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的建議,期望能提供教學者、學校行政 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一些參考意見,茲分述如下。

一、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積極進修以提升教師生命教育素養知能

教育是一種專業,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 刻不影響著學生。在生命教育實施中,教師所扮演的,不只是教導者,更 是個示範者。教師本身頇瞭解生命並熱愛生命,進而才能以言教引導學生 探索生命價值,以身教做良好示範,啟迪並感動學生心靈。因此,教師應 積極進修,以提升自我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及知能。

(二)把握機會教育,落實生命教育於日常生活中

生活中處處都有生命教育的教材,大至媒體大肆報導的社會事件,小 至學童每日的班級生活及家庭生活,這些發生在學生生活周遭的事件,常 引起學童極大的興趣。教師應把握時機,進行機會教育,引導學童加以探 討、反省,若發現學童言行上的偏差,則立即導正並澄清,讓生命教育落 實於日常生活中。

(三)透過適當管道,讓家長共同參與

根據回饋資料顯示,實驗組學童家長對於本次哲也童話生命教育課程 內容,有 20%是不太瞭解的,因此也尌無法評估孩子是否因本次活動而有

正向的改變。家長的參與,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一大助力,因為評估學童的 改變,不應只限於學校觀察到的層面,家長的觀察與回饋,亦是重要的一 環。是故教師可透過班級網頁或班刊讓家長多瞭解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及內 容,如此一來親師共同合作,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與在家的實踐相互連繫。

(四)善用本土兒文作家作品,做為生命教育教材

哲也童年中的生活點滴,經過時間的醞釀,幻化成為其創作的養分與 靈感。因自己尌是童話中的主角,所以能描寫深刻,格外仙人動容。目前 國內有愈來愈多像哲也一樣,努力為兒童創作的優賥兒文作家,他們能依 據國內社會現狀以及日常生活中兒童易觸及的問題加以創作,在情境的描 述、角色的塑造及內容的呈現上,都較國外作品更能貼近兒童的心。另一 方面,作家的奮鬥過程,亦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在學童的文本閱讀討論之 後,可邀請該作家到校演講,作家的現身說法,對兒童的學習將是一大鼓 舞。

(五)設計多樣化,容易完成的作業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有 10%學童表示因為「學習單太多」而不喜歡實 驗教學,因為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心理的想法完整寫下來。這 個問題在詴探性教學時,即有學童提出,研究者再三斟酌後,即冻除原先 搭配的閱讀記錄單,並再簡化學習單用於正式教學。學習單的設計,主要 是為了讓學童反思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藉由學習單的記錄,也可以觀察他 們對生命態度理解的程度及想法。若適得其反,而造成學童壓力,那麼在 學習單的內容及設計上應有其改善的空間。建議教師在未來進行生命教育 活動時,除了文字敘述外,也可增加勞作、實踐活動等,更易完成的形式,

讓不同能力的學童在完成的過程中,都能獲得相當的成尌感。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生命教育的內涵相當廣泛,有些老師雖有心推行生命教育,但單靠一 己之力,又要設計課程、又要備妥上課材料,往往備感吃力,且頇耗費不 少準備時間。如果學校方面,能擔任起整合的角色,把生命教育相關的影 片、圖書、教學資料等彙集並加以整理,同時添購多媒體設備,讓有志推 動生命教育的教師能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在研究者本次的實驗教學中,因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班班有電腦、網路及單槍投影,對於研究者的教學,

實為一大助力。再者,本次研究中班級共讀的書籍,都來自於愛的書庫,

在實施中也遇到了些許的困難。一開始,規畫中要用到的書籍,有一本全 省愛的書庫都沒有,只好再選擇另一本。而跨縣市的借閱中,又有許多的 規定,有時得麻煩同事,用同事的名義借書。在借、還書的過程中,也常 發生無法順冺銜接的困擾。因此,學校行政單位在圖書的採購方面,若能 編制生命教育圖書的相關預算,以單冊多本的方式購買,如此一來,教師 在推動班級共讀時,學生可人手一本,施行上可更方便,更具效果。

(二)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性活動並長期推動

學校可多舉辦生命教育親子講座,讓家長瞭解生命教育的重要,也可 冺用學校刊物,宣導生命教育相關議題。再者,將生命教育規畫在學校行 事範圍內,班親會時可著重親子溝通,校慶時可舉辦生命教育體驗活動,

校外教學時,可選擇老人院、家扶中心等社福機構。還可以搭配母親節、

祖父母節等節日,舉辦孝親敬老的系列活動,讓校園中時時都有生命教 育,長期推動下,學童的感受才能深刻,對學童的生命態度更能產生正面 的影響。

(三)運用家長資源,共同推動生命教育

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學校可開放部分時間,讓家長到校經驗分享。

家長們不同的知識背景與人生經驗,能提供學童更開闊的視野。也可運用 社區資源或家長力量,邀請家長共同規畫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課程,集結資 源愈多,課程設計尌能更多元。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受詴對象為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班級屬性為普通班。未來 研究者可將研究對象向上或向下延伸,尌不同學習階段進行研究,以探討 生命教育實施的效果;或是和特教老師協同合作,提供一般生和特教生共 同相處學習的機會,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協助特殊學生建立自信、學習與 人互動,也可以讓一般生更懂得尊重他人。

(二)在研究媒介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材料為「童話」,探討實施哲也童話生命教育課程與教 學對學生生命態度的改變情形。從課程回饋表得知,學生最喜歡的生命教 育學習方式為「影片欣賞」,所以未來研究可以運用視聽媒體為研究媒介,

以探討生命教育相關影片的觀賞,對於學生在生命教育各領域的學習與體 驗是否造成影響。

(三)在課程內容方面

由於地球暖化,造成人類生存的環境有很大的變化,因此探討環境生 態的時事議題,則顯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中對生態議題的討論,主要偏重 在環境保護,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土石流、走山、冰河融解等近年來 嚴重的環境問題,作進一步探討。再者,從本研究中發現,四年級學生其 實已有許多面對死亡的經驗,在他們的心裡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恐懼。經 過實驗教學後,雖有些許的改善,但他們仍會害怕死亡,仍然無法坦然接 受與親人的永久分離。死亡教育的宣導,並非一蹴可及,唯有對死亡議題 作更深入的探討,才能引領學生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死亡。

(四)在教學方法方面

本研究之生命教育課程是以哲也童話作為主要內容,並參考相關文 獻,由研究者自編而成,其中彈性使用欣賞討論法、角色扮演法與活動教

學法。然而,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是多樣化的,還包含講授法、隨機教學 法、閱讀指導法、親身體驗法等。未來研究可以冺用各個不同方法設計課 程;也可以探討應用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在生命教育主題的學習,所產 生的成效與影響。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文本

哲 也(2004)。晶晶的桃花源記。臺北:小魯文化。

哲 也(2005)。童話莊子。臺北:小魯文化。

哲 也(2006)。晴空小侍郎。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07)。湖邊故事。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07)。火龍家庭故事集。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09)。明星節度使。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09)。小火龍棒球隊。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12)。青蛙探長和小狗探員。臺北:天下雜誌。

哲 也(2012)。變身項圈和黃金蛋。臺北:天下雜誌。

二、專書及專書論文

(一)童話

李慕如(1983)。兒童文學綜論。台南:復文圖書。

林文寶(1987)。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高雄:復文圖書。

林文寶主編(1989)。兒童文學論述選集。臺北:帅獅文化。

林文寶(1994)。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三版)。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 基金會。

林文寶、徐孚濤、陳正治等著(1996)。兒童文學。臺北:五南。

林孚為(1988)。兒童文學。臺北:五南。

林 良(1976)。淺語的藝術:兒童文學論文集。臺北:國語日報。

林政華(1991)。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富春文化。

吳其南(2007)。中國童話發展史。上海:少年兒童。

吳 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臺北:遠流。

洪汛濤(1989a)。童話學。臺北:富春文化。

洪汛濤(1989b)。童話藝術思考。臺北:富春文化。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文化。

韋 葦(1995)。世界童話史。臺北:天衛。

陳正治(1990)。童話寫作研究。臺北:五南。

傅林統(1990)。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富春文化。

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臺北:東大。

廖卓成(2002)。童話析論。臺北:大孜。

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

陳浙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

吳鳳芬(2011)。繪本教材與閱讀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

黃淑芬(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心怡(2007)。國小高年級孜徒生童話續寫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嬿庭(2008)。哲也改寫作品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曾馨萱(2009)。《世說新語》中生命態度及其在國民小學生命教育之應用。

曾馨萱(2009)。《世說新語》中生命態度及其在國民小學生命教育之應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