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茲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學校、國中教師、家長、

國中學生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壹、 對學校之建議

一、 重視國中學生九年級的幸福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幸福感整體或各層面,國中生的幸福感會隨 著年級升高而逐漸減少。而使得九年級的國中生幸福感受降低的原因可能 是九年級的學生有較大的課業壓力並且每天都沉浸在考試的氛圍。因此,

學校可以給學生更多自由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運用去做任何釋放壓力或 放鬆的事情,並且規定教師每日的考試不能超過三項以上。

二、 定期舉辦課外活動,增進師生及同儕之間的情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國中生在學校適應的主要因素為師生關係,以 相關性來說同儕關係與人際關係的相關程度最高。學校定期舉辦課外活動,

不僅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或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也能夠透 過課外活動瞭解學生之間的相處情形。學生可以透過學校所舉辦的課外活 動,能夠加速融入、適應學校生活並可以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受。

貳、 對國中教師之建議

一、 教導學生正確的交友觀念

本研究結果發現,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皆是影響國中生學校適應與幸 福感的主次要因素。國中生進入青少年時期後,依附的對象會從父母轉移 到老師、同儕或朋友,因此導師可以透過班會時間來教導學生正確的交友 觀念,以及可以讓學生透過小短劇或是影片來學習正確的交友價值觀。因 為有良好的人際互動,不僅增加學生在人際相處上和諧,也能夠幫助學生 認識自我、認同自我。

117

二、 協助學生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擔任班級幹部或是有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其在 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上都表現優於沒有擔任班級幹部或沒有參與社團活動 的學生。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輪流擔任班級幹部,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參 與班級事務或學校活動,這不僅可以建立學生對事情負責的心及判斷能力,

也能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三、 針對不同性別學生之需求,進行輔導及協助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上皆為女生 的表現優於男生。國中生進入青少年時期,不論是心理或生理皆有較大的 改變,因此學校老師應注重兩性的個體差異及性格差異,改變刻板印象的 教育方式,使學生能清楚地瞭解兩性的角色並相互尊重對方且關心每一個 學生,給予適當的關懷。另外,在人際關係及生活滿足的部分為女生的表 現優於男生,因此老師可以定期約談男同學來瞭解男同學在人際相處、日 常生活情形或是任何困難,在瞭解以後協助男同學解決困難。

參、 對家長之建議

一、 參與親職教育活動,提升教養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孩子的學校適應與幸福感有影 響,而且父母教養方式是民主的學生在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上的表現都優於 父母教養方式為專制或寬鬆的學生。由此可見父母若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及 要求,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與愛,進而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受。

父母可以參與各個社教機構所舉辦的親職教育活動與其他父母交流孩子 教養的方式,提升父母的教養能力。

118

二、 陪伴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需求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教養方式為專制、寬鬆的學生其學校適應與幸 福感表現較其他學生差。由此可知,父母的陪伴與傾聽對於青少年的學生 是相當重要的,而青少年時期的子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更多自己的 想法,而對於規範會較於反彈。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與孩子聊聊 內心的話並以鼓勵、輔導及建議的方式來分享自我的經驗,以及耐心地傾 聽孩子的內心需求,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培養出良好的行為及人格 發展,以提升適應能力及幸福感受。

肆、 對國中學生之建議

一、 男學生應展開心胸與他人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本研究結果顯示,人際關係對於國中學生在學校適應與幸福感皆有影 響力,尤其在人際關係層面,男學生的表現較女學生差。原因可能是有些 男學生個性較於內向或是因為生理變化而性格轉變害羞,使得男學生不太 主動與其他人相互交流情感。因此,男學生應該要展開心胸,勇敢並主動 與他人互動,或是透過學校活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讓自己的國中生 活能更加精采。

二、 七年級學生應主動與老師互動,加強自我學校適應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的學校適應受到年級的影響,並且九年級的 學生表現優於八年級的學生;八年級的學生表現優於七年級的學生,尤其 以「師生關係」層面的表現最明顯。因此,建議七年級的學生可以透過下 課時間或是班會時間與老師談心或是主動協助老師做事情,以增進與老師 之間的情誼,使自我能夠快速地適應國中學校生活。

119

伍、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八、九年級的學生,而大多研究都以國小學童 為研究對象。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考慮高中職、大學院校或專科及研 究所等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藉此可以瞭解不同時期的學生在學校適應與 幸福感的關係。

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是以自編之問卷來進行資料蒐集,此研究方法是根 據受試者當下的感受進行作答,可能會受到當時的情境及情緒影響答題,

而影響研究結果的正確性,導致研究誤差。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 使用質性訪談研究、個案研究等方式輔助進行資料蒐集,進而能更深入瞭 解學生在學校適應與幸福感的情形,使得研究結果能更客觀及周全。

三、 在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因受限於時間、金錢及人力,僅以新竹縣美美國民中學的學生 進行施測,並未涵蓋其他地區學校,若以此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縣市較不 適當。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將母群體擴大到全臺灣的公、私立國民中 學,進行全國性的研究,更深入探討臺灣國中生學校適應與幸福感的相關 情形。

120

121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丁明潔(2003)。國中生樂觀悲觀傾向、課業壓力評估、課業壓力因應方 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 版,臺北。

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2010)國中生的幸與不幸 都因朋友。臺北市教育 e 週報。2013 年 9 月 20 日,取自

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100306095112 Q2J

天下雜誌特刊(2003)。孩子的禮物。臺北:天下雜誌。

王玉珍(2007)。國中直升高中學生的生活適應探究:阻礙與因應。教育 心理學報,39(2),195-216。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心理。

王齡慶(1992)。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史家瑄(2008)。國中生的自我調節、壓力因應策略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 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 北。

伍瑞瑜、楊淑蘭(2007)。國小口吃兒童與一般兒童溝通態度、溝通焦慮 與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1),93-120。

何雪儒(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知覺、學校適應與其利社會行 為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122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初版)。臺北:五 南。

吳明隆(2011)。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

易習。

吳武典(1997)。國中偏差行爲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

29,25-49。

吳柏姍(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家蓉(2001)。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 究。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清山、劉春榮、陳明終(1995)。都會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習適應 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吳新華(1990)。國民小學兒童之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臺南師院初等教 育學報,3,443-503。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編製報告。臺南師院初等教育學 報,24,125-160。

吳新華(1993)。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7-36。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臺北:五南。

吳經熊(1992)。內心悅樂之源泉。臺北:東大。

吳萬春(2006)。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未出版,高雄。

李杏芬(2010)。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正向心理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123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 生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清茵(2003)。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 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縣。

李清茵(2003)。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 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縣。

相關文件