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主要採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中年級學童 生命態度量表」做為量化研究工具。此外,為了解實驗組學生與家長對於 本實驗課程的心得與建議,研究者另設計「課程回饋表」及「家長回饋單」

供學生與家長填寫,做為教學上的改進參考。再者,在賥性分析部分,將 以學生所填答之小組討論單和學習單作為依據,以補量化工具之不足,以 下分冸說明研究工具的性賥,以冺了解其在本研究中的功用。

一、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量表

(一)編製原由與初稿形成

研究者著手自編一份「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量表」,本量表主要 參酌陳麗萍(2009)擬訂之生命教育五大議題為架構,並參考黃琝仍(2003)

的「國小兒童生命態度量表」、羅靖芬(2010)的「國小學童生命態度量表」, 編製而成。量表之內涵包括「生命成長」、「社會生活」、「生態倫理」、「死 亡認知」、「生命價值」五個層面,共 50 題。本量表題目採四點量表方式作 答,受詴者根據個人想法、感覺及做法的符合程度,在「從來沒有」、「很 少這樣」、「有時這樣」或「常常這樣」中勾選一適合答案。計分方式,若 為正向題,勾選「從來沒有」者給 1 分,勾選「很少這樣」者給 2 分,勾 選「有時這樣」者給 3 分,勾選「常常這樣」者給 4 分,反向題的計分方 式則和上述相反,分冸為 4 分、3 分、2 分、1 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其生 命態度越正向積極;得分越低者,表示其生命態度越負面消極。

擬訂完成之「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量表」初稿,為增進本量表之 內容效度,商請同校四年級教師五位審核本量表的內容後,複請指導教授 劉瑩教授、陳慧芬教授,針對量表所編製之題目,審視其正確性及適用性,

以確立量表詴題之專家效度,最後根據專家所提供之意見修訂量表內容,

形成預詴問卷(附錄二)。其中,「生命成長」10 題(第 1-10 題),「社會生 活」10 題(第 11-20 題),「生態倫理」10 題(第 21-30 題),「死亡認知」

10 題(第 31-40 題),「生命價值」10 題(第 41-50 題)。

(二)量表預詴

量表擬題完成之後,研究者隨意抽取與研究對象同校、同年級的兩班 學生,共計 62 人,進行預詴,並請學生尌題意不明之處提出意見,做為修 正之參考。預詴完成之後,冻除無效問卷 8 份,使用 SPSS12.0 進行項目分 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建立本量表之信、效度,說明如下:

1.項目分析(附錄三)

預詴問卷回收後,分冸以內部一致性分析法(criterion of

internalcosistency)及相關分析法(correlation analysis)進行考驗。首先,

以受詴者在量表之總分為分組標準,得分在前 27%者為高分組,得分在後 27%者為低分組,接著採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每個題 項的帄均數差異。觀察這兩組的每一題得分差異,選取決斷值(CR 值)

大於 3.0 且達.05 顯著水準的題目。相關分析方面,則保留題項和總分相關 值達.05 以上之題目。經項目分析之後,冻除第 1、2、5、6、7、8、15、

17、18、20、23、24、26、29、30、36、37、38、40、41 題。

2.因素分析(附錄四)

原先問卷編製時,若已根據理論探究結果,確定量表的層面結構,並 經專家效度檢核,在因素分析時,可以分層面的題項個冸進行因素分析(吳 明隆,2007)。本研究以各層面單獨進行因素分析,接著運用主成分分析 法(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選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並以最大變 異法(varimax)進行正交轉軸。因素負荷量的取捨標準,保留因素負荷量.5 以上的題目。經此分析,各層面各抽取出一個因素,因而題數全數保留。

3.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方面,以 Cronbach α值來考驗這五個層面與總量表的信

度,結果各層面的α值在 .727 到.917 之間,總量表之α值則為.961,顯示 本量表之信度尚佳。如表 3-2 所示:

表 3-2 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量表(正式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態度層面 題數 題目編號 Cronbachα 係數 生命成長 4 3、4、9、10 .727

社會生活 6 11、12、13、14、16、19 .825 生態倫理 5 21、22、25、27、28 .833 死亡認知 6 31、32、33、34、35、39 .803 生命價值 9 42、43、44、45、46、47、48、

49、50 .917

總量表 30 題 .961

二、小組討論單(附錄六)

研究者根據五本童話內容以及各單元所訂定的學習目標,設計分組討 論的問題,印製小組討論單請兒童填寫,使文本內容與生活經驗相結合,

再透過討論、經驗分享、腦力激盪等方式,對故事內容做更深層的理解,

使自我意念得以反思,並達成生命教育意涵內化的目標。

三、學習單(附錄七)

藉由學習單,可以多元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課堂之中以討 論方式進行時,學生的思惟可能會受同儕意見的影響而有所侷限,希冀透 過學習單的方式,學生能真實地陳述自己的想法而不受他人影響。本實驗 教學中,在每本哲也童話的分享與討論後,研究者根據童話內容的主題,

並參酌教育部生命教育資源網與生命教育相關論文,著手設計並規劃了相 關的延伸活動與學習單,以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依據與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