二)變項間之相關性

1. 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之相關性為何?

2. 探討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及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3. 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三) 城鄉幼兒母親變項間之差異

1. 瞭解城鄉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否有顯著不同?

2. 瞭解城鄉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不同?

3. 瞭解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顯著不同?

(四)家長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之差異

1. 不同的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 信仰、族群),其婚姻滿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2.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 仰、族群),其親職效能是否有差異性。

3.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父母親(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 仰、族群),其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4. 不同的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 課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 婚姻滿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5.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課 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親 職效能是否有差異性。

6.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之母親(結婚年數、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輔導課 程、婚姻狀況、結婚理由、手足數、排行、結婚年齡、生育時機)其幼 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五)幼兒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之差異

1.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母親婚姻滿 意度是否有差異性。

2.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母親親職效 能是否有差異性。

3.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年齡、性別、幼兒手足數、排行),其情緒與行為 問題是否有差異性。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婚姻滿意度

「婚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婚姻關係的主觀感受,亦即用來描述幸福美滿的婚 姻程度,而婚姻關係的良窳不但與夫妻雙方的生活滿意度、家庭的生活品質密切相 關,更進一步地影響子女的發展、適應、情緒。本研究所指的婚姻滿意度是指幼 兒母親在沈瓊桃(2001)所編製「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的測量表現,其測量內容 包含親密關係、彈性程度、個人特質、性愛關係、休閒活動、價值觀、財務管理、

親友關係、子女教養、反應心向量表、婚姻滿意度及性別角色,為一多面向婚姻 滿意量表,其測量值分數愈高表示滿意度愈高,反向題則相反。

二、親職效能

「親職效能」是以 Bandura(1977)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為依據,其自我效能理 論所指出的自我效能是透過選擇、思維、動機、心身反應這四個過程來對人類思 考與行動產生影響相關聯,如能在測量上透過這四個方面的探究,對個體自我效 能的狀況會有更深入的瞭解。本研究所指的親職效能是指幼兒母親在郭李宗文、

鄧蔭萍、黃韋翎、張紝楟(2012)所編製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的測量表現,其 測量內容包含母職信念、母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及母 職心理功能。施測方法是由母親主觀評定對親職工作不同層面效能的程度,分數 愈高則代表對某向度的滿意度愈高,而分數愈低代表對某向度的滿意度愈低,反 向題則相反。

三、情緒與行為問題

「情緒與行為問題」是指幼兒在追求需求時所遇到的挫折,當幼兒無法調節 情緒時,又未能主動表達困擾以得到外界協助時,負面情緒會持續影響幼兒,隨 之以干擾及偏差行為來傳達內心的情緒感受(李佳儒,2010),亦即洪儷瑜(2009)所 提的外向性行為(如:攻擊、破壞、違規等)及內向性問題(如:情緒壓抑、沉默、退縮 等);本研究所指的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指幼兒母親以Robert Goodman(1997)所 編製的SDQ〈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困難量表進行測量,

其測量內容包含四種面向,包含情緒症狀、過動/注意力缺失、同儕關係、品行問 題;施測方法是由母親針對不同層面困難的程度主觀評定,分數愈高則代表對某 向度的困難度愈高,而分數愈低代表對某向度的困難度愈低,反向題則相反。

四、城鄉

依據民國103年修訂的《地方制度法》內容可知,界定「城」的定義為一行政

劃分地區人口較多、密度較高、交通方便、居民的職業多元化,且該地區之居民 以商業與二、三級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型態;而「鄉」則為人口密度低、交通較 不發達,居民職業多以農工、一級產業為主的發展型態;由《中華民國統計資訊 網》中檢視2012年人口數及人口密度,選取臺灣本島人口密度第一的臺北市為城 市之代表,而臺灣本島人口密度倒數第一的臺東縣則為鄉代表樣本。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個部分討論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等研究 變項之相關文獻與研究結果,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一部分探討婚姻滿意 度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二部分探討親職效能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部分探討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婚姻滿意度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婚姻滿意度的定義與內涵 (一)婚姻滿意度的定義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家庭是社會最重要的制度,而婚姻關係更是穩住家 人關係最重要的基石(林秀慧,2004),幸福美滿的婚姻不但可以增進個人的身 心健康,更可以幫助夫妻面對婚姻生活中的壓力與不如意,而幸福美滿的婚姻 定義為何? Hawkins(1968)定義婚姻滿意度為一個人考慮婚姻生活中的各種層 面,感受到配偶帶來的幸福、滿足和快樂,且這感受是由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 意的一種連續向度,此定義主要以個人感受的角度來看婚姻,且認為婚姻滿意 是多層面的;而 Winch(1972)認為婚姻滿意是指夫婦對於婚姻生活中的情緒感 受(引自陳明君,1991);黃秀珠(1981)則認為婚姻滿足程度是由夫妻間是否 需要伴侶的存在、了解彼此和情緒慰藉的程度、及夫妻間愛情的滿足度等三方 面衡量之;曹中瑋(1984)整理國內學者張春興將婚姻多層面及成長發展的意義 融合,認為婚姻應在生物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各層面達到滿意後,提 昇至哲學層面心靈與心靈的契合,才能維繫長久幸福的婚姻;林佳玲(2000)提 出目前常用的概念為婚姻滿意程度係指夫妻在婚姻關係的互動相處中,彼此從 對方獲得的主觀感受程度,也可以說是個人對於婚姻的需求與期望在婚姻生活 中所達到的程度。

(二)影響婚姻滿意度的因素

曹中瑋(1984)指出婚姻關係是人類相當複雜的一種互動關係,影響的因素 眾多,綜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所涉及的變項包含:1.客觀因素:個人特質(如: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階層、族群)、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婚姻年數、

家庭生活週期、子女數、妻子就業與否等。2.人際交互作用因素:姻親相處、

子女管教、夫妻權利分配、認知系統、角色期待、溝通、人格適配等。

沈瓊桃(2002)於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之編製中指出西方用來探討縱貫性婚 姻滿意度有極多的影響變項,將之歸納成三大類,包括(1)調適過程(2)環境壓 力(3)個人背景特質;至於橫貫性的研究方面,則將變項歸納為四類(1)背景因 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收入(2)個人特質:自我能力、情緒穩 定性(3)關係動態:婚姻互動、承諾、情感、性愛關係、生命哲學、溝通、個性 相容性、相互的給予和獲得、情緒支持、家庭角色、衝突解決、平等的決定權、

信任、人際關係、家庭凝聚力(4)宗教與社會網路:親友關係、宗教信仰。

由上述所知,不論縱貫性或橫貫性研究,皆顯示夫妻之間互動調適對婚姻 滿意度有最直接的影響力。

陳姿勳(2001)則將婚姻滿意度相關研究整理出影響婚姻滿意度的主觀因素 為人格特質、價值觀、親密與性關係、性別角色、彈性程度、溝通、衝突解決、

財務管理、休閒活動、子女教養,及親友關係等;而影響婚姻滿意度的客觀因 素則為性別、結婚年數、家庭生命週期與子女數、職業、家庭收入與家庭型態 社會背景特徵(包括夫妻教育程度、夫妻年齡及其差距、結婚年齡、宗教信仰、

信仰異同及父母婚姻狀況),以上因素對婚姻滿意度具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二、婚姻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一)婚姻五經論

曹中瑋(1984)在其研究中指出國內學者張春興教授依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 理論(Hierarchy of Need Theory)為脈絡,針對婚姻生活提出了「婚姻五經 論」,由曹中瑋於 1983 年整理,但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不同的是不強調各 階層間關係的必然性,且婚姻中的需求較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故滿足與否個別 差異更大,較強調個別感受;「婚姻五經論」有兩個重要的基本精神,一為真正 幸福婚姻必須同時重視這五種層面需求的滿足,二是婚姻過程中夫妻必須能共 同邁進與不斷的開創成長。所謂「婚姻五經論」是以生物學、經濟學、社會學、

曹中瑋(1984)在其研究中指出國內學者張春興教授依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 理論(Hierarchy of Need Theory)為脈絡,針對婚姻生活提出了「婚姻五經 論」,由曹中瑋於 1983 年整理,但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不同的是不強調各 階層間關係的必然性,且婚姻中的需求較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故滿足與否個別 差異更大,較強調個別感受;「婚姻五經論」有兩個重要的基本精神,一為真正 幸福婚姻必須同時重視這五種層面需求的滿足,二是婚姻過程中夫妻必須能共 同邁進與不斷的開創成長。所謂「婚姻五經論」是以生物學、經濟學、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