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5-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

建議事項分述如下:

1. 香山濕地之遊客重遊率、重遊意願皆高,是屬於忠誠度高的遊客 型,對於香山濕地發展生態旅有很高的認同度、期待度。但相對 地如果此地受到不當的破壞,其反彈的聲浪也會相對較大,期新 竹市政府能在管理方面更加用心。目前香山濕地的解說服務仍相 當不足,新竹市政府應多方加強解說服務的軟硬體,以提高生態 旅遊的深度,並結合社區發展,落實生態旅遊中,社區參與規劃、

分享資源的理想。

2. 發展過程須做好規劃及解說訓練,並持續監測台灣招潮的生態環 境,且將解說服務、生態監測等工作,逐步轉移到社區,社區永 續型的解說服務,是高滿意度的保證。發展過程應循序漸進,以 生態保全為第一考量,不可燥進而使生態遭受不可回復的破壞。

3. 本研究建議以鄰近小學生戶外教學為出發點的規劃方式,培養社 區型的生態保育解說尖兵,以落實社區參與、環境教育、生態保 育等生態旅遊的基本要求。地利之便、鄉土之親,也使如此的可 行性、期待性很高,並讓保育種子向下紮根。

4. 目前在香山濕地進行中的台灣招潮相關研究不少,新竹市政府日 後可將相關研究成果,轉化為旅遊服務資訊,讓遊客更深入了解 台灣招潮的生態。

5. 台灣招潮補償性棲地的復育,新竹市政早有規劃,但隨著海岸開 發的不斷進行,適合棲地日益限縮、族群量日益減少,復育工程 應排除萬難、及早行之。若能在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內,建立一 個台灣招潮展示館,會別具教育及補償的意義。

6. 應發展持續性的監測計畫,並透過陪訓、紮根到社區來管理,發 展成為永續型的社區監測系統。

參考文獻

1. 施習德,「招潮蟹」,海生館籌備處,高雄,1994。

2. Turner R. K., “Policy Failuers in Managing Wetlands,” In: OCED, Government Tailure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etlands and Forest, OECD, Paris, 1992.

3. Kusler J. A., “Our National Wetland Heritage: A Protection Guide book. An 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Publication,” Washington, 1983.

4. Mitsch W. J. and Gosselink J. G., “Wetland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93.

5. Lovelock J. E. , “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79.

6. Adamus P. R. and Stockwell L. T., “A method for wetl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Rep. No. FHWA-IP-82-83, U.S. Dept. Transport. Fed. Highway Admin, Washington DC, 1983.

7. Adamus P. R., Clairain E. J., Smith D. R., and Young R. E., “Wetland evaluation technique,” Environ. Lab., Dept. Army, Waterways Exp. Stn., Vicksburg, MS, 1987.

8. IUCN,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 Living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UCN-UNEP-WWF, Gland, 1980.

9. Contracting Parties to the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 2007.

http://www.ramsar.org/key_cp_e.htm

10. 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網站,2003。

http://ngis.zo.ntu.edu.tw/wetland/list.asp

11.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綜合發展計畫」,新竹,1997。

12.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書」,新竹,2001。

13. 劉烘昌、李家維,「新竹香山潮間帶的螃蟹」,第一屆海岸濕地生態及保育研 討論文集,第103-113 頁,1994。

14. 薛美莉,「紅樹林土壤之探討」,自然保育季刊,第7 期,第 29-32 頁,1994。

15. 施習德,「以形態、遺傳及生態研究台灣特有種台灣招潮蟹之分類系統」,博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高雄,1999。

16. 新竹市政府環保局,河川海域水質監測,2003。

http://www.hccepb.gov.tw/index.asp

17. 曾鈞懋、魏慶琳、毛鵬程,「香山養殖牡蠣重金屬含量與生長環境之關係」,

台灣大學海洋學刊,第31 期, 第 101-116 頁,1993。

18. 何平合、洪明仕,「新竹市海邊的螃蟹」,新竹市政府,新竹,2002。

19. 李曉易,「台灣招潮蟹的生態與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 物研究所,高雄,1991。

20. Takahasi S., “Ecological nates on the Ocypodian crabs(Ocypodidae) in Formosa,” Annot Zool, Vol. 15, pp. 78-87, Japan, 1935.

21. Crane J., “Aspects of social behavior in fiddler crabs, with special refer to Uca

maracoani (Latreille),” Zoologica, Vol. 43, pp. 113-131, 1958.

22. Miller D. C., “The feeding mechanism of fiddler crabs, with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f feeding adaptations,” Zoologica, Vol. 46, pp. 89-100, 1961.

23. Crane J., “Fiddler crabs of the World. Ocypoidae: Genus Uc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5.

24. Christy J. H., “Female choice and the breeding behavior of the fiddler crab Uca

beebei, ”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Vol. 7, pp. 624-635, 1987.

25. Crane J., “Basic patterns of display in fiddler crabs (Ocypodidae, Genus Uca ),”

Zoologica, Vol. 42, pp. 69-82, 1957.

26. Frith D. W. and Brunenmeister S., “Ecological and population atudies of fiddler crabs (Ocypodidae, Genus Uca

on a mangrove shore at Phuket island, Western Peninsular Thailand,” Crustaceana, Vol. 39, pp. 157-184, 1980.

27. Zucher N., “Shelter building as a means of reducing territory size in the fiddler crab, Uca terpsichores ,” Amer. Midl. Nat. Vol. 91, pp. 224-236, 1974.

28. Christy J. H., “Pillar function in the fiddler crab, Uca beebei(II): competitive courtship signaling,” Ethology, Vol. 78, pp. 113-128, 1988.

29. Shih H. T., Mok H. K., and Chang H. W., “Chimney Building BY Male Uca

formosensis Rathbum, 1921 (Crustacea: Decapoda: Ocypodidae) after Pairing:

A New Hypothesis for Chimney Function,” Zoological Studies , Vol. 42, No. 2, pp. 242-251, 2005.

30. Hetzer W., “Environment, tourism, culture,” Links, July, pp. 1-3, 1965.

31. 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e of Ecotourism,” Mexico Journal, January, pp. 13-14, 1987.

32. Kutay K.,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ravel. In Tourism and Ecology: The Inpact of Travel on a Fragile Earth,” North American Coordinating Center for Responsible Travel. pp. 3-7, 1989.

33. 宋瑞、薛怡珍,「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新文京開發,台北,2004。

34.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生態旅遊白皮書」交通部觀光局,

台北,2002。

35. Tilden F.,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North Carolina Press, North Carolina, 1957.

36. Mahaffey B., “Effectiveness and preference for selected interpretive med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ol. 1, No. 4, pp. 14-22, 1970.

37. Edwards R. Y., “Park interpretation,” Park News, Vol. 1, No. 1, pp. 11-16, 1965.

38. Aldrige D., “Ugrading park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ubl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World Conference on National Parks,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WYO, 1972.

39. Weiler B. and Ham S. H., “Tour Guide and inperpretation,” In Weaver, D. B

(Ed.), 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Wallingford Oxon: CAB International, UK, 2001.

40. Stewarrt E. J., Hayward B. M., and Devlin H. P., “The place of interpretation: A new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Vol. 19, No. 3, pp. 257-266, 1998.

41. Sharpe G. W.,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82.

42. Grinder A. L. and McCoy E. S., “The Good Guide-A Source Book for interpreters,” Docnet and Tour Guide, Ironwood Press, Arizona, 1985.

43. 吳忠宏,「臺灣解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美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25-169 頁,2002。

44. 張明洵、林玥秀,「解說概論」,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花蓮,1992。

Dartmoor National Park in reaching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Vol. 11, No. 6, pp. 476-498, 2003.

46. Knudson D. M., Cable T. T., and Beck L.,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State College, PA., 2003.

47. 宋秉明,「生態觀光之規劃架構-以綠島為例」,觀光研究學報,第1 卷,第 3 期,第45-52 頁,1995。

48. Noss R. F. and Cooperrider A. Y., “Saving nature legacy: 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Biodiversity,”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Covelo, California, 1994.

49. 宋秉明,「永續觀光發展原則與方向」,觀光研究學報,第 6 卷,第 2 期,第 1-14 頁,台北,2000。

50. Burr S. W.,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n Use: Follies, Foibles, and Practical,” Forest Service, Inter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 1995.

51. Court T., “Beyond Brundtl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1990s,” Zed Bllks, London, 1990.

52. Christensen N. A.,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tourism and potential impacts on Montana counties,” Institute for Tourism and Recreation Research, 1994.

53. 巖登生,「新竹香山濕地永續利用的管理策略」,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資 源管理研究所,台中,1998。

54. 董旭峰,「以地景生態觀念探討新竹香山野生動物保護區之規劃」,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2003。

55. 閻克勤,「海岸環境管理與資源利用評估之研究-以新竹海岸濕地為例」,博 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台北,2006。

56. 劉瓊如、李銘輝,「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遊客對解說服務需求之研究」,觀 光研究學報,第1 卷,第 4 期,台北,1995。

57. 林芸菁,「社區經營可持續旅遊及解說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台北,2005。

58. Burnham K. P., Anderson D. R., White G. C., Brownie C., and Polllck P. H.,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fish survoval experiments based on release-recaptur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Monograph, Vol. 5, 1987.

59. Zar J. H., “Biostatistical Analysis,”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96.

60. Brower J. E., J. H. Zar,and von Ende C.N., “Field and Laboratory Methods for General Ecology,” Fourth Edition, 1987.

61. 謝蕙蓮、林柏芬、吳松霖、葉欣宜,「蟹逅紅樹林」,新竹市政府,新竹,2004。

62. 劉瓊如,「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遊客解說服務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文 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北,1995。

63. 江進富,「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親蟹觀察區戶外解說牌成效之評估」,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台北,2004。

64. 簡益章,「森林遊樂區自導式步道解說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 學森林學系,台中,1994。

65. 侯昌豪,「從地方國民小學推動漁村社區營造及河口資源的保育」,碩士論 文,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台北,2006。

附錄一 遊客問卷

親愛的遊客,這是一份本地之解說服務需求的相關研究,期待您共同參與並惠賜 寳貴意見,感謝您! 中華大學休閒研究所 敬上

1.1 您是否第一次來:□是(直接跳選第 2 題) □否

1.2 一年平均來幾次:□1~2 次 □3~5 次 □6 次以上

2.您的停留時間:□1 小時 □2 小時 □3 小時 □4 小時 □4 小時以上

3.同來的遊伴:□家人親威 □朋友 □同事 □同學 □獨自前來 □其他

4.吸引您前來的主因(複選):□海天開闊 □景色優美 □停車方便 □離住處近

□同伴邀約 □其他

5.您來此的經常活動範圍:□會到灘地去 □僅在岸上

6.本地(香山濕地)是否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是 □否 □不知道

7.您知道香山濕地有一種特有螃蟹(台灣招潮)?□知道 □不知道

8.您認同本地應適度開發就好,以保護本地生態?□認同 □不認同

9.您認為本地適合發展兼顧保育性質的生態旅遊?□適合 □不適合

10.您認為本地是否已經過度開發或過度干擾生態系?□是 □否

11.您認為本地有解說服務的需求嗎?□有 □没有

12.最需要的解說需求為:□海洋生態 □地質景觀 □鳥類 □螃蟹 □植物

13.是否願意再來:□願意 □不願意

14.您對本地開發規劃有何建議:

受訪者屬性分析:

1.性別:□男 □女

2.教育程度:□非大專以上 □大專以上

3.從何方來:□新竹市 □新竹縣或苗栗縣 □其他縣市

4.年齡層:□15 歲以下 □16~30 歲 □31~45 歲 □46~60 歲 □61 歲以上

再度感謝您的熱情參與及惠賜寳貴意見,再會!

附錄二 台灣重要濕地概述

No 地區 濕地名稱 面積 濕地描述 類型

1 台北 關渡 166 公頃

關渡地區為感潮鹹水濕地與半鹹水濕地合併成 的複合型濕地,距離淡水河出海口僅十公里,

東半部屬於感潮鹹水濕地;西半部為半鹹水濕 地。若以防潮堤為界,正好將關渡地區分為南 北兩個區域,防潮堤以北為沼澤地形,以南為 草澤與紅樹林,兩區域各有獨特的生態景觀與 動植物資源。

6、7、11、

15、19、

20

2 台北 竹圍 100 公頃

竹圍濕地為全台灣面積最大,分佈最北的水筆 仔純林,亦為最受重視之紅樹林沼澤區。竹圍 濕地所屬的「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與「關 渡自然保留區」在民國75 年 6 月 27 日建立,

同為台灣最早公告的紅樹林保護區。

河口灘 地、潮間

3 台北 挖子尾 30 公頃

為台灣紅樹林分布的北界,擁有大片的水筆仔 純林,挖子尾濕地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出 海口南邊,正好位於竹圍濕地的對岸,為淡水 河南岸的唯一水筆仔中生長區域。

2、5、6、

7、19

4 台北 華江橋 40 公頃

華江橋濕地位於台北盆地西側,主要是由大漢 溪與新店溪匯流沖積而形成沙洲泥灘地及草澤 所組成,環境型態以水域及裸露泥灘地為主。

2、6

5 台北 夢幻湖 0.2 公頃

夢幻湖生態保護區便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為封閉性的沼澤湖,是珍稀的保育類植物-台 灣水韭唯一的天然棲地。

沼澤湖

6 新竹 香山 1600 公頃

香山濕地為台灣面積最大的濕地,客雅溪與鹽 港溪沖刷泥沙帶來豐富的河口生物,再加上漲 退潮時形成寬最大可達二公里的潮間帶,為台 灣招潮族群最大、數量最多的一處濕地,亦為 大肚溪口以北僅存的最大範圍的泥灘地。香山 生態敏感區位於新竹客雅溪口以南到與苗栗交 界處,潮間帶廣闊,為西海岸少數殘存的大面 積潮間帶之一。

2、5、6、

11、15、

19

7 新竹 鴛鴦湖 374 公頃

鴛鴦湖位於雪山山脈北段,位於棲蘭山區中,

是東西向的狹長高山湖泊,亦為大漢溪最上游 的源流。已規劃為「鴛鴦湖自然保留區」及「長 期生態研究站」區內生態環境保存良好。

堰塞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5-10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