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的過程、研究的結果與結論,針對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與後續 之研究提出相關之建議。

一、對學校體育教學的建議

(一)包含式多重標準卡的設計

經過六週 12 節的法式滾球課程,其中第 1-10 節課會讓學生使用多重 標準卡,期望透過多重標準卡了解學生的技能學習情形與選擇不同難 度關卡的理由。透過課室觀察後發現,學生樂於挑戰不同難度的關卡 ,大部分學生在記錄多重標準卡時則以簡單的句子描述,有可能是城 鄉的差異,部分學生在答題上較無系統,所以不願意花太多時間記錄 自己所做的決定及回答多重標準卡中的問題,導致難以從多重標準卡 中找到有關認知與情意部分的相關資料。故研究者建議,體育教師在 課程中使用多重標準卡時,可將題目簡化或具體的提問,讓學生易於 記錄,教師也較能了解學生做決定的想法及在認知發展、技能的學習 情形。

(二)創新的教學法

參與研究的教師肯定在體育課程中使用包含式教學融入理解式球類教 學法,不但受學生喜愛且適合不同性別之學生。包含式教學適合班上 不同能力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依自己的能力做不同難度的選擇,

給學生於技能練習後帶來成就感進而達到教學目標。理解式球類教學 法則讓學生模擬比賽情境,讓學生在遊戲或比賽中學習運動技能,更 重要的是在比賽中對於戰術的運用及問題的解決能有初步的概念。本 研究將兩式教學法融合後,發現全班學生喜歡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 於課程中的遊戲或比賽感到有趣,全班學生也喜歡包含式教學形式,

在練習中,學生不斷自我挑戰,積極努力練習。因此,研究者建議擔 任體育課程的教師除了能依學生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活動選擇外,

還可在體育課程中採用遊戲或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能將技能融入比賽 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每位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真正 將能力帶得走。

(三)重視多元評量方式

本研究以認知發展、客觀技能、主觀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前後測來評量 學生的學習成效,雖各項測驗皆顯示學生的學習是具有顯著成效的,

但因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進步的幅度當然也不同,若只憑認知發展

71

、技能學習與比賽表現的評量成績來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對於低技 能水準的學生確實有失公平性,故研究者輔以質的研究,透過多重標 準卡及訪談的內容、教學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其自覺技能表 現的進步情形。因此,建議擔任體育課程的教師們除了使用認知發展 、客觀技能、主觀技能與比賽表現等評量方式外,還可將課室觀察、

學生學習技能的知覺情形,列入評量的參考依據,使體育成績評量更 具公平性與合理性。

二、對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課程設計多元化

本研究結果發現,包含式教學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 生的滾球學習成效是具有顯著效果的。在課程設計時,加入簡單的遊 戲或比賽,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或將規則與動作技能簡化,使學 生容易學到基本技能。課程中也透過影片欣賞,讓參與研究的學生瞭 解實際的法式滾球比賽情形,學生能較快融入比賽情境。因此,研究 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設計多樣化、有趣的課程,增長學生對於球類 運動比賽的知識及動作技能的學習,更能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法的融合

本研究係將包含式教學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在實施的的過程中,

受到學生的喜愛。單一的教學法可能給學生帶來一成不變的感覺,久 而久之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依班級 學生的特色、能力的不同,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不同的教學法,讓教 學更有變化,課程變得更有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後,學習成效 不但有顯著進步,對於認知發展、情意態度、技能學習及表賽表現上 的進步幅度也相對提升。

三、對政府相關單位的建議

法式滾球是一項規則簡單易懂,容易上手的運動,在體型及年齡上都不受 限制,很適合偏鄉地區學校推動。在多項團體球類運動項目,參與人數、學生 體型、活動場地等,對於在偏遠山區或離島小型學校來說,有不少的限制,要 發展球類運動特色實屬不易,但法式滾球運動只要二或三人即可成隊,不受上 述之限制。研究者建議,各縣市政府相關單位可推動法式滾球運動,舉辦法式 滾球育樂營、比賽及相關研習活動,鼓勵各級學校師生參與比賽活動,進而將 此項活動推廣至社區,讓法式滾球運動普及化。透過此項運動,讓學校裡學習 能力不同的學生能發展成個人運動專長;讓社區裡不同年齡層的人也能發展成 最佳的休閒運動。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國海(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躲避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尤國津(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法式滾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秉泰、簡桂彬(2012)。法式滾球是人類所發明最有趣的遊戲。大專體育 121,

9-16。

中華民國滾球運動協會。2012 年 10 月,取自 http://www.obut.tw

吳佳玲(2007)。Mosston 互惠式和包含式教學在國小游泳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其達(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滾球出手型態與目標設定對滾球擲準成績表 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俊穎(2005)。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清偉(2013)。讓十二年國教邁向成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3),60-62。

邱利昌(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宏室(2005)。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 大書苑。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臺北市:文史哲學出版社。

73

林俐伶(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童情意表現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姚宗呈(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范綱榮(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進益、陳玉枝(2011)。Mosston 包含式教學對國小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台 東大學體育學報,14,53-86

張志滿(1995)。體育測量與評價(二版)。臺北市:水牛。

張簡振豐(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 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電子報。2013 年 6 月,取自 http://epaper.edu.tw

郭世德(2000)。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英豪、吳裕益(1997)。測驗與評量(三版)。高雄市:復文。

許義雄(2003)。遊戲是體育的種子。學校體育雙月刊,13(1),114-128。

陳美卿(2005)。Mosston 包含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羽球學習效果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建宏(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羽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曹弘源(2010)。概念構圖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學童籃球學習效果及其實施 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昭彥(2010)。法式滾球(petanque)運動休閒化發展之策略與特質。屏東教大 體育,13,220-228。

粘憲文(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小籃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協恩(2011)。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排球低手傳球學 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如億(2012)。理解式球類訓練法在國小桌球校隊訓練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清江(2007)。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工作設定對兒童滾球動作形式與滾球擲準 成績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湯金福(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之學習效果與學生思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家教育研究院。2014 年 3 月,取自 http//12basic.edu.tw

隋立言(2006)。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德裕(2009)。理解式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擊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75

曾彥博(2010)。國小體育班應用理解式羽球訓練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掌慶維(2012)。建構優質學校體育課程與活動。學校體育雙月刊,128,33-37。

掌慶維(2012)。建構優質學校體育課程與活動。學校體育雙月刊,128,33-3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